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愛好風光攝影帶什麼器材

愛好風光攝影帶什麼器材

發布時間:2025-02-13 09:34:13

① 風光攝影的器材搭配

導語:風光攝影是攝影愛好者最常拍攝的題材,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合適的攝影器材,是成功的第一步。本文介紹進行風光攝影時的器材搭配准則。

風光攝影的器材搭配

攝影者在外出進行風景攝影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准備合適的、便攜的攝影器材。對於風景攝影來說,攝影者往往需要跋山涉水,

並且一旦出發,再返回取器材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攝影者要十分重視前期的准備工作。

相機

在風光攝影過程中,攝影者千萬不要忽略數碼單反相機自身功能的發揮,這對於數碼單反初學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數碼單反相機不論從畫幅還是解析度上,都能將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數碼單反的實用場景模式中,攝影者可以嘗試運用風光模式,此模式對於大場面的風光攝影來說是非常有效果的'。在拍攝過程中,尤其是在外拍攝風光的攝影者,可以從相機的液晶顯示屏上來觀察拍攝的畫面,可以通過顯示屏的顯示來決定照片的取捨,這對於風光攝影後期的照片存儲和空間清理是非常方便的。

另外,數碼單反相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更換鏡頭,攝影者可以根據需要來變換鏡頭。不管是自動還是手動功能都很強大,攝影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曝光、測光、對焦方式、畫質等等。這極大的滿足了攝影者對於不同風光旅遊攝影的需求。

鏡頭

利用廣角鏡頭拍攝的海邊風光

光圈 F5.6 曝光時間 1/180s 焦距 18mm 感光度 100

對於風光攝影來說,廣角鏡頭是必不可少的。用廣角鏡頭表現自然的磅礴、全景的美感,可以帶給觀賞者大自然無與倫比的魅力震撼。當然,廣角鏡頭的選擇也就十分重要了。攝影者要盡量選擇廣角焦距范圍大的鏡頭,大自然的多變,有時即使是28mm的廣角也無法滿足攝影者的需求,這時就需要焦距更短、視角范圍更廣的超廣角鏡頭。

利用長焦鏡頭刻畫的小風景

光圈 F4.5 曝光時間 1/250s 焦距 124mm

對於喜歡拍攝風光全景的攝影者來說,雖然利用廣角鏡頭有利於表現自然美景的大氣,但是在表現攝影者的自我風格和思想方面是非常困難的。除了廣角鏡頭之外,攝影者還需要長焦鏡頭,而長焦鏡頭卻是與廣角鏡頭恰恰相反的。如果說廣角鏡頭容易表現自然風光的磅礴與不拘小節,那麼長焦鏡頭則容易刻畫風光小景或充滿細膩情調的一面。而這種對小景的刻畫,攝影者則需要利用手中的長焦鏡頭。

附件

對於風光攝影來說,附件的選擇尤為重要。由於風光旅遊攝影需要攜帶大量的鏡頭,尤其是到比較崎嶇或者不平坦的攝影場地,器材的保護相當的重要。此時,攝影者就需要選擇堅固耐用的攝影包來保護相機器材。同時,攜帶穩定、輕便的三腳架,更有助於攝影者的拍攝。

利用偏振鏡拍攝的風景照片

光圈 F8 曝光時間 1/200s 焦距 20mm 感光度 100

另外,對攝影基礎知識稍有了解的攝影者,都知道濾色鏡在風光攝影和藝術攝影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欣賞一些優秀的風光攝影作品時,人們往往會驚嘆於作品中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彩或者似血的殘陽,並猜想該圖片的攝影師使用了何種高檔器材,運用了何種超高的拍攝技巧。其實並不盡然,大多數情況下,這只不過是攝影師根據自己的需要,巧妙地使用了濾色鏡罷了。在風光攝影中,偏振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偏振鏡可以消除反光,有利於清晰地拍出水中的景物,還可以增加畫面的飽和度,進一步加強比如藍天白雲、綠葉紅花的色彩,使風光照片顏色更加飽和、畫面更清晰。所以,如果攝影者有條件的話,濾鏡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附件之一。

② 風光攝影選擇什麼器材最好

當你准備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時候,一台數碼相機已經是必備。如果只是想簡單記錄一些所見所得,那麼但凡是台數碼相機都能用,甚至兩三百萬像素的拍照手機都是很好的視覺記錄工具。如果你想拍攝一些更精彩的風光片,那麼在器材方面就要有所准備了。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風光攝影的器材建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與膠片的比較

風光攝影是膠片固守的最後一片廣袤田園,目前仍然還有很多風光攝影師在堅持使用膠片。

但是,風光攝影師堅持使用膠片最重要的理由往往是使用大畫幅和中畫幅的相機以紀錄更豐富的細節。另外一些風光攝影師使用膠片完全是因為習慣,習慣於通過選擇不同類型的反轉片來控制色彩特性、影調特性。

就現在主流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而言,其實已經達到或超越了傳統135系統膠片的成像質量。而頂級的135數碼單反已經具備了中畫幅相機的成像質量。

