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耳聾需要做哪些檢查
採用簡單的聽力和前庭功能檢查法檢查外耳道及鼓膜,進行音叉檢查及純音聽閾測聽,以查明耳聾的性質及程度。對兒童及不合作的成人,還可進行客觀測聽,如聲阻抗測聽、聽性腦干反應測聽及耳蝸電圖等。
聽力和前庭功能檢查方法很多,近年來在這方面的研究和臨床工作有很大進展。然而,一般基層醫療單位,由於條件限制,目前還不可能有先進和復雜的檢查設備進行難度較大的檢查,作為患者及其家屬也就更無能為力了,所以要採用簡單的檢查手段。
(1)聽力檢查。可用手錶聲試驗。在用葯之前,用手錶試驗聽力,在用葯過程中,還用同一塊手錶試驗聽力。要注意放表的位置,每次均應放在同一方位,且不應將表緊貼在耳部皮膚或骨頭上端,應使手錶距耳廓有一定距離。這樣聽到的聲音,才是通過空氣傳導的聲音,否則就是通過骨頭傳導的聲音,不能如實地反映聽力的實際情況。在試驗中,如果發覺到用葯後較用葯前聽力下降,則應考慮耳蝸系統中毒的可能性。
(2)前庭功能檢查。通過靜止站立與步態姿勢的觀察,來判斷平衡功能的頭部。靜止站立的姿勢首先選用雙足並攏站立,然後雙足前後錯位站立,最後先用單足站立,後者難度最大。若平衡功能正常,站立能維持10 秒鍾以上,若平衡功能障礙,則站立難以維持,將很快向一側傾倒、左右搖擺或前傾後仰。對步態姿勢的觀察,可採取行走試驗,即讓被檢查者閉目沿直線向前行走。正常人能做到雙足落地位於直線兩側,不正常的行走則會有明顯偏斜,步態不穩,猶如酒醉後的步履蹣跚。一般行走十步,就足以分辨行走穩定與否。
進行此項檢查前,應了解被檢查者是否有肢體缺陷,小兒麻痹後遺症、偏癱、智力發育差的患者都不適合採用這種檢查法。做前庭功能檢查時,應讓被檢查者先睜眼站立與行走,如果表現出站立姿態和行走步態都較穩,或難於分辨穩定與否,則讓患者閉目站立與行走,以進一步了解平衡情況。
Ⅱ 耳聾需要做哪些檢查
耳聾病人需要做一系列檢查,首先,看鼓膜,從鼓膜的損傷,也可以間接確定疾病的來源。第二,做聽力測試,通過純音聽力測試,可以確定耳聾的性質是什麼,是傳導性的、感受性的、神經性的還是混合性的。第三,做一個影像檢查,對於一些遺傳病家庭,也可以做基因檢測。神經性耳聾需要做做骨傳導對比試驗是比較同側空氣傳導和骨傳導的一種方法,振動後將C256音叉置於乳突鼓室竇區,測量其骨傳導聽力,當沒有聽到聲音時,時間被記錄下來。音叉立即移到外耳道口外1厘米處,測量其空氣傳導聽力,如果仍能聽到聲音,說明空氣傳導時間比骨傳導時間長。當病人突然出現耳聾,或者是長期聽力不好的時候,一定到醫院就診。做耳內鏡的檢查,通過耳內鏡的檢查,可以觀察外耳道,觀察到鼓膜是否有炎症,是否有一些腫瘤等等;還有就是要做聽力檢查,純音測聽是最常用的聽力檢查的一個手段,通常通過聽力檢查,可以明確的診斷病人是傳導聾,還是神經性聾,還是混合聾。如果傳導聾,多半是由於外耳道或中耳疾病導致的;如果是神經性聾,一般是內耳疾病或者是蝸後的神經這些導致的聽力下降。有些病人可能混合聾,是由於像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硬化症等等這些,它不僅有中耳的病變,有些時候它也影響到內耳,引起聽力下降。還有一些神經性聾,可能是由於老年聾、葯物聾等等這些。
專家提示:當病人出現耳聾,或者長期聽力不好,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首先要做耳內鏡檢查,觀察外耳道、鼓膜是否有炎症、腫瘤等等。還要做聽力檢查,純音測試是最常用的檢查手段。通過聽力檢查可以明確診斷病人是傳導聾、神經性聾,還是混合聾。明確病因後對症治療。
Ⅲ 常見的聽力檢測有哪些
您好,常見的聽力檢測有哪些?
