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支撐滾輪軸承怎麼安裝在軸上
1)軸承用煤油洗凈,壓入軸承座,向軸承外圈的滾柱處填充殼牌三號鋰基脂至三分之二滿,用凈手塗抹均勻,裝上ntn軸承壓蓋,用加塗螺栓防松膠的緊固螺栓壓緊軸承壓蓋;
2)軸承為內外套可分離的圓柱滾子軸承,應將軸承內套裝於轉軸上並到位;
3)將軸承座裝於機殼上,如有潤滑脂注油孔,必須對准位置。用加塗螺栓防松膠的緊固螺栓緊軸承座;
4)內外偏心塊裝於轉軸上並到位,有軸鍵者應將軸鍵裝入鍵槽內再裝外偏心塊,將軸用擋圈裝於轉軸上;
5)緊固定偏心塊緊固螺栓,轉動可調偏心塊,使其到達卸下前的角度位置並擰緊其緊固螺栓。以上組裝完成後,轉軸應有一定的軸向串動;
6)上振動電機兩端的防護罩,用螺釘緊固。
㈡ 模溫機如何用
4.聯接說明
4.1模溫機聯接
模溫機就位前首先選定確切位置,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確保安全生產。模溫機必須裝在水平基礎上,需預留有足夠的操作空間、檢修空間;距受熱設備不宜太近,模溫機上部有(A-B)進出油口法蘭,在(A-B)進出油口上安裝對應型號的截止閥,受熱設備與模溫機之間的管道,須參照電氣箱左側管道線路圖連接裝配;法蘭的密封口必須採用金屬纏繞墊片密封;管線接好後補油試運行,確保各連接焊點無泄漏,進行連接管道保溫。
4.2燃燒機安裝
將燃燒器上部螺釘(1)打開,使圖中(A)與(B)部分分開。在燃燒器頭部(B)安上石棉墊片(3)然後與模溫機(2)緊固連接。
4.3燃氣供應管路安裝
1—燃氣供應管道 2—手動閥 3—過濾器 4—調壓閥
5—電磁閥 6—燃氣壓力測點 7—電磁閥 8—風壓測點
符合EN 676標準的氣體閥門組:
品牌
氣閥型號
連接尺寸
燃氣條件
備注
閥門組
燃燒器
Honeywell
VE4020A1005
Rp3/4
Rp3/4
天然氣≤180kW
液化石油氣
DUNGS
MVDLE207
Rp3/4
Rp3/4
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
5.試運行
模溫機與受熱設備連接完善後,試機前注意以下事項:
進氣要求:輸入本設備燃氣壓力參數5-8kpa;
新機器調試好之後長期不使用或者修理、清洗壓機、模溫機之後再次使用,應提前24小時預熱
1、初檢程序:
油、電、氣、管路檢查完畢;打開控制櫃面板電源鎖、輸入密碼(888888)、進入操作界面,調整設定溫度,使其低於出油口溫度,暫不啟動燃燒機。
2、試運行:
按一健啟動使油泵運行並立即檢查油泵轉向是否正確(確保油泵轉向正確),同時檢查風機轉向是否正確(確保風機轉向正確)。設備進入試運行程序,油泵和風機處於常態化工作。
3、加油程序:
請將導熱油加入膨脹槽油箱,啟動油泵, 使導熱油通過油泵循環,將導熱油輸入載油體及受熱體的各個部位。膨脹槽油箱載油位置為油箱有效面積的55℅,試運行間熱膨脹系數預留為75℅。
4、運行觀察:
(1) 查看全程燃氣管道介面處及相關部位是否存在泄漏氣體,每日開機前必需檢查一次,(因燃氣泄漏造成損失與本公司無關)。
(2) 查看全程管道焊接處及相關部位是否存在泄漏,油壓是否正常(油表正常壓力為0.25-0.45mpa),界面壓力設定值為0.1mpa,油壓正常後調整設定溫度為70℃。
5、低溫試運行:
界面壓力設定值為0.1mpa,啟動燃燒機進行加溫, 界面壓力低於設定值燃燒系統將自動關閉,油泵及風機處於正常運行,待其壓力恢復正常時,燃燒系統將自動重啟,使設備在其設定溫度下運行正常後30分鍾,方可將設定溫度調整至98℃,進入初步脫水排氣程序。
6、脫水排氣:
