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木材乾燥工藝是什麼
在指定設備中運用指定方法進行木材乾燥處理時,按樹種、尺寸規格及質量要求所制定的工藝參數和技術程序。乾燥後的木材須達到應有的含水率和質量要求。
通過生產實踐,人們創造了多種乾燥方法及其工藝,但採用已久而且積累了豐富研究資料與實際經驗的是窯干法(見木材窯干)。此法在設備方面,須具有氣密性和保溫性良好的特種建築物,其內安裝有以熱交換器為主的供熱和調溫設備,以蒸汽噴射管和進、排氣道為主的調濕設備,以及用風機驅動的、以紊流形式穿過材堆的強制氣流循環的設備。此種乾燥法的工藝具有代表性,其程序是:①在可能條件下,把濕材先氣干或預干到含水率為40%或以下,為保證質量和降低乾燥費用創造條件。②嚴格按照工藝規范用隔條把待乾材堆積成整齊的材堆,以減輕木材的翹曲和變形。③堆積材堆時放入含水率檢驗板和應力檢驗板,以便隨時了解烘乾的程度和木材是否已發生應力及缺陷。④窯殼須預先烘熱,以免在高濕度下窯內淤積冷凝水。⑤材堆入窯。⑥用高於乾燥第一階段的溫度和濕度對木材進行預熱處理,至內部溫度略低於介質溫度為止,目的是不使外部過早地排除吸著水。⑦降低介質的溫度與濕度,按照和待乾材的樹種、尺寸規格及質量要求相應的基準開始乾燥處理,並按照含水率階段的轉變及時調節基準,使乾燥有節奏地進行。⑧在用應力檢驗板觀察到木材有發生應力的跡象時,停止按基準進行的乾燥過程,開始以消除應力為目的的中間處理,手段是提高介質的溫度和相對濕度,使木材軟化,至應力消除為止;中間處理按工藝的需要可進行多次。⑨在乾燥到木材含水率將降至預定的終含水率之前,進行終了處理,其目的與手段和中間處理類似,可使木材內含水率的分布趨於均勻。⑩木材須在窯內充分冷卻後才可出窯,以免驟然與冷空氣相遇而開裂。?干木材在倉庫內存放期間,應採取措施,使木材的終含水率基本上保持不變。
其他方法的乾燥工藝和窯干法類似,但各有特點。高頻乾燥與微波乾燥的特點,是水分子在電的正、負兩極頻繁交變的情況下,發生摩擦,並從木材內部生熱。真空(負壓)乾燥的特點是:木材中的水的沸點因大氣壓力的減小而降低;在部分真空的條件下木材中水分的流動與擴散加速。
㈡ 木材如何窯干
在配有供熱和調濕設備的木材乾燥窯中,以濕空氣為乾燥介質,用強制循環或自然循環的方式,向被乾材提供熱能並吸收從木材中蒸發出來的水分的乾燥法。又稱木材室干。
木材窯干方式
主要有常規窯乾和高溫窯干兩種。①常規窯干:使用的介質溫度在100℃以下,適用於各個樹種不同規格木材的乾燥,能滿足各類木製品對乾燥質量的要求,是應用最普遍的方法。缺點是乾燥周期較長,成本偏高。②高溫窯干:使用的介質溫度在100℃以上,適用於比較容易乾燥的針葉樹材及某些軟闊葉樹材和對等級要求不十分高的木材。這種方法的乾燥周期短,成本比常規窯干低。
木材窯干原理
①在乾燥窯內,由風機驅動的濕空氣在通過加熱器時吸收其中載熱體(通常是水蒸氣)的熱能,隨後在流經材堆時把熱能傳遞給待乾燥的濕木材。濕木材受熱後,表面水分汽化,並在介質中水蒸氣分壓低於木材表面水蒸氣分壓時為介質所吸收。②較高的介質流速可削弱木材表面邊界層的影響,加快介質與木材表面間的傳熱、傳濕過程。③隨著水分不斷從表面排出,木材內部逐漸建立起內高外低的含水率梯度和水蒸氣分壓力梯度。在這兩個梯度的作用下,水分以液態或氣態或兩種狀態交替的方式逐漸由內向外運動。④乾燥介質的溫度越高,相對濕度越低(即水蒸氣分壓越低),流速越高(在一定限度內),木材中水分的排除速度越快。⑤在整個乾燥過程中,按預定基準控制各個階段的溫、濕度,合理地調整木材中水分由中心區域向表層運動及從表層向介質中蒸發的速度的關系,可以得到適宜的乾燥速度並避免木材中產生過大的內應力,從而避免乾燥缺陷,達到節約能源和時間,保證乾燥質量的目的。
㈢ 木材乾燥的窯內適宜溫度是多少
珠三角地抄區范圍這么廣,做木材乾燥窯企業的肯定也不只一兩家了,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山科瓦特是這方面的行家,至於木材乾燥的窯內適宜溫度,這個得看你乾燥什麼木材?要結合乾燥效率和乾燥質量,制定合適的乾燥基準,溫度范圍一般在40-80度,依據不同木材而定.
