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課題研究的資料設備
課題研究的抄資料設備需要襲媒體設備和電腦進行記錄,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課題研究研究假設形成的基本條件:要以科學觀察和經驗歸納為基礎,要以科學的思想方法為指導,通過類比、歸納、演繹等方法,做出合乎邏輯的某種命題,研究者要有豐富的知識、經驗。
研究假設的表述應該是有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舉的變數與變數之間的關系應該是能夠操作,能夠觀察和驗證。
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
2. 完成一個小學課題研究都需要准備哪些材料與資料
中小學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第一,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
第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
第三、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第四、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為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
綜上所述,課題研究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中小學教師進行課題研究要做到:
一、走出教育科研誤區
中小學教師上的一堂好課、潛心鑽研而寫成的一篇好教案、富於獨創性的幫教策略使得一名"差生"取得了進步、自編了一道好題將一個差班轉化為優秀班、將一所學校轉化為名校等也都可以看作是教師個人和學校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如果我們承認了這一點,對提高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提高教師工作的創造性,將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鑒於教育科學研究是以教育實踐為基礎的,因此中小學教師應該具有教育科研能力,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識。但是,將這種新的理念付諸實踐,傳統觀念或多或少地還在影響、制約著我們。在大量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僅中小學教師自身,甚至許多基層教育行政領導都對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存在諸多認識上的誤區:
「遠離教育科研」。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是一種簡單的重復勞動,沒有什麼可研究的。他們的工作質量所依賴的就是愛心、責任心和長期積累的經驗,與科學研究距離甚遠。
「難」字當頭。認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難的事,遠非中小學教師能夠勝任。相關的認識還有:"科研是少數人的事"、"評價中小學教師工作能力不應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忙」字當頭。許多中小學教師認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時間搞科研工作?如果領導提出這樣的要求,只好東拼西湊一篇所謂的論文應付差事。
「教」字當頭。傳統觀念認為教師的工作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受此影響,許多學校領導有這樣一種觀點:教育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師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過大精力,勢必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於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於中小學教師的本職工作,等等。
"文"字當頭。許多主管教學的領導認為,科研工作就是寫論文,考核教師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徑就是檢查論文,沒有發表論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備科研能力。
「怕字當頭」。學校和教師普遍認為,教科研課題研究工作比較麻煩,周期性長,見效慢,程序要求比較嚴格為此,參與課題研究缺乏積極性。
「不字當頭」。目前多數學校和教師,因為缺乏必要的培訓與學習,對為什麼要搞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做什麼,怎樣做課題研究,做的結果會怎樣等問題不清楚,因此對課題研究工作不聞不問。
新時代的教育呼喚著更多的中小學教師積極投身於教育科學研究,盡快從"教書匠"型教師轉化為"專家型"教師,從"經驗型"教師轉化為"科研型"教師。而使這一目標得以逐步實現的當務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教師自身以及許多有關方面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走出誤區。要提高認識,需要正確的理解以下關系:
教師的工作與教育科學研究。所謂教育科學研究的過程是指從教育實踐中探索符合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反過來指導教育實踐的過程。故此教育實踐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和檢驗教育科研成果的依據。而教師的日常工作恰恰就是教育實踐活動。因此可以說教師的日常工作其實就是教育科學研究活動的組成部分。關鍵問題在於教師是否以研究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圍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不斷地學習、積累、總結、反思、創新。
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一位教師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其評價標准之一必定是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除通常意義下的教師基本功之外,還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而這又是科研能力結構中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是相通的。不難想像一個教學能力很差的教師卻具有很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盡管通過進修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課程對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有益的,但真正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經過長期鍛煉,不斷磨練,反復錘煉逐步形成並加強的。
教育教學成果與教育科研成果。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其實這些都可能成為某一個研究課題的素材。將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將失敗的原因歸納出來,這就可以看作是教師個人的研究成果。局部的教育教學成功的經驗,如果經過總結、提高、驗證,其實就是很有價值的教育科研的成果。甚至在工作中經過自己精心准備研究的專家首先應該是優秀的教師。任何一位教師經過努力都有可能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專家。
教育科研與學校發展。在當前形式下,學校發展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針對出現的新情況和新的問題和矛盾,都需要研究解決,對於出現的問題和矛盾,一些是普遍存在的、帶共性的,一些是局部存在的、是個性的,要研究解決這些問題與矛盾,需要用科學的態度,正確對待,採用科學的方法,認真深入分析,認真細致研究,這些需要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共同探討研究,這樣就更離不開科研。
教育科研與學生發展。新形式下,課程改革的出發點與歸宿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即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簡而言之,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就必須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生的發展規律,深入分析和認真研究學生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家庭、不同學校、不同學科、不同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下的學生發展變化規律,按照這些規律,調整教育策略和課程結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促進教育公平,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都需要用教育科研才能很好的解決。
教育科研與教師發展。在教育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是最寶貴的人才資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創新、不斷反思,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上教育時代發展的要求步伐。在課程改革特別是課堂教學的改革中,教師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各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如何構建和諧課堂、學生習慣、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等,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何培養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如何利用生成的課程資源進行教學、怎樣教學才能有效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師生的互動方式等等。這些都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研究課題和發展空間。只要教師在某一領域、某一學科、某一學段選准課題,瞄準目標,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勤奮學習,精心研究,不斷反思與創新,教師們就能在學習、研究、反思和創新中得到鍛煉,取得豐碩研究成果,真正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隨著中小學教師學歷層次的提高,我們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站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專家型的中小學教師。每一位中小學教師都應該樹立這樣的信心並為之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中小學教師培養與培訓單位,都應該把充分調動中小學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科研能力盡快付諸實踐,堅持不懈地宣傳、鼓勵、培養,為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提供機會、創造條件,使更多的人轉變觀念、走出誤區。這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中小學教師面臨的嚴峻挑戰。
二. 搞清課題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1、 什麼是教育科學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是以教育現象為對象的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採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索教育過程,發現教育規律的創造性活動.。中小學教育科研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活動;其實質是揭示中小學教育領域的本質和規律,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律.