進入初步脫水程序運行,注意觀察壓力,待其運行正常後,再次提高設定溫度至105℃,進入脫水程序。脫水運行時間觀察雙項壓力(觸摸屏當前壓力和回油壓力)是否正常後,方可繼續提高溫度至130℃。130℃至180℃逐漸加溫(檢查雙項壓力是否正常每隔一個小時升10℃)180℃後進入排氣程序,觀察雙項壓力是否正常,最終緩慢升溫升至250℃。
7、常態運行:
模溫機進入常態運行前約需24小時試運行時間,模溫機進入常態運行前,需反復檢查管道焊接處,法蘭聯接處及供氣管路是否有泄漏現象。風機及油泵音頻正常、雙項壓力穩定後即可調整至正常使用溫度。
6.維護及保養
1、油泵的維護
油泵的維護主要對泵在運行中的泄漏、軸承磨合及加熱情況的檢查。泄漏:在泵前端的泵蓋和軸承座中,分別設填料箱密封和機械密封裝置,密封性能較為可靠(少量泄漏屬正常現象)。在運行的初期有少量的泄漏是正常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密封跑合,泄漏會自動消失。軸承檢查:軸承座中兩個球軸承,在運行3000小時後必須拆下用柴油清洗干凈,檢查接球面是否損壞,如果損壞必須更換新軸承,靠葉輪側的球軸承,有防塵蓋的一側靠葉輪安裝,並充填復合鈣基(ZG-4)潤滑油,約二分之一球軸承蓋的油口注入補充潤滑油。泵不允許用輸入管路上的閥門來調節流量,避免產生氣濁,泵不宜在低於設計流量30%下繼續運行,如果必須在該條件下運行,則應在出口裝置旁通管,且流量達到上述最小值以上,經常檢查地腳螺栓的松動情況,油泵的震動情況,注意有無運行雜音,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處理。泵的拆卸應充分了解泵的內部結構後按順序進行,具體操作方法參照熱軸泵說明書。泵的裝配是在更換完損壞零部件的情況下和清洗後按拆卸相反的順序進行工作的,檢查中零部件如有失效損壞等現象發生,一定要分析原因,更換新的備件時,務必小心謹慎,不要硬打硬敲。以免損壞零件,對軸承要加潤滑油和潤滑脂,注意轉動不能過緊。檢修:依據設備使用的情況,確定檢修周期,一般在連續運轉的情況下,2-3個月小檢,12-18個月大檢。
2、燃燒機的維護
燃燒機的維護主要是機前供氣管路暢通,氣管、氣化爐及氣閥是否供氣順暢、是否泄漏。
負責日常操作的操作人員必須學習燃燒器使用的有關知識。操作人員達到「三懂四會」標准,即懂運行原理、懂操作規程、懂安全規范;會模溫機操作、會故障檢查、會簡單維修、會例行保養。當覺察燃燒器在工作過程中有異常之處時,應及時停機並通知維修人員。如果需要拆開燃燒器來進行檢查或維修工作時,須先切斷電源和燃氣。
1、燃燒器出現異常現象時,閥組會自動關閉氣源,安全可靠。
2、模溫機排氣出口禁止安裝在車間內,使用≥600cm²的管道將模溫機排氣口接出車間。
3、模溫機及燃燒器的保護系統包括:供熱系統壓力保護、油溫保護、風壓保護及火焰監測保護等。當燃燒器實際工作時,各種保護信號都被送往程序控制器,在程序控制器已接收到的各個保護信號中,只有所有保護信號都正常時,燃燒器才能啟動。
4、燃氣管路的密封性在安裝過程中已經檢查過。一般情況下,不應拆卸。需拆卸時,在重新連接管路後,應檢查其氣密封性。
5、燃燃機供氣壓力不能超過7KPa。當發現供氣壓力異常時,應及時關機關氣,並檢查原因。
6、當燃氣管路上的過濾器臟了時,應關閉過濾器前的閥門,清洗(或更換)燃氣管路上的過濾器。
7、離子探針前面的受熱部分應保持清潔,定期取出擦拭並注意查看探針表面清潔無損,受熱部分應該是向著前方。
8、燃燒器附近的溫度不可太高,否則會對燃燒機部分組件構成損壞,尤其是控制盒。
