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目前我有一個機房需要配置UPS電源,現在不知道如何確定機房裡所需要的供電功率是多少
設備的總功率/0.6
如果考慮以後擴容可以適當增加冗餘功率
㈡ 現在組建一個學校機房需要什麼配置和設備
對硬體和牌子做一下介紹~ . 最好自己去寫 別人給的單子不是很可靠. CPU,中央處理器,電腦的核心硬體,相當於人的大腦,數據基本都由他來處理 AMD 比較便宜 大多用戶都用AMD的 性價比上完全沒問題 目前好的幾款50+和54+吧 個人比較推薦50+ 主頻高 價格低 INTEL 如果你有錢 就買IN 好機子都是用IN的 目前7200實在很強悍 大概散的750左右 有錢可以考慮下 主板,就像人體的軀干,由他負責把各個硬體連接起來 IN可以買P35 P43這些 AMD可以考慮下770 集成就是790最好了 有錢的話 建議下 華碩1200以上的板子可以買 如果預算有限 技嘉 做的比較穩當 就是價錢還是有點高 MSI的也不錯 大眾化的 昂達 映泰 捷波這些一般都是網吧用的比較多 優點 耐用 好超頻 家用 超磐手 富士康 都還不錯 這里也就說下 七彩虹 昂達這些就算了 這里介紹下同德 比較昂達的主板都是同德做的 同德就是國產里最為強悍的 很多顯卡啊 主板他們都插手 做工很差 也有不錯的 但是建議不買同德貨 選內存 金士頓 首選 如果你認識賣電腦的朋友 讓他給你搞個真的 威剛 有兩種萬紫和紅龍 紅龍帶個散熱片 超頻玩家用 一般用個萬紫就成 目前主流都是800的 667的比800的還要貴 個人比較喜歡宇瞻和金邦 這里說一下 比較流行的 比如威剛紅龍 宇瞻黑豹 金邦黑龍 都是比較牛B的 然後顯卡~ 目前A卡的優勢比較大 便宜的3850 五百左右 性能十分強悍 高端一點的3870 不建議買 4850價格馬上也就下來了 還是等等買4850吧 N卡嘛 什麼8600GT這些就別考慮了 這樣都是壓箱貨 便宜一點的 MSI的有一款十分有性價比 9600GSO 做工差了點 性能絕對在這個價位上無敵的 高端一點的 就買A卡吧 N卡的9600GT和9800GT都不是很好 而且GTX260目前還真不如4870 GTX280又太貴 還是別考慮了 七彩虹 翔升等一些垃圾就別考慮了 A卡買迪蘭 藍寶 N卡買XFX MSI 最差也要買影馳 七彩虹千萬別買 過保壞 硬碟的話 如果你不最求靜音 日立是你首選 最便宜了 聲音比你想像中可怕 希捷 硬碟我覺得最好的 可垂直記錄 西部數據 一般 速度還可以 聲音也不算大 容量上 目前都買320G了 就比250G貴幾十塊錢 500G的也很有性價比 32M的緩存 光存儲的話~ 先鋒 做光碟機很正 LG也不錯 讀碟還成 明基 盜版碟的最佳朋友 索尼 樣子真TMD好看 這些就隨便了 反正都差不多 顯示器的話 三星 這么多年都不倒 一定有他的非凡之處 明基 一般 我不喜歡這個牌子 飛利浦 價格比國內的高一點點 主要就是賣牌子了 樣子還不好 優派 樣子很獨特 很好看 色彩上很突出 灰階做的一般 價位上 19寸目前已經是最便宜的價格了 比如三星的T190 好看 絕對好看 就是有點貴 你要買AOC的也可以 首先要包點 AOC的色點和壞點率極高 電源 航嘉 還行了 一般都能上巔峰指 長城 一般的電源 一般的價格 總和起來 真還不錯 TT 絕對的高電壓 一般都是400W 超頻玩家首選 個人比較喜歡 全漢 台達 海韻等 價格上有便宜的 有貴的 航嘉等電源都做的中規中距 都是靠廣告 沒意思 機箱也不是就不重要 別人都是機箱很重要怎麼樣的 我覺得 很重要 家用嘛 一般的就成了 買機子的時候 直接看那個好看 共振做的好一點就成 花個120左右就成 你說散熱? 你身為一名DIY玩家 自己改下嘛 個人比較喜歡酷冷的仲裁者和航嘉的時光之門 鍵鼠 我在這里說了也沒用 要什麼型號人家就說沒有 耗材這玩意 就是等著壞的 買太好 壞了你不心疼? 