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紫銅做銅鑼會響嗎
響銅大鈸,大鑔,大鐃,大鑼的生產工藝過程:
熔銅、注模、打坯、煉坯、定型、淬火、修容、定音
熔銅:首先把紅紫銅加上一定量的錫裝進容器,放到熔爐里。銅和錫要嚴格按照一定的比例,這樣熔鑄出來的材料叫錫青銅,響銅,具備一定的硬度。
注模:把熔化的銅水倒進要做的鑼鈸鑔模具中,鑄成銅坯。
打坯:冷卻後的銅鑼坯要送進另外的高溫爐膛里,烘燒,直至燒紅,就可以進行第一次打坯。
煉坯:經過反復幾次打坯之後,師傅把銅坯逐個稱重、修剪,使做出來的銅鑼合乎規格。接著,鉗工師傅把四塊銅鑼坯合成一齊成一餅,再送進爐膛里。
燒紅後,師傅把四塊疊合的銅坯一起鍛打,每次銅坯都上下調換次序錘打,師傅說這樣做是為了讓鑼坯保持一定的厚度和溫度,使鑼坯受錘均勻。鍛打的時候,著力點的控制是很有講究的,師傅完全憑借經驗控制鑼坯的厚薄。
定型:鍛打之後,接下來是為銅鑼定型,定型前,還要將鑼坯放進爐膛里燒紅,拉出來後再接著鍛打,鍛打的工具換上了木錘。經過這道工序,鑼鈸鑔鐃形狀就基本成型了。
淬火:鍛打成型的銅鑼必須經過淬火,即用鹽水浸泡。用鹽水浸泡後的銅鑼變成赭紅色,材料質地的內部結構通過化學作用固定下來,成為響銅。
修容:接下來還要為銅鑼修容,主要是把鑼邊剪齊,鑼面錘平錘圓,再劃出鑼面環繞紋理。
定音:最後一道工序是定音。在銅鑼的整個製作過程中,定音技術性最強,必須舉錘嫻熟,輕重有致,特別是最後一錘,要有深厚的功底,用力恰當,才能定音準確,所以銅鑼製作向來有「千錘萬煉,一錘定音」的說法。
鑼鈸鑔鐃的品種有8大類120個產品,定音師傅要根據樂器的受力點,控制共鳴區的回彈力和鑼面振動的頻率,定出不同樂器的音準。
Ⅱ 老匠人做銅鑼,先鍛打聽音,為何說一錘定音
我國出現了很多很多的手藝人,他們都身懷絕技,雖然看起來默默無聞,但是一出手便讓人目瞪口呆。他們活躍在大街小巷,有人認為他們不登大雅之堂,但是他們對於該行業的技術就是爐火純青。有時候從他們手中做出來的東西,往往比機器更要精巧,他們已經完全地領悟到製作的方法的精髓。比如說製作銅鑼,一些年老有經驗的匠人,他們就知道一槌定音,最後一下便是銅鑼製作成功的重要一下。
製作銅鑼好像就像人生一樣,老匠人經歷過生活的千錘百煉,他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十分的富足,他們就可以心有餘力的完成,一面好的銅鑼也是如此,只有經歷過錘打,最後那一下加上去才能引發出變化的效果。一錘定音起的是畫龍點睛的效果,它是對於半成品的升華作用,經歷過它才能由半成品轉化為成品,銅鑼之所以能發出鑼的聲音,就是因為那一槌定音,讓它成為一面成功的銅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