9、燃燒器附近應保持清潔,不可堆放雜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0、過高、過低或不穩定的電壓會影響燃燒器的正常運行,嚴重時會損壞燃燒器的部分組件。
11、應避免燃燒器被水濺濕並保持室內乾燥、通風。
12、燃燒器在燃燒時需要一定體積的助燃空氣,所以應保持車間內空氣的流通。
13、如果燃燒器點火失敗需重新啟動時,必須等大約10分鍾左右的時間,待燃燒室內可燃氣體散盡後才能重新啟動燃燒器。連續3次失敗後,不得再啟動燃燒器,應及時通知專業人員來維修。
3、風機的維護
風機的維護主要是看風機是否出現異常震動或聲音。
7故障排查
1、故障分析:
故障現象
原 因
排除方法
一、溫度達不到設定值
1、 是否是新調試機器放置長期未使用或壓機維修,放油後重新加油
2、 加熱時間短
3、 燃燒機是否工作
4、 燃氣氣壓是否低於5kpa
1、 將設定壓力調為0.1Mpa,設定溫度為90℃、110℃、130℃、150℃、180℃依次增加,直至溫度達到要求。(達到設定溫度時壓力也正常即可調至下一溫度)
2、 延長加熱時間或提高設定溫度
3、 檢查模溫機是否啟動,設定溫度是否為需要值,當前壓力是否大於設定壓力,如當前壓力小於設定壓力,檢查油位計是否有油
4、 查看儲氣罐是否有氣,氣化爐是否到溫
二、三相電流不平衡
1、 線路斷路
2、 燃燒系統有部分損壞
3、 繼電器損壞
4、 變頻器損壞
1、 重新接線
2、 更換部件
3、 更換繼電器
4、 更換變頻器
三、油泵不運行
1、斷路器損壞
2、中繼損壞
3、線路出現問題
1、檢查斷路是否打開;檢查上下兩側電壓,如果不正常,更換斷路器
2、更換繼電器
3、檢查電線是否有脫落,燒毀,重新接線
四、油壓力低或無壓力
1、 接線脫落
2、 油泵燒壞
3、 管道中有空氣或水分
4、 油泵過濾器堵塞
5、 壓力感測器損壞
1、 檢查端子排上線號為24V、0V、1的3根線是否松動
2、 修理或更換油泵
3、 將設定壓力調為0.1Mpa,設定溫度為90℃、110℃、130℃、150℃、180℃依次增加,直至溫度達到要求。(達到設定溫度時壓力也正常即可調至下一溫度
4、 清理油泵過濾器
5、 聯系廠家更換壓力感測器
五、油泵輸送流量不足,壓力偏低
1、油泵輸出管路阻力大
1. 輸出管路布置是否合理,管徑不能偏小,管路轉彎角偏多
2. 檢查閥門是否靈活
3. 適當打開出口閥門,直到工況點
2、油內水份、氣體較多
2-1把油控制在100℃-120℃左右溫度,緩緩排盡水份及氣泡後,可逐步升溫到工況點
2-2管路布置是否合理
2-3安裝排氣閥
3、管道與葉輪流道堵塞
3-1清除管道內與葉輪流道內的雜物
3-2檢查閥門、閘口及閘閥是否正常
4、進口濾網堵塞
4-1 定期清洗濾網
4-2 濾網目數不能過密
5、泵體進口密封口環與葉輪密封口嚴重磨損
5-1 更換磨損部件
5-2 泵的吸入口徑小於100mm時口環間隙大於1.5mm時應更換,吸入口徑大於或等於125mm時口環間隙大於2mm時,應修理及更換
6、轉速與轉向不正確
6-1 檢查轉速值(用測速器測量)
6-2 檢查線路連接情況
6-3 是否反向運轉
7、輸送油液的密度粘度偏離基本值
7-1 當介質偏離定購參數而產生故障時應向本廠查詢
8、裝置NPSHS過底(汽能餘量太底)
8-1 檢查高位槽液位必要時進行調節
8-2 油泵進口閥門完全打開,並檢查過濾器
8-3 當高位槽至油泵進口管路阻力過大時,重新布管
七、油泵振動及噪音
1、底板底腳安裝不平衡
2、各部件壓緊螺絲松動
3、管道與油泵進出口連接,嚴重偏差,承受阻力大
4、泵與電機的同軸偏差及連軸器之間端面無間隙
5、泵軸與軸承損壞
6、泵內有雜物
7、流速不穩定
8、緩沖圈損壞
1-1校正底板平穩性
2-1 調整各部件螺栓均勻壓緊
3-1 調整管道與泵出口的連接垂直度