在解析度上,數碼超越傳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影調層次上,RAW電子底片的16位色彩層次足夠豐富。另外,數碼相機曝光的寬容度也超過了反轉片,達到甚至超過了彩色負片。在後期處理的問題上,數碼照片用一台計算機就替代了一個暗房,將數碼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另外,數碼照片便於交流的靈活性,在互聯網時代也是傳統膠片不能比擬的。很多專業攝影師同樣無法掌握一些特殊題材照片的觀感,需要通過互聯網獲得人們的反饋。正在學習風光攝影的人們就更加不能缺少與同好的交流。

由於數碼相機的種種優勢,它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風光攝影的范疇。

相機的選擇

在“到此一游”之後,數碼相機幫助越來越多的人跨入了風光攝影的殿堂。嚴肅的攝影愛好者大多還是選擇數碼單反作為工具。數碼單反的優勢已經不必在此多說,但風光攝影的實踐告訴我們,便攜數碼相機自有其優勢。

影像感測器上的灰塵是數碼單反最大的弊病。當一天的拍攝結束時,拿出筆記本電腦瀏覽照片,發現上面一顆顆灰塵留下的黑色斑點,甚至還有毛絮的影子,這可能是數碼單反用戶最懊惱的問題了。目前雖然很多廠商在數碼單反的設計上非常重視這一問題,但至今沒能完全解決。

以前有一個名為f64的俱樂部,其主張就是在風光攝影上盡量收縮光圈以獲得最大景深。這種主張確實是很多風光攝影題材中的慣用手法。在我們常用的數碼單反系統上,沒有機會使用f64這樣的光圈,但是f11、f22都是很常用的。

f11的光圈已經足以讓CCD/CMOS影像感測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細小灰塵現身,f22則會告訴你,貌似乾乾凈凈的影像感測器上已經有上百個顆粒了。這些肉眼難辨的顆粒非常難以清理,目前還沒有完美解決之道,只能靠後期手工修理。因此,我們可以說單反的優勢是有代價的,特別是在風沙比較大的地區。比較而言,不可更換鏡頭的便攜數碼相機就沒有這個問題。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很多時候需要經過艱難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時甚至還需要攜帶帳篷、睡袋和炊具。這時候,便攜數碼相機的輕便特性還是挺有優勢的。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便攜數碼相機優於單反。數碼單反仍然是風光攝影的首選項,但不是必選項。如果你的攝影目的僅僅是自娛自樂,沒有專業攝影師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種種苛求,一台不可更換鏡頭的高端便攜數碼相機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索尼R-1、富士S9600。

鏡頭的選擇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鏡頭是最具決定性的攝影工具。

最理想的鏡頭配置當然是覆蓋各個焦段、變焦和定焦兼備、光圈越大越好。但現實中往往既不能承擔這樣的成本,也無法攜帶如此多的鏡頭,因此我們還是要進行權衡和取捨。取捨的依據主要是自己的攝影習慣和偏好,同時要兼顧自己的購買能力和背負器材的體能。

1.長焦和廣角

有一種觀點認為廣角適合拍風光,長焦適合拍人像。但事實上,風光攝影既需要廣角,也需要長焦。有人把廣角鏡頭比喻為宏大交響樂的指揮家,把長焦比喻為器樂獨奏的演奏家。這種說法雖不盡然,卻更為形象。

風景特寫

顧名思義,在風光攝影中廣角鏡頭能包容更廣泛的信息,因此更適合龐大恢宏的場景。相比較,長焦鏡頭能從雜亂的場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內容。

風光攝影的主題有時是單一元素構成的,有時是眾多元素構成的。在單一元素時,各種鏡頭只要視角允許,都可以很好的表現主題,盡管表現效果可能截然相同。

很多非常成功的風光攝影片往往具有很多元素。在元素眾多的情況下,有時候需要很廣的視角才能把它們包容進來,有時候又需要通過透視壓縮把不相關的元素疊加在一起。這時候,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在組織攝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

實際運用中,廣角鏡頭的運用難度往往更大,尤其視角大於24mm的鏡頭。由於包含的信息過多,照片的主題在組織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元素過多喧賓奪主、組織無序畫面雜亂等。廣角鏡頭本身的透視畸變也經常難以控制而產生副作用。

對於初學者,長焦也許更有助於培養觀察能力,更容易拍出滿意的照片,而廣角也許是更好的紀錄工具,出好片的難度更大一些。總之,在風光攝影中長焦和廣角都不可偏廢,一隻視角相當於135相機24~105mm的變焦鏡頭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而類似富士S9600這樣的高端固定鏡頭數碼相機則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焦距選擇,它的手動變焦鏡頭覆蓋了28~300mm的焦距段,無論是宏大的場面,還是遠處優美的細節小品都可以輕松獲取。

2.大光圈和定焦

有一種觀點認為風光攝影中的廣角鏡頭沒有必要強調大光圈。盡管我們在風光攝影中更多的時候需要收縮光圈,但是並不意味著大光圈鏡頭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內和夜景光線環境下,特別是有人文環境的風光攝影中,三腳架是無助的,大光圈鏡頭是紀錄特定光線氛圍的利器。因此,f2.8的大光圈變焦鏡頭會比f4的鏡頭有更廣泛的適用環境。

