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對轉向柱進行拆裝與檢修
(1)轉向柱的拆裝
轉向柱的拆裝順序如下。
①拆卸轉向把。
② 拆卸轉向柱上的上連板。上連板的拆卸如圖7-64所示,用套筒扳手旋掉轉向柱上的緊固螺母(栓)。有的車型使用的是螺栓和專用墊圈,有的車型使用的是螺母和專用鎖片。取掉上連板前照燈總成和前減震器。
圖7-70 轉向柱直管變形的矯正
①直管部分彎曲的矯正。直管與軸承平面(也是回轉軌跡形成的平面)不垂直的矯正如圖7-70所示,將直管夾固在三爪卡盤上,置於壓力台上,壓桿在適當位置施加壓力P,進行矯正。壓力作用點宜放在強度大、剛性足、又能產生足夠彎矩的位置上,可視零件的變形程度和剛性而定。夾固管的孔部剛性較差,不宜承受較大彎矩作用。
② 夾固孔軸線歪斜的矯正。連板上夾固孔軸線歪斜的矯正,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如圖7-71a所示是孔軸線前後歪斜時的矯正操作,如圖7-71b所示是孔軸線左右歪斜時的矯正操作。先將直管部分用V鐵支承好,管上面加厚墊板,在壓力工作台上加壓力P壓緊,然後把矯正桿(可用舊叉管製成)裝入孔中,並扭緊夾固螺栓,以免夾固孔破裂,再給矯正桿施以手力F進行矯正。由於轉向柱的彎曲強度大於連板上變形部分的彎曲強度,因此,矯正時一般是不會使轉向柱產生彎曲的。
圖7-71 轉向柱夾固孔軸線歪斜的矯正
當對矯正桿施加矯正力F時,會同時產生一個使管子轉動的轉矩,所以夾緊力P必須足夠,才不致使管子轉動。如果因矯正力過大而又恐怕夾緊力增大會將管子壓扁,可用止動塊制止它的轉動。這時,施以矯正力F後,便會使連板產生扭轉變形,把前後歪斜了的孔軸線矯正。
(4)轉向柱軸承的檢修
首先檢查鋼球的磨損與損壞,一般應整圈一起更換,因舊的鋼球與新的鋼球大小不同,不能混在一起使用;有保持架的軸承,應檢查保持架是否損壞,鋼球或滾柱能否在保持架內自由轉動;檢查軸承內外圈滾道的磨損情況,若滾道上有燒痕、麻坑或任何妨礙鋼球轉動的缺陷,均應更換新品。檢查座圈內徑,若磨損應更換。
❷ 怎樣更換轉向柱推力軸承
液壓動力轉向系統,它主要由液壓泵、分配閥、溢流閥、限壓閥、儲油罐、轉向器、工作缸和軟管等組成,其中轉向器與助力裝置為整體式,即工作缸、分配閥和齒輪齒條裝配在一起。工作時,液壓泵(葉片泵)在發動機傳動帶驅動下從儲油罐中吸進液壓油(ATF潤滑油),並將具有壓力的液壓油輸入到動力轉向器的分配閥處。分配閥控制液壓油的流向,根據轉向盤輸出的轉向力的大小和方向,分配閥控制液壓油返回油杯,並使適當的液壓油進入工作缸。在油壓的助力下,推動轉向機齒條。工作缸另一邊的液壓油在轉向器活塞和油壓作用下,通過分配閥,流回儲油罐。汽車前輪處於直線行駛狀態,用指尖向左、向右側輕輕轉動轉向盤,當手感變重時(即前輪向左、向右開始轉動)所移動的距離就是轉向盤的自由行程。在轉向盤邊緣處測量自由行程,其值應為15-20mm。當自由行程過大時,說明動力轉向器齒輪與齒條嚙合間隙偏大,或各連接處松曠,或齒輪和齒條磨損。調整檢彈簧的壓力,可使齒條微量變形,實現無側隙或小側隙嚙合。使發動機怠速運轉,反復將轉向盤從一側極限位置轉到另一側極限位置,以提高液壓溫度,使油溫達到40℃-80℃左右。這時檢查儲油罐內油量,油麵應在儲油罐的「MAX」處。油量不足時,在檢查各部位元泄漏後,按規定牌號補充液壓油至「MAX」處。
❸ 方向機軸承套怎麼取
方向機軸承套取下的方法是按順序拆卸轉向柱,取下轉向柱上端軸承的上蓋和下蓋及下端軸承的上蓋和下蓋與滾珠,並清洗干凈,換上新軸承上,下蓋和滾珠,然後裝配復原,更換軸承時,要注意選用與原軸承規格一致的軸承,特別要注意車頭管內的軸承碗是活圈,轉向柱上的軸承碗是緊圈。
方向機軸承套的更換
需要更換,助力皮帶松緊度不當或老化,就會傳來異響聲,需要調整皮帶松緊度或者更換皮帶,轉向助力油太臟,助力泵就會傳來嗡嗡嗡的異響聲,需要及時更換轉向助力油,根據外皮內孔大小選擇合適的元鋼,截成與內孔直徑相同的尺寸,兩端焊接後用錘擊方法取出。
轉向橫拉桿球頭老化,有曠量,需要更換轉向橫拉桿球頭,還需做四輪定位,方向機防塵套漏油,更換防塵套或者重新打黃油即可解決,在轉動方向的時候傳來特特特的響聲,很有可能是減震器頂膠平面軸承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