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械製造要解決機械產品生命周期中的哪些問題
有效的設備管理對於減少企業的設備投資、提高設備生產使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全文首先介紹了當代設備管理發展特徵及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然後從設備前、中、後三期管理方式探討了如何對設備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對製造企業而言,設備的有效管理直接關繫到企業生產經營、產品質量、生產成本、市場競爭力等,它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基礎工作,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成敗興衰有重要影響。因此做好製造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1 當代設備管理發展特徵及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
當前設備管理具有一下幾個特徵:1)設備管理智能化、自動化。目前計算機管理決策系統廣泛應用於自動控制系統,還具有數據處理,如數據報表統計、分析及計劃編制,對各種維護記錄、故障狀況、停機占時、修機工時修理費用,備件庫存等進行收集、分析的能力;2)設備檢測和診斷技術飛速發展。設備本身的現代化越來越要求對其的檢測手段現代化,如污染、雜訊、腐蝕、漏氣、溫度、粒度、數量、聲音、重量、震動等進行檢測,不僅如此,當設備出現問題時候還需要採取現代的手段快速定位設備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修改方案,提高設備使用率,降低生產成本;3)安全周期管理,它是指對管理對象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實行一體化動態管理的行為,對於製造企業的設備而言,「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對產品從調研、招標、采購、使用、維修、再使用直至淘汰的整個生命過程進行的一體化管理。這種過程融合了設備管理的智能化、現代化,同時也是設備管理現代化的必然結果。
2 設備各階段的管理
2.1 設備前期管理
設備的前期管理又叫做設備規劃工程,指的是從設備規劃開始,一直到設備投產這一階段的設備管理,也即使對投產前期,對製造設備所涉及的各個環節進行的管理。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設備規劃,設備的規劃制定,必須在生產(使用)部門、設備管理部門、工藝部門等相關部門,全面執行了生產目標的前提下,由各個部門自行提出歲新增設備或技術改造實施意見草案,將草案報送企業的規劃(或計劃)部門,由其匯總並形成企業總得設備規劃草案,經相關運行部門,如財務、原料、生產、經營、勞資等智能部門討論、修改並執行;2)招標、采購、安裝,准備生產以及相關制度的制定。在設備規劃完成達成采購可行性後,一般就進入設備采購程序,如果在規劃階段確定了購買方,則可以直接跳過招標階段,進行采購安裝。此階段對設備的管理,主要關注在產品價格、質量、售後服務以及相關的協議上。由於設備本身的自動化程度以及與其他設備的關聯程度越來越高,這對設備本身的自動化程度以及與其他設備的關聯程度越來越高,這堆設備本身的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相關制度上,則需要擬定好維護制度、管理制度、檢查制度等。
2.2 設備運行維護管理
從設備的生命周期上來講,設備的運行和維護過程,體現了購置設備的目的,以及設備完成生產任務、創造產值的過程。它包括兩方面:1)設備使用管理。首先要明確一般性的管理制度規定,如在設備剛剛投入使用前後,操作人員要詳細研究和學習設備自帶的說明書以及其他各種相關技術資料,明晰設備的各種技術問題,由此制定出適合企業的設備使用操作規范,並對設備的實際使用或操作者進行的技術培訓。其次,在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不同設備的操作規范執行,嚴禁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違章操作不僅可能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更可能造成重大的人生傷害。