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編程原理是什麼
1.編程是編寫程序的中文簡稱,就是讓計算機為解決某個問題而使用某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寫程序代碼,並最終得到相應結果的過程。
2.為了使計算機能夠理解人的意圖,人類就必須要將需解決的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過計算機能夠理解的形式告訴計算機,使得計算機能夠根據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種特定的任務。這種人和計算機之間交流的過程就是編程。
3.編程:設計具備邏輯流動作用的一種「可控體系」【註:編程不一定是針對計算機程序而言的,針對具備邏輯計算力的體系,都可以算編程】
例子:①比如編寫一段代碼程序②編寫一個控制設備體系。
4.匯編語言
為了解決使用機器語言編寫應用程序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文件系統驅動編程流程
人們首先想到使用助記符號來代替不容易記憶的機器指令。這種助記符號來表示計算機指令的語言稱為符號語言,也稱匯編語言。在匯編語言中,每一條用符號來表示的匯編指令與計算機機器指令一一對應;記憶難度大大減少了,不僅易於檢查和修改程序錯誤,而且指令、數據的存放位置可以由計算機自動分配。用匯編語言編寫的程序稱為源程序,計算機不能直接識別和處理源程序,必須通過某種方法將它翻譯成為計算機能夠理解並執行的機器語言,執行這個翻譯工作的程序稱為匯編程序
㈡ 計算機輸入設備的作用是什麼
輸入設備是向計算機輸入數據和信息的設備,是計算機與用戶或其他設備通回信的橋梁。
如:我們平答常所使用的鍵盤、滑鼠、掃描儀都是輸入設備。
而相對應的顯示器就是輸出設備,即指向外部顯示或播放內部數據的相關設備,如音響、顯示器等。
㈢ 軟體的作用是什麼
軟體(英語:softw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順序組織的計算機數據和指令,是計算機中的非有形部分。軟體是計算機系統中與硬體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包括程序、數據和相關文檔的完整集合。
計算機程序是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由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的符號化指令序列。
計算機程序包括源程序和目標程序。文檔是指用自然語言或者形式語言所編寫的文字資料和圖表,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格、開發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3)為設備寫程序屬於什麼作用擴展閱讀:
軟體按應用范圍劃分,一般來講軟體被劃分為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和介於這兩者之間的中間件。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為計算機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可分為操作系統和系統軟體,其中操作系統是最基本的軟體。
系統軟體是負責管理計算機系統中各種獨立的硬體,使得它們可以協調工作。系統軟體使得計算機使用者和其他軟體將計算機當作一個整體而不需要顧及到底層每個硬體是如何工作的。
操作系統是一管理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程序,同時也是計算機系統的內核與基石。操作系統身負諸如管理與配置內存、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與輸出設備、操作網路與管理文件系統等基本事務。操作系統也提供一個讓使用者與系統交互的操作介面。
支撐軟體是支撐各種軟體的開發與維護的軟體,又稱為軟體開發環境(SDE)。它主要包括環境資料庫、各種介面軟體和工具組。著名的軟體開發環境有IBM公司的Web Sphere,微軟公司的等。
包括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編譯器、資料庫管理、存儲器格式化、文件系統管理、用戶身份驗證、驅動管理、網路連接等方面的工具)。
2、應用軟體
系統軟體並不針對某一特定應用領域,而應用軟體則相反,不同的應用軟體根據用戶和所服務的領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應用軟體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用途而被開發的軟體。它可以是一個特定的程序,比如一個圖像瀏覽器。也可以是一組功能聯系緊密,可以互相協作的程序的集合,比如微軟的Office軟體。也可以是一個由眾多獨立程序組成的龐大的軟體系統,比如資料庫管理系統。
3、中間件
中間件是提供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之間連接的軟體,以便於軟體各部件之間的溝通,特別是應用軟體對於系統軟體的集中的邏輯,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框架如Web服務、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等中應用比較廣泛。
如資料庫、Apache的Tomcat,IBM公司的WebSphere,BEA公司的WebLogic應用伺服器,東方通公司的Tong系列中間件,以及Kingdee公司的等都屬於中間件。
㈣ 用什麼為這個設備寫程序
你說的是安裝設備怎麼控制還是管理系統?
