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北京人民軸承廠原有多少職工

北京人民軸承廠原有多少職工

發布時間:2024-01-04 13:17:15

❶ 軸承廠是做什麼的

軸承廠是做生產和銷售軸承。北京人民軸承廠始建於1969年,為國家重點軋機輥系軸承的生產廠家,BRZ品牌軋機軸承、石油軸承、風電軸承和BRM品牌軋機軸承加熱器。北京人民軸承廠是軸承行業重點企業,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設備配件服務中心成員單位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石油機械軸承一級供應網路成員單位。

軸承的作用

軸承是一個支撐軸的零件,它可以引導軸的軸承知識旋轉,也可以承受軸上空轉的零件,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一般來說的軸承指的是滾動軸承。軸承是一個支撐軸的零件,它可以引導軸的旋轉,也可以承受軸上空轉的零件,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一般來說的軸承指的是滾動軸承。

❷ 洛軸基本情況

河南洛陽報道

5月30日,世界第二大軸承製造商德國舍弗勒集團與河南洛陽市國資委、洛軸集團簽訂協議,擬11億元整體收購洛軸集團。此後,永煤集團、浙江天馬、國機集團等內資企業相繼宣布有意收購洛軸,一時間,群雄紛爭、內外資對決的收購戰愈演愈烈。

凱雷收購徐工案至今懸而未決,對外資收購國內裝備業的質疑之聲席捲而來。外資舍弗勒這一次出手同樣引發了類似質疑聲音,在多家內資企業的夾擊之下,舍弗勒是否要重演凱雷收購徐工的那一幕?

然而,舍弗勒這次收購似乎僅僅是虛晃一槍。在完成競購者「鯰魚」角色之後,收購協議在7月中旬就終止了。激戰還未開始,舍弗勒就全身而退。

這場並購戰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真相,洛軸重組將走向何方,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老國企走到了怎樣的關口?

7月27日,古都河南洛陽,驕陽似火。

「前一陣聽說(洛軸)要賣給外國人了,後來聽說要賣給浙江人了,最近都聽不到說了,最新的說法好像是新公司(LYC)繼續收購老公司……」洛陽城街頭的一位王姓市民這樣議論著關於洛軸重組的事情。LYC系永煤與洛軸集團合資公司,原洛軸集團80%優質資產已注入該公司。

7月27日正午,洛軸集團廠區門口停滿了「豫A」(鄭州)、「豫C」(洛陽)牌照的十幾輛小轎車。記者在廠門口逗留的片刻中,不斷有車開進。

「我現在特別忙,今天省市來了不少領導,你也看到樓下停了很多車,他們也是為洛軸重組的事而來的。」電話那頭聲音嘈雜,洛軸集團董秘栗先生稱因太忙暫時沒時間接待記者。

「這個事情現在很復雜啊,與舍弗勒的收購協議早在7月中旬就終止了……」栗先生直截了當地說。栗秘書稱,終止外資收購是迫於外界壓力以及因舍弗勒在收購方面提出的苛刻條件。

但「德國人不來了」在洛軸集團普通員工中已是公開秘密。至於為什麼不來了,有工人表示「聽說是在LYC品牌問題上談崩了吧,洛軸想保留LYC品牌,德國人不同意。」

舍弗勒收購協議流產

在各界反對聲中,最初牽頭人省市國資委也松動了,洛軸方面曾與舍弗勒談判試圖保留LYC品牌,但舍弗勒態度堅決。最終,雙方終止了這份協議。

今年3月9日,德國舍弗勒代表團訪問洛陽,與洛軸開始收購談判。5月30日,洛軸與德國舍弗勒集團簽訂了合資合作框架協議。

記者在洛軸集團黨委辦公室看到了這份協議。按照協議,洛陽軸承集團除了軍工、眾誠金切和鋼材製品三個分廠外,整體將由舍弗勒以11億元的價格收購。

協議註明:德方收購公司中包括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協議中還聲明,舍弗勒完成整體收購後不再使用LYC品牌,重組後的新公司將使用新的品牌。