再次,設備使用部門要根據設備情況,建立相應的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幹部上崗查崗制度,對於各種設備的隱患和人員的違章現象,必須及時責成有關人員進行處理。再次,不斷強化設備使用的基本功,如要求設備使用單位及操作作者達到「三好」,即管好、用好、修好;操作者的基本功要做到「四會」,會使用、會維護、會檢查、會排除故障;明確設備的維護使用中的「四項要求」,即整齊、整潔、潤滑、安全,以及設備操作的五項紀律,憑操作證使用設備、經常保持設備整潔及潤滑、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發現異常立即通知有關檢查處理等;2)設備維護。三級保養制是我國設備管理堅持預防為主的維修管理方針。首先,做好潤滑記錄,規范設備的潤滑工作,這是重要的減少設備磨損,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的手段。其次,實行設備點檢的程序化管理。所謂點檢定修,就是通過人對設備的動態的或按周期、按標準的跟蹤檢查,實現設備的部件或整體的技術狀況進行傾向分析,及時發現故障。隱患,進而確定堆設備或設備上某一部件的檢修時間、方法,從而使用設備能夠連續、穩定地運行,避免突發性的事故、故障修理。
2.3 設備後期管理
設備後期管理,主要從設備磨損程度較為嚴重或不符合企業生產發展需要時期的管理。1)設備技術改造。設備技術改造是在不引進新設備的前提下,克服現有的陳舊設備,更換磨損部件的方法之一;也是擴大設備生產能力,並應用新技術的重要途徑。在很多情況下,通過設備現代化改裝,與引進新設備相比,所需要的資金往往比較少。因此,在很多情況下,設備技術改造對於企業來說,在經濟上更具合理性;2)設備更新。這種更新,解決了設備的耗損問題,有解決了設備技術落後、浪費能源和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在技術進步較快的行業,應採取該形式進行設備的更新。但另一方面,這種更新方式在本質上是另外一次設備采購,這幾是要求企業重復設備采購論證、采購、安裝使用以及維護這一過程;3)報廢管理。已提滿折舊率,或者說使用價值已經消失並退出使用狀態的設備,和國家強制規定必須淘汰報廢的設備,需要進行報廢處理。此時遵循一定的報廢程度即可,即由設備使用者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主管部門組織有關生產、設備。技術。財務等有關部門組成的報廢審查小組,對擬定報廢的設備進行技術鑒定、辦理實物盤點及賬務處理手續。對所報廢的設備進行清理,對運輸車輛送交給國家指定的回收部門等。
B. 如何高效地管理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
你知道嗎?IT產品的平均生命周期大約為五年。如何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讓它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確保在數據中心高效可靠地運行,這是IT生命周期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隨著雲計算與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很多大中型企業數據中心的空間密度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高效管理已經成為了數據中心突出的需求。但是,隨著數據中心運維對象的成倍增長,這很有可能使得企業的資產管理變得一團糟,這屬於數據中心生命周期內管理的范疇。
實際上,數據中心的構建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簡單,也並非是一堆沒有生命力的硬體設備以及支撐管理和控制的軟體。數據中心的建設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從配電、電源,到服務、裝修、建設以及數據中心的監控和管理。
因此,數據中心的建設是一門真正的學問:不僅僅涉及到IT產品與設備,而且在其全生命周期中需要科學、系統的理念,專業、系統的設計,以及嚴
謹、細致的運維、管理和服務。涵蓋項目的前期咨詢、方案設計,到工程實施,再到最終的驗證以及最後交付後的能效升級,以及評估整個機房生命周期內的各個環
節。
數據中心管理者與運營者應該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全方位地管理數據中心,從而提升數據中心運維效率,為企業業務帶來價值。
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論
