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答案——生產的四種類型及其區別
人類從事創造社會財富的活動和過程,包括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稱社會生產。狹義的生產僅指創造物質財富的活動和過程。 生產區分為:①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等必需的物質資料生產;②使人類自身世代延續的人自身的生產,即種的蕃衍;③滿足人們必需的文化生活的精神生產(見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第1卷第1章中,將這三種生產分別稱為「自己生命的生產」,「他人生命的生產」,「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動物不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它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改變自然界;也沒有精神生產。人類則必須通過勞動改變自然界,創造自己生活所需要的物質資料。只有人類才進行物質和精神生產。種的蕃衍作為自然行為是人和動物共有的,但人類的蕃衍有一定的社會生活的組織形式。 編輯本段生產類型生產類型是指根據生產過程的不同特點劃分的類別。根據不同的劃分標准,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生產類型。 (1)按生產計劃的來源劃分,可分為訂貨型生產和備貨型生產。訂貨型生產是根據用戶提出的具體訂貨要求後,才開始組織生產,如造船、建築等。備貨型生產是在對市場需要量進行預測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進行生產。備貨型生產的產品一般為標准產品或定型產品,如電視、小型機床、電動機等。 (2)按生產的連續程度劃分,可分為連續生產和間斷生產。連續生產的產品、工藝流程和使用的生產設備都是固定的、標准化的,工序之間沒有在製品儲存。例如油田的採油作業等。間斷生產是輸入生產過程的各種要素是間斷性地投入。例如機床製造、機車製造等。 (3)按產品和工作地專業化程度劃分,可以分為大量生產、成批生產和單件生產。根據批量大小,成批生產類型又可以分為大批、中批和小批生產。由於大批和大量生產特點相近,所以習慣上合稱為大量大批生產;單件和小批生產特點相近,習慣上合稱為單件小批生產。 一般情況下,大量大批生產產品的品種單一,每個品種的產量大,工作地專業化程度很高(一般承擔1-2項工序),因而具有生產穩定、效率高、成本低、管理工作簡單等特點。但也存在著投資大(專用夾具和專用機械設備的配備)、適應性差和靈活性差等特點。對大量大批生產管理的重點主要是做好生產線平衡、材料管理、質量控制以及設備維修等工作。單件小批生產產品品種繁多,生產重復程度低,工作地專業化程度低(一般承擔40項以上工序),因而生產能力利用率低,生產穩定性差、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工作復雜。因此,對單件小批生產管理主要做好作業准備、作業分配、作業進度計劃和進度調整等工作,解決生產的瓶頸,以盡量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可以通過減少零件變化和提高生產系統柔性來達到縮短產品生產周期的目的。中批生產的特點介於上述二者之間(一般承擔2-40項工序)。中批生產的管理重點是合理安排批量,做好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編輯本段生產過程組織1、生產過程的劃分 生產過程是指企業從原材料的投入開始到產品產出為止的全過程。 這一過程通常又可以劃分為: (1)工藝過程,即直接改變勞動對象的性質、形狀、大小等的過程,它是生產過程的最基本的部分。 (2)檢驗過程,它是產品形成的必要環節,檢驗不創造價值,卻要花費成本,所以檢驗過程越少越好。 (3)運輸過程,即勞動對象從一道工序向下一道工序轉移的過程。 (4)自然過程,指處於自然力作用下完成自身性質的過程。如釀酒的發酵過程。 (5)加工等待過程,指下一活動不能連續進行所發生的停留與等待。 2、合理組織生產過程的要求 合理組織生產過程的基本要求包括: (1)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即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處於時間上的連續狀態,沒有時間間斷; (2)生產過程的比例性,即生產過程各階段、各環節在生產能力上保持按比例發展,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生產過程的均衡性,指生產各環節中生產速度的穩定程度以及各工作負荷的相對穩定程度; (4)生產過程的適應性,指生產適應市場變化而調整生產的能力; (5)生產過程的平行性,即加工對象在生產過程中實現平行交叉作業。 3、生產過程的組織原則 可以按照工藝專業化、對象專業化和混合的原則來組織生產過程。工藝專業化指按生產工藝性質來劃分生產單位,布置車間。在工藝專業化生產單位內,具有相同類型的設備、相同工種的工人,採取相同工藝方法加工。如打磨、裝配、熱處理等。這種組織原則在服務業很常見,如醫院設有外科、產科、兒科、急診科等。對象專業化則是按產品(零件或部件)來布置車間、組織生產。在對象專業化生產單位內,具有各種設備和相應工種的工人。如齒輪、發動機、底盤等。項目管理是典型的按對象專業化組織生產的例子。混合原則結合了工藝專業化和對象專業化的特點。 編輯本段概念辯證關系物質資料生產、精神生產、人自身生產三者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物質資料生產是進行其他兩種生產 生產的基礎,對精神生產和人自身生產起著決定作用。