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琉璃工房的技術篇
所有工藝美術的基礎,第一是材質,然後是技術,唯有掌握材質與技術,才能真正無礙創作。多年失敗的經驗基礎,加上對歷史的方向認知確定,琉璃工房從草創的土法煉鋼技法,朝向科學化的技術精進。拜訪學界、實務界,參考國際琉璃藝術家的創作,赴國外琉璃藝術學校進修研習,研究開發更精良有效的琉璃工房脫臘鑄造技術,一直是琉璃工房研發部門的主要目標,至今十叄年的發展,琉璃工房已經是全世界最好的琉璃脫臘鑄造工作室之一。
一九九七年,法國琉璃藝術中心 CIRVA 負責人吉松女士,帶著該中心資深藝術指導委託法國在台協會的協助,特地要求拜訪琉璃工房楊惠姍拍局族、張毅。這對早期以為脫臘鑄造是法國人的技
術的琉璃工房,具有重大意義。結束台灣的訪問,吉松女士特別邀請楊惠姍赴法教授琉璃脫臘鑄造技術, 殷切期盼楊惠姍的技術經驗,為CIRVA發展,發揮關鍵性的效果。 1998年,琉璃工房身為琉璃脫臘鑄臘世造技術成熟的工作室,再度向困難挑戰。楊惠姍回到「零」的原點,企圖完成十餘件作品直徑超過一公尺,重達數百公斤的超大型琉璃創作。以一個私人工作室之力,嘗試將「襲弊琉璃」材質帶向嚴肅大型藝術創作的領域。這些琉璃作品的格局,在中國琉璃工藝史上,從未出現,即使在世界琉璃的歷史中,亦極為罕見。
在這個愈趨功利的社會中,琉璃工房似乎在無形中,緩緩的傳遞某種訊息,無垠地追求,不斷地超越,只為理想的實踐,「為中國的歷史留下一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