憑借在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領域的多年經驗,施耐德電氣成為業界唯一一家能夠提供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的系統提供商。
從最早的設計咨詢開始,施耐德電氣的全生命周期服務會充分考慮地理環境和節能要求,提供最適合企業業務開展的方案,然後再到數據中心的建設施
工,以及最後的外包式服務。數據顯示,施耐德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還可以幫助客戶僅在物理設施方面的投入上就節約30%以上,可幫助客戶使其數據中心全
生命周期成本降低高達30%以上。
不僅如此,施耐德電氣還針對如何最大化數據中心在使用期限內的性能,提出了涵蓋規劃、設計、建設、運行、評估五大階段的數據中心生命周期管理指南,作為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實施和部署提供指導的方法論。
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五步走
第一步,規劃要明智。
規劃階段決定著整個數據中心項目成敗與否。選址前先確定重要的項目參數(容量、關鍵程度、功率密度、效率、發展規劃與預算)。及早邀請專家參與其中,避免過程中問題的發生。妥善管理該階段將對成本和性能產生最大影響。
例如在中國,在距離主要河流水力發電所附近或者在靠近風力發電廠的平原地帶構建數據中心,能以更好的價格獲取到能源。
第二步,設計抓重點。
將規劃階段的種種概念准確轉化為詳細的設計和施工文件,確保合適的人選在合適的時間加入到整個項目中。設計團隊應包含IT和設計工程師,甚至還
可能包括建築師以及機械、電氣、給排水工程師。建築團隊由電氣、網路、機械、低電壓的總包商和分包商組成。數據中心所有者或管理者需負責選擇這些團隊,並
審查所有的設計成果。
第三步,建設有技巧。
當專家團隊全部就位,建設工作全面啟動之時,數據中心所有者及管理者在項目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關注項目進度、質量性能並進行風險調度,這其中還包括一系列施工文件、建築許可和項目訂單變更的審查與批准。
在建設階段,施工團隊的文件資料與設備供應商的專業技能相互結合,將成為管理團隊及員工學習提升的極佳機會。調試過程可帶來有價值的文件資料,
助力設備運行狀況的改善。盡管調試過程並非完全必要,但通過檢測整個系統對於外界輸入內容以及外界變化的反應,可幫助整個團隊更好地了解數據中心的復雜程
度。
第四步,運維有秘訣。
該階段歷時最長也最費成本。如今可靠高效的運維依然有賴於專業的方法和人才,需要對場地的環境健康與安全、應急准備和響應、資產,
人員、培訓、文檔、事件, 質量、能源以及財務等各方面進行有效管理, 最小化風險, 充分保障基礎設施的可靠性和效率, 並幫助降低總體擁有成本。
第五步,評估勿忽略。
該階段往往被忽視,因為它與運行階段同時發生。監控績效使運營者持續評估物理基礎設施的表現,獲取有用的可操作信息,應用於運行階段。使用關鍵績效指標(KPI)十分重要。另外,還必須持續堅持恪守對時間和資源的承諾,定期製作報告。
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勢在必行
作為施耐德電氣「Life Is
On」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中心生命周期管理可以為各種規模的數據中心提供規劃、設計、建設、遠程管理、維護和升級,滿足可用性、密度、效率和可擴展
性需求的性能水平,具備覆蓋數據中心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已應用專業知識和內部智力資本。同時,擁有針對新建數據中心或延長現有數據中心壽命的標准型或定製型
解決方案和服務,以及用於優化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的設計和交替使用工具。
數據中心要朝著高效、節能、智能的方向發展,需要全生命周期的設計和管理。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專家,施耐德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已成為企業和客戶間的紐帶,確保數據中心設備和系統的可靠運行並追求實現性能的最大化。
C. 怎樣進行數據安全工作,實現全生命周期防護
1、結構化及縱深防禦保護框架
系統在框架設計時應從一個完整的安全體系結構出發,綜合考慮信息網路的各個環節,綜合使用不同層次的不同安全手段,為核心業務系統的安全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務。