不過,變焦鏡頭是很難達到f1.x的光圈,一般到f2.8就是極限。因此,很多數碼單反用戶還會選擇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鏡頭以應付特殊的光線環境。與人像攝影不同的是,風光攝影師此時會傾向於選擇廣角定焦鏡頭,比如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時仍然具有足夠的景深,而避免背景過於虛化。大光圈定焦廣角鏡頭,一般情況下有一支足矣。

3.運用偏振鏡

很多風光攝影師都習慣於在鏡頭前一直擰著一片偏振鏡,特別是光線較好的時候。偏振鏡可以消除空氣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氣的通透度,使藍天更藍,也可以部分消除物體表面那種令人討厭的反光,消除物體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飽和度。

在陽光下,偏光鏡幾乎是風光攝影的必備工具。偏光鏡的另一個用途是充當中灰密度鏡,可以降低至少2檔曝光時間。在拍攝瀑布、溪流等題材時,長時間曝光可以獲得虛化的效果,而一塊偏光鏡可以幫助你在光線較強的情況下把曝光時間延長2倍,2塊擰在一起的偏光鏡則可以延長4倍以上。

③ 知名攝影師的自然攝影器材裝備全指南

導語:拍攝自然風光的時候我們需要攜帶哪些攝影器材呢,下面我就分享一篇知名攝影師在自然攝影時需要攜帶哪些器材。

知名攝影師的自然攝影器材裝備全指南

看一眼我的攝影背包。在進行短途拍攝的時候,我會將大部分裝備都放在背包里,因為我事先並不知道拍攝會用到哪些裝備。如果少帶或漏帶的話,我就只能幹著急了。如果我要做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旅行,那麼我就會只帶那些最重要的裝備器材,而且這些器材的使用率要達到90%。看一看左邊的清單你就會知道,哪些裝備是適合自然攝影和細節攝影的—再加一個長焦距的高速鏡頭就全了。(照片拍攝:桑德拉·巴托查)

1.尼康 D700

2.尼康微距鏡頭 2.8/105mm

3.尼康鏡頭 2.8/20mm

4.尼康鏡頭 2.0/35mm

5.尼康鏡頭 2.8/24~70mm

6.肯高(Kenko)近攝接圈

7.尼康鏡頭 4.5~5.6/80~400mm

8.梅耶—格爾利茨鏡頭(Meier-Grlitz)2.0/100mm

9.創見筆記本硬碟 320GB

10.微纖維布

11.閃迪(SanDisk)存儲卡

12.李牌(Lee)濾鏡包、濾鏡和轉接環

13.Visible Dust 感測器清潔套裝

14.捷信(Gitzo)碳纖維三腳架 GT3530LS

15.Really Right Stuff球形雲台 BH-55

16.各種工具、遙控快門線的存放袋

在本書一開始就提到攝影裝備可能給人這樣一種印象—攝影裝備要比觀察和構圖都重要,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與其說攝影裝備很重要,倒不如說拍攝照片必然要用到各種不同的裝備。在這一部分中,你能夠粗略地看到一些我們常用的、能讓拍攝工作變得輕松的攝影裝備。假如你擁有類似的裝備,當然應該正確地掌握使用它們的方法,但是有這些裝備並不能保證你能拍出成功的照片。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自從攝影代替了繪畫,成為文獻記錄的一種重要手段之後,攝影技術的作用就被過分地誇大了。相機的一些最新功能表明,它已經變得越來越智能了:相機可以自動追蹤想要拍攝的首要主題,只有當被拍者微笑的時候才能按動快門釋放鍵……

很多人在看到一幅優秀的攝影作品之後,第一個問題就會問拍攝照片時運用了何種技術手段。在解釋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經常會把它與畫家及其作畫時的筆法進行比較,不過人們在看到一幅畫作之後,很少會問畫家作畫時使用了怎樣的筆法。

這本書中在每幅照片的旁邊都註明了拍攝時所使用的技術值,但是僅憑這些信息並不能幫助你拍出好照片。你可以把它作為一個線索,在對其進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後,更好地理解其中蘊含的技術手段與美學的關聯。談到裝備,那麼首先就不得不說一說應該如何使用這些裝備。因為當我們要藉助自己的直覺去觀察、構圖、用光的時候,我們要保證操作相機是在一種下意識的狀態中進行的,這樣我們才可以睜開雙眼、敞開心扉,將全部情感都投入到拍攝中。

前期考慮

自然攝影是一個很廣闊的領域,想要對它做深入全面的探討是很困難的。攝影裝備的購置與其後期的擴展都需要我們好好考慮清楚。在水下拍攝需要不同於地面拍攝的工具;拍攝微生物需要相關的技術儀器,可是將這些儀器用在鳥類拍攝中就不合適了……這便會出現一個問題:作為自然攝影愛好者,你究竟想拍些什麼?