2、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
教育科學研究要把握教育現象的內部和外部的因果關系及內在聯系,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探索教育過程,揭示教育規律.在研究中要有嚴肅的科學精神,嚴格的選擇科學方法,依據的材料(數字、事實)必須是真實的、實事求是的,得出的結論要做到不帶主觀成見,不被假象所迷惑,不停留在表面現象,不糾纏個別枝節問題,要體現科學性、客觀性可靠性、准確性。
中小學教育科研主要是以課題研究作為重要支撐的,要進行課題研究必須做到:
三、把握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
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即步驟 ,它既不同於日常生活中隨機發生的認識活動,是一種預先確定目的,規劃好活動步驟、內容與方法的認識活動;亦不同於以通過掌握人類已有文化來發展人的認識能力為主目標的教學過程中的認識活動,是一種以發現新真理、解決新問題或尋求新的解決問題方法為主目標的認識活動;課題科研是指專業研究人員和廣大教師,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為指導,以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以及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為依據,用科學態度與方法,來研究教育工作,以探索、發現具有普遍意義的教育規律,從而發展教育理論,提高教育實效的教育研究活動。
1、選擇好課題
教育研究能否達到「求新」的目標,首先與課題選擇有關。為了選擇到合適而又有價值的課題,常常需要查閱某一領域內的有關文獻,做些初步的調查研究。當基本確定了課題方向後,還應在課題涉及的范圍內,進一步查閱資料,以對前人在這方面所做的研究有一個較全面系統的認識,找到自己研究的起點。
這階段查閱資料的重點是放在搞清楚:在課題的范圍內,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得出了一些什麼結論,各種觀點是否有一致性,在哪些點上發生了分歧,產生分歧的原因是什麼?還有哪些方面尚未涉及,哪些方面尚需研究。這是提出新問題的過程也是審定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是否有研究價值,以及應向什麼方向展開的過程。一個有價值的課題通常是對研究者富有誘惑力和挑戰性的課題。教育科研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也稱認識活動,它必須遵循認識規律,所以這種認識活動的過程包括發現問題、了解情況、深入思考和實踐檢驗四個階段。
至於課題的選擇,主要應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考慮課題的價值
選題時,必須要考慮對發展教育科研有什麼作用?考慮有何意義?考慮觀點是否富有新意?
研究的課題是否有利於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同時,也要考慮課題的政策價值。從時間講,既考慮當前又要著眼未來;從空間講,既考慮某方面的需要,更要考慮國家、學校、學生的全體發展需要。
充分考慮研究條件
教育科研同樣要立足於需要,又要考慮可能,課題雖然很好,價值很大,應該研究。但還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研究,條件是否允許承擔這樣的課題。這就應從人、財、物等其他方面考慮了。
人的條件。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最寶貴的。因此,承擔科研,能投入多少人力?專職與兼職情況如何?還能聘請多少專家學者予以指導,對人的數量、水平、結構都應認真考慮,優化組合。
經費條件,金錢不是萬能的,但完全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因此,選題之後就應考慮總投入多少經費?上面能資助多少?單位能籌措多少?還缺多少?怎麼解決,都需要認真考慮,馬虎不得。如果是採取先上馬後備鞍的作法,以後困難重重,必然半途而廢。
物的條件。選題後,要考慮是否需要設備,需要哪些實驗設備?需要哪些圖書資料?還有印刷能力、研究基地等都應予以考慮。 此外,研究經驗、工作性質、專業特長、時間經歷、興趣愛好等也要認真考慮。
總之,課題的選擇,也要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量力而行,要切合實際,既不能大也不能小,要恰到好處。
2、認真申報課題
將課題選擇好後要正確填寫申請表,申請表的主要內容有:
課題名稱、負責人、課題組成員以及取得的與本課題有關的成果、負責人已完成或正在擔任的其他渠道下達的研究課題、課題論證、研究計劃和預期研究成果、經費預算、推薦人意見、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意見等。在這些內容中,課題論證是重要內容,它包括如下內容:
研究背景,主要說明在什麼情況、什麼原因、為什麼要研究此課題,研究的目的是什麼,產生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研究的目標,根據課題依據所收集到的有限資料和事實,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認識,要對探索解決的問題進行綜合思考後,必須提出一個研究目標(研究假設),所研究的目標必須描述精確,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敲定,才可能把研究的內容和方向把握住,並作為界定研究范圍的標尺和確定研究的邏輯方法;研究內容,是課題的核心部分,課題選擇後,根據課題的意義和目標,要把研究的內容具體化,研究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子課題,把課題分解的越具體,就有利於進行研究,劃分子課題時可按照不同的標准(一定),要注意各子課題之間的聯系,按照劃分的子課題,把內容與研究對象和范圍要做到心中有數,防止產生研究目標矛盾與范圍縮小,與課題目標有距離,同時與目標不一直的內容不予考慮,在內容劃分完畢後,對照研究標准,選定研究的重點和難點;選擇研究方法,根據研究內容、范圍、對象等要素,自然要選擇一定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統計分析法等,選擇方法要根據目標、內容範圍、對象等要素而定;同類課題研究現狀分析,申報課題時要對該課題(同類、相近)課題通過網上搜索或文獻搜索,進一步了解課題現狀,對已取得的經驗、成果結合實際情況加以改革、發展、創新、借鑒,避免重復研究,研究工作少走彎路、不走彎路,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創新,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填寫申請書時對這一部分必須有明確的闡述;回頭看前面五個方面,特別是在研究目標和同類課題研究現狀分析後,自然而然就可確定研究的理論意義(價值)和實踐意義(價值)。
研究計劃與預期研究成果,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人員分工,課題研究最終是要靠人完成的,把研究內容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後,這些子課題要分解給課題組成員,人員要與研究內容對應,一一對應、一對多應、多對一應,目的是研究的各方面內容不能落空,要求每個研究成員任務必須明確、具體、適度適量。二是研究成果的構成,闡述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及成果的內容和結構通過選題、制定研究方案、實施研究、收集資料、加工整理資料等一系列活動後,對研究問題的新看法、新觀點、新知識、新產物等,都可以視為研究成果,其表現形式有論文、案例、實物、圖片、錄像、軟體、調查分析報告、研究分析報告、結題報告等,在填寫申請表時都要確定下來,都要落實到研究人員身上,這樣再通過具體實踐,設想就可以轉化為現實,完成研究任務,實現研究目標。除此之外,還要對課題的經費做出預算如實填寫,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簽署意見並加蓋公章後就可以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上交申請書。
3、科學制定開題報告或研究方案
上級批准立項後,應立即制定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名稱課題的提出
對我們基礎教育的教師來說,課題要小;要便於研究。
