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軸承圈鍛件怎麼切開

軸承圈鍛件怎麼切開

發布時間:2025-04-02 18:03:10

㈠ 軸承圈鍛件怎麼算它的重量最好能有簡單易懂的公式

無非就是體積乘 密度
一般鋼材的密度都是 7.85 也就是 7.85噸/立方米

假設外徑 A 內徑 B 長度 L 單位都是米
重量=3.14*(A*A-B*B)*L*7.85

㈡ 軸承生產工藝流程

滾動軸承主要零件的加工過程一、各種進口軸承主要零件的加工過程:
1.套圈的加工過程: 軸承內圈和外圈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坯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車加工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三種,整個加工過程為: 棒料或管料(有的棒 料需經鍛造和退火、正火)----車加工----熱處理----磨加工----精研或拋光----零件終檢----防銹----入庫----(待合套裝配〉
2.鋼球的加工過程, 鋼球的加工同樣依原材料的狀態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挫削或光球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三種,熱處理前的工序,又可分為下述二種,整個加工 過程為: 棒料或線材冷沖(有的棒料冷沖後還需沖環帶和退火)----挫削、粗磨、軟磨或光球----熱處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終檢分組----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3.滾子的加工過程 滾子的加工依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熱處理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兩種,整個加工過程為: 棒料車加工或線材冷鐓後串環帶及軟磨----熱處理----串軟點----粗磨外徑----粗磨端面----終磨端面----細磨外徑----終磨外徑----終檢分組----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4.保持架的加工過程 保持架的加工過程依設計結構及原材料的不同,可分為下述兩類:
(1)板料→剪切→沖裁→沖壓成形→整形及精加工→酸洗或噴丸或串光→終檢→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2)實體保持架的加工過程: 實體保持架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車加工前可分為下述四種毛坯型式,整個加工過程為: 棒料、管料、鍛件、鑄件----車內徑、外徑、端面、倒角----鑽孔(或拉孔、鏜孔)----酸洗----終檢----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二、滾動SKF軸承的裝配過程:
滾動INA軸承零件如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等,經檢驗合格後,進入裝配車間進行裝配,其過程如下:
零件退磁、清洗→內、外滾〈溝〉道尺寸分組選別→合套→檢查游隙→鉚合保持架→終檢→退磁、清洗→防銹、包裝→入成品庫(裝箱、發運〉。 原文出自: http://www.nskfag.org/news/201101_35978.html