在引進舍弗勒問題上,栗秘書介紹,洛陽市政府認為,排名全球軸承企業第二的舍弗勒進入,可以解決長期困擾洛軸的巨額債務、職工身份置換等問題,可以帶動洛陽軸承產業發展,這與洛陽市政府積極促進洛陽軸承產業發展,保持洛陽在中國軸承產業三大基地的地位相符合。

而以洛軸部分基層幹部和老職工為代表的「反對派」旗幟鮮明地反對舍弗勒收購,他們認為,德國企業買下洛軸後是否會在洛陽大力發展軸承工業是個未知數。然而,舍弗勒可以利用買下的洛軸,在中、低端產品上對中國軸承工業發起攻勢,打垮瓦軸(大連瓦房店軸承集團)、哈軸(哈爾濱軸承集團),直至獨霸中國軸承市場。

「反對派」還舉出例證。

2001年底,西北軸承與舍弗勒合資成立了寧夏西北富安捷鐵路軸承公司。但到了2004年,西北軸承被迫退出合資公司,西北軸承還不得不把產品設計圖紙、NXZ品牌、鐵道部頒發的生產資質等留下,並且從此不能再生產鐵路軸承。

7月3日,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緊急上書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強烈反對洛軸被舍弗勒整體收購,理由有二:一是「洛軸」的去向事關國家的產業安全;二是就整個行業來說,以往「市場換技術」都流於失敗。中國軸協代秘書長鄭如辰公開表態,支持外資參股合作,但反對整體收購。

■鏈接

洛軸意向重組方

德國舍弗勒:總部設在德國,是軸承和汽車零部件的全球領先製造商、世界500強之一,擁有3個著名商標:INA、FAG和LUK.永煤集團:是河南省國有大型煤炭企業,中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在洛軸最為艱難的時期介入了它的重組。

國機集團:總資產256億元,是中國最大的工程總承包企業之一,列2005年度中國企業500強第90位。

浙江天馬:是一家創立於1987年的民營企業,2005年銷售收入達11.26億元,利稅2億多元。預計2006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5億元,利稅將達到3億元。

美國鐵姆肯:美國最大的軸承製造商。

洛軸爭購戰舍弗勒不戰而退

在各界反對聲中,最初牽頭人省市國資委也松動了,洛軸集團董秘栗先生表示,洛軸方面曾與舍弗勒談判試圖保留LYC品牌,但舍弗勒態度堅決反對。最終,雙方終止了這份協議。

對於引進舍弗勒,在洛軸員工中流傳這樣一種說法,「人家德國企業根本就不想來,國資委一廂情願把德國人拉過來,不成也給洛軸造造勢啊。」事實上,正是由於舍弗勒參與競購,洛軸重組在氣勢上顯得紅紅火火。

LYC成重組平台

國機集團收購計劃過於龐雜,洛軸已經等不起。而浙江天馬並不具備並購洛軸的實力。

永煤控制下的LYC公司正成為重組洛軸的當然角色。

舍弗勒撤退了,還有誰能挺身而出拯救洛軸。

在舍弗勒與洛軸達成並購意向的同時,國機集團以及民營企業浙江天馬軸承公司也向洛軸表達了收購意向。國機集團提出的計劃是全面並購哈、瓦、洛三大家軸承公司,而浙江天馬則表示堅決對壘外資,確保洛軸不落入外資手中。

知情人士透露,國機集團收購計劃過於龐雜,洛軸已經等不起。而浙江天馬並不具備並購洛軸的實力。

據了解,浙江天馬擁有職工3000多人、固定資產10億元,這2項數據均不及洛軸集團三分之一。

「拯救洛軸還是靠我們自己。」幾位車軸承分廠員工表露了這樣的心聲。永煤控制下的LYC公司正成為重組洛軸的當然角色。

在洛軸廠區,LYC公司被稱為「新公司」,而洛軸集團被稱為「老公司」。在洛軸員工看來,洛軸集團與永煤控股的LYC公司原本就是一家人,而洛軸與永煤也是一對親人。

洛陽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LYC公司將成為重組洛軸的一個平台。

LYC公司黨委工作部負責人告訴記者,2004年下半年,洛軸就已經是一個事實上的破產企業。當時洛軸公司賬面總資產32億元,債務24億元,凈資產約8億元,而在總資產中有10億元為應收賬款,其中只有2億多元能找到債主。

