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核磁共振和加強核磁共振有什麼區別
一、操作方式不同
1、核磁共振是直接核磁平掃。直接用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
2、增強核磁共振是注入造影劑後對組織腫塊進行檢查。
二、效果不同
1、核磁共振圖像不如增強核磁共振清晰。
2、增強核磁共振圖像較核磁共振會更直觀清晰。
三、應用不同
1、核磁共振,對腦、甲狀腺、肝、膽、脾、腎、胰、腎上腺、子宮、卵巢、前列腺等實質器官以及心臟和大血管都有絕佳的診斷功能。
2、肝、腎等實質器官有的病變在平掃時由於其密度與周圍正常組織沒有差別而不能顯示,增強核磁共振,注射造影劑後,使腫瘤與正常組織形成明顯區別,有利於找到腫瘤組織並給予定性,判斷腫瘤分期、分級、能否切除。另外,增強掃描可以應用於血管成像。
B. 同樣是1.5t的儀器大醫院和小醫院做核磁共振有什麼區別
問題分析:
同樣的設備,大醫院和小醫院區別就是能否做不一樣的項目檢查,再者醫師水平。
意見建議:
當然如果是磁共振檢查而言,有平掃,有增強掃描,再者不同部位及項目而言,有些小醫院沒有這技術,建議你結合實際情況考慮。
C. 核磁共振3.0t和1.5t有什麼區別
區別:
1、磁感應強度不同。
2、3.0t的解析度要比1.5t高一些,對於病灶看的更清楚些。
3、由於磁場強度變了,與之對應的線圈的共振頻率也變了,接受通道梯度通道都要一起發生改變,
所以說3.0t和1.5t是兩種幾乎完全不同的系統
(3)做核磁共振設備有什麼不同么擴展閱讀:
如今使用的核磁共振儀有連續波(continal
wave,CW)及脈沖傅里葉(PFT)變換兩種形式。連續波核磁共
振儀主要由磁鐵、射頻發射器、檢測器、放大器及記錄儀等組成)。
磁鐵用來產生磁場,主要有三種:永久磁鐵,電磁鐵[磁感應強度可高達24000
Gs(2.4
T)],超導磁鐵[磁感應強度可高達190000
Gs(19
T)]。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醫學影像新技術,對腦、甲狀腺、肝、膽、脾、腎、胰、腎上腺、子宮、卵巢、前列腺等實質器官以及心臟和大血管有絕佳的診斷功能。
與其他輔助檢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組織解析度高和圖像更清晰等優點,可幫助醫生「看見」不易察覺的早期病變,目前已經成為腫瘤、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早期篩查的利器。
據了解,由於金屬會對外加磁場產生干擾,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前,必須把身體上的金屬物全部拿掉。不能佩戴如手錶、金屬項鏈、假牙、金屬紐扣、金屬避孕環等磁性物品進行核磁共振檢查。
此外,戴心臟起搏器,體內有順磁性金屬植入物,如金屬夾、支架、鋼板和螺釘等,都不能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進行上腹部(如肝、胰、腎、腎上腺等)磁共振檢查時必須空腹,但檢查前可飲足量水,有利於胃與肝、脾的界限更清晰。
參考鏈接:網路--核磁共振
D. 醫院做核磁共振的設備規格有沒有區別
核磁共振來的價格表,自根據檢查部位以及核磁共振的設備,價格不同,核磁共振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檢查方式,可以明確疾病,核磁共振分為很多種的類型,常用的核磁共振有1.5的核磁共振,有3.0的核磁共振,目前3.0的核磁共振價格最高,檢查部位不一樣,核磁共振檢查的價格也不一樣,比如做1.5的頸椎、胸椎、腰椎的核磁共振檢查,費用在500多元,但是如果是頭部的,3.0的核磁共振加上頭部的實質以及血管顯像,可能就在1500塊錢左右。
E. 核磁共振儀器如何
以上海市為例,磁共振平掃360+20=380元(頭部或上腹部或MRU為460元),平掃+增強360+80+20+160=620元。醫保病人,自費約50~80元,即8~12美元,預約時間1~14天。這價錢這時效,全球找到第二家算我輸。
以下計算以年265工作日計算。核磁一般沒有急診。
其中的20元是膠片,膠片成本19.0元,激光列印機500000元(壽命10年),年保30000元,平均工作日耗300元。增強中的80元為特殊序列掃描費。
增強中的160是對比劑,零差價。以1.5T核磁來算,以前價位1400萬,現在約700萬,平均取1000萬,壽命10年,以1000萬10年貸款計算,年折舊120萬,平均工作日折4528元。年維保費用100~120萬,平均工作日攤4200元。技師,護士,報告醫師,審核醫師,平均工作日人力成本,含交金,約2000元。核磁散熱裝置功率45千瓦,每天工作24小時不可停頓,平均工作日電耗1500元。核磁機房,設備間,辦公室,等候室,護士工作站等合計面積200平。平均工作日物業場地約900元(我院在上海內環線內)。