3-2 架設支撐架(泵不能承受管道壓力)
4-1 調整泵與電機的同軸度
4-2 調整連軸器之間端面間隙規定值3mm左右
5-1 更換泵軸或軸承
6-1清除泵內雜物
7-1 排除管道內的氣泡和空氣
7-2 管道不暢通,彎道較多
8-1 更換緩沖圈
八、泵的泄漏
1、各部壓緊螺栓松動
2、密封墊損壞
3、部件氣砂孔
4、泵軸與油密封磨損
5、泵與電機同軸度偏差
6、管道與泵連接不成直線造成泵的扭力大
1-1 均勻壓緊各部螺栓
2-1 更換密封墊
3-1 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焊補及更換部件
4-1 更換泵軸與油封
5-1 調整同軸度
6-1 調整管道與泵的直線度,平衡度
6-2 均勻擰緊各部螺栓
九、軸承發熱溫度升高
1、泵與電機同軸度偏差
2、軸承內腔長期失油運轉
3、軸承內外殼跑圈
4、軸內外空隙太大
5、軸承損壞
1-1 調整同軸度、平衡度
2-1 定時注油(油脂)不能過多或過少
3-1 更換軸承及相關磨損部件
4-1 清洗、調整密封平衡孔直徑及校驗靜平衡值
5-1 更換軸承
十、油泵運行不穩定,運轉卡死,負荷超 重
1、油內水份較多
2、泵內與葉輪密封口環配合間隙過小或過大。過小受熱膨脹卡死,間隙過大運行不穩定
3、軸承損壞
4、葉輪運轉不平衡
5、泵與管道裝置嚴重偏差,造成泵的扭力增大(在安裝時特別要注意)
6、電氣線路接線不恰當及電氣部件質量差,螺栓松動
7、電動機故障
8、泵運轉方向不正確
9、輸送導熱油液的密度、粘度偏離基本值
1-1 把油內水、氣通過高位槽緩緩排盡(油溫控制在100℃-120℃左右)排盡水、氣後,逐步升溫到工況點
2-1 調整密封口環間隙0.2-0.3之間
2-2 加以復修或更換磨損部件
3-1 更換軸承
4-1 葉輪密封口環嚴重磨損,進行修正或更換磨損部件
4-2 重新測試靜平衡值
5-1 重新調整泵與管道的偏離垂直度、平衡度,並架設支撐架
5-2 重新調整泵與電機同軸度
6-1 檢查電氣櫃箱線路是否差錯
6-2 更換電氣質量差部件
7-1 更換或維修電動機
8-1 調整電機轉向
9-1 更換輸送油液或泵型
9-2 與製造泵廠聯系咨詢
十一、高位油箱溢油
1、油內水分及空氣較多
1-1 把油加熱並保持在100℃-120℃溫度,緩慢的排盡水分及空氣後,方可逐步升溫到工況點
2、油氣外溢
3、壓力不穩定
2-1 加熱速度過快溫度過高,一般需排盡油內的水分1-4天左右,要求與1-1相同
3-1 排盡油內的水分、空氣
3-2 進口濾網堵塞
3-3 泵內磨損件多,更換磨損零件
十二、流量揚程不足
1、管道與葉輪流道不暢通
2、進口濾網堵塞及濾網目數太密
3、運轉方向不正確
4、裝置NPSHS過低(泵吸入側真空度高)
5、管路輸送距過長,彎頭過多
1-1 清洗管道與葉輪流通
2-1 清洗進口濾網
2-2 更換濾網目數
3-1 調整電機轉向
4-1 檢查高位槽液位,必要時進行調節
4-2 泵的進口閥門完全打開
4-3 當高位槽至泵進口管路阻力過大時,重新布管
5-1 裝置接力泵(可與生產泵廠咨詢)
5-2 更改管道設施
十三、電機發熱產生跳閘
1、三相接線裝頭螺栓松動及接錯線路
2、熱繼電器損壞
3、電機損壞
4、泵內有雜物、轉動不靈活,加重電機負荷
1-1 檢查電氣箱內的線路是否有接錯及擰緊裝頭螺栓
2-1更換熱繼電器
3-1 更換電機
4-1 清除泵內雜物、調整同軸度偏差
十四、壓力太大
壓力表位置不準確
1、應在閥門後
2、更換葉輪、或外縮小點
3、進出口閥適當關小點
4、出口管道適當換大點,出口壓力會減小
十五、模溫機加油後溫度加不上
導熱油時間過長
1、導熱油一般使用三年左右需要換油一次
2、換油要一次性換清,不能留有原使用過的油在內
