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機器人一般用的是什麼軸承呢
導購,絲杠,凸輪,關節軸承,圓柱滾子,交叉圓柱滾子等。
工業機器人軸承作為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配套件之一,主要包括兩大類用於工業機器人的軸承,一是等截面薄壁軸承,另一類是十字交叉圓柱滾子軸承。另外還有諧波減速器軸承、直線軸承、關節軸承等,但主要是前兩種軸承。
工業機器人軸承特點:1.可承受軸向、徑向、傾覆等方向綜合載荷;2.薄壁型軸承;3.高回轉定位精度。任何可滿足此種設計需求的軸承都可用於工業機器人手臂、回轉關節、底盤等部位。
② 宇航員登月必須攜帶哪些物品並說明攜帶理由
液體的罐頭食物,宇航服,航天服內裝有飲水袋,專供太空行走的航天員飲用。飲水袋由聚胺脂橡膠製成,袋子上裝有進水閥、飲水閥和飲水管,用尼龍搭鏈將飲水袋貼附在服裝上身的裡面。飲水管穿過服裝頸部進入頭盔,直到航天員嘴巴的右下角。飲水管頂端裝有一個飲水閥,航天員只要用嘴一吸閥門,水就流進嘴中。飲水袋內可裝1.9千克的飲用水。另外,在飲水管的旁邊還有一個放置食物棒的長孔,航天員需要進食時,只要一伸嘴即可吃到美味可口的棒狀食品。
不同型號的艙外航天服結構和組成不同。我們這里以美國太空梭艙外航天服為例來說明服裝的結構和組成部分。太空梭艙外航天服又稱為「艙外機動裝備」,主要組成部件有16項,包括主生命保障系統、第二氧氣瓶、顯示控制盒、生理測量系統、臍帶式軟管、服裝內大氣污染控制盒、服裝的上身和下身、服裝上肢、手套、頭盔、尿收集袋、頭盔上的遮陽板、飲水袋、通訊裝置和氣閘艙內服裝固定裝置等。這種艙外航天服全套重127千克,體積為0.125至0.153立方米,服裝內為0.29個大氣壓。一套太空梭艙外航天服價值1200萬美元。
一套完整的太空梭艙外航天服由以下部件組成:
(1)服裝:由14層組成:最里層是用尼龍經編織物製成的液冷通風服襯里;襯里外是液冷通風服;液冷通風服外是加壓氣密層,用塗氨基甲酸乙酯的尼龍製成;然後是限制層,限制加壓氣密層向外膨脹,用一種稱為「大可綸」的聚酯纖維製成;加壓氣密限制服的外面是防熱防微隕塵服,由8層組成,其中最里層是塗氯丁橡膠的防裂尼龍,其餘7層是用塗鋁的聚酯薄膜製成;最外一層是外套,也起防熱防微隕塵作用,用正原纖維製成。
太空梭航天服是按上半身、下半身和手臂分開裁剪縫制的。上半身還有一個硬質玻璃纖維殼,是服裝的支架,可支持主生命保障系統、服裝的顯示與控制盒、手臂、頭盔、服裝飲水袋、太空行走電氣連接裝具以及腰部密封環。下半身包括褲子、靴和腰部連接環。下半身在腰部還裝有軸承,可保證身體的旋轉和活動。
(2)服裝上肢:包括肩關節、上臂及手肘關節的軸承,有連接圈與服裝上半身的玻璃纖維硬殼相連,航天員可多軸轉動手臂。手臂有不同尺寸,因此能適合不同身材的航天員穿用。
(3)手套:有腕關節的軸承,由連接圈與服裝手臂相連,使轉動更方便。手套的手指由橡膠材料製成,便於航天員抓拿物品。手套內襯用化學纖維製成,可使航天員穿戴舒適。
(4)頭盔:是由透明防撞的工程塑料製成,由連接圈與服裝上半身相連,但並不會隨航天員頭部而轉動。氧氣先由航天員的後腦勺通過,再經過頭頂,最後到達航天員面前。當需要使用緊急供氧時,頭盔的一個凈化閥門會打開,除去頭盔內的二氧化碳。航天員在出艙前,頭盔面窗的內部要噴上防霧劑。
(5)頭盔面窗組件:連接頭盔,並由以下物品組成:金屬護目鏡、透明防撞罩以及用來阻擋陽光的遮陽板。
(6)主生保系統:位於服裝背包內,包括主氧氣瓶(容納0.54千克氧氣、以518大氣壓力儲存)、二氧化碳過濾器、冷卻水(4.6千克)、無線電裝置、電池、風扇和警報裝置。氧氣經航天員的後腦勺流進服裝內、再從腿部及手肘的位置流出。在主生保系統中,空氣先經活性炭盒除去部分臭氣,再進入過濾二氧化碳的裝置。隨後空氣經過一個風扇,通過一個純化器除去水蒸氣。空氣的氣溫維持在攝氏12.8度。該系統可提供長達7小時的氧氣供應及二氧化碳的清除。
