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銅器的鑄造方法有哪些每個時期的青銅器紋飾
一、青銅器的鑄造方法有哪些?(請按照出現的時間羅列)
一. 塊范法(商周時代)
塊范法(或稱土范法)是商周時代最先採用的,是應用最廣的青銅器鑄造法.
此方法簡單介紹如下:以鑄造容器為例,先製成欲鑄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鑄造工藝上亦稱作模或母範;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脫出用來形成鑄件外廓的鑄型組成部分,在鑄造工藝上稱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數塊,以便從模上脫下;此外還要用泥土製一個體積與容器內腔相當的范,通常稱為芯,或者稱為心型、內范;然後使內外范套合,中間的空隙即型腔,其間隔為欲鑄器物的厚度;最後將溶化的銅液注入此空隙內,待銅液冷卻後,除去內外范即得欲鑄器物.
1.塊范法鑄造的具體過程與渾鑄法
(1). 制模
模亦稱為「母範」,原料可選用陶或木、竹、骨、石各種質料,而已經鑄好的青銅器也可用作模型.具體選用何種質料要視鑄件的幾何形狀而定,並要考慮花紋雕刻與撥塑的方便.一般說來:形狀細長扁平的刀、劍,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較小的鳥獸動物形體可以用骨、石雕刻為模;對於形狀厚重比較大的鼎、彝諸器,則可以選用陶土,以便撥塑.
從出土發掘來看,陶范最為常見.陶范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燒土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機物,並掌握好調配泥料時的含水量,使之有較低的收縮率與適宜的透氣性,以便在塑成後避免因為乾燥、焙燒而發生龜裂現象.陶模的表面還必須細致、堅實,以便在其上雕刻紋飾.
泥模在塑成後,應該使其在室溫中逐漸乾燥,紋飾要在其干成適當的硬度時雕刻.對於布局嚴謹、規范整齊的紋飾,一般先在素胎上用色筆起稿而後再進行雕刻,高出器表的花紋則用泥在表面堆塑成形,再在其上雕刻花紋.
泥模製成後,必須置入窯只焙燒成陶模才能用來翻范.
(2).制范
制范亦要選用和制備適當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泥土和砂.一般說來,范的粘土含量多些,芯則含砂量多些,顆粒較粗.且在二者之中還拌有植物質,比如草木屑,以減少收縮,利於透氣性.
范的泥土備制須極細致,要經過晾曬、破碎、分篩、混勻,並加入適當的水分,將之和成軟硬適度的泥土,再經過反復摔打、揉搓,還有經過較長時間的浸潤,使之定性.這樣做好的泥料在翻范時才得心應手.
從模上翻范技術性很強,是塊范鑄造技術的中心環節.對於較簡單的實心器物象刀、戈、鏃等,只需由模型翻制兩個外范即可,此種外范稱為二合范.
而製造空心容器的范則復雜多了,簡介如下:
1.在翻范以前,首先要決定外范應該分為幾塊及應該在何處分界.
2.翻外范的方法是用范泥往模上堆貼而成,再用力壓緊.
3.對於芯的製做則有三種方法:一是已從模型上翻制好外范後,利用模型來制芯,即將模型的表面加以刮削,刮削的厚度即是所鑄銅器的厚度.二.是把模型做成空心的,從其腹腔中脫出芯,並使拖出的芯和底范連成一塊,再在底范上鑄耳,此種方法適用於大型器物.三.利用外范制芯.
(3).澆注
將已焙燒的且組合好的范可趁熱澆注,不然需在臨澆注前進行預熱.預熱時要將范芯裝配成套,捆緊後糊以泥砂或草拌泥,再入窯燒烤.預熱的溫度以400-500度為佳.焙好的型範需埋置於沙(濕沙)坑中防止范崩引起的傷害,並在外加木條箍緊,也是為了防止銅液壓力將范漲開.