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精神生產的性質和內容,制約著人自身生產的社會組織形式的結構和性質。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在這一意義上人自身的生產又是物質資料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基礎,沒有人自身的生產其他兩種生產就無法維持下去。精神生產對物質資料生產和人自身生產也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影響著其他兩種生產的發展。這三種生產有著內在的聯系,必須相互協調才能順利地向前發展。 編輯本段農業生產農業是國民經濟基本生產部門,是國民經濟基礎。農業生產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它為人類提供了吃、穿、用的物質資料,保證了全社會人們的生活需要。工業、商業和交通運輸等其他部門的發展,都是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作為基礎的。人類正是通過農業等生產活動與環境、自然資源發生關系,只有進行科學的農業活動,才能最終獲得最佳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農業生產就是人類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力,栽培植物或飼養動物,以獲得所需的產品。 無論是植物(小麥)的生長,還是牛羊的生長,均需光照、熱量、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條件的投入,同時還需投入勞動力,才能獲得產出;若要促進產出,就需投入更多的生產資料;如果再增加科學技術的投入,則會更進一步提高農業產出,世界先進國家已證明了這一點。 農業生產變革: 1.由「自然化」向「工廠化」發展:21世紀,將有相當部分的作物、蔬菜、花卉由田間移到溫室,再由溫室轉到可控的環境室內,走向「工廠化」生產。到那時,農業生產將按市場需要,進行周年播種,全年收獲。因此,未來的農業生產將淡化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季節性特點。 2.由「機械化」向「自動化」發展:農業機械化給現代化農業帶來了很大活力,特別是在解放勞動力上做出了很大貢獻。隨著計算機網路和本領高強的機器人將參與農業全程管理並完成各種農活,使農業生產進入自動化時代。 3.由「化學化」向「生物化」發展:現代農業普遍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可謂是「化學時代」,然而這種化學農業對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都帶來破壞。隨著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的發展,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變化,到21世紀,目前的化學農業將被生物農業所取代。 4.由「石油型」向「生態型」發展:「石油農業」在大大刺激了西方國家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危害。而「生態農業」可以獲得生產發展、環境保護、能源的再生產和利用、經濟效益等綜合效益,因此21世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5.由「單向性」向「綜合性」發展:綜合性農業的特點是:土肥方面它既用有機肥、綠肥、秸桿還田,也配用無機氮、磷、鉀肥料;此外,在雜草控制、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均科學地綜合治理;並且綜合農業還應對經濟、就業、環境、自然、景觀、食品品質及社會福利等方面加以綜合考察和安排。 6.由「平面式」向「立體式」發展:21世紀,人均耕地將更少。因此農作物布局方式將由平面向立體發展,其巧妙之處在於利用各類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的「空間差」和「時間差」,進行錯落組合,綜合搭配,構成多層次、多功能、多用途的高效生產系統。 7.由「農場式」向「公園式」發展:21世紀,農業將趨向可供觀光的公園場所發展,裡面不僅有最新的技術管理,更有各種珍貴的動物、植物、花卉以及娛樂場所。 8.由「土地型」向「海洋型」發展:21世紀,人類將進入開發海洋的農業時代。那時,人類不僅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生產力,而且把目光投向海洋,從海洋中獲取更為豐富的「新型食品」,大力發展「海洋農業」。
Ⅱ 什麼是中型設備,什麼是大型設備,什麼是小型設備!如何區分
一、大型、中型、小型設備的定義
大型設備指單台(套)金額在170萬元人民幣(或20萬美元)以上的設備清衫。大型設備應以院專項裝備支持或重大項目支持為依託,所里對每項大型設備匹配的經費不超過其總值的40%,基層部門(項目)匹配經費不低於10%。
中型設備指單台(套)金額在30萬元至170萬元人民幣的設備。中型設備由所和基層部門(項目)共同籌資購置。所里對每項中型設備匹配的經費不超過其總值的50%。
小型設備指單台(套)金額在3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設備。小型設備由遲正好基層部門(項目)籌資購置。
二、大型、中型、小型設備的區別
價格方面的區別
大型設備指單台(套)金額在170萬元人民幣(或20萬美元)以上,中型設備指單台(套)金額在30萬元至170萬元人民幣碼鉛,小型設備指單台(套)金額在30萬元人民幣以下。
購置部門的區別
大型設備應以院專項裝備支持或重大項目支持為依託。中型設備由所和基層部門(項目)共同籌資購置。小型設備由基層部門(項目)籌資購置。