(7)第二氧氣瓶:為應急供氧裝置,由兩個氧氣瓶組成(裝有1.2千克、壓力為408大氣壓力的氧氣)。當服裝內的氧氣壓力低於0.23大氣壓力時,該裝置便會自動地啟用。這些氧氣可供呼吸30分鍾,以保障航天員返回氣閘艙。
(8)顯示及控制組件:安裝在服裝的胸前,組件包括開關、計量器、閥門和液晶顯示器。這套組件一般情況下航天員能看到,如果不能看到,則需要藉助於鑲嵌在衣服手臂上的一面小鏡子。
(9)臍帶式軟管:軟管內有水管、電線和氧氣管,可向航天員提供水、電力及氧氣。臍帶式軟管只在氣閘艙內使用,目的是節約服裝生保系統的資源,航天員完全離開氣閘艙後即被斷開。
(10)氣閘艙掛衣架:是一個被鑲嵌在氣閘艙壁上的框架,當航天員穿艙外航天服時,先將航天服固定在衣架上,然後從下往上鑽進去。
(11)頭盔照明和攝像組件:由四個照明燈和一台攝像機組成,用以幫助航天員及地面控制中心人員在黑暗中看清物體。
(12)裝在服裝袖套上的小鏡子和小手冊:幫助航天員察看數據和提示航天員工作程序。
(13)通訊與生理測量裝置:提供通訊及生物遙測的連接,生物遙測用於監測航天員在太空行走過程中的生理狀況,如呼吸、心率和體溫。
(14)頭盔通訊帽組件:直接戴在航天員的頭上,外面再戴頭盔,此組件包括供通訊用的麥克風和耳機等。
(15)尿收集裝置:收集航天員尿的裝置。
(16)飲水袋:提供飲用水給正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員。
③ 人體中的軸承是什麼
人體的關節是可以歸類到推力軸承一類。
骨與骨之間的連接稱骨連接。骨連接又分為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關節是間接連接的一種形式。
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關節面是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關節囊是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關節腔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
關節保護:
1、老人應該知道自己關節的靈活性、韌性都不如年輕人,運動或做家務時,一定不要勉為其難,如不搬運過於沉重的物品,不爬高去取高處的東西。盡量減少彎腰、爬高、下蹲等動作,將容易造成關節損壞的風險降到最低。
2、避免某一關節長時間只做一個動作,如長時間站立、曲膝與坐在電視、電腦前,這樣會造成膝關節、頸椎關節、腰椎關節周圍肌肉的血循環不良,久而久之,就會發生關節的損壞。應經常變換坐姿和雙腳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來活動一下。應避免手指長時間做屈曲動作,如寫字、編織、打字、修理等,這樣可以保護手指關節。
3、無論睡眠、走路或坐下,都要保持正確姿勢,絕不勉強做超過關節所能承受的事情,比如破核桃殼時,不要用牙咬或手捏,以免損害牙或手指關節。
4、如果關節出現疼痛,就不要勉強外出活動,還應檢查近期的活動方法、時間或量是否不當。
5、運動或搬運重物時,應盡量利用較大和有力的關節,如手提重物時,盡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關節。需要做支撐動作時,不要單用手指,而要以手掌來支撐。肢體的小關節,如手指關節一般比較脆弱,韌帶的力量較弱,使用不當,容易受損傷與變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關節
④ 誰能把人體各組織的各種受體分布告訴我啊!!急!!!!