買個手感好 舒服的就成了 買個便宜的 不喜歡在換唄 高端一點的 MX518 IE3.0復刻版 我感覺都沒意思 還拿著不舒服 音響 200元一下都是哄孩子玩的 隨便買就成了 人家買漫步者 你就買三諾 這么才能發掘你的不同嘛 散熱器 這點很重要 我說幾個通用的吧 南海mini 這個價格有點高 是暴力扇 大概170左右 還有南海2S 價格便宜 也是170左右 要比X便宜一半 可以考慮的 比如低端一點的吧 超頻三的青鳥 金螞蟻 目前比較便宜 性價比不是很高 高一點的就是超頻三的紅海 大概75左右 OC 最後說一點 超頻在最早的時候 是為了怕配置不夠用才曾加主頻的 現在超頻 也就是看自己人品值了 看U和板雷不雷 目前比較好的 E7200和E8400都很強大 超頻也就是為了跑分而已 自己YY下 不要為了超頻買機子 那樣很傻 自己買適合的機子吧 不要別人說哪個哪個好就買什麼 很沒意思 DIY的意思就是說 自己放手去做 刺鳥原創 復制可恥 自己說的東西 自己了解 .. 如果還有什麼不清楚 來我們群里 22422258 就不要加我Q了 我Q滿人了 我24小時都會在群里的
㈢ 求機房設備配置
網路機房部分:H3C50口交換機4台,2米機櫃2個,AMP配線架4個,AMP理線器8個,AMP跳線100根,3000VA UPS 1套,專AMP網線1箱,工具屬1套;
多媒體會議室部分:AVCON會議硬終端1套,會議軟體1套,終端外設1套,攝像頭1台,調音台1台,音箱1對,無線麥克風2支,投影機1台,投影幕布1張,操作台1套。
整體全包要9萬多。具體的內容,商業機密就不方便告訴你了。
㈣ 在通信設計中,機房數據業務的具體割接方案怎麼寫
進行機房、網路割接前需要撰寫詳細的割接方案,流程,規范報部門及公司領導審批。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任務分工
天耀公司全面負責項目實施、業務規劃、項目安排及協調等工作; 用戶方負責網路及設備、業務、用戶等資料的提供和項目督導; 專線營運商負責線路及其他設備的安裝及鏈路調通等工作。
2.割接准備工作
1)保持原ISP網路通暢,設備運行穩定可靠。 2)總部與分支設備運行穩定可靠。 3)總部與分支的業務運行正確。
4)總部與分支鏈路設備配置備份保存,原網路拓樸狀態配置保存。
5) 網路拓樸狀態更變相關部分的設備埠與線路標簽明顯標注,並預有備份埠與備份線路(電纜等)。
6)模擬接入設備,路由正常,模擬網路流量按預期目標檢測成功。 7)用戶方申請確切的割接時間。
3. 割接步驟
1)再次確認總部與分支機構網路與業務運行正常。
2)F5設備離線預配置。
3)在時間窗口內,將F5設備接入網路中。
4)在線配置F5設備,驗證配置。
5)配置網路設備與F5配套工作,配置暫不保存,配置驗證。
6)網路連通測試,網路測試效果。
7)用戶業務,檢查業務測試效果。
8)確認網路運行與業務運行正常。
9)再次確認網路運行與業務運行正常。
4. 回退
割接過程中如不成功,則按反程序進行回退。收集數據,分析情況。之後再確定選定時間進行再次割接。
1)時間窗口內預留退回操作時間。
2)在時間窗口預定時間內不能完成設備割接時,執行退回程序;
3)回退流程:
3.1)斷開新設備網路連接;
3.2)按原網路拓樸狀態圖進行設備連接,接好埠和線纜;
3.3)復查埠和線纜連接的正確性;
3.4)灰復原設備配置,檢查設備配置正確性;
3.5)檢查、測試介面、線路運行情況;
3.6)檢測網路可用性,檢測的用戶業務用可性;
4)收集、分析升級不能按時完成各種因素,撰寫報告。
5. 割接後續工作
業務測試及確認:
1)按照本次割接所涉及的業務種類,制定詳細業務證實、測試步驟及方法;
2)用戶方在割接完成後按照《割接後業務測試表》進行逐步、逐項業務測試、驗證;
3)集成商負責進行設備及業務的證實工作;
4)業務割接後網路及大部分業務正常,但不可避免極少不正常的情況,經幾方確認後,填寫好《遺留問題及處理報告》、《完工報告》及《完工驗收通知書》
其他工作
1)各設備做好系統、業務數據的備份; 2)割接後清理現場,保持正常的機房秩序。
㈤ 我是做機房管理的,有沒有關於機房管理的智能運維設備呢請推薦!!
