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袁大頭的存世量到底有多少
不少人對袁大頭現在存世量好奇,據《北洋政府時期銀元鑄毀數目表》統計,至1928年各廠已鑄銀元(袁大頭)約為10.7億元。加上沒有銷毀的清末銀元總數推算不會超過13億元,因為鑄造新幣特別是作為國幣需要幣制統一,需要回收舊幣改鑄,這也是《國幣條例》規定銀色90%,而實鑄89%的原因所在,成色高則新幣會被收藏或者私毀而無法流通。
建國後政府徹底禁止銀元流通,長時間大量回收,有人說據銀行統計累計回收了4.8億元,那麼能夠在收藏領域見到的銀元已經不足1億了,可能在5000萬至8000萬之間,地方私鑄和後鑄三角元數量不多,不足以影響銀元的總體稀缺程度,也缺乏統計數字。銀元是藏一枚就少一枚了,這也是假幣大量泛濫的原因,總之曾經海量的銀元,已經乾涸成細流。
說實話,一億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在收藏領域里,絕大部分古玩錢幣存世量都很少。但銀元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東西,因為中國人對銀子本身的珍視而價值上浮。另外銀元是一個不可再生的存世數量有限的標准生產的收藏品,說白了就是硬通貨,這樣的東西更容易吸引市場上游資的炒作進入。所以銀元的價格一直比較高而且穩定。
目前中等品相的普通版別袁大頭在六百元左右,價格比較穩定,隨行情輕微上下波動。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於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B. 銀元在中國鑄造歷史和結束時間。
銀元在中國鑄造歷史有2000多年,最早在春秋戰國時就產生具有一定形狀的銀幣,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外來通商貿易,大擬外銀流入,名目繁多,帶來了我國銀圓圖案的升華,開始自鑄銀圓,後逐步形成各糸列銀圓.至今遠沒有結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