在信息系統建設初期,考慮系統框架設計的時候要基於結構化保護思想,覆蓋整體網路、區域邊界、計算環境的關鍵保護設備和保護部件本身,並在這些保護部件的基礎上系統性地建立安全框架。使得計算環境中的應用系統和數據不僅獲得外圍保護設備的防護,而且其計算環境內的操作系統、資料庫自身也具備相應的安全防護能力。同時要明確定義所有訪問路徑中各關鍵保護設備及安全部件間介面,以及各個介面的安全協議和參數,這將保證主體訪問客體時,經過網路和邊界訪問應用的路徑的關鍵環節,都受到框架中關鍵保護部件的有效控制。
在進行框架設計時可依據IATF(信息保護技術框架)深度防護戰略的思想進行設計,IATF模型從深度防護戰略出發,強調人、技術和操作三個要素,基於縱深防禦架構構建安全域及邊界保護設施,以實施外層保護內層、各層協同的保護策略。該框架使能夠攻破一層或一類保護的攻擊行為無法破壞整個信息基礎設施。在攻擊者成功地破壞了某個保護機制的情況下,其它保護機制仍能夠提供附加的保護。
在安全保障體系的設計過程中,必須對核心業務系統的各層邊界進行全面分析和縱深防禦體系及策略設計,在邊界間採用安全強隔離措施,為核心業務系統建立一個在網路層和應用層同時具備較大縱深的防禦層次結構,從而有效抵禦外部通過網路層和應用層發動的入侵行為。
2、全生命周期的閉環安全設計
在進行信息系統的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時,除設計完善的安全保障技術體系外,還必須設計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常態化測評體系、集中運維服務體系以及應急和恢復體系,為核心信息系統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服務。
在項目開展的全過程中,還應該遵循SSE-CMM(信息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所確定的評價安全工程實施綜合框架,它提供了度量與改善安全工程學科應用情況的方法,也就是說,對合格的安全工程實施者的可信性,是建立在對基於一個工程組的安全實施與過程的成熟性評估之上的。SSE-CMM將安全工程劃分為三個基本的過程域:風險、工程、保證。風險過程識別所開發的產品或系統的危險性,並對這些危險性進行優先順序排序。針對危險性所面臨的問題,工程過程要與其他工程一起來確定和實施解決方案。由安全保證過程來建立對最終實施的解決方案的信任,並向顧客轉達這種安全信任。因此,在安全工程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SSE-CMM體系來指導實施流程,將有效地提高安全系統、安全產品和安全工程服務的質量和可用性。
3、信息系統的分域保護機制
對信息系統進行安全保護設計時,並不是對整個系統進行同一級別的保護,應針對業務的關鍵程度或安全級別進行重點的保護,而安全域劃分是進行按等級保護的重要步驟。
控制大型網路的安全的一種方法就是把網路劃分成單獨的邏輯網路域,如內部服務網路域、外部服務網路域及生產網路域,每一個網路域由所定義的安全邊界來保護,這種邊界的實施可通過在相連的兩個網路之間的安全網關來控制其間訪問和信息流。網關要經過配置,以過濾兩個區域之間的通信量,並根據訪問控制方針來堵塞未授權訪問。
根據信息系統實際情況劃分不同的區域邊界,重點關注從互聯網→外部網路→內部網路→生產網路,以及以應用系統為單元的從終端→伺服器→應用→中間件→資料庫→存儲的縱向各區域的安全邊界,綜合採用可信安全域設計,從而做到縱深的區域邊界安全防護措施。
實現結構化的網路管理控制要求的可行方法就是進行區域邊界的劃分和管理。在這種情況下,應考慮在網路邊界和內部引入控制措施,來隔離信息服務組、用戶和信息系統,並對不同安全保護需求的系統實施縱深保護。
一般來說核心業務系統必然要與其它信息系統進行交互。因此,應根據防護的關鍵保護部件的級別和業務特徵,對有相同的安全保護需求、相同的安全訪問控制和邊界控制策略的業務系統根據管理現狀劃分成不同的安全域,對不同等級的安全域採用對應級別的防護措施。根據域間的訪問關系和信任關系,設計域間訪問策略和邊界防護策略,對於進入高等級域的信息根據結構化保護要求進行數據規劃,對於進入低等級域的信息進行審計和轉換。
4、融入可信計算技術
可信計算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基於硬體的計算機安全技術,其通過建立信任鏈傳遞機制,使得計算機系統一直在受保護的環境中運行,有效地保護了計算機中存儲數據的安全性,並防止了惡意軟體對計算機的攻擊。在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設計時,可以考慮融入可信計算技術,除重視安全保障設備提供的安全防護能力外,核心業務系統安全保障體系的設計將強調安全保障設備的可靠性和關鍵保護部件自身安全性,為核心業務系統建立可信賴的運行環境。
