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防知識培訓賣東西為什麼大家覺得貴呢
我也做過您這個職業,稍微了解了一下,該公司人員穿著消防隊員的衣服,打著消防隊的旗號(沒有明面上說),其實是和消防隊完全沒有任何關系的一家公司,自稱「防火中心」,以培訓的名義推銷消防器材,「某寶」上20左右的滅火器能賣到幾百元一罐。稍微想一想就清楚了,別人怎麼可能用幾十倍的價格去買一個滅火器或者其他消防器材。難道某寶上賣的消防器材都是無證經營,而且是不合格產品嗎,這顯然不可能。
也許為各單位普及消防知識確實是好事,既然要做培訓,那就專門做培訓,在培訓上收取費用,或者推銷消防產品,直接作為一家銷售消防產品的公司好了。兩樣都要搞,培訓也搞不好,產品也賣不出去,何必呢?
2. 消防器材銷售好做嗎
經營消防器材類商品,必須與消防部門或專門從事消防工程的公司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是因為,消防器材的銷售需要通過施工單位或驗收單位的認可。這種所謂的認可過程非常復雜,其中涉及諸多因素。換句話說,若沒有一定的關系網,僅憑個人力量是難以在消防器材銷售領域取得成功的。
具體來說,消防器材在銷售前必須通過嚴格的質量檢驗和安全認證,這需要與相關單位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關系。比如,你需要確保自己的產品符合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同時還需要得到消防部門的認可。這對於小型企業或個人來說,無疑增加了不少難度。
此外,消防工程公司通常會指定特定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往往已經與他們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因此,即便你的產品再優秀,若沒有這些公司的推薦,也很難打入市場。這就要求銷售者不僅要具備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人脈關系。
再者,消防器材的銷售季節性很強,通常會在特定的時間段內需求量大增,比如在建築開工高峰期或大型活動舉辦前。這就需要銷售者提前做好市場預測,及時調整庫存,以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
綜上所述,經營消防器材並非易事,不僅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良好的關系網支持。這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但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3. 消防講座推銷合法嗎
今天幼兒園組織的消防講座,我當場買了四個防煙面具,兩個防火毯,一個家用滅火器。
就因為講課的人說了一句,辦公室工作的地方有滅火器,自己家裡卻沒有。
4. 單位里今天開展了消防講座,最後開始推銷滅火器是不是騙局
消防講座,最後開始推銷滅火器屬於騙局。消防部門監督執法時會穿制式服裝,隨身攜帶相關證件,消防工作人員不允許為社會單位指定或變相指定購買消防產品,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在檢查或培訓的時候推銷消防器材、書籍等,更不會在現場檢查時收取罰款。
(4)去單位推薦消防器材的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利用消防培訓詐騙的的騙術:
騙術一:「緊急通知」征訂消防資料,組織消防培訓進而收取資料費、培訓費,進行詐騙。不法分子在「緊急通知」上強調如不參加或購買將被處以停業整頓並罰款,不明真相的企業單位則被蒙騙。
騙術二:假冒消防人員,兜售書籍。一些不法分子出版、盜版了各類消防書籍、圖冊和音像製品等,謊稱其是消防支隊的,將劣質產品高價賣給受害單位。
騙術三:山寨消防網站網上辦事廳實施詐騙,利用病毒竊取企業及個人資料。
騙術四:打著「消防安全」旗號收取押金,並聲稱只要在一定時段內不發生任何消防安全事故就能全額退還。
騙術五:假冒消防宣講師,打著免費進行消防培訓的名義,在培訓過程中兜售其經銷的滅火器、防煙面具、救生繩等消防器材。這些消防器材中有些器材屬於假冒偽劣產品。有時他們推銷的滅火器也是正規產品,但價格就是非同尋常了。
騙術六:不法分子假冒消防監督執法人員,來到社會單位假模假樣進行監督檢查後,指出單位存在的火災隱患,當場收取罰款,並草草地開出一張收據後逃之夭夭。
騙術七:消防「黃牛」利用辦事的群眾對消防法律及審批程序的不了解以及急於通過審批的心理,打著「包辦」的旗號四處招搖撞騙。
騙術八:冒充消防部門工作人員,採取電話或簡訊的形式,自稱消防有一批物品需要代購或有基建工程可以承包,以此要求承接單位先行墊付貨款或工程款、質保金,收款後便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