提出課題的緣由和意義是要闡明提出的課題在理論上或實踐上有何依據,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有現代意義(要有創造性意義,別人已研究過或已有公認了結論的,就失去了意義,除非選擇新的研究角度,或另闢蹊徑,如果在這方面,國內外已有人對此有所探索,要作簡略的介紹,指出他們所作的探索達到了什麼水平,本研究將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要對實踐和理論有積極意義(這一點很重要,對我們基礎教育的教師來說,特別是對建議進行的要實踐有積極意義;能在倫理上有所突破,那當然更好,但要注意,不要苛求在理論上的突破,這樣的難度較大)
可行性(美國貝爾研究所前所長莫頓曾指出:「選擇題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沒有實現可能,選題就等於零。」)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目標要恰當明確、具體簡潔、突出重點和特點;
(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我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4)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立論依據(理論價值、現實意義和國內外目前研究現狀分析)
A、 理論價值:引用理論要准確,要具有時代特徵和一定的權威性;闡述中要把理論與本課題的研究核心聯系起來。
B、 現實意義:注重調查研究數據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注重時代和本地區或本單位發展的需求。
C、 國內外目前研究現狀分析:注重情報資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處;注重本課題在當前研究現狀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
D、 主要參考文獻:熟記一些必要的與本課題相關的專業書名,了解一些當前最新的相關理論研究書籍。
(5)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研究內容要充實具體; 研究方法要科學規范;
科研課題的研究一般有以下一些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比較法、經驗總結法、實踐反思法、測量法、行動研究法、表列法與圖示法、內容分析法等。
自然觀測法-是研究者在自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研究對象加以細致的觀察,獲得對研究對象發展變化現象更全面、更系統、更真實和客觀的了解,從而進一步認識研究對象與周圍環境等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屬性。適用於研究對象較少,活動相對集中,研究周期較短的課題。
調查法是運用座談、訪問、問卷、測驗與評定等手段,有計劃、由系統的收集研究對象的客觀材料,通過對材料的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對象某一方面的現狀或發展趨勢等。
實驗法是在嚴格控制的情況下,有計劃的變化研究對象周圍的環境等,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研究對象的變化,由此認識研究對象與周邊條件之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資料(情報資料)研究法棗通過對古今中外與特定研究對象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認識和解釋特定研究對象歷史演變過程或發生、發展的規律等。
(6)研究工作的步驟
寫清研究的起止時間,中間不能間斷;寫清每一階段的研究內容及研究成果。
(7)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麼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准立項。
(8)現有基礎。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突出研究人員在此課題研究中的優勢,如研究者的學歷、學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經驗、對本課題研究的適宜性、時間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經濟物質等其它優勢條件。
(9)經費估算。就是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麼管理等。
(10)預期研究成果
主要形式包括:研究報告;相關的論文;自己製作的實驗器材、實驗獲得的實物;自己製作的實物;以及與課題相關的獲獎證書及復印件等等。
課題研究方案的基本結構
(1)、 課題名稱〈〈 〉〉研究方案
(2)、本課題隸屬xx批准立項課題
(3)、課題論證同開題報告的論證基本相同
(4)、 人員分工
(5) 時間安排
(6) 預期研究成果
4、 實施有效研究
(1) 、 通過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制定後,要迅速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通過研究方案 ,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重點和難點、同類課題研究現狀情況、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意義等。明確自己的具體研究任務,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完成自己研究任務的實踐活動內容、組織形式以及成果表現形式,完成全部研究任務的整體時間安排等,為課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備。
(2)、 嚴格執行研究方案。課題研究方案通過後,要按照方案嚴格執行。課題負責人要與學校領導與有關智能機構進行回報與溝通,取得他們的支持與協調,要把研究活動與常規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與常規教研活動有機結合,與專題研究活動有機結合,使課題研究在常態下進行,融於教育教研和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研究活動中,要做好必要的記錄,並及時加工提煉抽象總結,及時收集整理,為研究形成新材料、新策略、新經驗、新成果提供可靠的材料,為撰寫研究報告奠定堅實基礎。
5、 認真撰寫研究報告
撰寫研究報告就是要把課題採用什麼研究方法,取得了什麼成績和經驗,得出什麼研究結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階段達到的程度,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等。主要精力要花在研究方法和結果部分,研究報告是以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與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為條件的,而二者又有內在的聯系,只有研究方法科學,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正確,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可以看出得出的結果和結論是可靠的。同時,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研究報告中論點清晰有力的得到論證,這是應關注的核心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依靠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科學事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因此,研究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提煉出觀點。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證與事實之間的關系,要選好事實材料,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外,還要善於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說明問題揭示普遍規律;其次要適當配置事實;用事實來論證,主要是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論點和批駁舊的錯誤的論點闡明蘊含豐富而深刻的論點。並非所有的論點都要用事實來論證。與此同時,要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報告的分析與討論要不誇大,不縮小;敢於堅持真理,不為權威和輿論所左右;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簡單化和絕對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驗說成是普遍真理。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有課題研究背景,選題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和技術運用手段,(具體做法)主要研究結論(成績與經驗),主要突破與創新,困惑與問題並要說明主要參考文獻和資料索引等。