如果你弄清楚了自己所要拍攝的題材范圍,那麼接下來你就要准備相關的拍攝裝備。大多數對大自然以及自然攝影感興趣的人,都想盡可能多地購買一些與拍攝相關的裝備,但是無論如何你還是應該有一個重點,這樣你才可以在購買拍攝裝備上找到一個理性的交集—你所購買的裝備既可以用於拍攝風景,也可以用於拍攝植物和動物攝影。如果你是一位攝影新人,最好在剛開始就考慮清楚:哪些題材是最吸引你的,你能在攝影上投入多少財力,以及打算花費多少時間。

對一位真正的攝影者來說,在很短暫的可支配時間內,拿著微距鏡頭去拍攝一塊草地上的小小奇景,遠比帶著昂貴的長焦鏡頭,藏身在帳篷中等待一種幾個小時都不見蹤跡的稀有鳥類更有樂趣。如果你在准備階段就已經理智地考慮清楚了這些問題,那之後的這種失落感應該可以避免。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自然攝影以及動物攝影是一個可以不斷深入挖掘的極佳題目,你不必急於一時,完全可以慢慢地、一步步地配備自己的拍攝裝備。

三腳架

即使在惡劣的條件下,一款優質的三腳架也應該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它應該能防風、防水,並且能固定住相機與鏡頭。市面上有許多便宜的三腳架,與其說它是相機的支撐架,倒不如說它只是放相機的一個架子。所以在購買時你應該仔細考慮一下,你是否真的不想再多投入一點兒錢了—清晰的照片將是對你的回報。(照片拍攝:依保哈·吉斯)

三腳架是拍攝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款好的三腳架可以使你拍攝的照片更加清晰,成像效果更加理想。當然,在拍攝時你可能遇到這種情況:雖然在拍攝過程中你能夠騰出手來工作,但是由於外在條件的所限,你必須使用三腳架。至於要用哪種三腳架,則取決於你要在什麼樣的場景中使用,以及需要三腳架固定支撐、防止抖動的是哪類鏡頭。

鏡頭的焦距越大,就越需要配備一個有分量且穩定性強的三腳架。當然,你也可以根據首要主題的不同選擇不同類型的三腳架。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自然風景,與使用沉重的超長焦鏡頭—500~1000毫米焦距,即所謂的“大炮”—拍攝動物,對三腳架的穩定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你只打算買一個三腳架,那就應該買那種三條支腿和架頭都能夠支撐最重的鏡頭的三腳架。除了穩定性之外,氣候對三腳架的影響以及是否容易清潔都是購買時需要考慮的。三腳架的每個支腿在打開時都應該很平穩,而在閉合時它們又能緊緊地收攏。最後是材質的問題,選擇鋁合金還是碳纖維,不僅僅是價格上的差異。總體來說,同樣重量的碳纖維三腳架要比鋁合金三腳架更穩定。

雲台

選擇哪種雲台要取決於你的個人感覺。你最好先看看不同型號和樣式的雲台,有可能的話最好先試用一下,這樣你就能感覺出球形雲台和三維雲台哪個更合適。如果你拍攝的是特別愛動的動物,就要使用專門的雲台,比如溫布里(美國品牌,Wimberley)的懸臂雲台。實際上任何裝備你都能夠熟練使用,但前提是你要從一開始就具備良好的感覺,並且信任自己的工作器材。

清晰的照片需要穩定而無震動的三腳架和固定的雲台—帶有腳架環的鏡頭(所有的長焦大鏡頭)都應該放在無震動的三腳架和固定的雲台上,以產生盡可能少的震動。對500毫米的長焦鏡頭而言,相機反光鏡的翻動就足以使其處於振動狀態,這樣一來就會損害照片的銳度。因此,一套三腳架系統的好壞往往取決於其最薄弱的部分。

照相機

同樣的法則自然也適用於相機系統的選擇。與像素數和快門響應速度一樣,相機其他按鍵的設計也必須能讓使用者滿意。除此之外,即使你沒有專門研究相機的構造,也應該能夠直觀地操作它,因為在拍攝時你經常需要在幾秒鍾內摸索並使用相關的操作。相機像素的高低,一方面取決於你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取決於你今後想要如何使用這些照片。1200萬像素的相機在大多數情況下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只有大幅畫冊或專門的風景攝影照片才需要使用大於2000萬像素的相機,這是為了能夠清晰細致地重現場景的美妙細節。

對動物攝影而言,帶裁切系數的非全畫幅相機比全畫幅的相機更具優勢,因為成像面積較小,所以它限制了鏡頭的視角。使用這種相機時,你會感覺自己好像在用更長焦距的鏡頭在拍攝—400毫米的鏡頭“變成了”600毫米的鏡頭。相機的品種繁多,雖然單反相機最適合動物攝影,但是其他種類的相機也可以拍攝類似照片。這就需要你在拍攝時充分意識到相機的各種限制和可能性。

鏡頭

鏡頭可謂是攝影裝備中的決定性因素。鏡頭的質量和效果對照片的影響比相機要大得多。在動物攝影方面,長焦鏡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樣,在拍攝動物時,我們必須與其保持一定的距離。而鏡頭的焦距越長,你在拍攝動物時與動物之間的距離就可以越遠。對攝影者來說,這就意味著你不用考慮如何在盡可能少地打擾到動物的前提下,既抵達合適的拍攝地點,又可以拍攝到清晰的動物照片的問題。