合計工作日成本,13428元。掃描費中360元為凈收入,13428÷360約等於37人(次)。
也就是說,每天做37例,上海市醫院的核磁基本保本,而單機單班,核磁極限也就是40~45例。所以,上海市來說,已經沒有降價空間了。最後回答問題,想便宜點的話,等技術革新可能太慢了,最好的辦法就是,來上海做。
F. 磁共振與核磁共振有什麼不同
一、性質不同
1、磁共振:是核磁共振、電子順磁共振或稱電子自旋共振的統稱。
2、核磁共振:是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
二、基本原理不同
1、磁共振:利用收集磁共振現象所產生的信號而重建圖像的成像技術。
2、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運動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運動的情況不同,它們可 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數I來表示。
三、優點不同
1、磁共振:無輻射、解析度高等優點。
2、核磁共振:對人體沒有損傷;能獲得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不像CT那樣一層一層地掃描而有可能漏掉病變部位;能診斷心臟病變,CT因掃描速度慢而難以勝任。
G. 核磁共振和CT有什麼區別
對於X線、CT、B超、核磁共振(MRI)這些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根本就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們就把身體比作食物,通俗易懂的告訴你,這些檢查是如何發揮不同作用的!
X光像把麵包壓扁了看
X光會穿過人體,遇到被遮擋的部位,底片上不會曝光,洗片後這個部位就是白色的。
各種外傷,如果懷疑傷到了骨頭,優先選擇X光照片,檢查結果快速易得。若要進一步觀察,可以選擇CT。超聲、核磁對於骨皮髓質等看不大清,一般不選擇。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椎間盤與相應的神經根,要想更好觀察這些軟組織,最優選擇就是核磁。同樣,對於關節、肌肉、脂肪組織檢查,核磁也是首選。
H. CT與核磁共振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CT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是利用精確準直的X線束,γ射線,超聲波。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
2、原理不同:
CT是用X射線束對人體某部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由探測器接收透過該層面的X射線,轉變為可見光後由光電轉換變為電信號。
核磁共振波譜學是光譜學的一個分支,其共振頻率在射頻波段,相應的躍遷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級上的躍遷。
3、敏感度不同:
CT檢查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頭頸部疾病的診斷,大血管檢查等也有很大的價值。
核磁共振可以隨意做任何角度的切層,且無輻射。對顱腦,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變的顯示,都比CT要好。
(8)做核磁共振設備有什麼不同么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做核磁共振當天去醫院時,應該穿棉質的衣服,衣服上不可以有金屬拉鏈和金屬紐扣等,如果有項鏈,金屬手錶等,在進入檢查室之前都應摘下來。
2、如果是在胸腹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的話,不要緊張,要注意呼吸平和,檢查時不要咳嗽,也不要做吞咽的動作。
3、如果曾經做過手術,體內安置有金屬支架,心臟起搏器等,是不可以做核磁共振的,如果有上環,需要先把宮內節育器取出來才行。
4、如果裝有金屬假牙,也是不能做核磁共振的,需要先摘下,另外有一些人可能會裝有義眼,這個在進去之前也得先摘掉。
I. 磁共振的設備有好壞之分嗎
當然有咯
差的設備測出來得准確度不一樣 還容易受到一些外來因素的干擾
介意去大醫院
J. 同樣3.0t的核磁共振,設備不同成像會有區別嗎
(1)單從同樣技術參數的圖像質量來看,大多接近。
(2)磁共振成像可調節的參數較多。在同一台設備上兩次檢查,成像的大小、位置、空間解析度、對比度、信噪比等,都可能有極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