以可信安全技術為主線,實現關鍵業務計算環境關鍵保護部件自身的安全性。依託縱深防禦架構應用可信與可信計算技術(含密碼技術)、可信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確保系統本身安全機制和關鍵防護部件可信賴。在可信計算技術中,密碼技術是核心,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密碼演算法和引擎,通過TCM模塊,來構建可信計算的密碼支撐技術,最終形成有效的防禦惡意攻擊手段。通過系統硬體執行相對基礎和底層的安全功能,能保證一些軟體層的非法訪問和惡意操作無法完成,可信計算技術的應用可以為建設安全體系提供更加完善的底層基礎設施,並為核心業務系統提供更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5、細化安全保護策略與保障措施
在核心業務系統不同區域邊界之間基本都以部署防火牆為鮮明特點,強化網路安全策略,根據策略控制進出網路的信息,防止內部信息外泄和抵禦外部攻擊。
在區域邊界處部署防火牆等邏輯隔離設備實施訪問控制,設置除因數據訪問而允許的規則外,其他全部默認拒絕,並根據會話狀態信息(如包括數據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埠號、目的埠號、協議、出入的介面、會話序列號、發出信息的主機名等信息,並應支持地址通配符的使用)對數據流進行控制;對進出網路的信息內容進行過濾,實現對應用層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協議命令級的控制;自動終止非活躍會話連接;限制網路最大流量及網路連接數,防止DOS等攻擊行為;使用IP與MAC綁定技術,防範地址欺騙等攻擊行為;使用路由器、防火牆、認證網關等邊界設備,配置撥號訪問控制列表對系統資源實現單個用戶的允許或拒絕訪問,並限制撥號訪問許可權的用戶數量。
在核心業務系統內網的核心交換邊界部署網路入侵檢測系統,對網路邊界處入侵和攻擊行為進行檢測,並在最重要的區域和易於發生入侵行為的網路邊界進行網路行為監控,在核心交換機上部署雙路監聽埠IDS系統,IDS監聽埠類型需要和核心交換機對端的埠類型保持一致。在網路邊界處監視以下攻擊行為:埠掃描、強力攻擊、木馬後門攻擊、拒絕服務攻擊、緩沖區溢出攻擊、IP碎片攻擊和網路蠕蟲攻擊等;當檢測到攻擊行為時,記錄攻擊源IP、攻擊類型、攻擊目的、攻擊時間,在發生嚴重入侵事件時應提供報警。
在區域邊界處部署防病毒網關,對進出網路的數據進行掃描,可以把病毒攔截在外部,減少病毒滲入內網造成危害的可能。防病毒網關是軟硬體結合的設備,通常部署在防火牆和中心交換機之間,可以在病毒進入網路時對它進行掃描和查殺。防病毒網關可以採用全透明方式,適用於各種復雜的網路環境,通過多層過濾、深度內容分析、關聯等技術策略,對網路數據進行高效過濾處理,可以提升網路環境的安全狀況。防病毒網關需要具備以下特性:
(1)防病毒、防木馬以及針對操作系統、應用程序漏洞進行的攻擊。
(2)防蠕蟲攻擊,防病毒網關根據自有的安全策略可以攔截蠕蟲的動態攻擊,防止蠕蟲爆發後對網路造成的阻塞。
(3)過濾垃圾郵件功能,防病毒過濾網關通過檢查郵件伺服器的地址來過濾垃圾郵件。防病毒網關通過黑名單資料庫以及啟發式掃描的資料庫,對每封郵件進行判斷並且識別,提高了對垃圾郵件的檢測力度,實現了垃圾郵件網關的功能。
邊界設備等作為區域邊界的基礎平台,其安全性至關重要。由於邊界設備存在安全隱患(如:安裝、配置不符合安全需求;參數配置錯誤;賬戶/口令問題;許可權控制問題;安全漏洞沒有及時修補;應用服務和應用程序濫用等)被利用而導致的安全事件往往是最經常出現的安全問題,所以對這些基礎設施定期地進行安全評估、安全加固與安全審計,對增強區域邊界的安全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6、常態化的安全運維
信息系統的安全不僅依賴於增加和完善相應的安全措施,而且在安全體系建設完成之後,需要通過相應的安全體系運行保障手段,諸如定期的評估、檢查加固、應急響應機制及持續改進措施,以確保安全體系的持續有效性。
(1)定期進行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根據國家要求,信息系統建設完成後,運營、使用單位或者其主管部門應當選擇具有信息安全測評資質的單位,依據相關標準定期對信息系統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通過測評可以判定信息系統的安全狀態是否符合等級保護相應等級的安全要求,是否達到了與其安全等級相適應的安全防護能力。通過對信息系統等級符合性檢驗,最終使系統達到等級保護的相關要求,降低信息安全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