但是攝影者所使用的鏡頭也必須符合拍攝需要。在拍攝動物時,如果你想在守候處拍攝或者是在守候處附近的幾米范圍內走動,那麼應該選擇500毫米或600毫米的超長焦鏡頭。但是如果你在拍攝過程中還要登山或是進行長途跋涉,那麼超長焦鏡頭的重量很可能使你精疲力竭,從而影響你的拍攝。這時,200毫米或300毫米的長焦鏡頭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多虧相機帶有裁切系數,才使這種拍攝成為可能。

如果你更喜歡拍攝小東西,而不是鳥類或哺乳動物,那麼一個微距攝影鏡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即便是拍攝昆蟲和兩棲動物,你也要與其保持一定的警戒距離,因此使用200毫米的微距鏡頭拍攝要比使用60毫米的微距鏡頭拍攝輕松不少,雖然這種短微距鏡頭能夠非常出色地拍攝出植物、動物的細節。

其實在拍攝動物的時候很少會使用廣角鏡頭,因為你和動物之間的距離總是不夠近。如果可能的.話,廣角鏡頭可以幫助你獲得完全不一樣的動物照片,可這並不會使廣角鏡頭成為動物攝影的第一選擇—雖然使用廣角鏡頭能夠頗具創造性地拍攝動物,但是使用這種鏡頭會受到嚴格的限制。

自然攝影的裝備會隨著攝影者的需求不斷增多。剛開始的時候,也許50毫米的標准鏡頭就夠了。之後,隨著你對攝影的投入度、財力狀況等因素的變化,各種鏡頭都會被不斷追加進來。

攝影附件

你可以將小型的平面反光板或者銀箔放在背包中,這樣在需要時就可以快速布置,以給陰影中的拍攝主題提供照明。

除了照相機、鏡頭和三腳架之外,還有各種各樣有用或沒用的攝影附件,有的能夠幫助你成功地拍攝,有的則只會無端增加攝影裝備的重量。在微距領域或遠距領域,各種閃光燈系統為攝影者創造性地用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此外,偏振濾鏡在攝影裝備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對灰度漸變濾鏡或其他濾鏡來說,有矩形的插座系統可供其使用。有多種品牌的濾鏡可供你選擇,比如高堅(Cokin)、李牌(Lee)、辛格銳(Singh-Ray)等。

使用倒接環,普通鏡頭或廣角鏡頭也可以獲取微距效果。此外,近攝接圈也可以縮小拍攝時鏡頭與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這樣一來,普通鏡頭就能用於微距攝影。

在長途攝影旅程中,移動的儲存設備是很有意義的,它可以將你每天的攝影成果保存下來。如果你很重視存儲數據的安全性,就要准備兩個存儲設備。除此之外,如果你還需要寫文章或者郵件,那麼一台小的上網本再合適不過了。這樣你存儲的數據就可以用一個小型的移動硬碟而不是什麼昂貴的移動存儲設備了。

其他裝備

只有穿著合適的衣服,才能應付不同的天氣狀況,讓攝影者全身心地投入拍攝。這一點無論是在嚴寒的冬日,還是在刮風、下雨或下雪的天氣都適用。這與美觀無關,關鍵全在於實用。攝影者穿著的衣服必須結實耐用,即使是躺在泥濘的場地中也能讓你放心。而在快速收拾裝備物品的時候,大包則會顯示優勢。(照片拍攝:馬丁•米爾登伯格博士)

除了相機、鏡頭等設備,自然攝影還需要其他的裝備。首先,攝影者需要穿著多功能戶外服。其次,有時候你要在山石路上穿行,因此一雙抓地性好的鞋子也至關重要。而如果你去的拍攝地比較濕潤,或是草地上沾滿了晨露,那麼穿一雙防水的鞋子則會舒服一些。在這種情況下,雨褲或防雨套裝也能讓你更好地投入拍攝。這樣,你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在首要主題上,從而將攝影的各種干擾拒之門外。在冬天拍攝還要考慮到手套、帽子、圍巾等保暖裝備,而在夏天拍攝則要准備好防曬霜、太陽鏡和遮陽帽等—當你在一片蘭花叢中投入地拍攝時,可能會忽視強烈的太陽光對你造成的危害。如果拍攝的時候要長時間地待在地面上,一個小防潮墊或園藝專用的坐墊就必不可少。當然,護膝和護肘也可以派上用場。

如果是在雨天或是泥濘的環境中拍攝,就不得不穿著一雙橡膠雨靴。合理的裝備不但能讓攝影者感到舒適,而且能夠對最終的拍攝結果產生積極的作用。

在購買一些裝備時,你應該去其他專業用品店看看。比如,凳子和雨傘在其他專業用品店裡的價格通常會比自然攝影專賣店裡便宜,而其他一些有用的裝備在那裡也往往更多一些。軍需用品店也會有一些不錯的驚喜在等待著你,比如聞起來有一點兒橡膠味道的迷彩偽裝網。它在搭建偽裝地點時非常實用,有時僅僅是在一張迷彩偽裝網的掩飾下,你就可以盡情拍攝。

