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教育教學設備有哪些
電視、電腦、廣播、音箱、
B. 蒙氏教具的種類有多少
蒙式教育法簡介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近百年來,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對世界幼兒教育產生著積極的影響。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及潛能開發的優秀教育模式。
一、 蒙式教育的十大特點:
1、以兒童為中心。 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以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0- 6歲的幼兒在特定的時期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順著敏感期學習,該特性即可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導師的角色。 一般稱蒙氏教師為啟導員。他必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於孩子的發展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適時、適性地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蒙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透過環境的設計、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構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蒙氏教育要求教師根據兒童發展的進程,對不同特點的兒童進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齡教育。讓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齡層的模仿對象,而較大的孩子則可以從幫助年幼的兒童中增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豐富,但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屏除單一獎懲制度。蒙氏教學尊重兒童,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式的教學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內在需求,讓孩子適時、適性的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形式,彰顯出孩子內在的心智發展水平。
二、自由—蒙式教育法的基礎。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稱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為基礎的教育法」,又被稱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內涵,是了解蒙式教育法本質的前提。
(1)、關於自由。蒙台梭利認為,自由是兒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約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強制與壓抑的情況,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愛的活動。生命力的自發性受到壓抑的孩子絕不會展現他們的原來本性,就像被大頭針釘住了翅膀的蝴蝶標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質。這樣教師就無法觀察到孩子的實際情形。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孩子,先要給孩子自由,促進他們自發性地表現自己,然後加以觀察、研究。
這里所謂的給孩子自由,不同於放縱或無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說:「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知道什麼是不應當的行為。如任性、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都要受到嚴厲的禁止,逐漸加以根絕。必須耐心地輔導他們,這是維持紀律的基本原則。」事實上,放縱孩子絕對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關於紀律。蒙台梭利認為紀律是一種積極的狀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之上的。一個人如像啞巴那樣的安靜,像癱瘓的人那樣的一動不動,不能算是有紀律的。積極的紀律包括一種高尚的教育原則,它和由強制而產生的「不動」是完全不同的。
她說:紀律的培養不能靠宣傳和說教,也不能靠指責錯誤,而是在自然的活動中發展起來。重要的是使兒童在活動中理解紀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體的規則,區別對和錯。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一個有紀律的人應當是主動的,在需要遵守規則時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於別人。在蒙台梭利學校的活動室內,允許兒童自由地活動、交談、交換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移動桌椅。在教室里的兒童有目的、自願的活動,每個人忙於做自己的工作,安靜地走來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並不會造成混亂。因為他們懂得安靜和有秩序是必要的,並且知道有些活動是被禁止的。兒童在這種環境中逐漸成長,自然會注意自己的行動。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守紀律的好習慣。
三、環境教育兒童