智能布線系統的「預配置」——機房運維管理的新利器
數據中心在大型企業的日常運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需要一套能在數據中心快速、准確、便捷地配置相關設備的管理工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智能布線系統的「預配置」模塊是專為此項應用而開發的,並為機房的運維和管理帶來新的思路。當一個IT經理需要在機房內添加一台新的伺服器,他需要考慮下了因素:需要的空間(設備的尺寸多大?是否預留升級空間?);電源(根據每台機器的具體型號不同);所在區域的空調需要;網路的連接;重量;軟體和應用程序的安裝;交換機埠的配置。如果沒有使用智能布線系統,這些信息就需要人為地從很多系統里去慢慢搜集。這項工作費時費力,還容易出錯,經常延時,耗費財力。如果使用智能布線系統,系統里的「預配置」模塊就會根據需要自動調用數據並加以分析。「預配置」模塊同樣會自動計算出可用的資源,並自動生成一系列工作單,並全程跟蹤工作單的執行情況直至完成。智能布線系統的「預配置」模塊使得整個流程自動化,是工作快速和高效,引導維護人員執行完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務。例如,安裝一台新伺服器通常需要先確定機櫃,然後考慮相應的空間、重量、電源、空調以及網路連接和服務需求。以前IT經理需要逐一收集這些信息,並逐一執行工作。如果使用智能布線系統的「預配置」模塊,IT經理根本不需要再往返於辦公桌和現場,他只需要輕松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完成工作。一些智能布線系統的「預配置」模塊還提供攜帶型操作的軟體,安裝攜帶型設備,給現場工程師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這些攜帶型設備通過和管理軟體的通訊,實時更新操作需求,這將使得工作更快捷並減少人為錯誤率。管理軟體同樣非常重要,中型到大型企業的數據中心在執行操作時需要考慮很多條件因素。即便是在一個中型系統里,IT經理都很難不藉助與智能布線系統而做到高效管理。只有一套功能先進的管理軟體才能精確地執行客戶的各種需求。在更先進的「預配置」模塊里,我們還可以看到篩選的結果根據客戶制定的規則呈現在IT經理面前,以供選擇,提供一個主選方案並提供多個備選方案。這樣的運維和管理確保所有的增加和改變都能符合客戶的意願。當移動一個設備時,先進的智能布線系統會創建工作訂單,根據篩選和排序原則推薦鏈接和埠,自動生成任務列表,以及提供備選方案。總之,智能布線系統的「預配置」模塊是能在數據中心快速、准確、便捷地配置相關設備,大大提高了機房運維和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確性,成為機房運維和管理的新利器。
㈥ 學校計算機房50台機器 要配什麼樣的伺服器,網路連接需要要那些設備 價格如何
伺服器不一定非要用品牌機主要是大容量內存,硬碟 便於數據來源交換 我給樓主專寫個配置 僅供參考可屬以把滑鼠,鍵盤換成普通的CPU Intel 酷睿2四核 Q9450(散) ¥ 1960 主板 華碩 P5Q ¥ 999 內存 金士頓 2GB DDR2 800 *4 ¥ 115 硬碟 希捷 1TB 7200.11 32M(串口/盒) ¥ 730 顯卡 翔升 權杖9800GTX Plus 終結版 512M ¥ 999 LCD 三星 T220G ¥ 1880 機箱 航嘉 哈雷一號 H001 ¥ 260 電源 航嘉 多核DH6 ¥ 380 滑鼠 Razer 煉獄蝰蛇 ¥ 399 鍵盤 Razer 黑腹狼蛛 ¥ 589 音箱 漫步者 C2 ¥ 530 散熱器 Tt V1 AX ¥ 450 光碟機 先鋒DVD刻 ¥ 180合計:9816
㈦ 機房的設備清單有哪些