㈢ 我國軸承製造技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1.滾動軸承套圈製造技術
1.1 鍛造加工
軸承生產中,套圈毛坯質量的好壞,生產率的高低,都將對軸承產品的質量、性能、壽命以及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重要影響。毛坯留量的大小(包括毛坯的成型方式)決定軸承材料利用率,而毛坯尺寸分散度和幾何形狀精度差則是造成廢品率高、不能自動化生產的主要原因。套圈毛坯有鍛件、冷擠壓、溫擠壓、棒料和管料等,鍛件約占毛坯總數的85%左右,套圈毛坯鍛造的勞動量約占軸承加工總勞動量的10%-15%。目前中小型套圈用鍛件來加工的比重有加大趨勢。
目前,國內套圈鍛造以熱鍛為主,以壓力機鍛造-輾擴成型生產線為主。鍛造加熱採用煤、油和電加熱。加熱火耗損失為1%-3%,表面脫碳層深度為0.3-0.4mm,材料利用率為40%-50%。20世紀八十年代,有些軸承企業在小型軸承套圈上推廣了冷擠壓工藝,對外徑80-130mm的套圈採用溫擠壓工藝,外徑小於80mm的套圈採用冷輾工藝(目前行業上以擴大到150mm一下),材料利用率達到60%以上。
我國相繼引進了16條高速鐓段機生產線,推動了軸承行業鍛造水平的技術進步,加快了毛坯專業化生產過程。高速鐓鍛工藝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軸承套圈鍛造的主要工藝,其採用感應加熱至始鍛溫度,在高速頓鍛機上完成切料、鐓餅、成形和分離等工序,使用於大批量生產。高速鐓鍛工藝生產效率高,鍛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好,能降低留量,提高材料利用率。
綜上所述,我國軸承鍛造毛坯發展方向應為:進行專業化經濟規模生產,便於採用國際先進技術,如高速鐓鍛工藝、精密冷輾擴工藝、控制氣氛等球化退火工藝等,採用先進工藝可以將目前軸承行業40%的材料利用率提高至54%-60%,經濟效益可觀。
1.2 車削加工
車削加工是金屬切削加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機械製造業中應用最為廣泛,佔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目前,我國中、小型軸承套圈大多採用多刀半自動、全自動車床對鍛件進行車削加工。加工方式有機群分散工序和集中工序。
在國外,目前套圈車削加工採用的有集中工序,也有分散工序法。集中工序法多用於結構形狀復雜的零件,採用數控車床一次裝夾定位,機床配備有刀具庫,加工中,各工序通過精確地程序設計完成,產品精度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小。分散工序法多用於大批量單品種的加工,採用自動化連線的方式加工。廣泛使用的刀具是硬質合金塗層機夾刀片,其切削速度達到140-250m/min,生產效率明顯高於國內。採用了先進的毛坯加工技術,因此國外毛坯留量小,尺寸分散度小,車削加工一般為單循環完成,有效地縮短了加工周期。
因此,發展能實現強力切削、剛性好的套圈車削專用車床,發展加工質量好、效率高的微機控制和自動控制車床,以及適合大批量單品種生產的自動化車削生產線,是車加工的發展方向。此外,發展硬質合金機夾可轉位刀具、表面塗層刀具、金屬陶瓷刀具等高效刀具,以及實現自動更換刀片、自帶斷屑裝置等刀具監控系統,也是車加工研究的一個方向。
1.3 磨削、超精加工
軸承生產中,磨削加工勞動量約占總勞動量的60%,所用磨床數量也佔全部金屬切削機床數量的60%左右。磨削加工成本占整個軸承生產成本的15%以上,因此,磨削加工是軸承生產的關鍵工序。
目前國內軸承行業的一般磨削、超精工藝過稱為:
外圈:平面磨削- 外徑磨削-溝(滾)道磨削-溝(滾)道超精
內圈:平面磨削-內外徑磨削-內徑磨削-溝(滾)道磨削-溝(滾)道超精
在實際生產中,視產品精度要求在以上過程中增加附加回火工序,或對各表面進行二、三次循環加工。磨削過程多採用單機加工,較好的企業建有自動化生產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軸承行業有了較快發展,特別是磨超生產工藝有了較大改進,如溝道切入磨代替了擺頭磨,雙端面磨、寬無心外圓磨削、溝(滾)道超精工藝及支溝磨溝工藝已普遍應用,告訴磨削也開始應用。但是相對國外軸承磨超加工,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國外先進的軸承製造企業,端面、外徑磨削採用CNC數控自動送料,在線自動測量、自動補償,磨削速度達45m/s。溝道、內徑磨削已全部採用CNC數控機床,生產過程實現全線自動化,全部工序由計算機集中控制,所有工藝參數和生產節拍嚴格按照圖紙設計控制,砂輪線速度達到60m/s。SKF磨加工工序的內溝磨削速度已達到120m/s。特別是使用性能優良的CBN砂輪,使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軸承套圈磨削的發展趨勢,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軸承磨床,進一步實現單機自動化,確保實現高速磨削、自動測量,使其能直接進入自動線並可靠工作。
(2) 磨加工生產要有步驟、有組織地發展自動化生產線。目前,世界主要軸承公司磨加工自動化程度很高,大批量產品均採用自動線組織生產,而採用自動化生產線,投資少、見效快,易於穩定生產。
(3) 發展相關技術。如各種新型傢具、高速砂輪、超精油石、冷卻液及潤滑油、數控元器件等,不斷提高工藝裝備的自動化水平。
(4) 發展檢測儀器。檢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水平,在軸承行業應發展高效、精密適合於自動線使用的主動測量和線外專項自動檢測儀器。
(5) 開展復合磨削研究工作。復合磨削具有合並加工工序減少裝夾次數、提高加工精度的優點,因此,國外不少磨床都具有合並加工工序的功能,為趕上國際水平,必須開展這方面研製工作。2.滾動軸承滾動體製造技術
2.1 鋼球加工