蒙台梭利十分重視環境,她說:「在我們的學校中,環境教育兒童。」並認為環境是重要的保育內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許多方面亦由環境決定。兒童需要適當的環境才能正常地發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數兒童在一般情況下並不是生活在適當的環境中。兒童天性親近自然,但是,伴隨著文明的發展,自然卻距離兒童越來越遠了。他們居住在以成人為本位的世界中,身邊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其規格、重量及形態都是不完全相適宜的,難於隨心所欲地操作。「有準備的環境 」是為了讓精神處於胚胎狀態的兒童能夠順利成長,將秩序與智慧等精神食糧的環境預備好。對六歲以前的兒童而言,成人的環境與兒童的環境在大小及步調上相差懸殊。因此兒童在活動時須時時依賴成人協助。但是,兒童一直依賴成人的協助便無法完成應有的成長,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鍛煉自己。如果沒有理想的環境,兒童就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能力,這樣永遠無法脫離成人而獨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據兒童六歲以前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創設一個以兒童為本位的環境,讓兒童自己生活。這個環境是「有準備的環境」。其意義並不僅是環境,而且是兒童不久將要面臨未來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必須具備如下條件:
(1)、充分發揮兒童的節奏與步調。兒童與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異懸殊,成人在一小時內的認知和感覺與兒童所經驗到的截然不同。兒童以其特有的步調感知世界,獲得很多成人無法想像的事情。兒童特有的節奏已成為他們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復雜、多變的文化環境中生存時,必須愈加保護兒童特有的「節奏或步調」所需的環境。
(2)、給兒童安全感。人類的孩子比其他動物的成熟來得遲,因此他們更需要庇護。當孩子的身體感到危險時,用溫柔、鼓勵的眼神關愛孩子,才能使他們自由、奔放地行動。
(3)、可自由活動的場所和用具。兒童必須依靠運動來表現其人格。尤其是他們的內心,一定要與運動相結合,才能夠充分獲得發展。因此,需要讓兒童持續接觸東西—收集、分解、移動、轉動、變換位置等可自由活動的用具和場所。
(4)、美。美對兒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兒童最初的活動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兒童周圍的物品,不論顏色、光澤、形狀都必須具有美的感覺。
(5)、必要的限制。兒童的周圍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動的東西。太多的東西反而使兒童的精神散亂迷惑,不知該選擇何種教材或從事何種活動。以至不能將精神集中在對象物上。為避免兒童做不必要的活動,而導致精神疲憊、散漫,教材及活動必須有某種程度的限制。
(6)、秩序。兒童的秩序感以兩歲為高峰,其後的數年間,兒童的秩序是極特殊的。這個時期秩序感與兒童的關系就像魚和水、房子與地基。事實上,兒童會以秩序感為中心,運用智慧進行區分、類比的操作,將周圍的事物加以內化。要是沒有秩序的話,一切事物將產生混亂,兒童會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須存在於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每一部分。
(7)、與整個文化有連貫性。 所謂「秩序存在於有準備的環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著秩序應包含於拓展兒童智慧的教材中。 這種秩序可使兒童朝真實且正確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兒童能真正認真的去進行「真實的生活」。能夠獨立專注於自已世界內活動的兒童,才能真正在下一個階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動。而秩序應表現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與成人的文化世界相連貫。
四、蒙式教育的五大教育內容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動作訓練、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照顧他人、社交行為。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過對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的訓練,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分類能力和注意力。
數學教育:培養幼兒初步的數量概念、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
語言教育:通過對聽覺、口語、視覺、語音、文字和閱讀練習,培養幼兒聽、說、認、讀和書寫能力。
科學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歷史、科學、音樂、美術。通過讓幼兒學習民族文化,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五、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內在需求受到妨礙而無法發展時,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期。日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盡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果也不顯著。如何運用這股動力,幫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長,正是成人的職責。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為有能力的個體。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學習者,他們會尋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2、細心觀察敏感期的出現。每個孩子敏感期的出現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成人必須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徵。
3、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當成人觀察到孩子某項敏感期出現時,應盡力為孩子准備一個滿足他成長需求的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當孩子獲得了尊重與信賴後,就會在環境中自由探索和嘗試。
