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7r2高感評測
機子到手後,第二天未下雨,我便跑到街上拍攝了一個下午加晚上,對A7M2的各個方面進行測試。我講過,這是一部讓我感到驚喜的機子。在晚上的高感測試這一環節,感受到半幅和全幅在高感的表現上的差距肯定是不一樣的。
測拍的時候,我使用提28-70套頭。小光圈,從F3.5-F5.6,如果是在半幅機上,這樣的套頭,幾乎不能拍攝較暗的夜景,所以,我平時拍攝夜景,通常都會在半幅上使用強兩檔曝光的22餅,或者50 1.8,所以,這次得益於全幅機比半幅機強兩檔這樣的曝光能力。
雖然我用的是小光圈套頭,但是,算下來,與我半幅用大光圈的曝光能力是差不多的。
我把IISO調制ISO3200起步。因為對於全幅高感測試來講,ISO3200算不了什麼,但是對於半幅機來講ISO3200已經是上限。所以,這次我從ISO3200開始拍攝,結果令我感到開心,ISO3200畫質不錯,細節完好。有這樣的畫質,再加上大光圈鏡頭,夜拍就是小菜一碟~
~我測試過,當ISO設置為6400加F2以上的大光圈時,對夜景光線的感應能力已經大大超過了人眼在夜間的視力能力。
所以,我不大理解,為什麼有人講液晶取器不如光學取景器?比如,在很暗的地方,連你人眼都看不到東西了,你光學取景器怎麼又能看得到?但液晶取景器不同,就好比你長曝曝光一樣,可以用全幅機的高ISO加大光圈鏡頭,即使是非常暗的光線場合,你也能在液晶屏上看到很明亮的視野。
這一點光學取景器是做不到的。光學取景器只能和人眼看到的可見光一樣。而液晶屏取景器,則能通過提高曝光量而增加畫面的明亮度。
這樣一來,你可以在非常暗的地方,使用高ISO加大光圈以超過人眼感光能力的強度捕足夜景。
所以,全幅機的ISO能力,顯然更強。
這次我一共測試了ISO3200,6400,和10000的ISO,索尼的機子有個特點,就是ISO可以細分。
當設定到ISO10000時,已經很亮了,沒得必要再往上,所以,我覺得索尼機這一點很好。
當你的拍攝條件滿足時,不需要那麼高的ISO時,就可以設定得更低些。
而佳能的就沒有這些細致的設置。
經過一番拍攝下來,我個人感覺,ISO3200的畫質不錯,6400細節各方面還完好,到了ISO10000的時候,仍然可用,但是在細節方面有所損失。
也許有人問,我為什麼不測試ISO25600以上?雖然現在有些全幅機表現上是可以打到更高的ISO,但其實那意義不大。為什麼?
因為懂的人都知道,一般全幅ISO上了6400以後,畫質都會下降。出現明顯噪點。
在我看來,其實全幅機ISO超過6400以後的畫質表現都是一條亂。
都是在靠塗抹在那裡說事。
所謂的誰比誰的全幅高感好,不過是紙面測試,就好電腦裡面的雙通道內存速度要比單通道的快,不錯,從測試數據上看是這樣,但你真正去用的時候,你會發現,這種紙面上的差別,其實在實際使用時,你根本感覺不出快多少。哪個比哪個更快。
所以,我的測試,都是基於實用性測試,就是,我在實際拍片中的最終出片效果能達到什麼樣的水準。
不是我吹,我連半幅ISO6400我都玩得轉,玩轉全幅ISO25600的高感根本不在話下。但是那有意義嗎?
雖然我也可以用半幅出ISO6400的片子,但哪個沒得事去開那麼高的高感來出片?
通常來說,寧可補光或用閃光燈,也很少有人會用高ISO去出片。
如果不是為了測試一下在實拍中的高感表現,我肯定也不會打那麼高的ISO去拍攝。另外,還有個因素就是。很有可能,你看到我的這個高ISO片,你會認為,畫質能有這樣好?為什麼同樣的機子,在你的手裡頭就表現得沒那麼好呢?其實原因 很簡單,因為,我片子出得好,器材用得好,不代表你也有我這樣的水平。我還記得,我剛開始玩攝影,買的第一台卡片機的時候,一到手,那天正好是晚上,我就急沖沖的打開來拍,結果拍出來一看,那畫質真是個渣,我就想為什麼,我在買之前看別人用這卡片機拍出來的片子畫質那麼好,而我用卻那麼渣呢?後來我懂了以後我知道了,原來是我把ISO調得老高。對於一個小底卡片機來說那麼高的ISO,畫質不渣才怪。所以,對使用器材來說,你要把器材用差很容易,不信,你買個中幅機,然後把ISO調到這個機子的極限,那拍出來的片一樣很渣,所以,當你懂得器材了,用好器材時,才能發揮出器材的能力。不然,再好的機子到了你的手裡頭出的都是渣片。所以,當你看到我用全幅加套頭可以出到這樣畫質的片子時,你不要奇怪,你認為,你手裡頭同樣有一台A7M2為什麼卻拍不得那麼好,你也不用奇怪。因為以前我用半 幅我夜景都可以那麼好,更別說現在用全幅了。所以,我沒有像評測那樣去看紙面上的參數,而是在實際的拍攝中看最終的出片效果。所以,A7M2讓我感到很滿意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這機子,我只是在說我個人的使用感受。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我只是在講我的觀點而已。下面是拍攝樣張,器材片。保留所有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