守候拍攝不能沒有一個優質的迷彩帳篷—既要能很快地搭建起來,又要能為攝影師提供足夠的空間。在購買時你應該注意,帳篷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大。大一些的帳篷雖然可以保護攝影者不被動物注意到,但是對現代人的眼睛而言,它是一個很容易被發現的目標。這會導致你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不必要的干擾。低矮一些的迷彩帳篷就可以為你的拍攝提供舒適而平坦的視角,在迷彩網的幫助下你可以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如果你已經考察好了拍攝場地,接下來迷彩帳篷就該發揮它的作用了。將帳篷合理地融入風景中,會對你的拍攝有幫助,比如,將帳篷搭建在灌木叢中,這樣在視覺上帳篷就與綠色的背景融為一體了。

每位自然攝影者在從事攝影活動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幸運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在集貿市場或超市裡都能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時常注意一下“邊緣裝備”總是會有收獲的。

④ 風光攝影必備的 8 個常用附件

攝影:Asif Aleem風光攝影除了的相機和鏡頭,另外還需一些附件裝備來輔助。接下來就是要介紹一些常用的附件,讀者可依照不同的拍攝內容做選擇。
1. 三腳架

這是拍晨昏、夜景、溪流、瀑布、煙火等必備的器材,有些要求嚴格的攝影同好拍風景一樣要用,以確保影像質量。腳架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相機拍攝時的震動,因此在選購上腳架的穩固性就相對重要。此外,腳架的材質關繫到重量,如要走遠路、旅行或登山則重量也得考慮,碳纖的材質就比金屬的輕很多。不過還必須考慮到所使用的相機和鏡頭,腳架的承載重量也是購買時得注意的要素之一。特別要注意的是,一般腳架都有中軸可上升,但拍照時能不用就盡量不要用,因中軸上升會影響原有的穩定度。
2. 快門線

眾所周知,快門線通常用於長時間曝光如夜景、煙火等,但其實很多的同好拍風景和小花用腳架時也會配著使用,以避免按快門引起的微震,確保影像的最佳質量。因此快門線至今仍然是必備的器材之一,只不過到了數字時代加強了電子性能。像是定時功能、遙控功能等等,方便又好用。
3. 漸變濾鏡

風光攝影中常會遇到一種情況:天空亮而地面暗造成反差過大,但相機的寬容度有限,因此拍出來的照片不是太暗就是天空過曝而一片死白,雖然很多新相機都有 HDR 功能,但有時效果並不如預期。這時漸變濾鏡就非常有用了。用濾鏡的暗部遮擋畫面的高光區域即可減少反差,拍出暗部細節和亮部天空不過曝的作品。這幾乎是必備的重要配件之一,不應忽視。
4. CPL 偏振鏡

偏振鏡在所有濾鏡中是最實用,也是最常用的附件之一。將偏振鏡裝在鏡頭前,可以濾掉一些偏振光,包括非金屬表面的反光,可以讓色彩飽和度大增。使用偏振鏡可以讓藍天更藍,白雲更突出,因此在風光攝影中也是必要投資的項目。
5. ND 減光鏡

ND 減光鏡主要功用就是過濾光線,但過程中並沒有任何選擇性,因此 ND 減光鏡對於各種波長的光線的減光能力都是相等的。換句話說,它只會減少光線的強度,而不會因此改變景物的顏色。ND 減光鏡最常用在溪瀑拍攝,用來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實現長時間曝光,讓溪流瀑布呈現如絲綢般柔美的視覺效果。ND 減光鏡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它可以迭加使用,另外,在使用前最好將 UV 鏡卸下再安裝 ND 減光鏡,以達到較佳的成像效果。
6. 黑卡

如果您習慣用搖黑卡的方式來克服晨昏景緻的高反差,那麼就隨時放幾張黑卡在包里吧,占不了多少空間的。製作黑卡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准備黑卡紙或不透光的文件夾,將其裁成適當的大小即可。
7. 手電筒

對於喜愛拍夜景的同好來說,手電筒也是相當重要的配備。因為許多拍攝地點不見得有路燈,要摸黑離開是相當危險的事情。另外,如果是要拍攝銀河、星軌等題材,就需要手電筒提供照明,以方便進行相機的操作,或景物的對焦等等。當然,提供照明有很多替代方案,像是手機的手電筒、或是裝有 LED 燈的帽子等等,只要確保能提供足夠的照明即可。
8. 遮光板

在觀景台或高樓景觀餐廳拍夜景,常常會面臨玻璃反光的問題,這時有幾個解決方案:首先盡可能貼近玻璃拍攝,再用外套或布幔蓋住鏡頭附近區域,將反光的影響減至最低。而簡單一點的作法就是准備一個遮光板套在鏡頭上拍攝,用來消除玻璃反光。