3、要清洗機體與管道冗餘的結焦是主要原因之一
十六、排氣管出現煙氣
1、 燃燒值不達標
2、 風量不足
3、 氣量超標
4、 超功率運行
5、 風量、氣量失衡
1、 使燃燒值達標
2、 調整風量
3、 調整氣量
4、 按額功率運行
5、 平衡風量、氣量
十七、機器報警
1. 氣化爐未打開,溫度沒有達到要求
2. 燃氣管道球閥未打開
3. 儲氣罐沒氣或氣量過低
4. 探火棒位置不對
5. 變頻器故障報警顯示英文
6. 關機順序不對
7. 報警後未復位
1.打開氣化爐,使溫度達到要求
2.打開燃氣管道球閥
3.更換新的儲氣罐
4.將探火棒逆時針旋轉90°
5.將探火棒旋出將其敲直後再插入旋緊
6.更換探火棒
7.關閉主電源,10秒後重新上電
安全細則
1. 燃氣模溫機須安裝於專用機房(獨立於其它廠房),且需強制通風(通風量不得小於200立方/h);機器周圍不得有可燃物;距離其它機器大於10米。
2. 煙道截面積應大於燃氣模溫機出風口,煙道接出工作車間,一個彎頭時不長於3米,直管無彎頭時不長於6米(不符合要求時,用戶應自行加裝強制引風機),並且獨立接地系統。
3. 燃氣主閥門應遠離燃氣模溫機,本機閥門離機頭應大於2米小於4米,為防止泄漏,進氣管應用燃氣用鋼管硬接。
4. 燃氣模溫機使用G20標准氣源,壓力4-8kpa流量大於12.5-55立方/小時。
5. 回油閥門和出油閥門,側安裝在模溫機出油口及回油口上方。
6. 電源380/220穩定可靠,獨立漏電開關,4-6平方5芯電纜接入機器端子,PE線要符合相關國標。
7. 燃氣模溫機點火裝置系高壓電,用戶不可自行拆開機器,更不可觸摸。
8. 進出機器的導熱油是高溫,應防止對人員的灼傷,也不可碰及可燃物,用戶應採取有效的保溫措施。
9. 未加說明之處按相關國標執行。
10. 用戶不能更改機器用途、參數、原設計及安全說明。
㈢ 蝸桿減速器基本構造
減速器基本構造主要由傳動零件(齒輪或蝸桿)、軸、軸承、箱體及其附件組成。其基本結構分為三大部分。首先,齒輪、軸及軸承組合。小齒輪與軸製成一體的齒輪軸用於齒輪直徑與軸直徑相關不大的情況。當齒輪與軸的周向固定平鍵連接時,兩軸採用深溝球軸承,適用於承受徑向載荷和不大的軸向載荷。當軸向載荷較大時,採用角接觸球軸承、圓錐滾子軸承或深溝球軸承與推力軸承的組合結構。箱座中油池的潤滑油通過旋轉的齒輪濺起,為軸承提供潤滑。在浸油齒輪圓周速度小於等於2m/s時,應採用潤滑脂潤滑軸承,避免可能濺起的稀油沖掉潤滑脂,可採用擋油環將其分開。
箱體是減速器的重要組成部件,提供傳動零件的基座,要求具備足夠的強度和剛度。通常由灰鑄鐵製造,對於重載或有沖擊載荷的減速器可採用鑄鋼箱體。單體生產的減速器,採用簡化工藝、降低成本的鋼板焊接箱體。灰鑄鐵具有良好的鑄造性能和減振性能,箱體製成沿軸心線水平剖分式,上箱蓋和下箱體通過螺栓聯接。軸承座的聯接螺栓應盡量靠近軸承座孔,軸承座旁的凸台提供足夠的承托面,確保螺栓的安裝空間。在軸承孔附近加支撐肋,以保證箱體具有足夠的剛度。箱體底座平面一般不採用完整的平面,以減少機械加工面積。
減速器附件設計考慮了注油、排油、檢查油麵高度、箱蓋與箱座精確定位、吊裝等輔助零件和部件的合理選擇和設計。檢查孔設置在適當位置,便於檢查傳動零件的嚙合情況並注入潤滑油。在箱體頂部設置通氣器,以保持箱內外壓力平衡。軸承蓋固定軸系部件的軸向位置並承受軸向載荷,採用凸緣式或嵌入式結構。定位銷用於保證拆裝箱蓋時的精度。油麵指示器在便於觀察、油麵較穩定的部位安裝,用於檢查減速器內油池油麵高度。放油螺塞設置在箱座底部最低位置,方便排放污油和清洗劑。啟箱螺釘在箱體剖分面上加工螺孔,用於加強密封效果,便於拆卸箱蓋。
