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資深機械工程師怎麼看中國機械大環境
中國機械大環境的大環境是啥樣的呢?或許每個人都會說,「不太好」、「大而不強」、「製造強國」,面對這個問題,覺得很惶恐,但是不得不答,問題雖然大,但是道理不說不明,大家都貢獻自己的想法,道理才能被說清楚。歡迎金粉們在金粉交流圈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回復我們。
新聞上講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同意,但是停在這四個字上,是不夠的。怎麼樣才能強,竊以為要深入分析到問題根源所在,要有科學方法,要有可執行的計劃,要有可考核的結果,以及要積累。
這里列出幾個對中國製造業的常見印象,跟大家一起試著深入一下。
1、中國製造業質量不好。
請告訴我,憑什麼說中國製造業不好?我覺得中外工程師,大部分人很難一下子說清楚。在老外眼裡,這個問題就成了一個預訂的立場,好比吊絲一出場,不管你做什麼,都是吊絲。對中國製造業自己,又像一個人,渾身都癢,卻不知道該撓哪兒好。
下面我來表達下我的淺見,到底哪裡在癢。
第一癢:標准差。
標准裡面,一部分是西方標準的翻譯,這部分尚可。還有相當部分,基於西方標準的修改,這部分屬於因私廢公,大部分跟西方標准一樣,只是更改細微尺寸,制定者是得到了「非抄襲」的名譽,但導致不能註明等同對象,或者不能等同代用,給使用者帶來很多不必要額外工作。要知道,作為工廠的工程師,中國的工程師已經很悲催,不僅要了解公制,還有英制,美製,自己的標准好歹好用點,把標准做成這樣,你家裡人知道嗎?金屬加工微信,內容不錯,值得關注。
更有甚者,抄襲ASME或者別的標准,到最後註明「本標准參照ASMEXXX而定,如果有不明,請以ASMEXXX為准」。自己都不尊重你自己,怎麼讓別人信服GB?
標准差,還體現在,質量要求低,標准中的質量要求,其實是一個調控工具,你提高要求,增加考核項,那個相關產品整個行業的水平門檻,就會上升。你要求低,執行再松,那整體質量就失控了。
我不想講相聲,但是這個跟體制可能還是有點關系,GB不是由國家背景的機構來主導,而是直接以政府的一個部門來制定發布。隨之而來會有些問題,誰來考核標準的質量,是市場還是誰?誰來推動標準的更新,標准更新的動力來自哪裡?如果總是搞共產主義,旱澇保收,難怪標准差,而且一直差。
第二癢,自身質量控制不嚴
標准不可能規定製造業的方方面面,廠內的NCR(Non-conformance report),隨時可能有,那麼,廠內怎麼處理?全報廢,不可能,成本高,也不科學。全回用,也不可能,產品沒法用。什麼情況需要報告,什麼情況可以回用。什麼情況必須報廢,必須要用相應的規范來廠內控制,我所看到的,中國的工廠,很多原則性不強,渾渾噩噩在處理,其質量肯定是很不穩定的。
還有對供應商的認證流程,這是保證外協產品質量的決定性環節。對於下級供應商的認證,應該有一個很嚴肅的流程,專們的團隊負責,我所見到的,很多工廠,都只是人范范得去走走看看,有多強的考核力,這是一個問題。
人員素質是一方面原因,搞製造業,還是要假設人性本惡,以制度來保障才是百年之道。
2、中國製造業成本不一定低
有一種觀念,中國製造業,隨便弄都比西方低。其實,還真不是。如果說到原材料,中國鑄造件和鍛造件,都不見得比西方低。舉一個例子,歐洲的不銹鋼管,DDP到中國港口以後,也不明顯貴於中國大陸。中國低的地方,是人工,和設備的工時成本低。
所以綜合到製造業上,一般來說,中國便宜的地方,是佔用較多人工和加工工時的設備。大型鑄造件一類的設備, 中國一不小心,就接近於西歐費用。
有一不小心低,就有一不小心高,這高是怎麼高出來的呢,設備便宜,但是你的工時,是受你的工藝來決定的,工藝水平不行,工時比歐洲高很多,也是時有發生的。譬如,你工時費用只是歐洲一半,但是你工時數是歐洲三倍,加工費用就是歐洲1.5倍了。
這樣的例子,很讓我頭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常常有想法,請供應商的工藝工程師一起,把工藝過一次,為什麼工時耗費這么多,但是聯想這樣牽涉很多,而且越俎代庖,不是長久之計,也就放棄了。這還是需要大家有一種精益求精的意識。
成本是一個系統,包括可精確計算的原材料成本,工時成本等,以及幾類只能分攤成本等,這里就不展開了。其中每一環都很重要,工藝作為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環,其實影響很深遠,落後的工藝,可能推高製造業成本,降低競爭力。
談了質量和成本,再多說一點,質量和費用的關系是什麼,沒有什麼是天生質量好的,你說德國人做什麼都莫名其妙質量好?恐怕德國人不是原因,在這些質量的背後,都是由各種額外的成本在保證,各種第三方檢驗,各種證書保證,各種共檢點...這些也都是費用在作為基礎。所以我覺得我們談費用跟競爭力,不要單純的談費用,而要談,在保證高質量前提下的低費用,這才是水平,這才是競爭力。這句話說來簡單,做到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平時看到的,大部分所謂「性價比」高的,都是垃圾。這就是因為大部分人其實沒有搞清楚這裡面的道理啊。
近年來,人力成本上漲很快,總有一天,我們的人工會高於東歐,僅次於一線國家,總有一天,我們的競爭力,將不可能是「廉價」,那時候我們的競爭力在哪裡?總有一天,我們的很多企業也不得不走向全球,那時候,我們的競爭力在哪裡?現在不思考這些問題,作為有長遠規劃的企業,以後會遇到更大的壓力。
3、中國的高端製造業不強
高端製造業產品的成型,來自於,多年的開發積累,從最開始的簡易型,到逐漸提升,逐漸改進,成為當前的高效產品。
這段經歷,中國是沒有機會重來了,而且,近幾十年來,高端製造業的圖紙,通過市場交換,或者種種方法,我們已經得到了。
但是有一點,我們忽略了,需要一個正確的,開發復雜產品的流程,保證研發的進度和質量,以及積累不同階段的開發文檔。因為沒有科學的開發制度,就很難持續開發。同樣,因為我們沒有過去的開發流程和文檔,所以我們拿到的圖紙,稍有更改,產品表現就出現意外。這樣的例子,在我國的高端製造業裡面,已經從熱笑話,變成了冷笑話了。
這么說可能還是有點抽象,我舉例一個研發項目的流程,對比下,咱們平時所謂的開發新產品,是不是這么弄得:
第一部分,定義產品,相關部門的職責,另有項目文檔描述目標戰略:
第二部分,研發部份的流程細分
第三部分,具體描述各個階段的職責
第四部分, 描述需要輸出的文檔,以及審查,質量控制的節點
當前的研發,因為大部分在體制內,拿到項目圈到錢為主要目的。缺乏歷史數據,導致沒有研發基礎,缺乏工具,導致缺乏質量保障和積累,缺乏考核,導致研發項目成了一個群體做PPT騙錢的。
所以,研發應該市場化, 用先進的工具,進行積累和考核,否則,事倍功半。
題外話:未雨綢繆,腳踏實地,做點實事,在當下的中國製造業尤其重要,連個閥門都做不過別人,談什麼火箭真是沒有什麼意義,因為製造業水平,體現在量產的,經過無數檢驗的產品上,比如非想談火箭,那就談談飛機發動機吧,我知道你會沉默的,那就做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