范准備好後,將熔化的銅液(1100-1200為宜)注入澆口.器物之所以倒著澆,是為了將氣孔與同液中的雜質集中於器底,使器物中上部緻密,花紋清晰.澆入銅液時應該掌握好速度,以快而平為宜,直到澆口於氣孔皆充滿銅液為止.待銅液凝固冷卻後,即可去范、芯,取出鑄件.
一次澆注成完整器形的方法叫「渾鑄」,或「一次渾鑄」,或者「整體澆鑄」.商周器物多是以此方法鑄成.凡以此方法鑄成之器,其表面所遺留的線條是連續的,即每條范線均互相連接,這是渾鑄的范線特徵.
(4).修整
鑄件去陶范後還要進行修整,其經過錘擊、鋸銼、鏨鑿、打磨,消去多餘的銅塊、毛刺、飛邊,只有這樣才算製造完畢.
除渾鑄法之外還有分鑄法,即器物的各部位不是一次澆鑄完成的,而是分別鑄成的,並用連接方法使之連為一體.而連接則主要有鑄合法和焊接法.在此就不介紹了.
二.失蠟法
中國失蠟鑄造技術原理起源於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見於商代中晚期,這種技術在無范線失蠟法出現之後逐漸消亡.失蠟法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蠟法指用容易熔化的材料,比如黃蠟(蜂蠟),動物油(牛油)等製成欲鑄器物的蠟模,然後在蠟模表面用細泥漿澆淋,在蠟模表面形成一層泥殼,再在泥殼表面上塗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即做成鑄型,最後再烘烤此型模,使蠟油熔化流出,從而形成型腔,再向型腔內澆鑄銅液,凝固冷卻後即得無范痕,光潔精密的鑄件.
二、每個時期的青銅器紋飾?
1、春秋早期(公元770年—前7世紀上半葉)
這一時期青銅器的形制雖然是承襲西周晚期體系,但也出現了幾種新的器形.首先是盆的出現,傳世的如曾大保盆.春秋早期的紋飾與西周晚期形似,但有微小的變化,就是出現了龍類相交纏的紋飾.春秋早期交龍紋與其他紋飾一樣都顯得粗疏.這一時期的銘文長篇的甚少,內容多是諸侯、卿大夫等婚媾媵器和自作用器的記錄.銘辭書體也無顯著的變化.
2、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紀上半葉— 前6世紀上半葉)
由於考古資料不夠充分,尤其是有絕對年代可考的標准器缺少,因此難於嚴格地標定分期的年限,同時各國青銅器的發展也不平衡.雖然如此,仍有少量的標准器或接近標准器的資料.
春秋中期青銅器和西周中期有某些相似之處,即具有早期到晚期過度的特點.春秋中期的紋飾在結構上雖然有新的式樣,但在技巧上還不是精工細作,因而仍具有某中粗獷的風味.
3、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前476年)
春秋晚期青銅器的形制比較復雜,各個地區的器用也不盡相同,而有的地區發現甚少,情況未明.但總的來看,現存這一時期各個地區的青銅器,其形制與紋飾的共同點大於不同之點.
