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核電站是哪些設備組成
俺在搞這個,就回答一下吧。總的來說由三部分設備組成。一個是能量發生設備,即核反應堆,一個是能量轉換設備,即蒸汽發生器,如同常規電廠的鍋爐,第三就是發電機了。
『貳』 核電站的發電過程核電站有哪些設備組成
目前廣泛應用的是壓水堆,又分為一迴路和二迴路兩部分
一迴路三大件:反應堆、蒸汽發生器、穩壓器。
主要是核能到熱能轉換
二迴路和普通火電廠並無二致,基本原理相通。
主要是實現熱能到電能轉換
『叄』 核電站都有哪些設備
所有的核電站,最主要的設備都是核反應堆。
我們說說壓水堆核電專站的設屬備。壓水堆核電站的主要設備有:核反應堆、蒸汽發生器、汽輪機、發電機。
其中,核反應堆的作用是將核能轉化為熱能,然後蒸汽發生器把熱能傳遞給二迴路水,讓它變成飽和蒸汽。汽輪機把飽和蒸汽的熱能變成機械能,最後發電機把汽輪機產生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肆』 核能發電的相關介紹
中國核能發電的發展
2008年中國將開工建設福建寧德、福清和廣東陽江三個核電項目。
在隨後的幾年中,隨著各項設計工作陸續到位,各方將為這三個工程投下上千億元人民幣。不過,這所有的一切也僅僅是中國「核電強國」夢想的開端,因為根據中國核電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這意味著,在今後的十多年間,中國平均每年要開工建設3~4台百萬千瓦級的核電機組,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而在此藍圖下,在未來十多年中,中國將投下至少450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中國在預計花費百億元人民幣把國外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引進中國,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創新。
其實,中國開描「核電藍圖」並不是一時的沖動。在能源緊缺的大背景下,核電成為了最現實的選擇。在未來的中國,從沿海的廣東、浙江、福建到內陸的湖北、湖南、江西,幾十座核電站將拔地而起。 能源危機的緊迫性何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核反應堆工程專家王大中曾用一組數據作出過說明: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與消費國、第一大煤炭生產與消費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及石油進口國、第二大電力生產國。
根據2020年中國GDP翻兩番的發展目標估計,國內約需發電裝機容量8億~9億千瓦,而已有裝機容量僅為4億千瓦。但在現有的發電結構中,單煤電就佔了其中的74%。這也意味著若電力需求再翻一番,每年用煤就將超過16億噸,而長距離的煤炭輸送將加劇環境和運輸壓力。另外,在南方的冰災中,光是因交通運輸困難,電煤供應緊張,造成的缺煤停機超過3700萬千瓦,19個省區拉閘限電。而如此大電煤消耗,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量每年分別新增500萬噸和5326萬噸以上。
另外,水電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其開發難度相當大。而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遇到核心技術的瓶頸,其使用成本極高。因此,在未來的30年內,這些新能源不具備成為中國主力能源的條件。所以,清潔、高效的核電成了備選。
1957年,人類開始建設核電站並利用核能發電,到核電約佔全世界電力的16%。
但自1986年前蘇聯發生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燃料泄漏事件以來,核電成了許多人心中的惡魔,中國也不例外。全球核電業就開始進入低潮。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統計,2000年年底,全球正在運行的核動力堆共有438座,到了2003年3月,增加至441座,僅增3座。
但現實的能源危機改變了這一切。