⑤ 旅遊攝影有什麼鏡頭推薦嗎

出門 旅遊 我還是喜歡帶7O一2OO鏡頭,即方便又實用,近拍特寫遠拍景成功率遠遠大於其它的鏡頭。沒有這支鏡頭下面的畫面是拍不到的。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出門 旅遊 的人,帶多了鏡頭,負擔太重,帶少了鏡頭又不夠用。

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是專業攝影人士,那你需要帶上大三元或者小三元,以保證作品的畫質。

如果你是以 旅遊 中想拍些畫質較好的照片,24一70可以基本夠用,人文和風景都能對付。

如果你是以 旅遊 為主,又不想負擔太重,帶一個28一300的鏡頭,也可一鏡走天下,還可以帶上一個小定焦35或85鏡頭,可以確保畫質。

去 旅遊 ,就攝影來講,無非就是風景、人像和人文。

風景和人文甚至到了某一個有特色的地方來點街拍,一個小廣角鏡頭就要以解決了,人像的話,焦距可以長一些,所以,如果只帶一隻鏡頭,24-70就差不多了,廣角端拍風景、人文,長焦段拍人像。

不管是長焦端還是廣角端,如果用的是半幅機身,24-70的焦距是需要乘以一個系數的(尼康1.5,佳能1.6),這個時候,廣角端的24可能就不是太廣,視野會變小,但風景就是風景,不需要抓拍,完全可以做接片。

其實 旅遊 中用廣角拍人像也是不錯的,只要別讓人站在太靠邊的時候。需要說明的是,既然是 旅遊 ,人像跟平時的那種人像是有區別的,不是那種小景深、完全以人物為主的人像, 旅遊 人像我覺得還是應以風景為主,人物應作為陪體,當然,任何人都有不同意見,歡迎討論。

廣角端可以拍類似上圖這樣的人文片。

長焦端就可以拍一些環境人物類照片。

所以,沒有特殊要求的話,一隻24-70就差不多了,或者是一隻從廣角到長焦變焦鏡頭就可以。

純屬個人想法,歡迎討論。

我是南方之面,歡迎關注。

我一般就是兩個,一個廣角,一個28-300長焦

去 旅遊 第一原則是輕便和方便 ,如果不是專門去拍攝采風,不建議帶太多鏡頭:



因為題主沒說機器型號,不好做具體推薦。個人比較熟悉尼康,以便攜性相對突出的半幅單反為例說明一下吧,拋磚引玉, 題主結合本人機器品牌和規格自行參照:

一、一鏡配置:18-140


焦段廣、素質尚可,相對輕便,一般 旅遊 各種題材都可以拍到 。



二、雙鏡配置:適馬17-50+尼康55-300

如果對畫質有進一步要求,可以考慮適馬17-50,綜合畫質強過騰龍a16:

旅遊 可以1750掛機,中長焦可以使用尼康55-300做補充,如果去草原等地 旅遊 ,強烈建議配個長焦頭,會有需求:



以我的經驗,現在出門只帶一個機身,一個80-200mm的長焦鏡頭,一個16-35mm的廣角鏡頭,一個35mm定焦。另外還有一個無人機。

在去年之前,我還背著兩個機身,分別配兩套鏡頭,再加上三腳架、電腦、充電器什麼的,一個背包少說也有十幾斤重,背著這些玩具爬山過河的,一天下來,倒床上就會睡著。

除非拍攝人文紀實類的題材,有些場景必須去抓拍才可以完成,這時候需要兩個機身外,我現在有時候已經「懶」到只帶一個長焦鏡頭、一個定焦鏡頭,外加一個無人機和一部手機。

您也看岀來了,長焦鏡頭已然是我的標配。 原因很簡單,它在旅行攝影中的方便性,無可替代。 不管是拍攝風光,還是抓拍人文,長焦鏡頭都是 可以擔當重任的。


鑲黃旗的早晨。(80-200mm)

對旅行來說,長焦鏡頭是不可或缺的,用來拍攝風光,是再好不過的鏡頭。 有時,你擰到200mm焦段,也不過剛好可以完成整座雪山的構圖。遇到 人很多的地方,很難靠近被拍攝對象,這時長焦鏡頭就是最好的抓拍利器。

而廣角鏡頭,其實一天使用頻率也不過一兩次。用得最多的還是長焦段。

有時,我會把手機當作廣角鏡頭使用。利手機的全景拍攝功能,出來的圖片視角會比廣角鏡頭更加寬廣。

此外,無人機也可以擔當大視角的拍攝重任。


手工製作馬頭琴的工匠(35mm)

35mm定焦也是我每次出門必須帶的一支鏡頭。我的很多人文題材的圖片都是使用這只鏡頭完成的。

很多朋友問,出去旅行帶什麼鏡頭,如果您只有一個相機,那麼長焦鏡頭是必備品。如果您有兩台以上的相機,一台相機掛長焦鏡頭,另外一隻掛個廣角或定焦,就大部分時間不用考慮換鏡頭了。

如果您是准備上高原,還是輕裝上陣吧。一部相機,一隻長焦鏡頭,一個手機,足矣!