鋼球在球軸承中是承受載荷並與軸承的動態性能直接相關的零件。鋼球的加工工藝應首先滿足其成品標准要求,還應使鋼球成品在在軸承元件中具有盡可能高的壽命、低的雜訊、小的摩擦力和高的可靠性。鋼球的加工工藝相對成熟。目前國內鋼球製造工藝的原理和方法差異不大,工藝流程大體都是:原材料檢查-鋼球毛坯製造(冷、熱鐓,冷熱軋制)-光球-熱處理-硬磨-強化處理-初研-精研-清洗-檢查-塗油包裝。歸於毛坯製造過程,一般直徑在1英寸(25.4mm)以下的鋼球採用冷鐓工藝,直徑在1英寸以上2英寸以下的採用熱鐓或熱軋,直徑在2英寸以上的採用車削或熱鍛。
工藝過程中,較明顯的變化時採用光球工藝取代銼削、軟磨工藝,雖然目前鋼球的製造工藝過程與國外先進企業相似或相近,先進工藝也在逐步應用,但是整個行業發展很不均衡,特別是成形工序在生產效率、成型誤差、產品總留量上都與先進水平有著較大差距,熱處理和精研工序也有一定的差距。
鋼球加工工藝的發展趨勢主要集中在軋制工藝、樹脂砂輪磨削工藝、鋼球表面強化處理、熱處理自動線加工和新型水劑研磨液的應用。1英寸以上鋼球可採用軋制工藝。採用軋制工藝鋼球尺寸精度高(一般可達0.05-0.09um)且無環帶,材料利用率高(比冷鐓可提高20%),生產效率高(能達到熱鐓的5倍),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尺寸穩定性,軋制球坯具有金屬流線分布均勻,壽命長等眾多優點,但軋輥設計製造比較復雜,軋輥材料成本較高。樹脂砂輪磨研工藝,以磨代研對鋼球進行終加工,能較穩定地提高鋼球精度及表面質量,改善鋼球的動態性能,特別是對降低振動值起到關鍵作用,同時對軸承合套異常聲也有明顯改善。用此技術加工鋼球磨削均勻,克服了用鑄鐵盤研磨添加研磨劑不均勻而影響鋼球質量的人為因素,同時樹脂專用磨削液污染小,加工後的鋼球表面易於清洗,且生產效率有較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成本。
2.2 滾子加工
理論上,滾子與滾道的接觸是線接觸,所以滾子承受的載荷較大,實際使用和試驗均表明滾子是滾子軸承中最薄弱的零件,滾子的製造質量對軸承的工作性能(如旋轉精度、振動、雜訊和靈活性等)均有很大影響,是影響軸承使用壽命的主要因素。
我國滾子生產在滾子設計、工裝設計、工藝編制和檢測規程等各方面受傳統模式的束縛,在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上存在差距,缺乏創新求變的意識,缺乏細致的研究和系統的綜合分析。設備、工裝、原材料、管理水平、工序質量控制能力受傳統習慣的制約,導致滾子生產工藝路線長、加工留量大、加工遍數多、上下料次數多。生產設備陳舊、工裝工具多年沒有改進,生產工藝落後,原材料浪費,生產成本增加,工藝合理性差,滾子、滾針裝備與工藝水平是軸承行業內較落後的。直徑Φ24mm以下的圓柱滾子、圓錐滾子和調心滾子的毛坯成形基本上採用Z31-25、Z31-13冷鐓機,採用盤料或直條料的開式切料,一次成形的形位公差和尺寸散差大,綜合材料利用率低。後工序加工(硬磨)國內普遍使用M1080、XF004一般滾子專用磨床,就圓錐滾子而言,其產品加工精度一般達到JB/T10235規定的Ⅲ級精度質量水平。
國外先進的加工方法多為成行工序使用高速雙擊冷鐓機成形,封閉切料,成形公差小,留量小,綜合材料利用率高。例如直徑小於32mm的滾子成形誤差≤ 0.1mm,生產效率60-200次/min,Φ32mm以上時,採用車削成形加工。後工序加工(硬磨)採用高速高精度全自動磨床,產品質量水平在圓度誤差、批直徑變動量、圓錐角變動量的精度上與國內相比均提高1倍,表面粗糙度水平提高4倍以上,圓錐滾子綜合精度穩定達到JB/T10235的Ⅰ級精度水平,SKF滾子已達到規定的0級水平。
對於圓柱滾子外徑磨削,國產設備基本達到產品要求,但端面終磨和精研設備精度難於滿足加工Ⅰ級滾子的要求,特別是端面跳動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距世界先進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按軸承行業「十五」規劃目標,經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後,要求精密滾子到達Ⅰ級,穩定批量達到Ⅱ級,實現滾子設備標准化、工藝標准化、以及工裝標准化。專業滾子生產覆蓋率達50%,凸度化率達70%,外徑超精普及化率達50%,球基面無磁磨削普及化率60%,圓錐滾子Ⅱ級精度以上達到60%,圓柱滾子Ⅱ級精度以上達到75%.當前國滾子生產還不能完全達到這個要求,為了提高滾子質量,應盡快組織專業化結構調整,發展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化滾子生產骨幹企業。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的管理方法,完善和推廣滾子聯線加工工藝、對數曲線工藝、弧端面工藝、光飾工藝、噴丸加工工藝、可控氣氛熱處理工藝、表面強化工藝等,進一步擴大新型模具材料、磨削液、滾子清洗、退磁、乾燥、塗油聯線設備,滾子表面光飾機,滾子表面強化機及滾子高效噴丸處理機床的開發。

閱讀全文

與軸承圈鍛件怎麼切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胎心監護儀器怎麼計算胎動 瀏覽:169
聯豐集團米亞科技用的什麼機床 瀏覽:149
5匹風冷冷庫製冷機多少錢一台 瀏覽:840
電站自動准同期裝置接線圖 瀏覽:887
自動翻轉卸料裝置 瀏覽:654
如何計算機械齒輪過載的力 瀏覽:464
無線智能燃氣表閥門怎麼開通 瀏覽:228
分離軸承異響怎麼修 瀏覽:176
賓館製冷機停電怎麼處理 瀏覽:581
佛山市鋁門窗機械廠有哪些 瀏覽:197
石家莊廣進閥門工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4
為什麼最近超聲波機器買不到 瀏覽:964
空預器密封裝置作用 瀏覽:391
機械儀表如何調指針 瀏覽:527
青白江萬貫五金機電城寫字樓 瀏覽:17
江西相位分離在線分析儀表多少錢 瀏覽:719
怎樣取消cg工具箱自動登錄 瀏覽:532
無菌灌裝設備核心由哪些組成 瀏覽:17
螺桿冰機不製冷什麼原因 瀏覽:573
電機軸承容易壞怎麼回事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