1、伺服器抄1-2台(IIS、Exchange Server、ISA Server等等視需求配置);
2、路由器一台(如果3具備則省去);
3、三層交換機一台(如果帶路由2可以省去);
4、二層交換機若干,視實際節點位置配備;
5、硬體網關、硬體防火牆(視需求配置);
6、機櫃(視設備多少配備);
7、UPS(根據容量配備);
8、網線、水晶頭、標簽若干。
㈧ 建設90台電腦的機房,求設備配置及報價,詳見內容
1.2.3的單子我都能出 但是4.5.6辦不了
第一個
cpu E5 2630 3300
主板 華擎X79極限玩家6 1999元
內存 內存 金士頓 8G 1600 ECC 四條 750*4元
機械硬碟 希捷 2T 550
固態硬碟 浦科特 PX 128M5S 639
機箱 大的就行 200
電源 海韻S12II 520,399
散熱器 九州風神 大霜塔,200
顯卡弄個亮機卡吧,迪蘭HD7750 酷能+ 1G DC,600元
總價 10887元
第二個
cpu i5 4570 散片 1070
主板 華擎B85M pro4 449
內存 威剛 萬紫千紅 8G 1600 ,420元
機械硬碟 希捷500G 320
機箱 先馬奇跡3 100
電源 antec bp300p不帶x,180
散熱器 超頻三 紅海mini靜音版,39
顯示器 aoc i2369V,950元
鍵鼠套 雙飛燕 100
總價 3628元【8G內存一定要裝win7 64位系統或者直接win8】
這教師和學生用機 我感覺一樣的就行,或者把第二個裡面的cpu降低到i3 4130散,內存降低到4G,其他的都一樣,這樣子省下五六百塊呢,系統我只推薦win7,學生機4G內存可以使用32位的,也可以64位的
㈨ 精密空調與房間大小怎麼配比,有計算公式嗎
六、專業機房精密空調的設備選型1、機房空調製冷負荷的計算方法
精確計演算法
綜合考慮計算以下因素產生的負荷,使用這種計算方式對空調負荷選擇而言相對比較准確:
根據機房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考慮一年中的最大負荷工況。
圍護結構的外圍負荷(包含牆體傳熱以及太陽直射所造成的空調負荷)
機房內設備發熱量
機房內新風負荷
機房氣流組織以及消除局部溫差所需要的循環風量。
機房的擴容以及備用需求。
根據機房面積估演算法
按照機房內面積空間進行相應估算,在一般小型集中機房中,我們一般按照300W/m2~550W/m2來估算機房內的空調負荷,而每平方米的空調負荷量要根據機房內設備的發熱及密集程度確定,一般常規小型機房選取400 W/m2就可以。
對於設備特別密集的機房需要單獨估算機房製冷負荷以及氣流方式。
根據機房設備供電量估演算法
按照機房內總配電功率乘以相應系數進行估算,系數大小根據機房設備的種類以及使用頻率確定,一般選取0.8~1.2。
2、機房空調的風量計算方法
按機房新風負荷計算風量
在恆溫恆濕機房當中,新風除了給人員提供新鮮的空氣能保持房間的正壓之外,給機房環境控制帶來的影響是負面的,所以,機房當中的新風選擇比例遠遠小於常規辦公空間的30%。一般機房的新風量選擇都在5%~10%。
按機房換氣次數估算風量
為了保證機房內部的溫濕度場足夠均勻,我們對機房內換氣次數一般選取為30~50次,設備冷風比不小於3.5。但是我們也不建議風量過大,風量過大時會使機房內的氣流速度過快,影響設備及人員的工作,嚴重時還會產生噪音過大的問題。
按設備冷風比估算風量
在計算出了設備機房的冷量負荷之後,根據機房實際情況選取冷風比,一般為2~4.5。對於設備熱島效應明顯的機房,冷風比選取相應要小,而對於熱負荷比較均勻的機房,冷風比可以相對大些。
3、機房內部空調氣流方式的選擇
室內直吹風氣流方式
室內直吹式就是把空調機安裝在機房內,通常又稱為上側送風下側回風式,從上側送出的空氣先與室內空氣相混合,再進入計算機櫃。顯然,從空調上側送出的空氣溫度低於室內空氣溫度。