(2)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及整改。確定安全檢查對象,主要包括關鍵伺服器、操作系統、網路設備、安全設備、主要通信線路和客戶端等,通過全面的安全檢查,對影響系統、業務安全性的關鍵要素進行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及時進行整改。
(3)對於互聯網系統或與互聯網連接的系統,定期進行滲透測試。滲透測試是一種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測的方法,是從攻擊者的角度來對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進行安全檢測的手段,在對現有信息系統不造成任何損害的前提下,模擬入侵者對指定系統進行攻擊測試。滲透測試通常能以非常明顯、直觀的結果來反映出系統的安全現狀。
(4)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技術培訓主要是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使之能夠符合相關信息安全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全面提高自身整體的信息安全水平。針對不同層次、不同職責、不同崗位的員工,進行有關信息安全管理的理論培訓、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安全防範意識宣傳和專門安全技術訓練,確保信息安全策略、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的順利執行,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安全風險。
D. 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運行維護
1,設備台賬管理。設備名稱,規格,參數,部門,位置等等信息的管專理。度
2,設備檢查管理屬。設備有日常的常規管理,有固定周期的中期管理,有一年一次的大檢查管理;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設定日期排程,人員任務分配;並記錄人員工時,工作完成情知況等等。
3,故障報修。設備發生故障後,要報修;報修後需要指定人員維修;維修過程需要記錄規范;維修結束後需要審批是合格還是不合格。
4,備品備件的管理。備品的庫存道管理,入庫,申領,出庫等各個環節管理。
5,數據報表,數據分析。故障的統計分析,人員工時的統計分析,以及其他各內種報表的生產。
6,人員管理。新增賬戶,許可權配置,組織結構等等。
7,設備運行狀態監測容。通過物聯網技術,監測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各個參數,比如電流,電壓等等。
更多內容歡迎瀏覽璞華大數據!
E. 如何對投資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特徵:抄1,全壽命周期管理是襲一個系統,科學的管理,才能實現各階段目標
2,全壽命周期管理貫穿於建設項目全過程,並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點和目標
3,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既具有階段性,又具有整體性,要求各階段工作具有良好的持續性
4,參與主體多,並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5,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復雜性由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系統性,階段性,多主體性決定。
當然,在項目全壽命周期的項目需求確定,計劃,實施,控制,收尾五個階段中,個人覺得項目需求確定也很重要,呵呵
F. 求教如何理解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固定資產抄的全壽命周期管理就襲是涵蓋資產的規劃、調研、采購、驗收、使用、維修、報廢、處理等的全壽命周期管理。
固定資產管理的每個過程都有相關的記錄,具體內容推薦你搜索設備人論壇,上面的資產管理板塊有詳細的介紹,還有記錄表格等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