㈣ 什麼是木材乾燥窯
可以根據工藝要求調節和控制溫、濕度及氣流速度的專門用於乾燥木材的建築物或金屬容器。有連續式乾燥窯和周期式乾燥窯兩大類。
連續式乾燥窯
呈隧道狀,長度一般30米以上,沿縱向可裝許多材堆。乾燥過程中材堆定時前移。在由濕端裝入濕材堆的同時,由干端卸出乾材堆,因此,也稱前進式乾燥窯。其乾燥作業是連續進行的。這種窯的濕端低溫高濕,干端高溫低濕,乾燥介質分段變化。可用熱濕空氣作乾燥介質,也可用爐氣體作乾燥介質。可設計成具有通風裝置的強制循環窯,也可為沒有通風裝置的自然循環窯。通常用於乾燥批量大、規格少的針葉樹材薄板。
周期式乾燥窯
呈分室狀,也稱分室式乾燥窯。乾燥作業按周期進行,即一次性裝窯,乾燥後一次性出窯。可設計成單軌窯或雙軌窯,沿縱向裝1~3個材堆。乾燥介質可採用熱濕空氣、過熱蒸汽或爐氣體。也可設計成自然循環窯或強制循環窯。前者沒有通風機,乾燥介質靠材堆周圍及內部不同部位的溫差造成的重度變化形成自然對流循環,氣流速度低,乾燥周期長;後者裝有風機,強迫乾燥介質以1.5米/秒以上的流速橫向通過材堆,使乾燥速度加快。周期式乾燥窯使用靈活,操作方便。現代木材乾燥窯絕大多數是周期式強制循環窯。常見的周期式強制循環乾燥窯有以下幾種型式:
上部風機式縱軸型
窯內由「假天棚」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風機間,下部為乾燥間(見圖)。多台軸流風機同裝在一根長軸上置於風機間內,用一台電機帶動。加熱器布置在風機間或乾燥間的兩側。這種窯因管理廊在端頭,可多間乾燥窯聯成一片,佔地少並便於統一管理,適用於乾燥規模較大的工廠。
上部風機式橫軸型
由「假天棚」分成風機間和乾燥間。每台軸流風機單獨橫向安裝,每台風機配一台電機,從而消除了長軸易發生故障的缺點,並提高了氣流循環效果和乾燥均勻性。但因風機間在上部,安裝和維修不方便。
側面風機式
風機和加熱器布置在窯的側邊。風機直徑接近於材堆的高度,氣流橫向水平循環(每循環一次通過材堆兩次)。該窯型安裝維修方便,但需要較大直徑的風機,使材堆高度受到限制。
側下風機式
風機裝在窯的一側下方,氣流在材堆上半部和下半部橫向循環。與側面風機式的不同之處是風機直徑只接近材堆高度的一半,結構較為簡單,安裝、維修及操作方便,是中、小型企業應用較普遍的窯型之一。
端部風機式斜壁型
風機裝在窯後端部的風機間,氣流橫向水平循環。為了合理分配氣流,乾燥間兩側壁自後(或中)至前逐漸向內傾斜。該窯型結構簡單,安裝及維修方便,是比較好的窯型,適用於中、小型企業。
噴氣式
窯內上部裝有配氣道和噴嘴組成的噴氣裝置。由配氣道後端的軸流風機或裝在窯外經吸氣管和壓氣管與窯內聯通的離心風機將乾燥介質壓入噴氣裝置,噴射氣流實現強制循環。這種窯結構復雜,往往因噴氣裝置的製造與安裝不精確而使乾燥效果很差,現已較少採用。
乾燥窯的選用和設計應根據各種窯型特點,結合被干木料的樹種、規格、數量、乾燥質量要求及自然條件等決定。乾燥窯應具有足夠的加熱能力和氣流循環速度,並有良好的保溫、氣密和耐腐蝕性能及必要的監測裝置。窯內溫度場和氣流速度場應分布均勻,操作應方便、靈活、可靠。