您好,這個問題是困擾很多人的一個事情。我自己經常 旅遊 拍攝,自己也嘗試過不同的鏡頭組合,有一些經驗,我來為您解答一下。

一. 一機一鏡

可以只帶一支鏡頭,那麼這支鏡頭可以是24-105這樣的鏡頭,也可以是一鏡走天下那樣的18-200這樣的鏡頭。這樣會非常省事,免去更換鏡頭的煩擾。


二. 一機兩或三鏡

這個組合是我 個人比較推薦 的,因為上面那個組合有點不太容易出片,而第三種我要說的組合又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所以這個組合是我覺得最好的。

兩鏡:16-35或者11-24+70-200或者100-400。 這樣的搭配能夠拍攝氣勢恢宏的大景風光,也能夠拍攝一些特寫、遠景,或者是小景風光,人文。

三鏡: 就是在上面的基礎上,再加一支大光圈鏡頭,比如 50定焦 ,能夠兼顧小景、人像這些。

三. 兩機兩或三鏡

在第二的基礎上再加一個機身,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換鏡頭的時間,能夠快速切換拍到心儀照片。

但是這樣的組合會增大重量,一般出行不建議搭配。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點經驗,希望對您有幫助~

很多朋友都問我外出旅行的時候,如何帶器材。今天在這里和大家說說我的經驗。

我給大家三個旅行裝備方案以供參考,請按需選擇:

1.只是拍個到此一游照:手機;

2.想拍點效果更好的 旅遊 紀念照:高性能卡片相機;

3.對照片質量和效果有比較高的要求:小三元廣角鏡頭 + 旅行鏡頭 或 小三元廣角鏡頭 +50mm定焦 + 小三元長焦

4.對照片質量和效果有商業需求:大三元廣角鏡頭 +50定焦 + 小三元長焦 或 全套大三元都帶上吧。

要我個人而言,旅行中的圖片,除了要提供給旅行和攝影雜志之外,還要滿足高端圖片庫的需求。所以,像素、畫質和便攜性,都是我要考慮的。

目前我在旅行中使用的是尼康D850,16-35 F4, 70-200F4,50MM F1.4鏡頭。隨身再攜帶一個小機器富士的X-T2,配23MM F1.4鏡頭。

D850畫質和像素,是目前單反裡面最好的,二隻F4的鏡頭,都支持高像素,光學質量好,體積和重量適中。50MM 大光圈拍攝人文和小清新。三隻鏡頭焦段合理,搭配完整。

至於富士小微單,更是人文和風光通吃,而且個頭小,街拍更輕松,隨身攜帶的利器。

我一直建議大家輕輕鬆鬆旅行,簡簡單單攝影。攝影器材的輕量化是發展方向,目前微單的畫質和像素,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針對普通旅行攝影愛好者,我建議一台微單相機,幾只小巧的鏡頭足以。不要讓沉重的攝影包成為你旅行攝影的負擔。

本人出去 旅遊 。一般只帶35mm鏡頭一個。

外出 旅遊 ,不能讓器材成為負擔。如果你的鏡頭帶的少了,你更會專注的用好手裡的鏡頭,把他最佳性能發揮出來。

說實話,也可以帶一個長焦鏡頭。長焦鏡頭可以捕捉景物的細節。我看有些朋友外出拿的鏡頭非常多,而真正使用的就那一兩款。輕裝上陣才是 旅遊 攝影的最佳選擇。

有些朋友會問,可以帶變焦鏡頭嗎?當然可以,最實用的要說24-70。這個鏡頭外出 旅遊 最實用。可以應付多種場合的拍攝。(我為什麼外出 旅遊 不帶這個鏡頭呢?因為我沒有這個鏡頭,呵呵)


匯總:如果有24-70,那就帶它,如果體力允許,可以帶個長焦,如果沒有,帶上35或50定焦,依然可以拍好片!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

純 旅遊 就帶2470或微單em10 1240,方便攜帶。其他放在車里。

閱讀全文

與愛好風光攝影帶什麼器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雙臂運動器材有哪些 瀏覽:194
機械硬碟壽命一般多少個小時 瀏覽:571
大型機械的市場主要有哪些 瀏覽:585
機床床身選用的鑄鐵是什麼 瀏覽:801
自動補水定壓裝置的選型 瀏覽:890
泄壓裝置的作用 瀏覽:785
車上儀表盤ss怎麼切換 瀏覽:201
家庭天然氣閥門一直關嗎 瀏覽:40
柴油車空氣閥門 瀏覽:761
東莞凱達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835
中葯加工設備哪裡有 瀏覽:507
環保設備網怎麼樣 瀏覽:417
電廠排氣裝置作用 瀏覽:410
電梯扣復制需要什麼設備 瀏覽:633
電動車前輪軸承容易壞怎麼辦 瀏覽:31
儀表亮感嘆號紅燈是什麼意思 瀏覽:446
自行車小口閥門怎麼充氣 瀏覽:470
機械加工的軸數是怎麼看 瀏覽:10
新風管上要安裝什麼閥門 瀏覽:775
北京精雕機床怎麼樣修改z軸限位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