春秋晚期新出現了紅銅鑲的紋飾,包括龍、獸、鳳、鳥以及表現狩獵的各種題材.由於表現人之狩獵活動的圖像處於初始時期,因而帶有粗拙干.但是它已擺脫了青銅器紋飾的圖案規律,而成為構圖比較自然而生動的初級畫像.春秋晚期青銅器銘文,內容以記載自作用器的為多,銘辭或長或短,大體上有一定的格式,內容總以顯彰器主本人的世家、地位和身份及自詡品德之美為主,記載婚媵的銘文亦不在少數.銘辭除了諸侯或主要的卿大夫之名可與史籍相印證,以及部分有史跡可資考查外,關涉史料的內容不多,這是由於青銅器的社會功能因時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的緣故.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花紋較商代及西周有很大的變化,其特點是過去的饕餮紋、獸面紋等繁縟樣已淘汰,代之以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與圖像紋等.東周的花紋成網狀四方連續,說明採用了花版捺印技術,比過去全部雕刻范模的工藝前進了一大步,並出現了鑲嵌、鎏金、金銀錯、細線雕等新興工藝.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的鑄造和工藝技術雖有很大發展和成就,但由於冶鐵術的產生和發展,中國的青銅時代終於為鐵器時代所取代~
Ⅱ 古代的青銅器是怎樣鑄造的
二、失蠟法
失蠟法是用調入油脂的蜂蠟製成內模,在內模上敷泥漿等,預留孔洞,製成外范,待外范乾燥,高溫焙燒,內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范內形成和內模一樣的空腔,再從孔洞注入銅液,冷卻後,剝去外范,既得與內模相同的鑄件。這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現代工業仍在使用。已知中國最早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屬春秋晚期,是河南淅川下寺楚墓中的銅禁等,而其工藝的精湛標明並非初始的製作。而纖麗奇絕的製作,楚地貢獻最大,曾侯乙墓的尊盤也最受稱道,其上密布的蟠虺紋玲瓏剔透,窮極繁縟富麗,即是失蠟法製成。然而,失蠟法的應用並不夠普及,今見的作品始終不多,這與蜂蠟數量有限、製作過於復雜有關,或許也是應為效果雖然奇絕卻難引出普遍的審美愉悅聯系。
失蠟法在中國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早採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是楚共王熊審盂,曾侯乙墓也曾經出土了青銅尊盤。
Ⅲ 我國古代體積巨大的青銅器是如何鑄造出來的呢
我國的青銅器主要指從夏朝晚期到先秦兩漢的青銅器物。青銅器,顧名思義,其材質為青銅,是銅與錫、鉛的合金鑄造出來的器物。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眾多的青銅器物,其中不乏體積巨大的青銅器,如商朝最大青銅器司母戊鼎,重達832.84公斤。
總結:再如著名的四羊方尊體型較大,造型復雜,也是用分鑄法鑄造的。鑄造一件體積巨大的青銅器,則往往需要塊范法和分鑄法的結合,這種鑄成過程,實在是一種大規模的生產過程和復雜的工藝過程。
Ⅳ 西周的奴隸們怎樣製造青銅器
西周時期,人們使用模範法鑄造青銅器,即先用陶泥製成一個陶范,然後再削出內部的用以傾倒融化的青銅液體的空隙,之後再用印章之類的把銘文和紋樣印或刻在陶范上,之後陶范即可用以鑄造青銅器。將比例合適的青銅器高溫的液體導入陶范中,待其冷卻凝固後,用錘打碎外范,即可取出內范,也就是鑄好的青銅器。另外,不知你知不知道,正是這種原因使商周青銅器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即使是相同也有鑄造是的不同痕跡,因為陶范是一次性的,後來在西周末期至春秋戰國,人們改進鑄造方法,出現了鑄造精良而省時省力的失蠟法。還有,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作為重要的國家祭祀的一部分,會有專門的青銅器手工藝部門專供王室和貴族,他們不是奴隸,而是當時的高薪的技術人才了。
我現在正在學習青銅器鑒賞,這是我自己的回答,望採納。
Ⅳ 商周時期青銅器採用什麼方法鑄造