此送風方式適用於微機房,也就是機房狹小、計算機設備台數少、設備發熱量小的微型計算機房,如30m2左右的微機房。
採用這種送風形式,其空氣流很可能被機房內的設備阻擋,會出現小區域的渦流、特別是在空氣流經的室內工作區會有吹風感。因此在布置設備時防止設備間空氣短路、在空氣流路上,設備應先低後高排列,發熱量大的設備優先得到足夠的冷風。
地板下送風氣流方式——機房最常見送回風方式
空氣在經專用空調機處理之後,通過計算機櫃下部送進計算機櫃內,而經機房上部返回空調機的送風形式,也稱為下送上回式,如下圖所示。
地板下送風方式
由於下送上回式的冷風是通過保持正壓的活動地板下的靜壓風庫送入計算機設備和機房的,並且可以給發熱量大的設備單獨送風,因此,空調效率高,使機房內溫度分布均勻,一般計算機房均採用這種送風形式。在施工時應對地表面進行防塵塗料處理。為了防止地面上產生結露,必須在地面上或在機房下層頂棚上進行隔熱措施處理。送風溫度一般取17~19℃。
上送下回式——實驗室常見
上送下回式就是把空調機調整了溫度和濕度的空氣,經過吊頂送進計算機櫃。而後再通過活動地板下返回空調機下部回風口。這種送風形式適用於計算機櫃本身散熱方式是從機櫃頂部送風,機櫃下部或側下部排風的計算機系統,如圖所示。
上送下回方式
風管上送風氣流方式——應用也比較廣泛
空氣在經專用空調機處理之後,通過連接於空調機上部的風管被送進計算機櫃內,而經機房內部空間返回空調機側面回風口的送風形式,也稱為上送風方式。由於上送風方式氣流有風管作為導向,所以能將氣流送得比較遠。這種送風方式比較適用於送風要求遠且設備發熱比較集中的機房內。
混合式空調方式
混合式就是根據設備和操作人員對空調的不同要求而採用的綜合送風形式。
其中計算機設備所需要的冷風是經活動地板下送入設備的,而人的舒適則是通過另一系統來實現的。因此,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空調方式,設備和人都可以得到比較滿意的空氣調節。
由於混合式空調造價高、氣流組織復雜,在實際工程中應用較少。
4、設備選型需了解的
國家及行業機房建設的標准。
計算機和數據處理機房用單元式空氣調節機GB/T 19413-2003(140平米以上大中型機房適用)
單元式空氣調節機GB/T 17758-1999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140平米以下的小型機房適用)
機房內的空調冷量需求。
機房內的空調風量需求。
機房精密空調廠家的設備規格。
機房形狀——決定機房空調的擺放以及氣流組織情況。
機房現場的實際安裝使用條件(決定精密空調的冷卻形式為風冷、水冷、冷凍水或者雙冷緣)。
風冷式機組由於其系統簡單、安裝維護方便,而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但其效率相對較低,並且其安裝還受到室內外機之間的高差以及距離的影響。
水冷式空調應用於不便於安裝風冷型空調的場所,其換熱效率高,但安裝和維護的成本都比風冷型空調高。
冷凍水型空調能直接利用大樓中央空調系統所提供的冷源,設備簡單成本低,但由於大樓中央空調一般都是上班時間才開,所以冷凍水型設備很難滿足全年不間斷工作的要求。
雙冷源設備由於其成本高、系統復雜,在實際中應用較少,只用在非常重要並且節能要求很高的場合,
用戶機房對於設備配置的冗餘要求。
普通機房只需要系統備份(或者無備份)就可以。
集中機房單個機房需要N+1設備備份。
特別重要的大型數據處理中心機房需要N+2以上設備及系統備份。
廣州科洛瑞——空調環境技術專家
技術專業、服務周到、價格合理、共同發展
整體方案、前瞻配置、追求精品、全力創新
㈩ 200平米機房如何配置,都需要多少伺服器,交換機等設備
伺服器,交換機,都是根據業務量和需求定,不是根據平方米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