在能源危機的背景下,人們對生存的渴求戰勝了對恐懼的擔憂,歐美國家被凍結30多年的核電計劃也紛紛解凍。而此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的核電發展戰略也正在由「適度」轉向「積極」。 「在過去的30多年中,雖然是採取單個安排、分散建設的形式進行,在籌建個別核電項目時從來沒有放到全國電力規劃的大框架下考量,但中國仍是世界上少數擁有比較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在談及中國核電發展歷程時,唐紅鍵說。不過,這一背景在當時切合了中國一直貫徹「適度發展」的戰略。
這期間,中國核電工業歷史上最具標志性的事情在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的參與下完成。2005年,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主持下,嶺澳二期核電項目相關設計合同簽署。「這標志著中國已具備了百萬千瓦級大型核電站的設計能力。」這一次,在常規島的設計項目上,廣東電力設計研究院攬下了近3億元人民幣的設計合同,「要是交給外國人,光設計費起碼就得12億元」。
但在唐紅鍵看來,中國核電發展戰略的轉型跡象早已顯現。「在2003年11月,國家核電領導辦公室就改成了國家核電自主化工作領導小組,大力發展核電的思路可以說已初見端倪。」
到了2004年9月1日,中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張華祝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中國政府對進一步推動核電發展作出了新的決策,將加快核能發展,逐步提高核能在能源供應總量中的比例。
從「適當發展」到「加快發展」,此時,中國核電工業轉向的明確性不言而喻。
從「適度發展」到「加快發展」,中國核電工業走過了30年。而在此期間法國核電發電量佔到了其國內總發電量的78%,日本占國內總發電量的30%。相比之下,中國核電只佔2%,實在是少得可憐。
截至目前,中國已建成投產4個核電站,11台機組,裝機842萬千瓦。此外,全國已經開工建設的有22台機組。而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共建造了440多個核電站,發電量已佔世界總發電量的16%。因此,要想填平鴻溝,中國註定有許多路要走。
但隨著2007年11月2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對外發布中國《核電發展專題規劃(2005-2020年)》,中國核電產業發展目標逐漸清晰。 《規劃》確定,到2020年,中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億~2800億千瓦時。在建和運行核電容量1696.8萬千瓦的基礎上,新投產核電裝機容量約2300萬千瓦。同時,考慮核電的後續發展,2020年末在建核電容量應保持1800萬千瓦左右。
這就是說,如果規劃得以實施,核電將佔中國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4%左右,發電量佔全國發電量的6%。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十幾年間,將新開工建設30台以上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其實,在此時,國際核電發展大環境已經降溫,而中國新近宣布發展核電,在國外許多人看來扮演了「填空者」的角色,一躍成為未來10年全球最大的新增核電市場。國際原子能機構前總幹事布利克斯認為,中國核電發展的形勢對世界核電工業是個巨大的鼓舞。
既然不是紙上談兵,那麼規劃了就意味著投入。與核能「高貴」的身份相襯,核電廠的造價也同樣「高高在上」。火電每千瓦投資為4000元,而核電投資為1330~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為1.1萬~1.65萬元,兩者相差高達2.75~4.1倍。另外,核電建設周期相對較長,其建設周期一般為70個月(約6年),如果控制不好,將達到80~90個月。與此相對,火電一般為30多個月。
因此有專家估計,為了完成這些投資將耗費至少500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目與規劃中的估算大抵相當,「按照15年內新開工建設和投產的核電建設規模大致估算,核電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總量約為4500億元人民幣」。不過,這只是核電站的建設費用,核燃料的采購和核廢料處理等其他費用並不包括其中。
