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鑄件後清理中拋丸是什麼拋幾次有什麼好處
一般是兩次
拋丸(粗拋):清理鑄件表面的砂
拋丸(精拋):主要是清除鑄件表面的氧化皮
拋丸節省人力,提高效率 而且鑄件精密程度更高。像一些集團型的公司一般都是一條生產線的 這樣的產品不管是鑄件還是拋丸機的質量都更放心。像馮前機械、山東開泰等。
㈡ 壓鑄工藝過程是什麼
1. 壓鑄工藝的四個基本步驟是模具准備、填充、注射和落砂,它們構成了高壓壓鑄的基礎,並影響了後續的改良工藝。
2. 在模具准備階段,游數卜模腔會被噴上潤滑劑,這不僅有助於控制模具溫度,還有助於鑄件脫模。
3. 模具關閉後,通過高壓將熔融金屬注入模具,這一過程需要在10到175兆帕的壓力下進行,直到鑄件凝固。
4. 推桿推出鑄件,由於模具內有多個模腔,一次鑄造可能產生多個鑄件。落砂則是分離鑄件和殘渣,包括造模口、流道、澆口和飛邊。
5. 落砂可以通過擠壓鑄件、鋸切或打磨等方法完成。易碎的澆口可以通過摔打鑄件去除,而造模口的可熔性允許其殘渣的回收和重復使用。
6. 高壓注射快速填充模具,避免了薄壁部分的不連續性,但也可能導致空氣滯留。設置排氣口有助於減少這種問題,但精密工藝下鑄件中心可能仍有氣孔。
7. 二次加工可以完成鑄造無法形成的結構,如鑽孔和拋光。鑄件在落砂後要進行缺陷檢查,常見的缺陷有滯流和冷疤。
8. 滯流和冷疤可能是由模具或熔融金屬溫度不足、雜質污染、通氣口不足或潤滑劑過多等因素引起。其他缺陷包括氣孔、縮孔、熱裂和流痕。
9. 水基潤滑劑,或稱乳劑,因其健康、環境和安全性優勢而普遍使用。不當處理水基潤滑劑可能導致鑄件表面缺陷和不連續性。
10. 水基潤滑劑有四種類型:水摻油、油摻水、半合成和合成。水摻油潤滑劑因其蒸發冷卻效果而最受歡迎,比例可達30:1至100:1。
11. 油類用於潤滑劑包括重油、動物脂肪、植物脂肪和合成油脂,它們在壓鑄過程中從室溫的高粘度轉變為高溫下的薄膜。
12. 潤滑劑中添加石墨、鋁和雲母等物質可控制乳液粘度和熱學性能。化學添加劑有助於防止灰塵和氧化。
13. 乳化劑如肥皂、酒精和環氧乙烷可將油基潤滑劑乳化入水,而溶劑基潤滑劑如柴油和汽油,雖然有助於鑄件脫出,卻在模具壁上積累碳元素。
14. 溶劑為基礎的潤滑劑相比水基潤滑劑更均勻,但在壓鑄過程中會產生小型爆炸,影響模腔壁的質量。
㈢ 鑄造和壓鑄有什麼區別
一、發展歷史的區別
1、鑄造:作為人類最早掌握的金屬熱加工工藝之一,鑄造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中國大約在公元前1700年至前1000年間進入了青銅鑄件的鼎盛時期,當時的工藝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2、壓鑄:壓鑄技術誕生於1838年,旨在製造活字印刷模具。第一個與壓鑄相關的專利於1849年頒布,描述了一種用於生產印刷機鉛字的小型手動機器。
二、特點的區別
1、鑄造:鑄造能夠生產形狀復雜的零件,尤其是內部空腔復雜的毛坯;適用性廣,幾乎所有工業常用的金屬材料都可以用於鑄造,重量范圍從幾克到幾百噸;原材料來源廣泛,成本較低,包括廢鋼、廢件、切屑等。
2、壓鑄:壓鑄件具有出色的尺寸精度和內部結構,如絲套、加熱元件、高強度承載面;其他優點包括減少或無需二次機械加工、生產速度快、鑄件抗拉強度可達到415兆帕、適用於高流動性金屬的鑄造。
三、流程的區別
1、鑄造:砂型鑄造中用於造型、造芯的各種原材料,如鑄造原砂、型砂粘結劑和其他輔料,以及它們配製成的型砂、芯砂、塗料等,統稱為造型材料。造型材料准備的任務是根據鑄件要求、金屬性質選擇合適的原砂、粘結劑和輔料,混合成具有一定性能的型砂和芯砂。
2、壓鑄:傳統的壓鑄工藝由四個基本步驟組成,即模具准備、填充、注射和落砂,這些步驟也是各種改良壓鑄工藝的基礎。在准備階段,需要向模腔噴塗潤滑劑,以幫助控制模具溫度並便於鑄件脫模。
行業趨勢:
鑄造業是現代機械製造工業的基礎工藝之一,其發展水平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生產實力。根據2008年的統計數據,我國年產鑄件達到3350萬噸,成為世界鑄造首位。隨著我國鑄造產業的持續發展,國內鑄造業正致力於打造具有創新思想、計劃、制度和體系以及工作方式的創新企業,同時在轉型升級方面,努力形成具有六大特徵的新型企業:一是市場前端研發和後端服務擴大,製造環節縮小的業務模式創新的企業;二是從商品銷售轉型為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企業;三是以智能和集成為特徵的數字化企業;四是保持三年翻一番增長速度的企業;五是採用先進科技、綠色製造、持續創新的企業;六是打造高端產品、精品,引領消費、品牌致勝的企業。這種產業革新預示著我國鑄造業未來將更加輝煌,我們期待著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