㈤ 木材乾燥設備的具體配置有那些
主要包括了乾燥窯殼體,供熱調濕裝備,通風裝備,檢測與控制裝備。
㈥ 木材乾燥設備
木材乾燥設備介紹:乾燥設備中的熱源為蒸汽的,
1、窯體結構
分成鋁合金組裝式乾燥窯、全磚混結構乾燥窯和金屬結構(框架為方管、內鋁板、外彩鋼板)乾燥窯三大類。
2、加熱系統
乾燥窯是以蒸汽為熱源,濕空氣為介質,通過控制乾燥介質的參數科學的對木材進行乾燥處理。採用蒸汽加熱可實現精確的窯內溫、濕度控制從而獲得乾燥質量好、含水率均勻的木材乾燥產品。
3、氣流循環系統
頂風機型乾燥窯屬周期式強制循環乾燥窯,風機置於乾燥窯頂部,採用耐高溫、高濕電機和防腐鋁壓鑄葉輪組裝在風機架上,並按氣流方向分為正壓區和負壓區。風機可正逆定時換向旋轉,氣流隨之改變循環方向,以此實現了通過材堆的氣流分布均勻而獲得很好的乾燥質量。
4、控制系統
聯體式乾燥窯,集中管理操作間將半自動控制櫃安裝在操作間內,一人可管理多台窯。操作工依據樹種、乾燥基準設定參數;半自動控制櫃通過控制加熱器、噴蒸管的電磁閥及進排氣蝶閥等系統執行機構即實現自動控制乾燥介質的溫度、濕度而保證乾燥基準要求,最終保證木材乾燥質量與乾燥周期。
5、檢測系統
溫度用熱電阻式溫度計與其配套的數字顯示儀表,相對濕度檢測用干、濕球溫度差,即一隻作干球溫度計,另一隻做濕球溫度計,二者之差查表確定窯內介質的相對濕度。木材含水率檢測用檢驗板稱量計算或電測儀測量。
㈦ 木材乾燥平恆窯的使用和操作流程
乾燥流程
(一)低溫預熱:
1、 先把鍋爐蒸汽壓力達到0.35-0.4Mpa預備供氣。
2、 打開控制器啟動風機,打開手動加熱閥門,排潮和噴蒸都是在關閉狀態,同時打開手動回水排水閥,讓蒸氣進入散熱器後可以得到良好的循環,排完回水冷凝水後關閉輔助排水閥,主回水閥不要關閉。
3、 風機每間隔2小時倒轉一次,倒轉過程中風機會停止3-5分鍾後才能啟動風機,啟動後如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運行進行檢修,排除故障後在啟動運行。
4、 起窯後在原有的溫度基礎上以每小時2-3度上升,一直上升到預熱基準值35-40度上,到達35-40以後,在用自動加熱保持相應的時間,然後轉為下一個環節。
5、 工作人員在操作時應清楚、熟悉各種操作步驟,每間隔1個小時記錄1次控制器上溫度、濕度的實際數值和蒸汽壓力,風機為自動換轉,每隔2小時倒轉一次,要做好記錄。
(二)初期處理:
1、 預熱完畢後溫度濕度設定在基準只值,手動噴蒸打開,濕度上升速度以每小時3度左右上升,一直達到初期噴蒸基準值。
2、 2噴蒸達到基準後,用自動噴蒸保持現有濕度響應的時間,保持時間每公分板材按照2-3小時保持(如:30mm厚的板材初期處理按每公分2小時保持的話,就是保持6小時,按每公分3小時保持的話,那就是保持9小時)。
3、 初期處理板材必須噴透,為乾燥下一階段打下基礎,用自動噴蒸保持完後,轉入正常乾燥,開始降溫每小時降溫度左右。
4、 降溫到乾燥基準值上後打開自動加熱閥按基準乾燥,降到乾燥基準值後排潮不用關閉正常運行,根基板材含水率的變化適當提溫,隨時檢測實驗板含水率,初期處理完畢。