蝸桿減速器[1]在原動機和工作機或執行機構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在現代機械中應用極為廣泛。
㈣ uc207軸承怎麼注黃油
如果是單單不帶座的UC軸承是沒辦法注油脂的,最好使用座外面的黃油嘴,用黃油槍往裡面加註黃油即可
㈤ 什麼是徑向軸承
主要的承受力是徑向的軸承就是徑向軸承,這也是最常見的軸承,一般我們所見的深溝球軸承都屬於徑向軸承。
滑動軸承的類型很多,按其承受載荷的方式不同,可分為徑向軸承(承受徑向載荷)和止推軸承(承受軸向載荷)。
軸承座上面設有安裝潤滑油杯的螺紋孔。在軸套上開有油孔,並在軸套的內表面上開有油槽。這種軸承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它的缺點是軸套磨損後,軸承間隙過大時無法調整。另外,只能從軸頸端部裝拆,對於重型機器的軸或具有中間軸頸的軸,裝拆很不方便或無法安裝。所以這種軸承多用在低速、輕載或間歇性工作的機器中,如某些農業機械、手動機械等。
(5)無注油孔的密封軸承座怎麼檢查擴展閱讀:
軸瓦用減摩性良好的滑動軸承材料製造,包括金屬材料(如銅合金、鋁合金和巴氏合金等)和非金屬材料(如塑料、石墨、橡膠和木材等)。有些減摩性較好的金屬材料強度低(如巴氏合金),只在材料強度較高的軸瓦表面上澆鑄一層,稱為軸承襯。
支撐軸承襯的部分稱為軸承襯背,常用軟鋼、鑄鐵或青銅製造。為進一步改善軸承襯表面性能,可在其表面鍍上減摩性更好的薄層金屬(如銦)。這樣由多層不同金屬材料製造的軸瓦稱為多層金屬軸瓦。
內孔形狀基本不受軸承座孔形狀影響的軸瓦稱為厚壁軸瓦;內孔形狀主要取決於軸承座孔形狀的軸瓦稱為薄壁軸瓦。在內燃機、空氣壓縮機等大批量生產的機器中廣泛採用薄壁軸瓦。
㈥ 分離軸承怎麼上潤滑油
分離軸承上潤滑油的方法如下:
1、對於未解體的發動機,首先打開離合器蓋,檢查分離軸承的磨損情況。如果確認軸承沒有損壞或磨損未超限,則拆下離合器踏板,調節連桿軸銷,使分離軸承及其座退回到最後的位置。然後,使用尖嘴黃油槍向軸承座的孔加註黃油,直至軸承有油溢出。稍微轉動一下軸承,然後再次注油。
2、重復以上步驟,直到軸承周圍都有少許黃油溢出。然後轉動軸承,觀察油量。如果感到軸承轉動有阻力,說明軸承內已注滿黃油。然後清除分離軸承座各處溢出的少量黃油,重新組裝拆下的銷子和離合器蓋等。
3、對於已解體的發動機,將發動機解體露出分離軸承與軸承座的裝配件。使用尖嘴黃油槍向分離軸承座內圈下方的小油孔加油。轉動軸承,直到軸承一圈都有黃油溢出即可。經過以上兩種方法處理後,半年內分離軸承可不再加油。
㈦ 減速器的結構是怎樣的
減速器的外形雖然各式各樣,但基本構造均是由軸系部件、箱體及附件等組成。下面以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為例進行行明。
(1)軸系部件。
軸的作用是支承軸上旋轉的零部件(如齒輪、滾動軸承等),並傳遞扭矩。軸系部件是軸及其上所安裝的齒輪、套筒、軸承、軸承端蓋等零件的總稱,它是減速器的核心部分。圖3-21為低速軸系部件,從左端起軸段①用於安裝外聯零部件(齒輪、鏈輪或聯軸器),軸段②上裝有毛氈密封圈(防止箱內潤滑油外泄)和軸承端蓋,軸段③安裝有滾動軸承與套,軸段④安裝有齒輪,軸段⑦上裝有滾動軸承。其中①—②、④—⑤、⑥—⑦之間的台階分別用於確定外聯零部件、齒輪以及滾動軸承的軸向位置。為便於裝拆滾動軸承及齒輪,②—③以及③—④之間也各自留有一個台階。
㈧ 軸承是脂潤滑,排油孔怎麼設計,打在軸承座什麼地方要角度嗎
可以打在正上方,同時軸承座在孔所在的位置開軸向通槽,使潤滑脂從斷面進入軸承滾道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