如果說設備控制的話,PLC、單片機等都行
管理系統你可以找一家軟體公司購買客房管理系統軟體
㈤ java能給什麼設備寫程序
可以給冰箱電視機頂盒等等一下家用電器寫程序,應為java是跨平台的,只要有個java虛擬機就可以使用java程序了
㈥ 怎麼將程序寫入硬體,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很專業~~
我上學4年現在只會編寫軟體,這個問題我也問過我的大學教授,他跟我一路神侃~然後~我比糊塗的還糊塗~
計算機運行原理
個人電腦的主要結構: 顯示器 主機板 CPU (微處理器) 主要儲存器 (記憶體) 擴充卡 電源供應器 光碟機 次要儲存器 (硬碟) 鍵盤 滑鼠
盡管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台電子通用計算機誕生以來以來有了令人目眩的飛速發展,但是今天計算機仍然基本上採用的是存儲程序結構,即馮·諾伊曼結構。這個結構實現了實用化的通用計算機。
存儲程序結構間將一台計算機描述成四個主要部分: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電路,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設備(I/O)。這些部件通過一組一組的排線連接(特別地,當一組線被用於多種不同意圖的數據傳輸時又被稱為匯流排),並且由一個時鍾來驅動(當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驅動控制電路)。
概念上講,一部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被視為一組「細胞」單元。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又都可以存儲一個較小的定長信息。這個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訴計算機去做什麼),也可以是數據(指令的處理對象)。原則上,每一個「細胞」都是可以存儲二者之任一的。
算術邏輯單元(ALU)可以被稱作計算機的大腦。它可以做兩類運算:第一類是算術運算,比如對兩個數字進行加減法。算術運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電路級的乘法和除法運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過編程進行乘除法運算)。第二類是比較運算,即給定兩個數,ALU對其進行比較以確定哪個更大一些。
輸入輸出系統是計算機從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饋運算結果的手段。對於一台標準的個人電腦,輸入設備主要有鍵盤和滑鼠,輸出設備則是顯示器,列印機以及其他許多後文將要討論的可連接到計算機上的I/O設備。
控制系統將以上計算機各部分聯系起來。它的功能是從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中讀取指令和數據,對指令進行解碼,並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確輸入,告知ALU對這些數據做那些運算並將結果數據返回到何處。控制系統中一個重要組件就是一個用來保持跟蹤當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計數器。通常這個計數器隨著指令的執行而累加,但有時如果指令指示進行跳轉則不依此規則。
20世紀80年代以來ALU和控制單元(二者合成中央處理器,CPU)逐漸被整合到一塊集成電路上,稱作微處理器。這類計算機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觀: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計算機先從存儲器中獲取指令和數據,然後執行指令,存儲數據,再獲取下一條指令。這個過程被反復執行,直至得到一個終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釋,運算器執行的指令集是一個精心定義的數目十分有限的簡單指令集合。一般可以分為四類:1)、數據移動(如:將一個數值從存儲單元A拷貝到存儲單元B)2)、數邏運算(如:計算存儲單元A與存儲單元B之和,結果返回存儲單元C)3)、條件驗證(如:如果存儲單元A內數值為100,則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4)、指令序列改易(如: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