6、認真填寫結題鑒定表
將研究報告撰寫完備後,要再次召開全體課題組成員會,對照課題立項申請書,研究方案,學習討論、分析研究通過研究報告,然後對照課題立項申請書,研究方案和研究報告,抽象概括出結題鑒定表中所要填寫的內容。
四、認真組織結題材料
1.結題申請報告
2.課題立項申報報告
3.課題立項批復通知
4. 結題鑒定表
5.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
6.課題研究終結性結題報告
7.附件:
(1)課題成果;(研究報告;相關的論文;自己製作的實驗器材、實驗獲得的實物;自己製作的實物;以及與課題相關的獲獎證書及復印件等等)。
(2)課題的有關研究材料(課題實施方案、階段實施計劃、課題科研大事記等
3. 一個好的研究課題應該符合哪些要求
中小學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
第一,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
第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
第三、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第四、有助於形成科研教學意識。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為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
綜上所述,課題研究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中小學教師進行課題研究要做到:
一、走出教育科研誤區
中小學教師上的一堂好課、潛心鑽研而寫成的一篇好教案、富於獨創性的幫教策略使得一名"差生"取得了進步、自編了一道好題將一個差班轉化為優秀班、將一所學校轉化為名校等也都可以看作是教師個人和學校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如果我們承認了這一點,對提高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提高教師工作的創造性,將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鑒於教育科學研究是以教育實踐為基礎的,因此中小學教師應該具有教育科研能力,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識。但是,將這種新的理念付諸實踐,傳統觀念或多或少地還在影響、制約著我們。在大量調查中,我們發現不僅中小學教師自身,甚至許多基層教育行政領導都對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存在諸多認識上的誤區:
「遠離教育科研」。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是一種簡單的重復勞動,沒有什麼可研究的。他們的工作質量所依賴的就是愛心、責任心和長期積累的經驗,與科學研究距離甚遠。
「難」字當頭。認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難的事,遠非中小學教師能夠勝任。相關的認識還有:"科研是少數人的事"、"評價中小學教師工作能力不應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忙」字當頭。許多中小學教師認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時間搞科研工作?如果領導提出這樣的要求,只好東拼西湊一篇所謂的論文應付差事。
「教」字當頭。傳統觀念認為教師的工作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受此影響,許多學校領導有這樣一種觀點:教育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師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過大精力,勢必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於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於中小學教師的本職工作,等等。
"文"字當頭。許多主管教學的領導認為,科研工作就是寫論文,考核教師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徑就是檢查論文,沒有發表論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備科研能力。
「怕字當頭」。學校和教師普遍認為,教科研課題研究工作比較麻煩,周期性長,見效慢,程序要求比較嚴格為此,參與課題研究缺乏積極性。
「不字當頭」。目前多數學校和教師,因為缺乏必要的培訓與學習,對為什麼要搞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做什麼,怎樣做課題研究,做的結果會怎樣等問題不清楚,因此對課題研究工作不聞不問。
新時代的教育呼喚著更多的中小學教師積極投身於教育科學研究,盡快從"教書匠"型教師轉化為"專家型"教師,從"經驗型"教師轉化為"科研型"教師。而使這一目標得以逐步實現的當務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教師自身以及許多有關方面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走出誤區。要提高認識,需要正確的理解以下關系:
教師的工作與教育科學研究。所謂教育科學研究的過程是指從教育實踐中探索符合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反過來指導教育實踐的過程。故此教育實踐應該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和檢驗教育科研成果的依據。而教師的日常工作恰恰就是教育實踐活動。因此可以說教師的日常工作其實就是教育科學研究活動的組成部分。關鍵問題在於教師是否以研究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圍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不斷地學習、積累、總結、反思、創新。
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一位教師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其評價標准之一必定是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除通常意義下的教師基本功之外,還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而這又是科研能力結構中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是相通的。不難想像一個教學能力很差的教師卻具有很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盡管通過進修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課程對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有益的,但真正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經過長期鍛煉,不斷磨練,反復錘煉逐步形成並加強的。