還有一個問題是,「漲價」可能將是中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俄羅斯核能建設與出口公司代表耶西波娃曾表示,「新的核電項目的合同價格已經不可能跟十年前簽署的田灣一期項目一樣了」。根據俄方專家的預測,未來5年,與核電建設相關的設備和主要原料等價格將上漲200%。 4500億元!絕對是筆大生意!在無數看客注目的同時,各地政府首先動了凡心。
此間,內陸各省為了爭上內陸第一核電站而拼得「頭破血流」。畢竟,不管是從能源供應還是經濟發展角度,核電的誘惑實在無法抵擋。相關資料顯示,全國已有21個省、市提出要上馬核電項目,據說很多省已為此努力了十多年。
在所有這些爭上核電的內陸省份中,熱情最高的莫過於湖北、湖南和江西。
有種說法是,湖南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核電站的相關研究與申請,湖北在1988年已經開始核電的前期准備工作。
不過,這些省份真正表達要上馬核電意圖是2005年。在那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的代表團都談到了本省發展核電的迫切願望。但當時,這些內陸省份的申請,國家發改委一個都沒批。因此,為了建設「內陸第一個核電站」,各省份開始極力游說甚至「明爭暗鬥」。
「最沖動的首先是地方政府,一個核電站投資幾百億元,只要建在那,不管誰來投資,幾百億元投進去了,經濟肯定發展起來了。」唐紅鍵說。
按照唐紅鍵的說法,過去中國的核電站之所以大多建在沿海地區,一是因為核電站需要大量的水進行冷卻,而靠近大海水資源豐富,大型核電機組運輸也比較便利,二是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能夠承受數百億元的投資,以及適當的高電價。事實上,許多西方國家的核電項目,大部分都建在內陸河邊。
因此,在中國積極發展核電的背景下,內陸一些水資源豐富、三面環山、一面是水的核電站選址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全國兩會期間,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的張國寶曾表示,國家已允許內陸地區的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以三代核電技術為基礎開展核電站建設的前期准備工作。
只是要真正建立內陸第一座核電站,還需等待。因為制定的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未來的13年中,中國將新增投產的2300萬千瓦核電站中,主要安排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遼寧和福建6個沿海省興建,而且早先已經在這幾個省確定了13個優先選擇的廠址。《規劃》甚至明確,中西部多個省份期待已久的中國首個內陸核電站開工建設時間被排在了2016年(「十三五」開始)以後。
『伍』 核電系統有哪些設備
核電的主要設備包括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電站輔助設備等。核島設備主要包括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反應堆壓力殼、控制棒驅動機構、堆內構件、主泵、主管道、蒸汽發生器、硼注箱、安注箱和穩壓器等。常規島設備主要包括汽輪機、發電機、凝汽器、除氧器、主給水泵、燃料轉運裝置、汽水分離再熱器、高低壓加熱器、主變壓器、凝結水泵和循環水泵等。一般來說,核島及其相關的電站配套設備與常規島及其相關的電站配套設備的投資比重約為2∶1。
『陸』 核能發電設備主要有哪些機械加工這些零部件主要是哪些金屬材料呢
一般都是用優質不銹鋼吧! SUS316等優質的不銹鋼。還有一些合金鋼材,具有防輻射性能且吸收反應中子的鎘棒等,大部分核心零件需要機械加工,且要求的質量。精度極高。我所知道的就這些了。
『柒』 核電站的基本設備有哪些求解
核電站除了關鍵設備——核反應堆外,還有許多與之配合的重要設備。以壓水堆核內電站為例,它們容是主泵,穩壓器,蒸汽發生器,安全殼,汽輪發電機和危急冷卻系統等。它們在核電站中有各自的特殊功能。 主泵(RCP) 如果把反應堆中的冷卻劑比做人體血液的話,那主泵則是心臟。它的功用是把冷卻劑送進堆內,然後流過蒸汽發生器,以保證裂變反應產生的熱量及時傳遞出來。 穩壓器(PRZ) 又稱壓力平衡器,是用來控制反應堆系統壓力變化的設備。在正常運行時,起保持壓力的作用;在發生事故時,提供超壓保護。穩壓器里設有加熱器和噴淋系統,當反應堆里壓力過高時,噴灑冷水降壓;當堆內壓力太低時,加熱器自動通電加熱使水蒸發以增加壓力。 蒸汽發生器(SG) 它的作用是把通過反應堆的冷卻劑的熱量傳給二次迴路水,並使之變成蒸汽,再通入汽輪發電機的汽缸作功。 安全殼(Containment) 用來控制和限制放射性物質從反應堆擴散出去,以保護公眾免遭放射性物質的傷害。萬一發生罕見的反應堆一迴路水外逸的失水事故時,安全殼是防止裂變產物釋放到周圍的最後一道屏障。安全殼一般是內襯鋼板的預應力混凝土厚壁容器。