指令如同數據一樣在計算機內部是以二進制來表示的。比如說,10110000就是一條Intel x86系列微處理器的拷貝指令代碼。某一個計算機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該計算機的機器語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機器語言將會使既成軟體在一台新計算機上運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對於那些機型商業化軟體開發的人來說,它們通常只會關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機器語言。
更加強大的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伺服器可能會與上述計算機有所不同。它們通常將任務分擔給不同的CPU來執行。今天,微處理器和多核個人電腦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超級計算機通常有著與基本的存儲程序計算機顯著區別的體系結構。它們通常由者數以千計的CPU,不過這些設計似乎只對特定任務有用。在各種計算機中,還有一些微控制器採用令程序和數據分離的哈佛架構(Harvard architecture)。
㈦ 師兄的公司做設備,我叫他在我這買控制器和讓我寫程序,我需要給他點錢嗎我自己是想一個給他
師兄弟之間的情意,是兄弟間的情意。你讓你師兄從你這買控制器和讓你寫程序,都是為了各自的生活。你可以適當的優惠一點。
㈧ 程序其什麼作用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語,直譯過來後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的全稱應該是ROM-BIOS,意思是只讀存儲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晶元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 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體設置和控制。BIOS設置程序是儲存在BIOS晶元中的,只有在開機時才可以進行設置。CMOS主要用於存儲BIOS設置程序所設置的參數與數據,而BIOS設置程序主要對技巧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進行管理和設置,使系統運行在最好狀態下,使用BIOS設置程序還可以排除系統故障或者診斷系統問題。 有人認為既然BIOS是"程序",那它就應該是屬於軟體,感覺就像自己常用的Word或Excel。但也很多人不這么認為,因為它與一般的軟體還是有一些區別,而且它與硬體的聯系也是相當地緊密。形象地說,BIOS應該是連接軟體程序與硬體設備的一座"橋梁",負責解決硬體的即時要求。主板上的BIOS晶元或許是主板上唯一貼有標簽的晶元,一般它是一塊32針的雙列直插式的集成電路,上面印有"BIOS"字樣。586以前的BIOS多為可重寫EPROM晶元,上面的標簽起著保護BIOS內容的作用(紫外線照射會使EPROM內容丟失),不能隨便撕下。586以後的ROM BIOS多採用EEPROM(電可擦寫只讀ROM),通過跳線開關和系統配帶的驅動程序盤,可以對EEPROM進行重寫,方便地實現BIOS升級。 計算機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都會接觸到BIOS,它在計算機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塊主板性能優越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進。
BIOS晶元是主板上一塊長方型或正方型晶元,BIOS中主要存放:
自診斷程序:通過讀取CMOS RAM中的內容識別硬體配置,並對其進行自檢和初始化;
CMOS設置程序:引導過程中,用特殊熱鍵啟動,進行設置後,存入CMOS RAM中;
系統自舉裝載程序:在自檢成功後將磁碟相對0道0扇區上的引導程序裝入內存,讓其運行以裝入DOS系統;
主要I/O設備的驅動程序和中斷服務; 由於BIOS直接和系統硬體資源打交道,因此總是針對某一類型的硬體系統,而各種硬體系統又各有不同,所以存在各種不同種類的BIOS,隨著硬體技術的發展,同一種BIOS也先後出現了不同的版本,新版本的BIOS比起老版本來說,功能更強。
BIOS的功能
在我們計算機上使用的BIOS程序根據製造廠商的不同分為:AWARD BIOS程序、AMI BIOS程序、PHOENIX BIOS程序以及其它的免跳線BIOS程序和品牌機特有的BIOS程序,如IBM等等,當前PHOENIX已經被AWARD收購,所以最新的主板BIOS只有AWARD和AMI兩家提供商。因此在台式機主板方面,其雖然標有AWARD-PHOENIX,其實際還是AWARD的BIOS的。 Phoenix BIOS 多用於高檔的586原裝品牌機和筆記本電腦上,其畫面簡潔, 便於操作。從功能上看,BIOS分為三個部分:
