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田園管理機哪個品牌好用
我個人認為還是華濰的好用,之前跟朋友們用過很多品牌,總體效果還是感覺很一般,我購買的新款華濰開溝培土機內部採用軸承來替代之前軸套,刀具有正反轉,大姜開溝拌肥和大蔥培土效果好。我這邊有大蔥二百畝,大姜八十畝,用了這么長時間感覺很耐用,特殊的結構使得開溝的深度與培土的效果很好,從開始用到現在我經常去換機油,勤保養,這樣會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現在很多人都是在比較價格,喜歡選擇便宜的,但是用起來費用很高,我個人認為選擇一款質量過硬的好產品用的時間更久,相對的費用會更低,而且比較省心省力。
⑵ 拖拉機離合器結構圖解,如何更換手扶拖拉機離合器分離軸承最好有
卸下離合器固定螺母,扳動離合器拉桿,一般離合器會自己掉下來,不然就有抓力。拿下分離軸承,將鑲嵌在軸承上的分離器拆下。
⑶ 收割機沃得牌的要怎樣保養
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使用保養的幾點經驗
1.特別注意事項 機器使用過程中,除要按說明書規定的步驟進行各種操作和調整外,還應對一些問題予以特別注意。 (1)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裝有先進的自動控制裝置,當機器在作業過程中發生溫度過高、谷倉裝滿、輸送堵塞、排草不暢、潤滑異常以及控制失靈等現象時,都會通過報警器報警和指示燈閃爍向機手提出警示,這時機手一定要對所警示的有關部位進行檢查,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後再繼續作業。 (2)在泥腳太深(超過15cm)的水田裡作業容易陷車,不要進田收割,可由人工收割後機脫。 (3)切割倒伏貼地的稻禾,對扶禾機構、切割機構損害很大,不宜作業。 (4)橡膠履帶在日常使用中要多注意防護,如跨越高於10cm的田埂時應在田埂兩邊鋪放稻草或搭橋板,在砂石路上行走時應盡量避免急轉彎等。 (5)不要用副調速手柄的高速擋進行收割,否則很可能導致聯合收割機發生故障。 2.作業前後要全面保養檢修 水稻收獲季節時間緊迫,收獲機械在收獲季節之前一定要經過全面拆卸檢查,該調整的調整,該修復的修復,該更換的更換,這樣才能保證作業期間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不誤農時。 (1)行走機構。按規定,支重輪軸承每工作500h要加註機油,1000h後要更換。但在實際使用中,有些收割機工作幾百小時就出現軸承損壞的情況,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很快會傷及支架上的軸套,修理比較麻煩。因此在拆卸後,要認真檢查支重輪、張緊輪、驅動輪及各軸承組,如有松動異常,不管是否達到使用期限都要及時更換。橡膠履帶使用更換期限按規定是800h,但由於履帶價格較高,一般都是壞了才更換,平時使用中應多注意防護。 (2)割脫部分。穀粒豎直輸送螺旋桿使用期限為400h,再篩選輸送螺旋桿為1000h,在拆卸檢查時,如發現磨損太大則要更換,有條件的可堆焊修復後再用。收割時如有割茬撕裂、漏割現象,除檢查調整割刀間隙、更換磨損刀片外,還要注意檢查割刀曲柄和曲柄滾輪,磨損太大時會因割刀行程改變而受沖擊,影響切割質量,應及時更換。割離線構有部分軸承組比較難拆裝,所以在停耕保養期間應注意檢查,有異常的應予以更換,以免作業期間損壞而耽誤農時。 3.強化每班保養 每班保養是保持機器良好技術狀態的基礎,保養中除清潔、潤滑、添加和緊固外,及時的檢查能發現小問題並予以糾正,可以有效地預防或減少故障的發生。 (1)檢查柴油、機油和水,不足時應及時添加符合要求的油、水。 (2)檢查電路,感應器部件如有被秸稈雜草纏堵的應予清除。 (3)檢查行走機構,清理泥、草和秸稈,橡膠履帶如有鬆弛應予調整。 (4)檢查收割、輸送、脫粒等系統的部件,檢查割刀間隙、鏈條和傳動帶的張緊度、彈簧彈力等是否正常。在集中加油壺中加滿機油,對不能由自動加油裝置潤滑的潤滑點,一定要記住用人工加油潤滑。 (5)清潔機器,檢查機油冷卻器、散熱器、空氣濾清器、防塵網以及傳動帶罩殼等處的部件,如有塵草堵塞應予清除。 4.加強機手的培訓和管理 目前,進入廣東市場的半喂入式水稻聯合收割機,有久保田、洋馬「人民號」以及韓國的「國際」、「東洋」等型號。對於此類進口的或合資廠生產的產品,培訓機手時不單要傳授駕駛使用技術,更要灌輸保養重要性的觀念。收獲期間管理者巡迴探視時,也要檢查機手對收割機的日常保養工作。收獲季節過後,有關人員有責任督促檢查並幫助機手對收割機進行全面拆卸檢修。購機單位和個人,如雇請機手作業,可採取作業量與機器完好程度相結合的計酬辦法,避免機手單純追求作業量而忽視機器的保養。
⑷ 請列舉一些我國傳統的水利農具,並詳細介紹下
翻土開地的旱地犁、粉碎土塊的耙、鬆土保墒的耱、壓土平地的碌碡、播種的耬車、杠桿提水的桔槔、滑輪提水的轆轤、自動提水的筒車等。
農村常用的傳統農具、舊式農具主要有:
犁 廣大農村主要翻耕水田、旱土的農具。歷代農民種田主要依靠耕牛牽拉舊式農具,進行翻耕作業。犁的品種有板田犁、抄田犁、坡地犁、人拉犁。按用途分,有大犁、小犁之分,大犁用於翻耕旱土、板田,小犁用於耕爛泥或耕第二道。一頭牛拖拉一天,可翻板田或旱土2畝左右,或抄水田或墊土約4畝。
耙 有豎齒耙、伐耙(耕耙)、浪耙、站耙、踏耙、釘耙幾種。耙是農戶用於碎土、整地的工具,多為長方形雙排順齒耙。豎齒耙由耙架、鐵齒裝配而成,耙齒分2排,前排8顆、後排9顆,上尖下大,耙架前端橫樑上安有2個鐵環,作耕牛牽引用,後樑上裝一鐵環,安裝拉手,農民站在耙架上加壓,正常牛力一天可耙水田或旱土12畝左右(2遍);耕耙分木架、鐵架鐵齒2種,使用效果一樣,只是成本鐵架略高一點,用於水旱田碎土整地之用,一般一頭牛日工效12畝(2遍);浪耙構造與耕耙相似,專用於水田整田後的最後一道工序,重量較輕,役牛和人日工效達30畝;釘耙又叫耙頭,用途不同而形狀各異,一般為4齒,用於挖田角、翻糞便、搭潮泥。
滾 又稱蒲滾,是軋草、爛泥工具,排列滾齒有木質、鐵質2種。木蒲滾由長110厘米、寬60厘米的木架框和有蒲葉的滾筒裝配而成。框架上裝有四腳凳,人坐在凳上加壓,正常牛力拉,橫直兩遍,日蒲水田14畝多。
鋤 有薅鋤、挖鋤、鎬、羊角鋤幾種。中耕鬆土的為薅鋤,挖土用的為挖鋤,有寬口、窄口2種。前者多為垸區使用,後者多為山丘區使用。特別是挖鋤,幾千年前就已出現,沿用至今仍為農村挖土整地、栽培、挖樹蔸、造林、興修水利等農事生產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民間流行過不少名牌農具,比如汨羅的銅盆鋤,在省內外享有盛名,創始於百年以前,清光緒年間即有專店製造,以鐵匠陳保明一家數代祖傳的手藝最好。銅盆鋤的鋤板長0.5米、口寬0.16米,鋤褲處厚12毫米、凈重2~3公斤,鋤板光滑,入土性能好,水田作業不濺水,且鋤板大,載土多,一鋤多用,可代替或省去多項工具。
泥劃子 用於平整水田拖泥、運送農家肥。它用木板裝配,形若船狀,長120厘米、寬70厘米、鑲邊高2厘米、兩端翹起6厘米高。牛力每天運肥5立方米,人力則3立方米(往復行程10公里)。
龍骨水車 古稱翻車,為木製,用於車水灌田。老的灌溉提水工具有戽斗、手搖車、腳踏水車、畜力車等4類。戽斗是一種原始的提水工具,由竹蔑製成,呈三棱體狀,底部為球面,長40厘米,寬與深分別為30厘米和20厘米,鬥上裝一木柄,一人操作,適於低落差、小丘塊或秧田灌水用,一天可灌田1~2畝。還有的戽斗無柄,斗兩旁系雙繩,兩人協同操作;手搖車是龍骨水車中結構最簡單、體積最小的一種,作業時1~2人往復推拉手柄,轉動車軲轆帶動龍骨上的葉片循環往復提水,適用田間短距離、低揚程、小面積提水,2人一天可灌田2~3畝;腳踏水車又分二人車、三人車、四人車,腳踏車由車架、車頭、車箱、龍骨和車葉組成,在車頭上貫以橫梁,裝上腳踏板,由2~4人操作。除人力水車外,還有筒車、牛拉水車、孔明車、刮水輪、吊桶、水桶、木盤牛車等。
