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鑄造為什麼不用泥土

鑄造為什麼不用泥土

發布時間:2025-02-23 14:43:30

A. 商周時期青銅器,當時採用的是什麼鑄造法,製作青銅器

商周時期,在青銅器鑄造技術上採用「泥范鑄造法」,就是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
過程是:1.制模。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2.翻外范。將調合均勻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按在泥模的外面,用力拍壓,使泥模上的紋飾反印在泥片上。等泥片半干後,按照器物的耳、足、鋬、底、邊、角或器物的對稱點,用刀劃成若干塊范,然後將相鄰的兩泥范做好相拼接的三角形榫卯,而後晾乾,或用微火烘烤,修整剔補范內面的花紋,這就成了鑄造所用的外范;3.制內范。將制外范使用過的泥模,趁濕颳去一薄層,再用火烤乾,製成內范。颳去的厚度就是所鑄銅器的厚度;4.合范。將內范倒置於底座上,再將外范塊置於內范周圍。外范合攏後,上面有封閉的范蓋,范蓋上至少留下一個澆注孔;5.澆鑄。將融化的青銅溶液沿澆注孔注入,等銅液冷卻後,打碎外范,掏出內范,將所鑄的銅器取出,經過打磨修整,一件精美的青銅器就製作完成了。

所以青銅器沒有完全一樣的。

B. 鑄造為什麼不用泥土

現在住到已經不用泥土了,已經技術含量高了,所以就不用了。

C. 古代的青銅器是怎樣鑄造的

二、失蠟法
失蠟法是用調入油脂的蜂蠟製成內模,在內模上敷泥漿等,預留孔洞,製成外范,待外范乾燥,高溫焙燒,內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范內形成和內模一樣的空腔,再從孔洞注入銅液,冷卻後,剝去外范,既得與內模相同的鑄件。這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現代工業仍在使用。已知中國最早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屬春秋晚期,是河南淅川下寺楚墓中的銅禁等,而其工藝的精湛標明並非初始的製作。而纖麗奇絕的製作,楚地貢獻最大,曾侯乙墓的尊盤也最受稱道,其上密布的蟠虺紋玲瓏剔透,窮極繁縟富麗,即是失蠟法製成。然而,失蠟法的應用並不夠普及,今見的作品始終不多,這與蜂蠟數量有限、製作過於復雜有關,或許也是應為效果雖然奇絕卻難引出普遍的審美愉悅聯系。
失蠟法在中國的歷史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早採用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是楚共王熊審盂,曾侯乙墓也曾經出土了青銅尊盤。

D. 什麼是鑄造用紅砂的主要成分及特點

揭秘紅砂:鑄魂之秘寶


紅砂,非尋常泥土,其獨特魅力在於其卓越的鑄造性能。(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的數據顯示),紅砂的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硅高達79.4%,三氧化鐵1.48%,氧化鋁10.55%,以及少量的氧化鈣、氧化鎂,耐火度驚人,達到1440℃,且含泥量僅為3.06%,燒失量僅1.98%。正是這些特性,賦予紅砂透氣性佳、耐用度高、形狀優異、水分少、雜質少,鑄出的鑄件光潔度無可挑剔。


鑄造之道,砂為根基


作為鑄造的靈魂材料,紅砂有著嚴苛的基本要求。首先,它需要有高純度,比如硅砂,鑄鐵用砂需SiO2含量超過90%,大型鑄鋼件則要求達到97%以上;其次,耐火度和熱穩定性是不可或缺的,以確保鑄件在高溫環境中不失形;再者,理想的顆粒形狀和組成,有助於金屬流動和填充;最後,它必須不易被液態金屬潤濕,以防止粘砂現象。


紅土之謎,自然造化


紅砂並非普通紅土,而是富含氧化鐵,土壤因此呈現醒目的棕色。優質的紅砂土壤以黑土為佳,紅土則相對較差,其形成源於漫長歲月中雨水的沖刷,只留下富含氧化鐵的堅實基底。


結語


紅砂,這大自然的饋贈,以其獨特的化學結構和物理性質,在鑄造行業中獨樹一幟。深入了解紅砂的特性,無疑能提升鑄件的質量與效率。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啟發,讓紅砂在您的工藝中綻放光彩。

閱讀全文

與鑄造為什麼不用泥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裝置中棉花的作用 瀏覽:937
機械王座bgm是什麼 瀏覽:610
什麼行業需要大量用到軸承和鋼釘 瀏覽:976
上海氣動儀器有哪些 瀏覽:427
什麼是滾動抱軸承半懸掛結構 瀏覽:314
設備驅動程序怎麼裝 瀏覽:783
軸承硬度hv是什麼硬度 瀏覽:667
燃氣表閥門開關怎麼開 瀏覽:96
氣動閥門執行器怎麼選 瀏覽:923
肉食檢測需要哪些儀器 瀏覽:275
棒料自動上下料裝置 瀏覽:94
涉密存儲設備採用什麼技術防護措施 瀏覽:491
菱旭空調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
成都一套污水處理設備多少錢 瀏覽:490
閥門連接形式ss是什麼形式的 瀏覽:629
天然氣閥門常開可以嗎 瀏覽:476
材料表面有哪些儀器檢測凹凸 瀏覽:422
網關設備一般是什麼問題 瀏覽:639
抽油機自動保護裝置 瀏覽:867
發電機碳粉收集裝置作用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