據洛陽當地一家媒體記者提供的材料顯示,2004年洛軸資金鏈完全斷裂,原材料沒有一點庫存,企業開工率年初到9月份僅為正常年份同期的三分之一。洛軸形勢危急,河南省政府出面主導永煤集團出資重組洛軸。

2004年12月5日,洛陽LYC軸承公司成立。永煤注入2.5億元現金作為合資公司股本,又拿出2億元作為新公司流動資金,洛軸集團則將旗下大部分經營狀況較好子公司資產注入LYC.永煤控股62.5%,洛軸集團控股37.5%.永煤集團這一次出手挽救了搖搖欲墜的洛軸集團。

LYC公司成立後,經營日漸好轉。2005年,LYC公司實現盈利3700多萬元,銷售收入達15億元,超過重組前洛軸集團的歷史最高水平。

記者從LYC黨委工作部看到的2006年半年業績報告顯示,截至6月底,LYC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億多元,同比增長50%以上;實現回款6億多元,同比增長130%以上,產銷率達到108%.

資產移交為重組前提

目前,河南省、洛陽市政府和國資委正在積極協調洛軸集團的減債問題及新老公司一體化整合問題。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引進包括中國工業集團公司、天馬集團、鐵姆肯、舍弗勒等國內外軸承行業的戰略投資者。

LYC經營日漸紅火,但洛軸集團與永煤方面的矛盾卻開始激化。主要矛盾就在於,自從組建LYC公司之後,洛軸集團相關資產一直未能全部實現移交到新公司。

據了解,2004年LYC公司成立後,永煤出資的2.5億元人民幣就已到賬。但洛軸集團出資的1.5億元固定資產中,有2100多萬元房屋資產已經抵押給了國家進出口銀行,無法辦理過戶登記。到2005年11月份,洛軸通過用熱處理機器資產置換,才把出資實物資產合法手續辦好,實現出資到位。

同樣的資產注入糾紛也出現在洛軸鍛造廠、工模具公司、鐵路軸承公司、東升軸承公司4家子公司的股權過戶上。

LYC公司黨委工作部負責人表示,「股權轉移中,卻發現鐵路軸承公司和東升軸承公司的軸承生產設備已經抵押給了洛陽銅加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涉及評估值5147萬元;工模具公司的房產也涉及抵押;一些國家明令強制報廢的設備等不良資產和壞賬也列入了收購股權資產范圍。

之前,永煤曾提出一個三步重組方案:第一步,完成LYC的資產移交。第二步,洛軸集團實施破產減債。第三步,由LYC託管經營洛軸集團價值3.37億元的有效資產。

這個方案所指的第一步即是率先完成之前LYC公司的資產移交。

經過無數變局後,永煤方面提出的分三步重組方案已經被擱置。洛陽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重組已經不可能按照原來提出的這個方案實施了。

LYC公司黨委工作部負責人稱,在收購洛軸的實力上,永煤不存在問題。並表示,將按照省政府的有關決定和要求來處理洛軸問題。

洛陽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河南省、洛陽市政府和國資委正在積極協調洛軸集團的減債問題及新老公司一體化整合問題。並在此基礎上,積極引進包括中國工業集團公司、天馬集團、鐵姆肯、舍弗勒等國內外軸承行業的戰略投資者。

小軸承廠依附洛軸生存

洛軸集團原來有4個分管銷售的副總,6個銷售主體單位,「一個訂單來,公司內部先打成一團,低價搶訂單,一些中層甚至高層在外都有自己的公司或控股公司,大量的客戶訂單就直接被截留了」。