扮桶 人力水稻脫粒工具,其配套使用有扮摺、打板(扮刷)。扮桶是四方形,用杉木板製造,高54厘米,寬120厘米,上寬下窄,篾制扮摺圍其三方,經扮刷拍打脫粒。扮禾時,一般4人配合作業,2人割禾2人扮,一天可獲毛谷12擔,約合800公斤。
手推車 又叫「雞公車」、土車子。由車架、把手、扁擔和大小輪各1個組成。1人操作,肩負45厘米長的短扁擔,雙手牢牢操作把手,所載貨物重量由人肩負和大小木輪支撐。車的小輪安在前端,距大輪40厘米左右,遇有小溝坎時讓小輪落地支撐重量滾動前進,使大木輪順利跨過。此車載重可達200公斤,但因大小輪是同車中心線方向,因此完全靠人手把握平衡,又因輪子一般為木質,磨擦損失大,推車人勞動強度大。隨著膠輪車和滾珠軸承的出現,舊式手推車基本被淘汰。
人力膠輪板車 50年代,城鎮搬運工人運貨開始使用。1958年被推廣到水利建設工地拖土。隨著農村鄉鎮公路的修建及田間道路的拓寬,70年代開始進入廣大農村,80年代後土地承包到農戶,農村普遍應用,成為農家短途運輸工具之一。這種車一般承載力達800公斤,加強型可承載1噸,由1人或2人拖拉或推動,是農村中比較理想的非機動車。
人力腳踏三輪車 70~80年代,農村相繼使用人力腳踏三輪車,其主要構造和駕駛方法與騎自行車相似。貨廂有前置和後置2種,駕駛輕便省力,載重量一般不超過300公斤,但成本費是膠輪板車的2倍。
木劃子 又叫小木船,為農村湖汊、溝港水上的短途運輸工具。湖區農戶多數備有木劃子形狀大同小異,均由優質杉木製成。駕駛分單槳、雙槳和篙撐幾種。隨著堤垸加固,公路暢通,又因溝港上多有橋梁涵閘,木劃子逐步淘汰,僅在湖區農村放湖鴨、采蓮籽、運肥料時還能見到。
石碓 (碓臼)一種古老原始的舂米工具,後改手舂為腳踏,由石臼、踏板、大木體及裝在木體上的帶鐵齒的舂頭,還有扶手架、撥米棍組成,一人或二人腳踏踏板,使舂頭上下起落舂軋,撥米棍不時翻動臼內穀物。隨著各種打米機的出現,日趨自然淘汰。
礱子 (谷推子)分竹、木兩種,是稻穀去殼的專用工具。竹礱子是用竹篾編織嵌成,內築三合土,鑲木齒片;木礱子用木料製成,雜木片作齒。操作人用推扒子順時針方向推轉,稻穀經上、下齒盤搓擦去殼而出齊米(又叫糙米)。隨著打米機的問世,礱子被淘汰。
石磨 是加工糧食乾粉或水漿類的傳統工具。用岩石鑿成上、下兩片帶齒的圓盤,直徑35~40厘米左右,上片磨片厚約10厘米,中心鑲一鐵套,下片稍薄,中心嵌入木芯為軸,磨盤裝在木製的磨架上,上片磨片外沿裝一木柄,操作人以推扒子插入木柄孔內,逆時針方向推轉,顆粒狀糧食在上下磨齒搓擦下,磨成乾粉或水漿。在沒有磨粉機、磨漿機的地方,部分農戶仍保存這種工具,用於家庭粉、漿加工。
木油榨 傳統榨油工具。木榨的榨筒採用直徑80厘米以上,長3米的優質雜木,中間挖成圓柱孔,用以裝油料餅。用木楔加壓,即以人工推動撞桿撞擊在木楔上,使榨筒內油餅受到擠壓而出油。每榨油需6小時以上,每次榨油必須3~5人配合才能完成,一天可加工原籽150公斤左右。隨著內燃機、電動機帶動機械液壓油榨的廣泛推廣,此類木榨到60年代後期被立式、卧式機械榨油設備所取代,其附屬輔助設備仍沿用至今。
麥鐮刀 其刀片長13厘米、寬30~45毫米,刀刃口呈半月形,刃口磨得很鋒利,使用起來輕便,是農家割麥及秸桿作物的必備工具。
拌鐮刀 又稱打草刀,專用於打湖草,刀片長18厘米、寬6厘米,刃口呈直線,裝有1.6~2米的長把,平地橫掃,猶如理發剃頭刀,使用起來省力且工效高。
茅鐮刀 山區常用的鐮刀,可以用來砍毛竹和灌木野草,又可用於收割硬秸作物,用途較廣。刀片長14厘米、寬6厘米,背呈半圓形,比麥鐮刀重些。還有山區常用於砍柴的刀,刀尖呈鷹咀,其鷹咀用來將樹枝鉤下。
此外,農產品加工工具還有篩子、風車、碾、鍘刀、創絲板、創片板、棉花彈弓等;運輸工具還有木製板車、牛車、馬車、漁船、農用船、籮筐、扁擔、糞桶。還有砍柴伐木用的斧頭、鋸子等傳統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