(一)自檢及初始化
這部分負責啟動電腦,具體有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用於電腦剛接通電源時對硬體部分的檢測,也叫做加電自檢(Power On Self Test,簡稱POST),功能是檢查電腦是否良好,通常完整的POST自檢將包括對CPU,640K基本內存,1M以上的擴展內存,ROM,主板,CMOS存儲器,串並口,顯示卡,軟硬碟子系統及鍵盤進行測試,一旦在自檢中發現問題,系統將給出提示信息或鳴笛警告。自檢中如發現有錯誤,將按兩種情況處理:對於嚴重故障(致命性故障)則停機,此時由於各種初始化操作還沒完成,不能給出任何提示或信號;對於非嚴重故障則給出提示或聲音報警信號,等待用戶處理。
第二個部分是初始化,包括創建中斷向量、設置寄存器、對一些外部設備進行初始化和檢測等,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BIOS設置,主要是對硬體設置的一些參數,當電腦啟動時會讀取這些參數,並和實際硬體設置進行比較,如果不符合,會影響系統的啟動。
第三個部分是引導程序,功能是引導DOS或其他操作系統。BIOS先從軟盤或硬碟的開始扇區讀取引導記錄,如果沒有找到,則會在顯示器上顯示沒有引導設備,如果找到引導記錄會把電腦的控制權轉給引導記錄,由引導記錄把操作系統裝入電腦,在電腦啟動成功後,BIOS的這部分任務就完成了。
(二)程序服務處理
程序服務處理程序主要是為應用程序和操作系統服務,這些服務主要與輸入輸出設備有關,例如讀磁碟、文件輸出到列印機等。為了完成這些操作,BIOS必須直接與計算機的I/O設備打交道,它通過埠發出命令,向各種外部設備傳送數據以及從它們那兒接收數據,使程序能夠脫離具體的硬體操作。
(三)硬體中斷處理
硬體中斷處理則分別處理PC機硬體的需求,BIOS的服務功能是通過調用中斷服務程序來實現的,這些服務分為很多組,每組有一個專門的中斷。例如視頻服務,中斷號為10H;屏幕列印,中斷號為05H;磁碟及串列口服務,中斷14H等。每一組又根據具體功能細分為不同的服務號。應用程序需要使用哪些外設、進行什麼操作只需要在程序中用相應的指令說明即可,無需直接控制。
(二)(三)兩部分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內容,但在使用上密切相關。這兩部分分別為軟體和硬體服務,組合到一起,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
㈨ 程序員編寫的程序是怎麼應用到設備上的
首先,工程師根據你的需求給你一個合適的方案,這個方案包括硬體搭建、軟體架專構。
然後屬,在你滿意的方案下為你選用設備
最後,程序員按照你的要求編寫軟體
各種設備有自己的命令解釋器,程序員寫出來的軟體是可以按照機器能解讀的編碼編寫的,這些不需要用戶知道,用戶只要知道怎麼使用,怎麼維護就可以了,如果知道的更多,那就可以成了開發者了
望採納,謝謝
㈩ 設備驅動程序的功能是什麼
「設備驅動程序」,是一種可以使計算機和設備通信的特殊程序,可以說相當於硬體的介面,操作系統只能通過這個介面,才能控制硬體設備的工作,假如某設備的驅動程序未能正確安裝,便不能正常工作。
正因為這個原因,驅動程序在系統中的所佔的地位十分重要,一般當操作系統安裝完畢後,首要的便是安裝硬體設備的驅動程序。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安裝所有硬體設備的驅動程序,例如硬碟、顯示器、光碟機、鍵盤、滑鼠等就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而顯卡、音效卡、掃描儀、攝像頭、Modem等就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另外,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統對硬體設備的支持也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版本越高所支持的硬體設備也越多,例如筆者使用了Windows XP,裝好系統後一個驅動程序也不用安裝。
設備驅動程序用來將硬體本身的功能告訴操作系統,完成硬體設備電子信號與操作系統及軟體的高級編程語言之間的互相翻譯。當操作系統需要使用某個硬體時,比如:讓音效卡播放音樂,它會先發送相應指令到音效卡驅動程序,音效卡驅動程序接收到後,馬上將其翻譯成音效卡才能聽懂的電子信號命令,從而讓音效卡播放音樂。
所以簡單的說驅動程序提供了硬體到操作系統的一個介面以及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而因為驅動程序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都稱「驅動程序是硬體的靈魂」、「硬體的主宰」,同時驅動程序也被形象的稱為「硬體和系統之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