中樞神經系統有各種類型的M感受器:
M-1:胃壁和自主神經節。
M-2:心臟包括竇房結、心房、心室、房室結;神經末梢的突觸前膜。
M3:平滑肌、腺體、血管內皮。
NM受體:在神經肌肉交界處的突觸後膜上,即在運動終板上;
NN受體:自主神經節,腎上腺髓質:
α1受體: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支配的效應器,即血管平滑肌、尿道平滑肌和腸平滑肌。
α2受體:胰島細胞,血小板,神經末梢,突觸前膜,血管平滑肌。
β1受體:心臟,腎小球旁,腎小球旁。
β2受體:支氣管平滑肌、胃腸平滑肌、尿道平滑肌、骨骼肌血管和冠狀血管、肝臟。
β3受體:脂肪組織。
(4)手臂上的軸承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人是一個具有生命功能的整體活動。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名稱。頭頸名稱:頭頸;身體幹部的名稱:胸、背、脊柱;上肢名稱:肩、上臂、前臂、手;下肢名稱:臀、大腿、小腿、足。
身體軸承術語通常用於促進學習和研究中,人體各部位的結構的位置和它的變化規律在身體直立,眼睛前面直接兩個腳後跟,腳趾向前,手臂自然下垂在樹干兩邊,手掌向前標准人體解剖位置,和基於上述立場,確定人體一些常見的軸承。
⑤ 機械手臂的組成部分
一、機械手臂的作用和組成
1、作用
手臂一般有3個運動:
伸縮、旋轉和升降。實現旋轉、升降運動是由橫臂和產柱去完成。手臂的基本作用是將手爪移動到所需位置和承受爪抓取工件的最大重量,以及手臂本身的重量等。
2、組成
手臂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運動元件。如油缸、氣缸、齒條、凸輪等是驅動手臂運動的部件。
(2)導向裝置。是保證手臂的正確方面及承受由於工件的重量所產生的彎曲和扭轉的力矩。
(3)手臂。起著連接和承受外力的作用。手臂上的零部件,如油缸、導向桿、控製件等都安裝在手臂上。
此外,根據機械手運動和工作的要求,如管路、冷卻裝置、行程定位裝置和自動檢測裝置等,一般也都裝在手臂上。所以手臂的結構、工作范圍、承載能力和動作精度都直接影響機械手的工作性能。
二、設計機械手臂的要求
1、手臂應承載能力大、剛性好、自重輕
手臂的剛性直接影響到手臂抓取工件時動作的平穩性、運動的速度和定位精度。如剛性差則會引起手臂在垂直平面內的彎曲變形和水平面內側向扭轉變形,手臂就要產生振動,或動作時工件卡死無法工作。為此,手臂一般都採用剛性較好的導向桿來加大手臂的剛度,各支承、連接件的剛性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以保證能承受所需要的驅動力。
2、手臂的運動速度要適當,慣性要小
機械手的運動速度一般是根據產品的生產節拍要求來決定的,但不宜盲目追求高速度。
手臂由靜止狀態達到正常的運動速度為啟動,由常速減到停止不動為制動,速度的變化過程為速度特性曲線。
手臂自重輕,其啟動和停止的平穩性就好。
3、手臂動作要靈活
手臂的結構要緊湊小巧,才能做手臂運動輕快、靈活。在運動臂上加裝滾動軸承或採用滾珠導軌也能使手臂運動輕快、平穩。此外,對了懸臂式的機械手,還要考慮零件在手臂上布置,就是要計算手臂移動零件時的重量對回轉、升降、支撐中心的偏重力矩。偏重力矩對手臂運動很不利,偏重力矩過大,會引起手臂的振動,在升降時還會發生一種沉頭現象,還會影響運動的靈活性,嚴重時手臂與立柱會卡死。所以在設計手臂時要盡量使手臂重心通過回轉中心,或離回轉中心要盡量接近,以減少偏力矩。對於雙臂同時操作的機械手,則應使兩臂的布置盡量對稱於中心,以達到平衡。
4、位置精度高
機械手要獲得較高的位置精度,除採用先進的控制方法外,在結構上還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機械手的剛度、偏重力矩、慣性力及緩沖效果都直接影響手臂的位置精
度。
(2)加設定位裝置和行程檢測機構。
(3)合理選擇機械手的坐標形式。直角坐標式機械手的位置精度較高,其結構和運動都比較簡單、誤差也小。而回轉運動產生的誤差是放大時的尺寸誤差,當轉角位置一定時,手臂伸出越長,其誤差越大;關節式機械手因其結構復雜,手端的定位由各部關節相互轉角來確定,其誤差是積累誤差,因而精度較差,其位置精度也更難保證。
5、通用性強,能適應多種作業;工藝性好,便於維修調整
以上這幾項要求,有時往往相互矛盾,剛性好、載重大,結構往往粗大、導向桿也多,增加手臂自重;轉動慣量增加,沖擊力就大,位置精度就低。因此,在設計手臂時,須根據機械手抓取重量、自由度數、工作范圍、運動速度及機械手的整體布局和工作條件等各種因素綜合考慮,以達到動作準確、可靠、靈活、結構緊湊、剛度大、自重小,從而保證一定的位置精度和適應快速動作。此外,對於熱加工的機械手,還要考慮熱輻射,手臂要較長,以遠離熱源,並須裝有冷卻裝置。對於粉塵作業的機械手還要添裝防塵設施。
三、手臂的結構
手臂的伸縮和升降運動一般採用直線油(氣)缸驅動,或由電機通過絲桿、螺母來實現。
手臂的回轉運動在轉角小於360°的情況下,通常採用擺動油(氣)缸;轉角大於360°的情況下,採用直線油缸通赤齒條、齒輪或鏈條、鏈輪來實現。
(1)手臂直線運動。
(2)手臂的擺動。
(3)手臂的俯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