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40噸的瀘定橋,十三條鐵鏈連接12164個鐵環,古代是如何架起來的
瀘定橋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傳統木構古建築之一。修建於康熙44年至康熙45年。工期一年的時間建造了這一世界奇妙建築。並由康熙大帝御筆題書“瀘定橋”。那麼這座橋有何獨特之處呢?獨特的地方在於瀘定橋的歷史意義和它極簡風格的造型。歷史意義在於瀘定橋見證了長征的壯舉,使得冰冷的瀘定橋立馬變得鮮活起來,賦予了文化的韻味。我們重要說說它的風格造型。
如何連接?首先在兩岸架起繩索,再在繩索上套上竹筒以保證繩索筆直,接下來再就著繩索將之前的鐵環,一個一個套起來,當然這過程中鐵鏈肯定會因為重量掉落水中,等到把鐵環全部連接起來,實際上已經全部掉入河裡了,但是此時鐵鏈已經被拉到河對面了,接下來再用事先准備好的大轉盤,將已經落入水中的鐵鏈拉直,這樣鐵鏈就固定好了。至於橋台更是使用中國獨有的榫卯結構的木構橋台,穩定性能極佳。這樣一座橋就架起來了。
⑵ 瀘定橋13根鐵鏈一萬多個鐵環40噸,在三百年前的條件下,如何建造
我覺得在當時的社會還是會有一些能工巧匠來對瀘定橋進行修建,再加上當時的人們很有智慧,這就體現在瀘定橋上的那13根巨大的鐵鏈,這些鐵鏈重達40噸這40噸放在現在都一個非常重的東西,更不要說在當時那個時代是有多重了,但是當時的人們卻可以將這些非常重的鐵環放在了江上並且將瀘定橋修建的非常完美,這種種的做法都讓現在的人們很是懷疑三百年前的人們是如何做到這樣的壯舉的。
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還是非常有頭腦的,運用這種原理來對橋梁進行建造,要不然他們一堆人也不會將這個瀘定橋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