教育教學成果與教育科研成果。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其實這些都可能成為某一個研究課題的素材。將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將失敗的原因歸納出來,這就可以看作是教師個人的研究成果。局部的教育教學成功的經驗,如果經過總結、提高、驗證,其實就是很有價值的教育科研的成果。甚至在工作中經過自己精心准備研究的專家首先應該是優秀的教師。任何一位教師經過努力都有可能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專家。
教育科研與學校發展。在當前形式下,學校發展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針對出現的新情況和新的問題和矛盾,都需要研究解決,對於出現的問題和矛盾,一些是普遍存在的、帶共性的,一些是局部存在的、是個性的,要研究解決這些問題與矛盾,需要用科學的態度,正確對待,採用科學的方法,認真深入分析,認真細致研究,這些需要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共同探討研究,這樣就更離不開科研。
教育科研與學生發展。新形式下,課程改革的出發點與歸宿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即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簡而言之,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在這種理念指導下,就必須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生的發展規律,深入分析和認真研究學生不同年齡、不同階段、不同家庭、不同學校、不同學科、不同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下的學生發展變化規律,按照這些規律,調整教育策略和課程結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促進教育公平,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都需要用教育科研才能很好的解決。
教育科研與教師發展。在教育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是最寶貴的人才資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創新、不斷反思,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上教育時代發展的要求步伐。在課程改革特別是課堂教學的改革中,教師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各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如何構建和諧課堂、學生習慣、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等,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何培養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如何利用生成的課程資源進行教學、怎樣教學才能有效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師生的互動方式等等。這些都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研究課題和發展空間。只要教師在某一領域、某一學科、某一學段選准課題,瞄準目標,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勤奮學習,精心研究,不斷反思與創新,教師們就能在學習、研究、反思和創新中得到鍛煉,取得豐碩研究成果,真正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隨著中小學教師學歷層次的提高,我們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站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專家型的中小學教師。每一位中小學教師都應該樹立這樣的信心並為之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中小學教師培養與培訓單位,都應該把充分調動中小學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提高中小學教師的科研能力盡快付諸實踐,堅持不懈地宣傳、鼓勵、培養,為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提供機會、創造條件,使更多的人轉變觀念、走出誤區。這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中小學教師面臨的嚴峻挑戰。
二. 搞清課題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1、 什麼是教育科學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是以教育現象為對象的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採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索教育過程,發現教育規律的創造性活動.。中小學教育科研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活動;其實質是揭示中小學教育領域的本質和規律,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規律.
2、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
教育科學研究要把握教育現象的內部和外部的因果關系及內在聯系,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探索教育過程,揭示教育規律.在研究中要有嚴肅的科學精神,嚴格的選擇科學方法,依據的材料(數字、事實)必須是真實的、實事求是的,得出的結論要做到不帶主觀成見,不被假象所迷惑,不停留在表面現象,不糾纏個別枝節問題,要體現科學性、客觀性可靠性、准確性。
中小學教育科研主要是以課題研究作為重要支撐的,要進行課題研究必須做到:
三、把握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
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即步驟 ,它既不同於日常生活中隨機發生的認識活動,是一種預先確定目的,規劃好活動步驟、內容與方法的認識活動;亦不同於以通過掌握人類已有文化來發展人的認識能力為主目標的教學過程中的認識活動,是一種以發現新真理、解決新問題或尋求新的解決問題方法為主目標的認識活動;課題科研是指專業研究人員和廣大教師,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為指導,以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以及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為依據,用科學態度與方法,來研究教育工作,以探索、發現具有普遍意義的教育規律,從而發展教育理論,提高教育實效的教育研究活動。
1、選擇好課題
教育研究能否達到「求新」的目標,首先與課題選擇有關。為了選擇到合適而又有價值的課題,常常需要查閱某一領域內的有關文獻,做些初步的調查研究。當基本確定了課題方向後,還應在課題涉及的范圍內,進一步查閱資料,以對前人在這方面所做的研究有一個較全面系統的認識,找到自己研究的起點。
這階段查閱資料的重點是放在搞清楚:在課題的范圍內,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得出了一些什麼結論,各種觀點是否有一致性,在哪些點上發生了分歧,產生分歧的原因是什麼?還有哪些方面尚未涉及,哪些方面尚需研究。這是提出新問題的過程也是審定自己想研究的問題是否有研究價值,以及應向什麼方向展開的過程。一個有價值的課題通常是對研究者富有誘惑力和挑戰性的課題。教育科研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也稱認識活動,它必須遵循認識規律,所以這種認識活動的過程包括發現問題、了解情況、深入思考和實踐檢驗四個階段。
至於課題的選擇,主要應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考慮課題的價值
選題時,必須要考慮對發展教育科研有什麼作用?考慮有何意義?考慮觀點是否富有新意?
