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皮帶機上的滾筒軸承怎麼卸下來呢
一、敲擊法
敲擊力一般加在軸承內圈,敲擊力不應加在軸承的滾動體和保持架上,此法簡單易行,但容易損傷軸承,當軸承位於軸的末端時,用小於軸承內徑的銅棒或其它軟金屬材料抵住軸端,軸承下部加墊塊,用手錘輕輕敲擊,即可拆下。應用此法應注意墊塊放置的位置要適當,著力點應正確。
二、拉出法
採用專門拉具,拆卸時,只要旋轉手柄,軸承就會被慢慢拉出來。拆卸軸承外圈時,拉具兩腳彎角應向外張開;拆卸軸承內圈時,拉具兩腳應向內,卡於軸承內圈端面上。
注意事項:
1、應將拉具的拉鉤鉤住軸承的內圈,而不應鉤在外圈上,以免軸承松動過度或損壞;
2、使用拉具時,要使絲桿對准軸的中心孔,不得歪斜。還應注意拉鉤與軸承的受力情況,不要將拉鉤及軸承損壞;
3、注意防止拉鉤滑脫;
4、拉具兩腳的彎角小於90°。
三、推壓法
用壓力機推壓軸承,工作平穩可靠,不損傷機器和軸承屏蔽機房。壓力機有手動推壓,機械式或液壓式壓力機推壓。
注意事項:壓力機著力點應在軸的中心上,不得壓偏。
四、熱拆法
用於拆卸緊配合的軸承。先將加熱至100℃左右的機油用油壺澆注在待拆的軸承上,待軸承圈受熱膨脹後,即可用拉具將軸承拉出。
注意事項:
1、首先,應將拉具安裝在待拆的軸承上,並施加一定拉力;
2、加熱前,要用石棉繩或薄鐵板將軸包紮好,防止軸受熱脹大,否則將很難拆卸,從軸承箱殼孔內拆卸軸承時,只能加熱軸承箱殼孔,不能加熱軸承;
3、澆油時,屏蔽機房要將油壺平穩地澆在軸承套圈或滾動體上,並在其下方置一油盆,收集流下的熱油,避免浪費和燙傷;
4、操作者應戴石棉手套,防止燙傷。
五、感應加熱法
應用電磁感應原理,在軸承內圈產生感應電流,使其發熱膨脹,從而在配合處產生間隙,達到易於拆卸的目的。由於感應加熱迅速、均勻、清潔無污染,加熱質量高,並保證軸承不受損傷,這種先進的拆卸方法,正逐步取代烘烤、油煮等方法。
❷ 軸承卡死在軸承座裡面怎麼拿出來
1.用氣割將軸承外圈分割成2-3段即可取出,這里必須注意的是在分割時盡可能的不要損傷工件的孔面。2.在軸承外圈上焊接兩個螺桿,然後將其拉出即可。
軸承(Bearing)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friction coefficient),並保證其回轉精度(accuracy)。
早期的直線運動軸承形式,就是在一排撬板下放置一排木桿。現代直線運動軸承使用的是同一種工作原理,只不過有時用球代替滾子。最簡單的旋轉軸承是軸套軸承,它只是一個夾在車輪和輪軸之間的襯套。這種設計隨後被滾動軸承替代,就是用很多圓柱形的滾子替代原先的襯套,每個滾動體就像一個單獨的車輪。
在義大利奈米湖發現的一艘建造於公元前40年的古羅馬船隻上,發現了早期的球軸承的實例:一個木製球軸承是用來支撐旋轉桌面。據說列昂納多·達·芬奇在1500年左右曾經對一種球軸承進行過描述。球軸承的各種不成熟因素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球之間會發生碰撞,造成額外的摩擦。但是可以通過把球放進一個個小籠里防止這種現象。
17世紀,伽利略對「籠裝球」的球軸承做過最早的描述。十七世紀末,英國的C.瓦洛設計製造球軸承,並裝在郵車上試用以及英國的P.沃思取得球軸承的專利。最早投入實用的帶有保持架的滾動軸承是鍾表匠約翰·哈里遜於1760年為製作H3計時計而發明的。
十八世紀末德國的H.R.赫茲發表關於球軸承接觸應力的論文。在赫茲成就的基礎上,德國的R.施特里貝克、瑞典的A.帕姆格倫等人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對發展滾動軸承的設計理論和疲勞壽命計算作出了貢獻。隨後,俄國的N.P.彼得羅夫應用牛頓粘性定律計算軸承摩擦。第一個關於球溝道的專利是卡馬森的菲利普·沃恩在1794年獲得的。
1883年,弗里德里希·費舍爾提出了使用合適的生產機器磨製大小相同、圓度准確的鋼球的主張,奠定了軸承工業的基礎。英國的O.雷諾對托爾的發現進行了數學分析,導出了雷諾方程,從此奠定了流體動壓潤滑理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