『捌』 核能發電的分類是什麼
按基本原理分:普通(熱中子)堆、增殖(快中子)堆、核聚變堆
按結構分:石墨堆、沸水堆、壓水堆、重水堆、氣冷堆、熔融金屬堆(鈉冷、鉛冷…)、熔鹽堆……
按用途分:研究試驗堆、大型電站堆、軍用堆、供熱/海水淡化/煤炭液化……生產堆
『玖』 核電站需要什麼設備
核電站工作原理:核電站(nuclear power plant)是利用核裂變(Nuclear Fission)或核聚變(Nuclear Fusion)反應所釋放的的能量產生電能的發電廠。目前商業運轉中的核能發電廠都是利用核裂變反應而發電。核電站一般分為兩部分:利用原子核裂變生產蒸汽的核島(包括反應堆裝置和一迴路系統)和利用蒸汽發電的常規島(包括汽輪發電機系統),使用的燃料一般是放射性重金屬:鈾、鈈。如果除去核反應堆,核電站和火電站除了生成蒸汽的熱源不同外,差異很少。一般的熱電廠都有燃料供應來產生熱,比如說天然氣、煤或石油。對於核電廠來說,它需要的熱來自於核反應堆中的核裂變。當一個相當大的可裂變原子核(一般為鈾-235或鈈-239)被一個中子轟擊時,它便分裂為兩個或更多個部分,同時釋放出能量和中子,這個過程就叫做核裂變。原子核釋放出的中子會繼續轟擊其它原子核。當這個鏈式反應被控制的時候,它釋放出的能量便可用來燒水,產生出的水蒸氣會驅動渦輪機,從而產生電能。需要記住的是,核爆炸中發生的是「不受控制的」鏈式反應,而核反應堆中的裂變速度無法達到核爆炸所需要的速度,這是因為商業用核燃料的濃度還不夠高。鏈式反應被一些能夠吸收或減慢中子的材料控制著。在以鈾為核燃料的反應堆當中,中子需要被減慢速度,因為當慢速中子轟擊鈾-235原子核時是更容易發生裂變的。輕水反應堆使用普通水來減慢中子並進行冷卻。當水的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它便達到了工作溫度,此時它的密度會降低,因此沒被它吸收的少量中子會被減得足夠慢,然後去引發新的裂變。負反饋將裂變速度保持在一定水平。核電站的結構如圖:
『拾』 什麼是核能發電系統
目前已經商用化的是熱中子反應堆的裂變能。常用的核燃料是235U,當用中子轟擊235U原子核時,它會分裂成2個(偶爾3個)較輕的原子核,同時放出2個(有時3個)中子,並釋放出很大的能量。核裂變放出的新中子被235U原子核吸收引起新的裂變,維持鏈式反應。核能發電的過程主要是:核能→水和水蒸氣的內能→發電機轉子的機械能→電能。
目前,用於發電的核能主要是核裂變能。核裂變能發電過程與火力發電過程相似,只是核裂變能發電所需的熱能不是來自鍋爐中化石類燃料的燃燒過程,而是來自置於核反應堆中的核物質在核反應中由重核分裂成兩個或兩個以上較輕的核所釋放出的能量。實現大規模可控核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稱為核反應堆。根據核反應堆型式的不同,核裂變能電站可分為輕水堆型、重水堆型及石墨冷氣堆型等。
(1)輕水堆型採用的是輕水,即普通的水(H2O)作為中子慢化劑和冷卻劑。
(2)重水堆型則採用重水(D2O)作為中子慢化劑,重水或輕水作冷卻劑。重水堆型的特點是可採用天然鈾作為燃料,不需濃縮,燃料循環簡單,但建造成本比輕水堆型要高。
(3)石墨氣冷堆型採用石墨作為中子慢化劑,用氣體作冷卻劑。由於氣冷堆的冷卻溫度可以較高,因而提高了熱力循環的熱效率。目前,氣冷堆核電機組的熱效率可以達到40%,相比之下,水冷堆核電機組的熱效率只有33%。
此外,還有正在研究中的快堆,即快中子增殖堆。這種反應堆的最大特點是不用慢化劑,主要使用快中子引發核裂變反應,因此堆芯體積小、功率大。由於快中子引發核裂變時新生成的中子數較多,可用於核燃料的轉化和增殖。特別是採用氦冷卻的快堆,其增殖比更大,是第四代核技術發展的重點堆型,也是我國未來核能系統首選堆型之一。
目前世界上的核電站大多數採用輕水堆型。輕水堆又有沸水堆和壓水堆之分,如圖7.17和圖7.18所示。據統計,目前已建的核電站中,輕水堆型大約佔88%,其中輕水壓水堆型佔65%以上,輕水沸水堆型僅佔23%左右。
圖7.17沸水堆型核能發電系統
圖7.18壓水堆型核能發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