研究的課題是否有利於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同時,也要考慮課題的政策價值。從時間講,既考慮當前又要著眼未來;從空間講,既考慮某方面的需要,更要考慮國家、學校、學生的全體發展需要。
充分考慮研究條件
教育科研同樣要立足於需要,又要考慮可能,課題雖然很好,價值很大,應該研究。但還必須考慮是否可能研究,條件是否允許承擔這樣的課題。這就應從人、財、物等其他方面考慮了。
人的條件。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最寶貴的。因此,承擔科研,能投入多少人力?專職與兼職情況如何?還能聘請多少專家學者予以指導,對人的數量、水平、結構都應認真考慮,優化組合。
經費條件,金錢不是萬能的,但完全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因此,選題之後就應考慮總投入多少經費?上面能資助多少?單位能籌措多少?還缺多少?怎麼解決,都需要認真考慮,馬虎不得。如果是採取先上馬後備鞍的作法,以後困難重重,必然半途而廢。
物的條件。選題後,要考慮是否需要設備,需要哪些實驗設備?需要哪些圖書資料?還有印刷能力、研究基地等都應予以考慮。 此外,研究經驗、工作性質、專業特長、時間經歷、興趣愛好等也要認真考慮。
總之,課題的選擇,也要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量力而行,要切合實際,既不能大也不能小,要恰到好處。
2、認真申報課題
將課題選擇好後要正確填寫申請表,申請表的主要內容有:
課題名稱、負責人、課題組成員以及取得的與本課題有關的成果、負責人已完成或正在擔任的其他渠道下達的研究課題、課題論證、研究計劃和預期研究成果、經費預算、推薦人意見、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意見等。在這些內容中,課題論證是重要內容,它包括如下內容:
研究背景,主要說明在什麼情況、什麼原因、為什麼要研究此課題,研究的目的是什麼,產生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研究的目標,根據課題依據所收集到的有限資料和事實,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認識,要對探索解決的問題進行綜合思考後,必須提出一個研究目標(研究假設),所研究的目標必須描述精確,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能敲定,才可能把研究的內容和方向把握住,並作為界定研究范圍的標尺和確定研究的邏輯方法;研究內容,是課題的核心部分,課題選擇後,根據課題的意義和目標,要把研究的內容具體化,研究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子課題,把課題分解的越具體,就有利於進行研究,劃分子課題時可按照不同的標准(一定),要注意各子課題之間的聯系,按照劃分的子課題,把內容與研究對象和范圍要做到心中有數,防止產生研究目標矛盾與范圍縮小,與課題目標有距離,同時與目標不一直的內容不予考慮,在內容劃分完畢後,對照研究標准,選定研究的重點和難點;選擇研究方法,根據研究內容、范圍、對象等要素,自然要選擇一定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統計分析法等,選擇方法要根據目標、內容範圍、對象等要素而定;同類課題研究現狀分析,申報課題時要對該課題(同類、相近)課題通過網上搜索或文獻搜索,進一步了解課題現狀,對已取得的經驗、成果結合實際情況加以改革、發展、創新、借鑒,避免重復研究,研究工作少走彎路、不走彎路,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創新,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填寫申請書時對這一部分必須有明確的闡述;回頭看前面五個方面,特別是在研究目標和同類課題研究現狀分析後,自然而然就可確定研究的理論意義(價值)和實踐意義(價值)。
研究計劃與預期研究成果,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人員分工,課題研究最終是要靠人完成的,把研究內容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後,這些子課題要分解給課題組成員,人員要與研究內容對應,一一對應、一對多應、多對一應,目的是研究的各方面內容不能落空,要求每個研究成員任務必須明確、具體、適度適量。二是研究成果的構成,闡述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及成果的內容和結構通過選題、制定研究方案、實施研究、收集資料、加工整理資料等一系列活動後,對研究問題的新看法、新觀點、新知識、新產物等,都可以視為研究成果,其表現形式有論文、案例、實物、圖片、錄像、軟體、調查分析報告、研究分析報告、結題報告等,在填寫申請表時都要確定下來,都要落實到研究人員身上,這樣再通過具體實踐,設想就可以轉化為現實,完成研究任務,實現研究目標。除此之外,還要對課題的經費做出預算如實填寫,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簽署意見並加蓋公章後就可以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上交申請書。
3、科學制定開題報告或研究方案
上級批准立項後,應立即制定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准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名稱課題的提出
對我們基礎教育的教師來說,課題要小;要便於研究。
提出課題的緣由和意義是要闡明提出的課題在理論上或實踐上有何依據,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有現代意義(要有創造性意義,別人已研究過或已有公認了結論的,就失去了意義,除非選擇新的研究角度,或另闢蹊徑,如果在這方面,國內外已有人對此有所探索,要作簡略的介紹,指出他們所作的探索達到了什麼水平,本研究將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要對實踐和理論有積極意義(這一點很重要,對我們基礎教育的教師來說,特別是對建議進行的要實踐有積極意義;能在倫理上有所突破,那當然更好,但要注意,不要苛求在理論上的突破,這樣的難度較大)
可行性(美國貝爾研究所前所長莫頓曾指出:「選擇題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沒有實現可能,選題就等於零。」)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目標要恰當明確、具體簡潔、突出重點和特點;
(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我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了解。
(4)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立論依據(理論價值、現實意義和國內外目前研究現狀分析)
A、 理論價值:引用理論要准確,要具有時代特徵和一定的權威性;闡述中要把理論與本課題的研究核心聯系起來。
