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青銅器哪個時期是我國青銅鑄造業的繁榮鼎盛時期
青銅器主要指我國自夏代末期至秦漢時期用銅、錫經燒制、鍛造後所形成的各種器物,其銅銹呈青綠色。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鑄造業的鼎盛時期。
青銅器的使用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
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制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陶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麵,胎體也更為輕薄。
(1)青銅鑄造業出現於什麼時期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的青銅器是用來讓奴隸主把青銅器作為宴享和放在宗廟里祭祀祖先的禮器。 青銅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它作為一種權利和地位的象徵、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而流傳於世,並非使用品,也不可在市面上進行買賣。
青銅器上的紋飾主要是怪獸,其中最多見的也是這個時期剛剛出現的饕餮紋。饕餮紋是重組變形法則最集中的體現。饕餮是傳說中的一種貪食的惡獸。古代鍾鼎禮器上多刻其頭形作為裝飾。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饕餮形象不盡一致。
總的來看,商周時期青銅器皿上的紋飾是以怪獸為主的。不同時代的青銅器具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商代的青銅器形質繁縟華麗,紋飾多獸面紋,充滿了神秘、威懾的氣氛。
西周中期到春秋晚期,風格趨向簡朴,追求樸素、典雅之美。春秋後期到戰國,器形奇巧,輕靈,紋飾易於理解。秦漢時期向輕便、精巧方向發展,往往以獨特的造型取勝。
Ⅱ 中國的青銅時代開始於哪個時代
中國的青銅時代開始於夏商周時期,我國的青銅鑄造業高度發達,被稱為歷史上的青銅時代。青銅時代是以使用青銅器為標志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青銅出現後,對提高社會生產力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商周時期,青銅器最發達。
商代早期青銅器的合金成分經測定:含銅量在67.01~91.99%之間,含錫量在3.48~13.64%之間,含鉛量在 0.1~24.76%之間,成分不甚穩定。但含鉛量較高,使銅液保持良好的流動性能,與商代早期青銅器器壁很薄的工藝要求是相適合的。
Ⅲ 銅器的鑄造是在什麼時候
據史料記載,夏王朝初期就開始了銅器的鑄造。「昔有夏後(啟)使蜚鐮折金於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說明夏代建國之初就在各地開采銅礦,用來鑄造兵器和禮器。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夏王朝的國都遺址,即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中,不僅出土了許多青銅器物,而且還發現了鑄造青銅器的作坊,從這些考古發現就可以看出夏代青銅手工業的進步和發展。
後來夏朝為商所滅,九鼎就遷於商朝的都城亳邑。商朝為周所滅,九鼎又遷於周朝的鎬京。後來成王在洛邑營造新都,又將九鼎安置在洛邑,謂之定鼎。這就是所謂的「鼎在國在,鼎失國亡」。
九鼎作為鎮國之寶、傳國之鼎僅傳三代。約2000年後,因周末戰火頻仍而神秘失蹤,至今不知所在,成為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