(三)中間處理:
1、 關閉加熱閥門和排潮,打開手動噴蒸閥門,把濕度設定在中間處理基準上,開始噴蒸每小時升溫3度左右,在預定時間內達到噴蒸基準,如果噴蒸不理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延長噴蒸時間。(如:在噴蒸過程中停電或壓力達不到噴蒸要求,噴蒸對壓力的要求為不低於0.4Mpa)。
2、 噴蒸達到中間處理基準後,打開自動噴蒸保持現有的濕度相應時間,保持完畢後開始降溫,降溫速度為每小時降2-3度,降到基準後轉為正常乾燥階段中間處理完畢。
3、 轉為乾燥後打開加熱閥保持現有基準相應天數,根據板材含水率的變化適當提溫,隨時檢測實驗板含水率的變化情況。
(四)平衡處理:
1、 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在板材含水率比較平均的情況下可省略這個環節(平衡處理)如果板材的含水率不平均(例如:板材的含水率在16%14%10%8%)板材含水率的平均程度在5個差值以內可不必做平衡處理,超過5個差就需要正常做。
2、 自動加熱閥門關閉,打開手動噴蒸閥門,把濕度設定在噴蒸基準值上進行噴蒸,噴蒸速度控制在每小時3度上升,噴到基準後打開自動噴蒸保持現有的濕度相應的時間(板材噴蒸比例為每公分按1.5-2小時),保持完畢後進行降溫,每小時降3度左右,用排潮控制降溫速度,降到乾燥基準值後打開自動加熱保持相應天數,平衡處理完畢轉為乾燥階段。
(五)最終處理:
1、 關閉自動加熱和排潮,濕度設定在最終基準值上,濕度每小時上升速度為3度,達到最終處理基準後用自動噴蒸保持相應時間。
2、 自動噴蒸保持完畢後開始降溫,每小時降溫速度為3度,一直降到最終乾燥的基準,轉為表面乾燥。
(六)表面乾燥階段:
1、 表面乾燥階段,把濕度設定在乾燥基準值上,開始乾燥1-2天,這段期間隨時檢驗含水率樣板。
2、 如板材含水率合格,關閉加熱用排潮控制開始降溫,夏季降到40度以下起門出窯,冬季降到30以下出窯。
注意事項:
一、裝堆
1、同一窯被干鋸材應樹種相同、厚度相同、初含水率基本一致,一般不允許混裝。
2、木材隔條一般按烘乾木材的厚度而定,斷面尺寸寬度在3-5公分之間,厚度在4-6公分之間,規格應一致,長度等於材堆寬度。以紋理通直,沒有節疤、夾皮等缺陷的沖擊韌性和強度較好的樹種,如紅松、雲杉、水曲柳、柳安之類的干木材做成。隔條的間距:針葉材堆,一般為板厚的18-20倍,闊葉材堆一般為板厚的10-12倍,可根據烘乾鋸材的厚度靈活掌握。隔條應上下對齊,成一豎直線,不能錯開,否則鋸材容易壓彎變形。
3、鋸材的縱向方向與氣流方向相垂直,隔條與氣流方向一致,以便循環氣流順暢流過材堆中的水平氣道。
4、材堆端頭的隔條應夾住板端,材堆與材堆的端頭盡量緊挨著,並盡量與烘房內壁靠齊,以免端頭乾燥過快,造成端裂。
5、鋸材應單層平鋪,相互緊靠,不可雙層疊放在一起,材堆必須裝成一正六面體,並不歪不斜,若鋸材長度不一致時,盡量把空缺留在堆內,保持端頭齊平。
