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時有鐵壺嗎 似銅銀有 鐵是日本的傳承嗎
1.鐵壺最初的雛形是鐵鍋(中國古代鐵釜)。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但鐵壺起源於日本岩手縣,第一個發明鐵壺的人是江戶時期的小泉仁左衛門清尊,第一個發明用失蠟法鑄造鐵壺的人是江戶末期安之介。中國古代史上沒有出現過鐵壺這種器具,中國任何一個博物館都沒有這種器具的收藏,中國出現鐵壺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情,主要產地在浙江廣東兩省,為歐美市場代工的泡茶壺。鐵壺確實屬於日本發明的。中國古時候的鍋造型種類繁多,包括鼎、鬲、甑、釜、甗、鬶等。鐵釜在唐代隨茶道一起傳到日本。
2.戰國時期鐵釜。出土於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河北靈壽。解說:在生活用具方中山國大型鐵器和精工鐵器的鑄造很有特色。靈壽城二號遺址出土的大鐵釜系用八塊范組合澆鑄而成。釜身及肩部有凸弦紋,弦紋起到加固作用。此件大鐵釜通高34.7厘米、肩寬37.2厘米、口外徑24厘米、器壁厚0.5厘米,是目前戰國時期出土的鐵釜中最大的一件。
5.在1750年代,現代的鐵壺由三代小泉仁左衛門設計製作成型,三代小泉也就成為了現代鐵壺的締造者。在日本江戶末期(1860年代),六代小泉製作了惠比壽大黑大入葉文鐵壺,這個作品是針對商家販賣而特別設計的作品。各商家也對此作品有著極高的評價,並且把六代小泉所製作的作品稱之為南部鐵壺。從此鐵壺在普通大眾間也不斷的普及,南部鐵壺也名聲大噪。
明治時期以後,南部鐵器(盛岡,水澤)的鑄造業有著飛速的成長,在昭和31年(1956)鐵壺的產量到達了頂峰,月生產量達到了5000個。但由於需求減少,整個鑄造產業也面臨了極大的考驗。京都的龍文堂在江戶中期(1715~1845),使用了蠟型製作法來製作鐵壺,所製作的鐵壺細致精美,紋理清晰,但由於戰爭原因,產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山形鐵壺是在明治維新時期(1868~1911)逐漸開始製作鐵壺,鐵壺製作始於盛岡(南部鐵器)的委託製作。在1945年戰後時期,山形鐵壺受到了釜師長野垤志的指導使鑄造技術得到了提升。
❷ 鑄鐵壺怎麼分辨真假
目前,在日本市場上老鐵壺幾乎絕跡,但一些名家的作品依然受到很多鐵壺收藏著的追捧,因此在日本名釜師也會對老鐵壺進行復原重新鑄造,這類復原品依舊採用傳統的日本制壺工藝-失蠟法進行鑄造,並且此類復原品在日本也屬於合法,因此也是極具收藏價值的佳品。
市場上兜售日本老鐵壺的商家很多,但是我們怎麼看出是造假壺還是真的日本老鐵壺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區分老鐵壺的真假。
如何區分老鐵壺的真假
❸ 失蠟法和沙鑄法鑄造的鐵壺哪個好
失蠟鑄造屬於精密鑄造,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都比較高,而砂鑄無論是尺寸精度還是光潔度都大大低於前者,當然失蠟鑄造的成本也遠遠高於砂型鑄造。
❹ 手工鐵壺和機械鐵壺的不同是什麼
手工鐵壺和機械的不同之處在於製作方法的不同。
鐵壺製作分為機器砂膜和手工蠟膜鐵壺。
機械砂模:指的是一個磨具批量生產,一個模具可以出幾百個壺,壺的形狀都是相同的
手工蠟模:指的是一個壺一個模具,蠟模鐵壺做工更精細,相對於成本也更高,技術更好,工藝更強。這樣製造出來的鐵壺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精品。
鐵壺是以生鐵為原料,用傳統鑄造工藝,以及通過後期的手工打磨而成型的茶壺。時代的變遷,仍以傳統的技法為基礎,鑄出與現代生活相襯的作品,鐵壺不僅是實用的水壺,更是兼具裝飾功能的美術工藝品:如此優良的工藝製品可以長久保存與使用。
鐵壺來源於中國唐宋煮水器,1780年代流傳到日本,是日本早期家庭用具。鐵壺早已被當成傳統的工藝品發展至今;此種器皿具有優良的鑄鐵及傳統的技術,其古典的鐵肌及樸素的型態被當成是一種純日式的創作,在日本相當受到重視。
鑄鐵壺具有強力的導熱性及保溫性,非常適合沖煮各式茶飲。使用鐵壺煮過的水因為含有二價鐵離子,所以會出現山泉水效應,可有效提升口感。
鐵壺的鐵壺在手工鑄造過程中,經酸化特殊處理消除鐵中雜質。因以生鐵為原料,透過鑄造方式,加之作者藝術造詣不同,形成老鐵壺特殊的文化。日本老鐵壺的鑄造方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老鐵壺當時採用的是一種脫臘技術,每件鐵壺鑄好後,必須敲碎模具,才可取出。而且以前的老鐵壺是純手工製作,所以製造出來的壺絕對不會出現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它具有外形的全球唯一性,是百年難得的珍貴古董,亦是一件帶有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水器。
使用鐵壺對人體的益處:
鐵質為造血元素,成人每日需O.8—1.5毫克的鐵,嚴重缺鐵會影響智力發展,而實驗證明飲水、烹調使用鐵壺,可增加鐵質的吸收,因此使用鐵壺煮水、泡茶,可釋出易於人體吸收的鐵(二價鐵),適當飲用除了可以補充人體需要的鐵還能預防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