分為主觀測聽(如音叉檢查、純音聽力計檢查、言語測聽)和客觀測聽(聲導抗、耳聲發射、聽覺誘發電位)兩大類。
1. 純音聽閾測聽
純音聽閾測聽簡稱電測聽,是利用電聲學原理,產生各種不同頻率和強度的純音,通過分別測試受檢耳的各頻率聽閾強度,以判斷耳聾的程度和類型,以及病變部位。
純音聽閾測聽是臨床聽力檢查中是一種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的比較准確、最常用方法。因屬於主觀測聽法,它的測試結果准確與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測試環境、測試者的配合程度、聽力計的校準、檢查者的操作、外耳道情況等。
2. 聲導抗測試法
聲導抗測試是通過測量中耳聲阻抗的變化,記錄後為分析中耳病變提供客觀的依據。檢查儀器靈敏度高,操作簡便,結果客觀,有較高的准確性,是臨床聽力診斷常規檢查方法之一,其測試包括鼓室聲導抗、聲反射及咽鼓管的功能測試。
它主要用於:判別耳聾性質、耳聾病變部位(如耳蝸性病變、蝸後性病變)、鑒別非器質性聾、為蝸後聽覺通路及腦干疾病提供診斷參考;對周圍性面癱進行定位診斷和預後預測,以及對重症肌無力作輔助診斷及療效評估等。
3. 聽性腦干反應測聽(ABR)
是檢測聲刺激誘發的腦干生物電反應,由數個波組成,又稱腦干聽覺誘發電位(BAEP)。反映耳蝸至腦干相關結構的功能狀況,凡是累及聽通道的任何病變或損傷都會影響BAEP。通過測量波形、波幅和潛伏期,能客觀敏感地反映腦乾的功能和聽力受損的程度。
臨床主要用於:判定高頻聽閾、新生兒和嬰幼兒聽力篩查、鑒別器質性與功能性聾、診斷橋小腦角佔位病變等;對聽神經病、多發性硬化症、腦干膠質瘤、腦外傷、昏迷、腦癱瘓、腦死亡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定位與治療選擇、結果判斷等,可提供有價值的客觀資料。
4. 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是產生於耳蝸並可在外耳道記錄到的聲能。
耳聲發射據其有無外界聲刺激分為自發性耳聲發射(SOAE)和誘發性耳聲發射(EOAE)。後者按刺激的類型分為瞬態誘發耳聲發射(TEOAE)、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和頻率刺激耳聲發射(SFOAE)三種。耳聲發射與內耳功能密切有關,任何損害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的因素使聽力損害超過40dBHL時,都能導致耳聲發射明顯減弱或消失。這是耳聲發射作為聽力篩查方法的理論基礎。耳聲發射檢測具有客觀、簡便、無創、靈敏等優點。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Ⅳ 耳聾的程度如何檢查與計算
檢查外耳道及鼓膜;進行音叉檢查及純音聽閾測聽,以查明耳聾的性質及程度,對兒童及不合作的成人,還可進行客觀測聽,如聲阻抗測聽,聽性腦干反應測聽及耳蝸電圖等。
聽力檢查:可用手錶聲試驗,在用葯之前,用手錶試驗聽力,在用葯過程中,還用同一塊手錶試驗聽力,要注意放表的位置,每次均應放在同一方位,且不應將表緊貼在耳部皮膚或骨頭上端應使手錶距耳廓有一定距離,這樣聽到的聲音,才是通過空氣傳導的聲音,否則就是通過骨頭傳導的聲音,不能如實地反映聽力的實際情況,在試驗中,如果發覺到用葯後較用葯前聽力下降,則應考慮耳蝸系統中毒的可能性。
前庭功能檢查:通過靜止站立與步態姿勢的觀察,來判斷平衡功能的頭部,靜止站立的姿勢首先選用雙足並攏站立,然後雙足前後錯位站立,最後先用單足站立,後者難度少有,若平衡功能正常,由站立能維持10秒鍾以上,若平衡功能障礙,則站立難以維持,將很快向一側傾倒,左右搖擺或前傾後仰,對步態姿勢的觀察,可採取行走試驗,即讓被檢查者閉目沿直線向前行走。
正常人能做到雙足落地位於直線兩側,不正常的行走則會有明顯偏斜,行走不穩,猶如酒醉後的步履蹣跚,一般行走十步,就足以分辨行走穩定與否,進行此項檢查前,應了解被檢查者是否有肢體缺陷,小兒麻痹後遺症,偏癱,智力發育差的患者都不適合採用這種檢查法,做前庭功能檢查時,應讓被檢查者先睜眼站立與行走,如果表現出站立姿態和行走步態都較穩,或難於分辨穩定與否,則讓病人閉目站立與行走,以進一步了解平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