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鑄造錢幣的機構叫什麼
漢代鑄造錢幣的機構是上林三官。
上林三官,是漢代主持鑄造錢幣的官員,即鍾官,技巧,辨銅三官。由他們所鑄規格整齊的五銖錢是錢幣學與考古學上重要的分期標志,因而一直為人所重視。
唐宋明清鑄造錢幣的機構叫錢監。
錢監,官署名。監督錢幣的鑄造和流通。《新唐書·食貨志四》:「﹝ 開元 ﹞二十六年, 宣 潤 等州初置錢監,兩京用錢稍善,米粟價益下。」
清末的鑄幣機構是大清銀行。
大清銀行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原名為清政府的戶部銀行,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的戶部改名為度支部,戶部銀行因而改名為大清銀行。1912年1月3日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由吳鼎昌、葉揆初、宋漢章等發起成立大清銀行商股聯合會,請求將大清銀行改組為中國銀行。獲准後,1912年2月5日中國銀行即在上海漢口路3號大清銀行舊址開始營業,大清銀行歷史結束。成立目的主要是為了整理幣制而設,鑄造發行貨幣、代理國庫等特殊業務,是第一家中國的中央銀行,也是第二家現代化銀行。
❷ 私鑄錢的意思是什麼
私自鑄造錢幣,歷史上屢見不鮮,是中國古代常見的違法行為之一。《唐律·雜律上·私鑄錢》明確規定:「諸私鑄錢者,流三千里。」這說明私鑄錢幣在唐朝是嚴重的犯罪行為,違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私鑄錢幣在歷史上屢次出現,尤其在隋朝末年,由於戰亂頻仍,社會秩序混亂,私鑄錢幣隨之盛行。《新唐書·食貨志四》記載:「隋末行五銖白錢,天下盜起,私鑄錢行。千錢初重二斤,其後愈輕,不及一斤。」這表明隋朝末期,隨著五銖白錢的流通,私鑄錢幣開始在市場上流通,而且其重量逐漸減輕。
進入唐朝後,私鑄錢幣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儀鳳年間,長江沿岸的百姓多以私鑄錢幣為業。《新唐書·食貨志四》中提到:「儀鳳中,瀕江民多私鑄錢為業。」這說明私鑄錢幣的生產者不僅限於城市,還延伸到了農村和邊遠地區,反映了私鑄錢幣的廣泛性和復雜性。
私鑄錢幣之所以能夠流行,是因為它能夠滿足社會對於貨幣的需求,尤其是在戰亂時期。但同時,私鑄錢幣的質量參差不齊,不僅擾亂了正常的貨幣流通秩序,還損害了國家的經濟穩定。因此,政府對於私鑄錢幣的打擊一直非常嚴厲,通過立法、執法等手段,試圖遏制這一違法行為。
綜上所述,私鑄錢幣是古代社會中一個復雜且普遍存在的現象,它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也揭示了國家對於貨幣管理的嚴峻挑戰。
❸ 古代鑄造錢幣的機構叫什麼
在漢代,專門負責鑄造錢幣的機構被稱為上林三官。這三個官職包括鍾官、技巧和辨銅三官,他們共同負責鑄幣工作。上林三官所鑄造的標准五銖錢,在錢幣學和考古學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成為歷史研究的重要分期標志。
進入唐宋時期,鑄造錢幣的官方機構被稱為錢監。錢監的職責是監督和管理錢幣的鑄造與流通。在《新唐書·食貨志四》中記載,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宣潤等州首次設立了錢監,以改善兩京地區錢幣的質量,並有效降低米粟的價格。
到了清朝末年,鑄幣機構經歷了變革,大清銀行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成立,最初名為戶部銀行。後來,隨著戶部的名稱改為度支部,戶部銀行也相應改名為大清銀行。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大清銀行經過商股聯合會的發起,改組為中國銀行,並於2月5日在原大清銀行舊址開始營業,標志著大清銀行歷史的終結。
中國銀行的成立旨在整理幣制,負責鑄造發行貨幣和代理國庫等業務。它不僅是中國的第一家中央銀行,也是中國第二家現代化的銀行。
❹ 最初的貨幣是怎樣流通的
首先 有權發行人民幣的事中國人民銀行 也就是我國的央行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掌握本國貨幣發行權,又稱為「發行的銀行".人民幣的具體發行由中國人民銀行設置的發行基金保管庫(簡稱發行庫)來辦理。人民幣的發行程序大致分為四步:
(1)提出人民幣的發行計劃,確定年度貨幣供應量。每年由人民銀行總行根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貨幣發行和回籠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後,具體組織實施。包括負責票幣設計、印製和儲備。
(2)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報批的貨幣供應量計劃。
(3)進行發行基金的調撥。發行基金是中央銀行為國家保管的待發行的貨幣。它是貨幣發行的准備基金,不具備貨幣的性質,由設置發行庫的各級人民銀行保管,總行統一掌管,發行基金的動用權屬於總庫。4)普通銀行業務庫日常現金收付。人民幣的貨幣發行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的現金收付業務活動來實現的。各商業銀行將人民銀行發行庫的發行基金調入業務庫後,再從業務庫通過現金出納支付給各單位和個人,人民幣鈔票就進入市場。這稱為「現金投放」。同時,各商業銀行每日都要從市場回收一定的現金,當業務庫的庫存貨幣超過規定的限額時,超出部分要送交發行庫保管。這稱為「現金歸行」。貨幣從發行庫到業務庫的過程叫「出庫」,即貨幣發行;貨幣從業務庫回到發行庫的過程叫「入庫」,即貨幣回籠。
貨幣發行有雙重含義:一是指貨幣從中央銀行的發行庫通過各家商業銀行的業務庫流向社會;二是指貨幣從中央銀行流出的數量大於從流通中回籠的數量。
一個最簡單的是,增加政府支出,這些新貨幣就流入市場了。
減稅。這樣也可以間接讓新發行貨幣進入市場。
新發行貨幣,央行貨幣多了,就可以調低准備金了,商行錢多了,增加貸款輸出了,企業投資多了,自然市面貨幣也多了。
央行也可以把新發行的貨幣拿去外匯市場購買外幣。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