商周時期是青銅器鼎盛的時代。商朝和周朝使用的鑄造方法大體上是採用范鑄法,但是西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方法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一、商朝時期。商代是中國青銅藝術的鼎盛時期。商代青銅器的鑄造採用的是范鑄法。鑄造青銅器一般主要經歷三個工序:制模、翻范、澆鑄。
二、西周的青銅製造業由王室百官掌管,青銅工業是西周手工業最重要的部門,當時不僅鑄造禮器、武器,而且還鑄造生活用品。這時的青銅技術也有了一定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一模翻制數范的發明和焊接技術的使用。
Ⅵ 鑒別青銅器的真假年代有哪些方法
從器形差異辨偽:
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方法與夏、商時期相似,採用陶范製作,一器一范,手工製作。因此,西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耐賀不會完全相同,如果有相同之處,可能均為偽器。
從紋飾差異辨偽:
同夏、商時代一樣,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紋飾由陶范鑄成,一范一器,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紋飾或刻痕。除了部分用單范鑄造成的器物有相同紋飾,但在西周時期這種紋飾很少見。
從銅鐵合鑄辨偽:
考古發現表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使用的鐵為隕鐵。而人工冶鐵技術何時出現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1990年,河南三門峽西周晚期虢國墓地出土的玉莖銅芯柄鐵劍是人工冶鐵的典型器物,這表明至遲在西周晚期,人工冶鐵與銅合鑄技術已經成熟。
從鑄范種類辨偽:
西周時期除了陶范法冶鑄外,還延續了夏商時期用石范鑄造小件和不復雜器物的傳統。石范法只能製造簡單的工具和武器類青銅器,因此在西周時期,絕大多數青銅器仍採用陶范法鑄造,只有少數用石范法鑄造。
從其他特徵辨偽:
西周時期青銅器在聽聲音、銹蝕和重量等方面與夏代青銅器特徵相昌液派似,辨偽方法基本相同。
從紋飾特徵辨偽:
西周時期青銅器紋飾在繼承商代基礎上繼續發展。西周早期和商代晚期一樣,紋飾進入鼎盛期。西周時期特有的紋飾包括環帶紋、竊曲紋、重環紋、垂鱗紋、波曲紋、鳳鳥紋、瓦紋等。此外,出現許多無紋飾的素器。西周時期青銅器有時用雷紋為地,表明銅器禮器化進程。紋飾沒有商代普遍,說明崇拜對象逐漸回到人間。
西周埋穗時期許多紋飾遵循一定規律,如獸面紋逐漸被淘汰,替代的新紋飾更抽象。商代和西周早期的獸面紋在西周時期少見,商代的夔龍和鳥紋也少見。紋飾布局方法出現幾種並存,手法上採用虛實、縱橫、疏密等排比方法,對稱性強。主次紋飾應用明顯,主體紋飾占據顯著位置,面積大。市場上很多仿製西周青銅器,但未掌握精髓。
古代青銅器銘文辨偽:
商周青銅器銘文單獨做一塊銘文范,嵌入主體內范中。銘文范嵌得平整或較低粗糙,突出器表。商周青銅器鑄造長篇銘文時,劃好線條或打好格子,銘文橫行直行規整。銘文陽線條,字口內無光感,字體筆畫轉折處呈自然圓勢。宋代以後,仿製青銅器帶銘文,原刻銘文光潔,只有琢磨痕,無刀痕。後刻銘文字體拘謹、呆板,字口內有刀鑿痕。翻砂法鑄造的青銅器,銘文筆畫表面與細膩的范土鑄造不同。
Ⅶ 中國古代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特點都有哪些
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工藝和夏、商時期的製作工藝一樣,手工的製作讓每件青銅器都不盡相同,最重要的差別就是體現在紋飾上.
近年來考古的資料證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的鋼鐵合鑄器所使用的鐵都是隕鐵;而1990年在河南三下門西周晚期虢國貴培盯晌族墓地出土的玉莖銅芯柄鐵劍為人工冶鐵,是典型的銅鐵合鑄器.
西周時期除了陶范法冶鑄外,也還延續了夏商時期用石范鑄造青銅器小件和不復雜器物的傳統.由於石范法只能製造一些簡單的工具和武器類青銅器,所以到西周時期石范鑄造青銅器的方法,基本上沒有得到發展,在西周時期絕大多數青銅器的鑄造還是採用陶范法鑄造,只有極少數的青銅器是用石范鑄法鑄造.