在洛軸集團廠區旁邊,散布著七八家小軸承公司。

據了解,在2004年洛軸集團逐漸走向衰敗的時候,洛軸廠區周邊就出現了第一批私營軸承公司,而這些公司的老闆很多就是從洛軸集團走出來的職工。

在一個小軸承廠中,記者見到了一位工人師傅的工作服上赫然印著「LYC」標記。這位姓李的師傅今年51歲,是洛軸集團退休職工,之前曾在新組建的LYC公司工作了一年多。

這家私營軸承廠在貼牌生產LYC產品。洛軸集團工人解釋,「周邊小軸承廠只要交錢,就可貼牌生產。」李師傅告訴記者,他是按照廠里有關政策「內退」的,現在就在這家私營的軸承公司打工,每月可以掙到1000多元,「好多以前同事都在私營軸承公司打工,我們一般的技術工掙得少,原來廠里退休的工程師現在能掙2000多元。」李師傅說:「最早一批出來辦廠的,這兩年的凈利潤都在30萬元以上,他們越辦越好,也不知道洛軸這么大的企業怎麼就搞不好」。

對於小軸承廠貼牌生產LYC產品,LYC黨委工作部負責人表示,他們也很委屈。

他告訴記者,LYC公司形式上是吸收了洛軸80%的有效資產進入新公司,但洛軸集團的其他公司還保留著一定的軸承生產能力,這些剩餘生產能力兼並了山東文登軸承廠,在洛南新開發區重建了特大型軸承生產線,生產與LYC公司相同的產品,而且周邊的小軸承廠也可為他們貼牌生產。

據車軸承分廠的工人透露,洛軸集團裡面共有30多個分廠,這些分廠的生產業務只有1/3來自總廠統一訂單,更多的則是自己從外面承接業務,而在這兩個環節上,周邊的小軸承廠都可以插入。

知情人士稱,洛軸集團原來有4個分管銷售的副總,6個銷售主體單位,「一個訂單來,公司內部先打成一團,低價搶訂單,一些中層甚至高層在外都有自己的公司或控股公司,大量的客戶訂單就直接被截留了」。

9月底破產後重組

目前洛軸集團一部分資產已被查封,一旦法院裁定,洛軸資產將可能被肢解。「按企業目前的狀況和重組形勢,洛軸很可能在9月底進入破產程序,之後開始重組。」在洛陽,洛軸無人不知。

「太大了,進去一天都轉不完」。當地一位計程車司機介紹,洛軸集團繁盛的時候,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都有,連職工醫院都有。這個大廠有著2萬多員工,總佔地面積上百公頃。

8層多的洛軸集團大樓在周邊低矮的建築中顯得格外顯眼。「LYC」標志已鑲在樓的最頂層,而「洛軸集團」標志只是低懸在大樓入口上方。

大樓前5米多高的毛主席像巍然屹立,大樓之後則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一排排的廠房。

而在軸承行業,洛軸集團是國內規模最大軸承製造企業之一。

這家成立50多年的國有大型企業,曾連續7年進入中國最大500家工業企業之列,被國務院確定為520家國家重點企業之一,是軸承行業惟一一家進入國家120家試點集團的企業。

然而,這家曾經輝煌一時的老國企,目前銀行借款本息合計已達15.43億元,經營性負債5.3億元,欠職工各種款項1.83億元,債務合計22.56億元。如果加上分流安置職工等必須支出的費用約3億元,共外欠25億元左右。

而在這樣瀕臨絕境的企業中,仍然存在著人浮於事的現象。「就拿車軸承分廠來說吧,廠里共有1600多個工人,其中辦公室人員就佔到100多個,除去清潔的、保衛的,真正幹活的不到1000人,肯定有人閑著」。一員工透露。

據介紹,洛軸集團下面的30多個分廠里,每個廠里少則五六個辦公室,多則10多個辦公室,這些辦公室里一般都設有八九個工作人員。

談及重組前景,分廠里幾位工人立即來了精神,「我們當然希望被收購啊,我們工人反正都是幹活,收購重組後,公司效益好了,我們的收入也會高些啊」,「新公司里與我們同樣工作量的工人,每月工資比我們高兩三百元呢。」「不想被收購的,是那些幹部,他們出了這個廠就不值錢了」。