B、 現實意義:注重調查研究數據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注重時代和本地區或本單位發展的需求。
C、 國內外目前研究現狀分析:注重情報資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處;注重本課題在當前研究現狀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
D、 主要參考文獻:熟記一些必要的與本課題相關的專業書名,了解一些當前最新的相關理論研究書籍。
(5)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研究內容要充實具體; 研究方法要科學規范;
科研課題的研究一般有以下一些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個案研究法、比較法、經驗總結法、實踐反思法、測量法、行動研究法、表列法與圖示法、內容分析法等。
自然觀測法-是研究者在自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研究對象加以細致的觀察,獲得對研究對象發展變化現象更全面、更系統、更真實和客觀的了解,從而進一步認識研究對象與周圍環境等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本質屬性。適用於研究對象較少,活動相對集中,研究周期較短的課題。
調查法是運用座談、訪問、問卷、測驗與評定等手段,有計劃、由系統的收集研究對象的客觀材料,通過對材料的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對象某一方面的現狀或發展趨勢等。
實驗法是在嚴格控制的情況下,有計劃的變化研究對象周圍的環境等,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研究對象的變化,由此認識研究對象與周邊條件之間的因果關系。
文獻資料(情報資料)研究法棗通過對古今中外與特定研究對象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認識和解釋特定研究對象歷史演變過程或發生、發展的規律等。
(6)研究工作的步驟
寫清研究的起止時間,中間不能間斷;寫清每一階段的研究內容及研究成果。
(7)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麼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准立項。
(8)現有基礎。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突出研究人員在此課題研究中的優勢,如研究者的學歷、學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經驗、對本課題研究的適宜性、時間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經濟物質等其它優勢條件。
(9)經費估算。就是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麼管理等。
(10)預期研究成果
主要形式包括:研究報告;相關的論文;自己製作的實驗器材、實驗獲得的實物;自己製作的實物;以及與課題相關的獲獎證書及復印件等等。
課題研究方案的基本結構
(1)、 課題名稱〈〈 〉〉研究方案
(2)、本課題隸屬xx批准立項課題
(3)、課題論證同開題報告的論證基本相同
(4)、 人員分工
(5) 時間安排
(6) 預期研究成果
4、 實施有效研究
(1) 、 通過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制定後,要迅速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通過研究方案 ,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重點和難點、同類課題研究現狀情況、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意義等。明確自己的具體研究任務,選擇科學有效的方法,完成自己研究任務的實踐活動內容、組織形式以及成果表現形式,完成全部研究任務的整體時間安排等,為課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備。
(2)、 嚴格執行研究方案。課題研究方案通過後,要按照方案嚴格執行。課題負責人要與學校領導與有關智能機構進行回報與溝通,取得他們的支持與協調,要把研究活動與常規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與常規教研活動有機結合,與專題研究活動有機結合,使課題研究在常態下進行,融於教育教研和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研究活動中,要做好必要的記錄,並及時加工提煉抽象總結,及時收集整理,為研究形成新材料、新策略、新經驗、新成果提供可靠的材料,為撰寫研究報告奠定堅實基礎。
5、 認真撰寫研究報告
撰寫研究報告就是要把課題採用什麼研究方法,取得了什麼成績和經驗,得出什麼研究結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階段達到的程度,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等。主要精力要花在研究方法和結果部分,研究報告是以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與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為條件的,而二者又有內在的聯系,只有研究方法科學,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正確,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可以看出得出的結果和結論是可靠的。同時,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研究報告中論點清晰有力的得到論證,這是應關注的核心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依靠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科學事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因此,研究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提煉出觀點。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證與事實之間的關系,要選好事實材料,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外,還要善於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說明問題揭示普遍規律;其次要適當配置事實;用事實來論證,主要是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論點和批駁舊的錯誤的論點闡明蘊含豐富而深刻的論點。並非所有的論點都要用事實來論證。與此同時,要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報告的分析與討論要不誇大,不縮小;敢於堅持真理,不為權威和輿論所左右;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簡單化和絕對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驗說成是普遍真理。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有課題研究背景,選題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和技術運用手段,(具體做法)主要研究結論(成績與經驗),主要突破與創新,困惑與問題並要說明主要參考文獻和資料索引等。