6、材堆裝好後,必要在堆頂沿隔條位置加壓重物,以防止或減輕鋸材變形,可用斷面為100×100mm的專用鋼筋混凝土壓條或廢舊木材在頂加壓。
7、在材堆兩側(非端側)應留離牆距離50公分左右的豎直氣道。
二、木材烘乾工藝:我們僅提供保守烘乾法以供參考,用戶可在積累了烘乾經驗後制定出適合自己產品的專門烘乾工藝。現就厚7公分板材的烘乾方法大致介紹一下:
1、預熱處理階段,目的是在未乾燥之前先使木材充分熱透,並清除可能已經存在的乾燥應力(在氣干過程中產生的)。
啟動熱風爐鼓風機向烘房內供熱,同時點燃蒸汽爐向烘房內加濕(噴蒸),溫度40℃-50℃之間,溫度上升不能太快,噴蒸(加濕),時關閉排潮。向烘房加濕時間視木材品種和厚度而定,一般20-30個小時,約1-2天時間。窯內循環風機每4小時換一次轉向。
2、中間處理階段,中間處理是在窯干過程中進行的調濕處理,其目的是消除前期所產生的表面漲應力,以防止表裂,或消除中、後期乾燥所產生的表面硬化,以防止後期發生內裂。
排濕是根據窯內風機的運轉方向手動進行的,當預熱加濕完成後,悶窯24小時。溫度在55度以上即可進行排濕,根據風機轉向手動打開或關閉相對應的排濕口蓋,排濕時間是風機每4小時換向一次,排濕30分鍾。排濕後溫度會逐步上升,但不能超過80度。
對於容易變形或開裂的木材,排濕乾燥中適當再進行少量加濕(噴蒸),以消除木材的內應力。烘乾榆木建議每隔48小時加濕4小時,加濕時關閉排潮口。
本操作約需要6-7天的時間。
3、正常烘乾階段,9天以後,溫度65℃-75℃,嚴禁超溫,停止加濕(噴蒸),循環風機每4小時換向一次,排潮1小時。直到烘乾.約需4-6天時間。
處理結束後,燜窯4-8小時取樣檢查,合格後緩慢降低烘房溫度,溫度降至40℃左右時,方可出窯。
三、木材乾燥中常見缺陷及解決方法
1、開裂:木材在窯干過程中發生的開裂現象有以下三種情況:
(1)外裂(表裂):是指鋸材的外表面(通常是弦切板的外切面)上沿木射線發生的縱向裂紋,它主要是由於乾燥前期表面漲應力過大而引起的,故乾燥前期應盡量避免升溫太快,控制好升溫時間梯度。
(2)內裂(蜂窩裂):木材內裂發生在木材內部,沿木射線裂開,如蜂窩狀,也叫蜂窩裂。內裂一般發生於乾燥後期,防止的辦法是在窯乾的中、後期及時進行中間處理,以解除表面硬化,對於厚度較大的鋸材,尤其是硬闊葉樹材,後期乾燥溫度絕不能太高。
(3)端裂(劈裂或縱裂):木材在窯內進行烘乾時,因木材端頭水分蒸發較快,尤其是木材厚度較大時,易產生端裂。
防止方法:裝堆時,材堆端頭的隔條盡量靠近端頭壓緊並上下對齊;裝窯時,材堆與材堆的端頭盡量緊挨著,防止氣流從材堆之間的空擋短路,以免端頭乾燥過快;在木板端頭塗刷石蠟油或厚油漆,阻礙水份從端頭蒸發;對於容易發生端裂的硬闊葉材或厚板,盡量採用偏軟的乾燥工藝,並注意及時進行調濕處理等。
㈧ 木材乾燥設備如何選擇
在選擇乾燥設備之前,首先要了解各類乾燥方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再根據企業自身的具體條件,對口選擇相應的乾燥方法和類型,再配合合理的乾燥工藝,才能做到在保證乾燥質量的前提下,最大幅度的降低設備投資和乾燥成本。 1乾燥方法的比較