由於「瀕臨破產」,洛軸重組才顯得尤為緊迫。洛軸員工透露,晚重組不如早重組,重組沒定下來,員工根本沒有心思工作。

今年2月,就在洛軸和永煤准備依照協議進行資產移交之際,幾家銀行相繼就洛軸1.1億元和1.25億元的欠款向法院提起訴訟,申請查封洛軸的土地和地面資產。

據洛軸內部人士介紹,目前洛軸集團一部分資產已被查封,一旦法院裁定支持銀行訴訟請求,洛軸資產將可能被肢解。

洛陽市國資委有關人士透露,「按企業目前的狀況和重組形勢,洛軸很可能在9月底進入破產程序,之後開始重組。」

❸ 軸承廠普工工資多少錢

6000-8000元/月。軸承李握廠是非常累的廠子,基本工資為2000,全勤獎200,食補以及車補400,綜合工資為為6000-8000元/月,也是非常高薪的。中國軸承廠,成立於1981年,位於上海市,是一家咐擾耐以從事衡春批發業為主的企業,企業注冊資本907萬人民幣。

❹ 北京第一機床廠的工廠歷史

北平第一機床廠的前身是北平機器總廠。北平機器總廠的前身主要是北平解放後接收原國民政府北平市第一至第八幾個修械所組合而成。
第八修械所
1911年(宣統三年),當時北京的大民族資本家封竹軒創辦了永增鐵工廠。該廠剛開業時是攬到什麼活就干什麼活,後來生產絞車、水泵、柴油機、人力車頭、人力車軸等。
七七事變後不久,被日本資本家所吞並,改名為鍾淵鐵工廠,原有產品被逐漸淘汰。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後,幾乎全部生產槍支、炮彈。日本投降後,改為中紡公司天津第一機器廠五廠,製造紡織機械。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改為第八修械所,專門修理和製造槍支。解放前夕,該廠有職工400人左右,有設備60台左右。
1949年3月,順義縣修械所並入該所。
第六修械所
1921年(民國十年),一個叫丁茵的美國長老會教徒投資創辦海京洋行,廠址在北平東單裱褙胡同。當時主要是經營進口機器和機器的安裝以及紡織品貿易,工人不到20名,廠房是租來的6間平房,主要設備是兩台皮帶車床。
1926年(民國十五年),工人增加到100多人,停止了進口貿易活動,改名為海京鐵工廠,經理改由一個叫祖澍田的中國人擔任。祖不僅當了美國資本的代理人,而且也入了股。從此,這個廠由帝國主義資本和買辦資本合夥經營。
1929年(民國十八年),該廠遷至安定門內方家胡同。七七事變前,這個廠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三四百名工人和三四十台設備的工廠,除鑄造鍋爐、水管以外,已能夠用簡單的設備仿照外國貨製造手術台、電冰箱等產品。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秋,海京鐵工廠被日本機器工業財閥小系原太郎兼並,改名為「小系重機株式會社」,設備增加到50台左右,職工增至將近500人,主要生產鐵斗車、卷揚機等礦山機械,同時,也製造武器炮彈、地雷等,為侵華戰爭和掠奪我國資源服務。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投降後,小系鐵工廠被國民黨接收,改為北平第一機器廠,後來又改為北平市企業公司機器廠。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這個廠又被國民黨華北「剿總」民間武器調查管配委員會接管,改為第六修械所,有職工300人左右,主要生產「七九」式步槍。
1949年北平解放後,2月改名為北平第一機器廠。
第一修械所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偽冀東保安司令部修械所是漢奸殷汝耕辦的。1937年改為政治治安部修械所。
1942年改為偽治安總署修械所。
1945年10月改為第九路軍修械所。
1948年2月改為第一修械所。在日偽和國民黨統治時期都是制槍廠。
解放前夕,有職工200人左右,有設備三四十台,1949年6月改為北平機器總廠的第一分廠。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第四修械所、第七修械所並入第三修械所。 1949年6月21日,華北機器製造公司通知:「奉華北人民政府公營企業部指示,決定胡光為華北機器製造公司北平機器總廠廠長。原武管會及其所屬各廠、原北平第一機器廠均直接受北平機器總廠領導,並於6月21日正式到職辦公。所屬各單位立即辦理交接手續。」