6、認真填寫結題鑒定表
將研究報告撰寫完備後,要再次召開全體課題組成員會,對照課題立項申請書,研究方案,學習討論、分析研究通過研究報告,然後對照課題立項申請書,研究方案和研究報告,抽象概括出結題鑒定表中所要填寫的內容。
四、認真組織結題材料
1.結題申請報告
2.課題立項申報報告
3.課題立項批復通知
4. 結題鑒定表
5.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
6.課題研究終結性結題報告
7.附件:
(1)課題成果;(研究報告;相關的論文;自己製作的實驗器材、實驗獲得的實物;自己製作的實物;以及與課題相關的獲獎證書及復印件等等)。
(2)課題的有關研究材料(課題實施方案、階段實施計劃、課題科研大事記等
4. 課題的研究條件填什麼
研究條件需要填的東西需要一定的要求:
1、符合科學和自然規律
2、具有研究性
3、研究過程中所需的條件均已滿足或比較易滿足
4、有一套可行的、科學的研究方案
5、具備研究該課題的設備、場地或者環境等
5. 組建科研課題需要哪些條件
1、項目立項申請書;2、預算資金;3、具有技術職稱的課題組成員;4、科研條件(場地、設備、資料等);4、上級主管部門的批復。
6. 課題研究需要哪些基本條件 詳細
課題研究需要哪些基本條件 搞一個課題研究,需要哪些必備的內容? 一、填寫課題申報評審書。評審書中的課題研究論證報告和課題研究設計報告必須詳細、論證必須充分,各個項目必須齊全,文字不能很少,至少要把表格填滿,表格不夠可以延續。 二、撰寫開題報告。這是每一個課題必須有的第一步,大型課題還要召開開題論證會。開題報告必須論證十項內容,他們是: (1)課題研究的目的:我們為什麼會想到要研究這個課題? (2)課題研究的對象:我們研究的特定對象是什麼? (3)課題研究的目標:通過研究,我們試圖要實現什麼? (4)課題研究的內容:我們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麼? (5)課題研究的方法:我們決定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 (6)課題研究的計劃: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尤其是你一開始准備實施的步驟。 (7)課題需要的資源:我們需要什麼工具和資料?如何得到這些工具和資料,用什麼方法等。 (8)課題成員的分工: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 (9)課題預期的成果:你的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研究報告,還是其他? (10)導師的建議 三、記好課題研究會議記錄 每次課題組進行課題研究活動後,我們最好馬上將研究過程中的重要事記錄下來,以備日後查閱。而且,良好的記錄能使我們理清思路,知道這次研究究竟做了什麼?存在什麼問題?下一步方向如何?應該如何做得更好? 四、做好資料的積累工作: (1)各種調查資料形成的文字資料妥善保管(專人) (2)階段性工作小結 (3)寫好階段性理論學習材料、案例分析、教學反思、論文、問卷調查 (4)各種相關會議資料、圖片影像資料。(5)課題研究方案 (6)課題申報表,開題論證材料,及其上級業務部門批復。 五、撰寫課題實施方案。 這是個課題研究的計劃,要詳細說明課題要如何開展研究,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目標,計劃怎樣操作。 六、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一方面是你所要表達的思想,並用書面形式顯示出來;另一方面,大家通過報告知道你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從而了解你的觀點。常見的研究報告大致有實驗報告、讀書報告、調查報告、設計報告等四種形式。這個內容基本上和申報評審書里的課題論證報告以及課題設計報告的內容一致,但要更具體。 七、撰寫課題工作報告。 詳細說明課題研究的工作過程,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是如何開展研究工作的,最終取得了什麼成果,對實際教學有什麼作用等。 八、設計、統計並積累好的有關調查表、成績表、分析對照表、調查問卷等表格資料,每份資料之後要有分析總結。 九、結題時展示所有的科研成果,包括論文、優秀教案、優質課的教案和影像資料、教學心得、課後反思、學生作業對照、教師圍繞課題開展活動的所有資料等等。
7. 英語立項課題研究需要什麼資料設備
看這個課題是干什麼的呀,需要什麼就置辦什麼,一般都有多媒體設備和電腦進行記錄,當然還得有一個麥克風,其它的看情況而定
8. 關於科研立項申請的問題,如何寫研究條件。
(1)研究目標(為什麼,why): 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目的、研究對象和方法、計劃實施進程、可行性分析、可能的結果。明確,可達到預期目標。
(2)研究內容(干什麼,what):范圍要合適,根據時間、資金、技術、人力等因素確定合適的研究范圍。
(3)研究方法 (如何做,how to do): 即通過何種技術方法實現目標(by what)。對解決科學問題來說,說到底是一個方法問題。方法一定要先進、有技術創新,說明具體的研究方法,在某些方面或整體上有創新。最起碼是可行的方法。
(4)技術路線(怎樣做,how to do:工作程序,whay by what:利用選擇的方法對所研究的內容按怎樣的時間順序進行研究):合理可行,符合科研規律。
(5)重點突出:確定研究的重點,關鍵問題選擇准確,對關鍵問題分析准確並加以選擇,並且集中所有資源進行突破性研究。
(6)項目創新點:項目總體創新性是關鍵。學術思想創新,新穎;探索性嘗試,屬於開創性工作,具有先導性意義。研究內容創新,具有開拓性;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也要有創新性,力爭項目總評為優秀和優先資助。
(7)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要體現可操作性,有創新性、有科學意義或應用前景,但不一定可行。可行性是指在現有條件下,完成研究內容和實現研究目標的可能性。可行性分析一定要全面。
(8)實驗方案:內容,方法和技術路線綜合性描述,以內容為中心線索。也可以把技術路線和實驗方案放在一起寫。
(9)年度計劃與預期進展:具體,明確,有餘地
輯文編譯為你提供
9. 課題的研究條件填什麼
課題的研究條件
1、符合科學和自然規律
2、具有研究性
3、研究過程中所需的條件均已滿足或比較易滿足
4、有一套可行的、科學的研究方案
5、具備研究該課題的設備、場地或者環境等
大概就這么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