從紋飾上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紋飾在繼承商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西周早期和商代晚期一樣進入了紋飾發展的鼎盛期,這是同當時的則擾社會歷史大背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雖然朝代更替了,但統治階級用禮器統治人們的思想沒有改變,所以,青銅禮器發展的大環境沒有改變,這樣青銅上的紋飾還是按照為禮器服務的思想不斷發展,商代的許多紋飾在西周時期配鋒仍然在使用,如,商代晚期獸面紋的變化的形式「環柱角形、牛角形、外卷角形、羊角形、內卷角形、曲折角形、雙龍角形、長頸鹿角形、虎頭形、熊頭形獸面紋」等紋飾,在西周早期仍在使用.而在西周中後期形成了西周時期特有的紋飾特徵,如,西周中後期,主要流行環帶紋、竊曲紋、重環紋、垂鱗紋、波曲紋、鳳鳥紋、瓦紋等,另外,還出現了許多無紋飾的素器,在這些素器當中有的也有飾幾道紋的.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有時候用雷紋為地,這實際上是延續了青銅器禮器化的進程,可以想像以雷紋為地的青銅器上存在的各種紋飾多是天上的神靈,或是能上天入地的神物,因為,它可以在雲雷紋之上生活,但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的雲雷紋沒有商代普遍,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在西周時期人們崇拜的對象,逐漸從天上回到了人間.但我們應明白,商代和西周時期雖然在紋飾的種類上不同,但這些紋飾的本質和功能沒有變,仍然是為了增強青銅器的神秘性,加強了其禮器的地位.當然,在西周時期青銅器紋飾進化的過程中,否定掉的許多傳統的青銅器紋飾,這些紋飾為什麼會被否定掉呢?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些紋飾不適應時代的要求了,不符合禮器神秘性規律了,所以,自然就會被淘汰掉.
西周時期的許多紋飾遵循這個規律,如商代和西周早期的獸面紋及其變形的紋飾,在西周時期就逐漸被淘汰,在西周中後期,獸面紋很少,即使有也多在足部和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另外,商代的夔龍和鳥紋在西周時期也是少見,基本上棄置不用了,這是因為,西周時期人們崇拜的對象發生了改變,生產力進一步得到了提高,西周時期已經沒有什麼動物是人的對手了,人們對許多自然界中存在的動物不再恐懼,不再崇拜,既是征服不了的猛獸至少也對它的習性有了深刻的了解,已經不再屬於崇拜的對象,這樣這些動物的神秘性就小了,更不要說是稱之為神了,所以在西周時期真正的獸面紋就少了.即使有,也多是以抽象的形式出現.因為,只有抽象才是超現實的,才是人們所崇拜的,因為人們只崇拜抽象的事物.而替代的則是新的紋飾,當然,這些紋飾是抽象到了極點,如,重環紋、垂鱗紋、龍紋等.當然,也有一些比較難於解釋的紋飾,比如說波曲紋,在西周時期的青銅豆和青銅甑等器物上都有表現,對於這種波曲紋有的人認為是一種不知名的獸紋,當然,我們對波曲紋的研究還很不夠,但是,據我對虢國墓地青銅器上的波曲紋進行觀察,總覺得象是大海的波浪,或者至少應該和大海有點聯系,因為大海在周代是不為人們所認識和理解的,所以,大海對於周人來講還是極神秘的,這樣人們就會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也許這種波曲紋本身並不是來源於大海,但從外形上看不免會被人們這樣理解.
西周時期許多青銅器上的紋飾,在布局方法上還出現了幾種紋飾並存的局面.有的上面飾竊曲紋、中間為三角紋和竊曲紋、腹部為鳳鳥紋或龍紋、圈足是竊曲紋,十分復雜,在手法上,主要採用虛實、縱橫、疏密等排比方法,使圖案變化豐富多彩,但是對稱性很強.另外,西周時期紋飾的特點還有一點,這就是主次紋飾的應用,即在西周時期青銅器上的紋飾一般都有幾種,但只有一種紋飾是主體,其特點很明顯,一般都占據著顯著的位置,且面積很大.目前市場上有很多仿製的西周青銅器,但大多都不得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