華北機器製造公司北平機器總廠於1949年7月1日發布公告:「奉華北機器製造公司命令,本廠於1949年6月30日成立。原北平武管會及其所屬各修械所、北平第一機器廠統交本廠管理。並決定北平第一機器廠(原第六修械所)為北平機器總廠;原第一修械所為本廠所屬第一分廠;原第八修械所為第二分廠;原第三修械所為第三分廠。」該總廠共有職工1374名,有設備113台,廠址在北平市安定門內方家胡同11號。
1950年6月1日,中央重工業部機器工業局決定,將華北機器製造公司天津實驗示範工廠並入北京機器總廠。同時決定在北京建設一個大型的機械廠,廠址在建國門外豫王墳,開始建設一個6000平方米的鑄工車間。
1950年7月破土動工,第二年10月建成,竣工面積6000平方米,完成投資35萬元(摺合為新幣)。1950年8月,重工業部決定,將北京機器總廠改名為北京機器廠。
從1951年起,北京機器廠進行技術改造,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是機床工具行業重點技術改造廠之一。
1951年9月30日,該廠克服了一系列困難,仿製成功一台重18噸的人字齒輪鍘齒機,向國慶獻禮。
1952年5月,全國機器專業會議確定,北京機器廠的產品方向為機床製造,並開始試制仿蘇6H82萬能銑床。從此,該廠從生產零星產品轉向生產專業產品,從生產一般機械轉向生產精密機床。
1953年7月1日,北京機器廠劃分為北京第一機床廠和北京第二機床廠。北京第一機床廠的產品方向為萬能銑床,隸屬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機器工業管理局。當時該廠佔地面積24361平方米,建築面積13080平方米,有職工597人,有設備112台,年產萬能銑床31台,工業總產值186萬元。
1953年10月,經第一機械工業部批准,在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豫王墳建設新廠。
1954年1月,北京第一機床廠新廠籌備處成立。1955年進行初步設計,生產規模為年產萬能銑床2510台、13227噸,基本建設投資為5222萬元。1956年開始全面施工,當年建成三聯、四聯廠房和辦公樓。
1957年3月,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機器工業管理局通知:北京銑床廠(北京第三機床廠)停建,與北京第一機床廠合並生產,並將基本建設投資削減為4339萬元。
1958年3月,北京第一機床廠與正在建設的北京第三機床廠正式合並,並遷至建國門外大街4號新廠址。新廠址佔地面積303334平方米,建築面積101853平方米。
1958年7月,第一機械工業部通知,將北京第一機床廠下放到北京市,由北京市第三地方工業局管理。
1958年8月,該廠重新提出擴建任務書,計劃將生產規模擴大為年產中型銑床4880台、15826噸,年產重型機床192台、16806噸,再增建一個重型鑄工車間、重型鍛工車間,全部投資1.2億元,經第一機械工業部和國家計委批准實施。
1959年5月,在北京第一機床廠成立北京銑床研究所,負責研究、規劃全國銑床設計、生產等事宜,並開始自行設計銑床。同年,該廠39800平方米的重型車間廠房建成投產。該車間共有6跨,主跨36米,副跨為24米、18米,長246米,寬158米,單台吊車起重能力為100噸,能加工、裝配重600噸的超重型龍門銑床。到1959年底,北京第一機床廠佔地面積為532823平方米,建築面積108706平方米,職工人數6178人,生產設備594台,提前41天完成萬能銑床25個品種、1200台,工業總產值4070萬元。
從1950年至1959年,該廠共完成基本建設投資3500萬元,新建了6萬平方米的新廠房。
1960年該廠自行設計、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X5210型圓工作台銑床和X212型龍門銑床。同年,該廠重型鑄造車間等七大工程開工建設。1961年,根據縮短基本建設戰線的方針,停止了重型系統工程的建設。
1962年2月,北京第一機床廠隸屬關系又改為一機部直屬企業。這年,該廠完成萬能銑床985台,並開始出口銑床。
1965年5月,第一機械工業部決定,將該廠一分為二,一部分遷入四川自貢長征機床廠,這個廠的650名職工和154台設備均由北京第一機床廠負責,計劃於1966年6月份投產。