選擇乾燥窯的類型時,應考慮技術上的先進性、工藝上的可靠性、經濟上的合理性,並根據被干木材的樹種,規格和數量,木材的用途對乾燥質量的要求以及生產單位的具體情況等。
蒸汽加熱的木材乾燥法,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最傳統、最普遍的乾燥方法。其主要的優點是技術性能穩定,工藝成熟,溫、濕度易於調節和控制;可集中供熱,可乾燥各種用材,適用范圍廣;若乾燥工藝合理、操作正確,乾燥質量有保證,乾燥室的容量較大。缺點是需要蒸汽鍋爐。設備投資較高,乾燥成本適中或偏高。
熱水加熱的木材乾燥法熱乾燥木材,兼有蒸汽乾燥的部分優點。可利用木材加工剩餘物作燃料,乾燥成本大幅度降低,由於熱水熱容量大,乾燥室內空氣狀況較穩定,易於控制。其主要的缺點是由於常壓熱水的出水溫度不高(95℃左右),乾燥周期稍長。
爐氣間接加熱的木材乾燥法主要優點是不用鍋爐,並以工廠的加工剩餘物為能源,乾燥成本低。缺點是乾燥介質的溫、濕度狀態不易調節和控制,對操作技術和責任心要求較高,勞動強度相對較大。這類設備的可靠性與設計是否合理關系極大。沒有經過合理設計和合理建造的「土室」,不但乾燥不均勻、乾燥時間長、乾燥質量無保證,還很容易發生火災。
除濕乾燥法的優點是可回收濕空氣冷凝所釋放的汽化潛熱,即該法幾乎沒有或只有少量的排氣熱損失;並且工藝簡單,操作容易,乾燥安全,一般不會造成木材損傷。缺點是乾燥溫度低,乾燥周期長,對於厚板或難乾材,很不容易干透,且乾燥成本偏高。
真空乾燥法將木材置於密閉的乾燥容器內,一方面提高木材的溫度,另一方面降低容器內的壓力,使木材中水分在比較低的溫度下就開始汽化與蒸發,從而達到乾燥木材的目的。該乾燥方法的特點是乾燥周期短,乾燥質量好,但能耗較高,容器的容積較小,乾燥設備及乾燥過程的控制較為復雜。適合於透氣性好的硬闊葉材厚板或易皺縮的木材。
微波和高頻乾燥乾燥法具有內外同時加熱,加熱均勻乾燥速度快,周期短,乾燥質量好,能保持木材的天然色澤,有利於連續自動化產生等一系列優點。缺點是以電為能源,成本高,設備性能不完善。初步實踐證明:其適合於對於貴重樹種(紅木等)、高檔木料及難乾材。
太陽能乾燥方法也是一種節能的木材乾燥方法。它是利用太陽能集熱器將太陽能轉變為熱能來加熱木材。這種乾燥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節省能源,但乾燥周期較長,而且受地區、季節和氣候等條件的影響。所以,這種乾燥方法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㈨ 如何對剛購買得木材進行烘乾,需要哪些設備和條件請詳細說明一下
為了保證烘乾質量和減少烘幹缺陷,需要木材乾燥窯進行烘乾,詳情可以參考東莞正立乾燥設備有限公司的網站了解一下。也可以直接致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