5、適時協助而不幹預。當孩子熱衷於有興趣的事物時,大人「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預。但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適時予以協助指導。
實際上,蒙班側重的是常規行為習慣和數概念的培養,通過讓孩子自己操作教具,讓孩子通過嘗試錯誤,既自己動手操作,來得到自我提高。教師在班中主要是觀察引導,我覺得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多接觸是有好處的,特別是3-4歲間,但蒙班對孩子的想像力和個性上的培養不是很多,另外,蒙式教育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它的教具幾乎全是進口的
C. 教育設施有哪些
教育設施是指開展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它主要包括: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空回間、環境,以及有答關的教育教學設備,即教育基建、學校設備和社會教育設施。
其中硬體設施常包括:學校面積大小,教室的多少,操場有多大,活動中心多大,機械、簡單的醫療設備、體育設備是否齊全等。硬體設施與學校的教學規模的聯系較密切。
D. 蒙氏幼兒教育都教些什麼
引導員可根據觀察孩子的需要,先用優美而正確的教育提示,一鼓勵幼兒自己去嘗試。讓幼兒親自去操作,並經由記錄、觀察來實際了解幼兒學習的過程、並適時給予引發或誘導。因此引導員也可以是「幼兒學習反應」和學習環境及教具之間的設計人。 在蒙氏教具設計上,除了自然、整齊、美觀外,最大特點是具有邏輯性的思考誘導,以及能讓兒童自我發現錯誤和自己能改正錯誤,避免教師的說教和糾正,能使幼兒願意去嘗試操作,才能建立他們獨立工作的信心。 蒙氏對嬰幼兒教育特別強調的兩個觀念:一是尊重他們的差異和需要;另一是不打斷他們的學習情緒,以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和持續能力。 蒙氏教學的具體內容為: 日常生活教育: 1. 自己操作生活用具,如:拿奶瓶、小湯勺、玩具等; 2. 照顧自己,如:洗手、洗臉、穿衣等; 3. 愛護環境,如:澆水、掃地、開窗、關門等; 4. 實際操作,如:穿珠、倒水等小肌肉的手眼協調動作; 5. 禮節,如小聲說話、請安、一起吃飯的習性培養。 日常生活練習,一面訓練兒童肢體活動和刺激神經的協調發展;另一面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自信和次序觀念,漸次展開家庭和社會活動的奠基。 感官教育感官教育是認知乃至辨異的開始及培養智力的基礎。利用各種精美的教具,把握各項官能的敏感期,由淺入深,先讓孩子由耳聰目明,由概略到精確地逐漸啟發幼兒知性智力的門穴,並培養他們認真、精確敏銳的認知、辨異和比較分析等習性。 感官訓練也是數學教育的預備教育。 數學教育由感官的訓練,進一步讓孩子借實物及蒙氏教具的接觸,從「量」的實際體驗,到「數」的抽象認識。自少到多,進入加、減、乘、除的計算,逐漸培養孩子的數學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邏輯概念。決不能讓孩子感到繁和難,否則會使他們厭惡數學、害怕數學。 語言教育這是幼兒時期要特別重視的問題。父母和老師應該用清晰的語言,正確的語句說話給嬰幼兒聽,並且要以講故事、唱兒歌、物品認識等方式,誘發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表達方法,增進其和旁人溝通的意願和信心。同時在感官訓練和數學教育中建立的書、畫基礎上,指導孩子進行書寫的練習。 音樂和藝術除經常讓幼兒接觸各種優美的聽、視、觸覺的環境,以增進其知性智能外,並應在活動中激發幼兒,以他們所知道的技巧來表達他們的美感,學會溝通群體的情緒,培養其才藝,陶冶其性情。 自然科學以簡單而實際的教材,把握幼兒的好奇,發展其對大自然認知的領域和深度,進而培養他們喜愛觀察、辨別的興趣和分類歸納乃至探索究竟的方法和精神。 運動 1. 室內:走路、坐、操作教具等; 2. 室外:滑梯、平衡木、跳、跑、沙箱等。 運動是要幫助幼兒在心理、生理成長各階段的平衡,以及獨立與信心的平行發展,並以各種游戲或團體活動給孩子提供思考、創造和表達的機會,也使幼兒獨立、自信而進取地進入團體行動和社會活動的生活領域。 以上的各類教學的目的,是經蒙氏多年研究、修正所訂立的,從幼兒的生活中,自然地培養其基本智能,並且設計各種活動的方法,來培養他們合作、秩序、忍耐和進取的德性。
E. 蒙氏有教具的教育包括哪些
蒙氏教具有動作教具、感官教具、語言與知識、自由、書寫、閱讀、做算術及品德教育等。具體教具包括:插座圓柱體、彩色圓柱、構成三角形、色板、幾何圖形的嵌板、三項式、重量板、幾何立體組、觸覺板、音桶、粉色塔、嗅覺筒、味覺瓶、溫量板、螺絲組盒、三色圓柱嵌盒、神秘袋、布盒、吹起盒、手、眼調節擲圈、圓圓板、幾何體支柱、三色游戲、圓柱體階梯、數棒、砂數學板、黃色串珠棒、紡錘棒箱、灰色串珠棒、黑白串珠棒、接龍、減龍游戲、二倍數、郵票游戲、加減法板、分數小人座、乘除法板、立方體、立方珠鐵及框架、平方珠鏈、十進位法及銀行游戲、彩色串珠棒、1-100連數板、塞根板、100串珠鏈等教具。
F. 學校用的教學設備都包括什麼
(一)辦公傢具抄。包括辦公桌椅、普通椅、沙發、文件櫃等;
(二)辦公自動化設備。包括計算機、列印機、復印機、數碼速印機、投影儀、會議室擴音設備等;
(三)空調設備。包括分體式空調、窗式空調;
(四)其他設備。包括碎紙機、掃描儀、傳真機、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視機與影碟機等。
G. 國內有蒙氏教育的學習機有哪些
蒙氏教育機構主要有杭州成功(AMI),北京imti(AMS), 廣州自然樹(MIA)
H. 蒙氏教育課程有哪些
1、日常生活教育: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 的習性。
2、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傑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3、數學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後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
4、語文教學:蒙台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
5、文化教育: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配備了動物、植物、歷史、地理、天文、地質等玩教具,讓孩子學習如何照顧動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了解宇宙萬物的奧秘、認識各種礦物等。
蒙氏教育的原則:
以兒童為主——為的是給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