從1968年開始,北京第一機床廠先後改造了老鑄造車間,擴建了重型加工裝配車間,新建了重型鑄造車間和一些填平補齊的項目。
1969年,該廠佔地面積436346平方米,建築面積161589平方米,職工人數4815人,主要生產設備1058台,年產各種銑床2454台,第一次超過了2400台的設計能力,重型銑床的生產能力提高到100台,工業總產值4754萬元。
1972年,北京第一機床廠下放到北京市機械工業局主管。
70年代北京第一機床廠研製銑床的技術日趨成熟,先後研製出我國第一台XKD2012/13型三座標數控龍門移動式銑床、我國第一台XK4860型五坐標數控螺旋槳銑床、我國第一台X9721型轉子槽銑床和X2150型龍門鏜銑床等。其中數控螺旋槳銑床1979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
在70年代裡,該廠完成了龍門銑床產品系列的更新設計,先後發展了工作台寬800~3200毫米全系列龍門銑床產品,並開始大批生產數控銑床。
1978年,該廠對生產了20多年的升降台銑床進行了結構及性能改進,設計出「A」系列新型銑床。
進入80年代,該廠銑床產品質量穩步提高。X62W萬能銑、X63W萬能銑和X52K立銑,均獲1980年北京市「優質產品」稱號,並分別獲一機部1980年和1981年「信得過產品」稱號。
1981年,該廠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四坐標數控龍門架移動銑床。
從1981年到1984年,該廠先後與日本日立精機達成K型升降台銑床合作生產協議;與聯邦德國瓦德里希·科堡機床製造有限公司簽訂了10年合作生產技術引進協議;同時與香港蘇山多集團合資購買了美國「好多」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由該廠派人員經營,並為該公司生產MVC系列加工中心提供主機,成為我國機械行業第一家在海外經營的企業。
1985年,該廠試製成功XHK756-1、XHK756-2型卧式加工中心和XHK716型立式加工中心機床。
1986年9月,該廠完成了與聯邦德國瓦德里希·科堡公司合作生產的我國第一台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20-10FP500NC型超重型數控龍門鏜銑床,填補了我國製造超重型數控龍門鏜銑床的空白。
1988年,XK5040-1型立式數控鏜銑床榮獲國家銀質獎;XA6132A型萬能升降台式銑床榮獲機電部優質產品獎;XA6132A、XA6132型萬能升降台式銑床和XA5032型立式升降台銑床榮獲北京市優質產品獎。為了擴大北京市「拳頭」產品———銑床的生產,1989年1月北京探礦機械廠、北京機械鑄鍛廠並入該廠。通過「六五」、「七五」技術改造,該廠自籌資金7000萬元,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擴建了廠房,增添了設備,使該廠具備了一流的加工手段,一流的裝配環境,在先進工藝和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實現了多品種、技術密集型銑床的批量生產,並使升降台銑床達到了世界上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水平。其中:數控銑床達到80年代末水平,床身式銑床和加工中心系列部分產品已達到80年代和90年代先進水平;龍門鏜銑床系列除普通龍門銑床為國際80年代初水平外,數控龍門鏜銑床、定梁數控龍門仿形鏜銑床、橋式數控龍門鏜銑床、五面體加工中心等機床都達到了當代國際先進水平。
1990年,北京第一機床廠已發展成為一個總廠、兩個分廠。總廠廠址在北京建國門外大街4號,重型鑄造分廠廠址在北京建國門外郎家園98號;探礦分廠廠址在北京市通縣半壁店大街9號;全總廠佔地面積674910平方米,建築面積443587平方米,職工總數9001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950人(高級工程師125人、工程師294人),擁有設備2288台,其中精大稀設備263台、部管設備8台,固定資產(原值)18794萬元;歷年銑床品種389個,當年品種50個,工業總產值278861萬元。
從1991到1998年,該廠通過「八五」、「九五」技術改造,把重點放在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的生產上,進一步提高了產品質量,突破了傳統結構,擴大了生產能力,提高了國產化率,使產品在可靠性上有了長足的進步。1995年,北京第一機床廠被評為北京市工業系統「雙十佳」企業。
1998年底,北京第一機床廠廠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4號,所屬分廠有鑄造一分廠、鑄造二分廠、重大分廠、中小分廠、齒輪分廠、加工分廠、中型產品分廠、北京探礦機械分廠等13個分廠,共有佔地面積702127平方米,建築面積452287平方米,職工人數4601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182人,擁有設備1871台,其中精大稀設備252台,數控機床32台,固定資產原值51522萬元,年產金屬切削機床900台,工業總產值15007.5萬元,為大型一類企業,是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和北京市定點生產銑床的專業製造廠,是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的骨幹企業之一,是全國最大的銑床生產基地。該廠主導產品無論從技術水平上、質量上、數量上在全國銑床行業中都處於領先地位。該廠產品X62W型中型銑床、X2010C型、X2012C型龍門銑床(重型)被評為北京市和機械工業部優質產品。該廠產品銷往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遠銷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2年北京第三機床廠並入北京第一機床廠。
2002年7月,與日本大隈株式會社合資成立了北一大隈(北京)機床有限公司。
2004年6月,與日本精機設計公司合資設立了北一精機(北京)設計公司。
2005年北京第一機床廠全資收購德國阿道夫·瓦德里希科堡機床廠有限兩合公司。後更名為瓦德里希科堡機床廠有限公司。
2006年8月,與法國Fabricom公司合資成立了北京北一法康生產線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北京第二機床廠有限公司、北京機電院機床有限公司並入北一。
2011年7月,與韓國DSK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北一德思凱機床工程技術公司。
2011年11月,成功並購世界著名的五軸機床製造企業C.B.Ferrari公司。
據最新統計,全國包括台灣省在內的各個行業幾乎都覆蓋著北一的機床產品。
北一曾經得到黨的三代領導人的關懷。
北一曾經為國家輸送了許多專業技術人才和黨的領導幹部。
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時任北一廠黨總支書記,後赴抗美援朝前線犧牲在朝鮮。葉劍英元帥的長子葉選平同志從蘇聯留學回國後一直到文革中期解放調出,都在北一長期工作。還有顧衿遲、張健民,以及各行業司局級領導崗位上的幹部舉不勝舉.

閱讀全文

與北京人民軸承廠原有多少職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車子空調怎麼調製冷 瀏覽:908
櫃門五金件安裝 瀏覽:655
盾安暖氣閥門怎麼拆開維修 瀏覽:314
柱色譜分析實驗裝置圖 瀏覽:233
物理里用來測量液壓的儀器叫什麼 瀏覽:802
丹陽港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83
拉拔試驗用什麼儀器測試 瀏覽:562
明銳工具箱怎麼關 瀏覽:418
燃氣閥門箱尺寸 瀏覽:871
空調剛加了氟製冷不好怎麼回事 瀏覽:22
麵包車後軸承套叫什麼 瀏覽:92
機械通氣中壓力限制是什麼 瀏覽:298
如何消除汽車儀表台3m膠 瀏覽:662
包裝機自動接料裝置 瀏覽:751
電動工具使用注意事項 瀏覽:914
門上的軸承響聲大如何解決 瀏覽:981
帕薩特領馭儀表菜單怎麼進去 瀏覽:359
塞拉式自動門裝置 瀏覽:643
機械租賃的發票如何做賬 瀏覽:862
理正結構工具箱85破解版 瀏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