(2)如何區分生產設備擴展閱讀
一、設備基本介紹
設備是指工業購買者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工業產品,包括固定設備和輔助設備等。固定設備包括所有建築(工廠、辦公室),固定設備是主要設備,購買或建設過程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決策過程。
二、常見大型醫療設備
甲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配置管理)
①重離子放射治療系統。
②質子放射治療系統。
③正電子發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統(英文簡稱PET/MR)。
④首次配置的單台(套)價格在3000萬元人民幣(或400萬美元)及以上的大型醫療器械。
乙類(省級衛生計生委負責配置管理)
①X線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英文簡稱PET/CT,含PET)。
②內窺鏡手術器械控制系統(手術機器人)。
③64排及以上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儀(64排及以上CT)。
④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統(1.5T及以上MR)。
Ⅲ 會計中固定資產如何區分(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和(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
區分方法: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固定資產沒有確切的金額和標准,只需滿足固定資產的定義即可。
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
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企業在確認固定資產時,需要判斷與該項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實務中,主要是通過判斷與該固定資產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到了企業來確定。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固定資產
Ⅳ 設備類別與設備名稱的區別
設備類別與設備名稱有區別。
1、設備類別主要有爐類、塔類、反應設備類、換熱設備類、容器類、起重運輸類、管道閥門、動力設備、通用設備、儀器檢測設備、安全環保設備、房屋及構築物和其他設備組成。
2、設備名稱:通俗點就是裝備的一種稱呼。
Ⅳ 設備,什麼叫設備,哪些是設備
設備,指可供人們在生產中長期使用,並在反復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實物形態和功能的生產資料和物質資料的總稱。
設備有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包括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特種設備、辦公設備、運輸車輛、儀器儀表、計算機及網路設備等,專用設備包括礦山專用設備、化工專用設備、航空航天專用設備、公安消防專用設備等。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
鍋爐,是指利用各種燃料、電或者其他能源。
壓力容器,是指盛裝氣體或者液體.
壓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壓力。
電梯,是指動力驅動,利用沿剛性導軌運行的箱體或者沿固定線路運行的梯級(踏步),進行升降或者平行運送人、貨物的機電設備,包括載人(貨)電梯、自動扶梯、自動人行道等。
起重機械,是指用於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並水平移動重物的機電設備,其范圍規定為額定起重量大於或者等於0.5t的升降機;額定起重量大於或者等於1t,且提升高度大於或者等於2m的起重機和承重形式固定的電動葫蘆等。
客運索道,是指動力驅動,利用柔性繩索牽引箱體等運載工具運送人員的機電設備,包括客運架空索道、客運纜車、客運拖牽索道等。
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是指除道路交通、農用車輛以外僅在工廠廠區、旅遊景區、游樂場所等特定區域使用的專用機動車輛,包括場(廠)內專用機動工業車輛(如叉車、搬運車、牽引車、推頂車等)和場(廠)內專用旅遊觀光車輛 (如內燃觀光車、蓄電池觀光車)。
升降設備是獨立的設備,並不屬於電梯或者某一類,
設備(Equipment)通常是一群中大型的機具器材集合體,皆無法拿在手上操作而必須有固定的台座,使用電源之類動力運作而非人力。
設備一般而言都放置在專屬的房間例如機房、車間、廠房,因為運作時會產生噪音或廢氣,除了資訊設備是輸入輸出都是無形的信息之外,許多設備要輸入輸出有形的物料,所以更需要專門設計的場所才能順暢運作。
Ⅵ 機器設備都有哪些分類及特點
機器設備是指由金屬或其他材料組成,由若干零部件裝配起來,在一種或幾種動力驅動下,能夠完成生產、加工、運行等功能或效用的裝置。機器設備的特點:
1、機器設備單位價值大、使用年限長、流動性比較差。由於機器設備價值大,在總資產所佔比重高,所以評估中應保持謹慎的態度。通常以單個機器設備作為評估對象,當然必要時也可以將整體機器設備(如一條生產線)作為評估對象。從選購到安裝調試開始,經過使用、維修和改造,一直到機器設備報廢更新,是一個完整的機器設備的生命周期。在機器設備被使用的一段時間里,雖然依然存在著實物形態,但是由於不斷使用和磨損,會不斷地發生實體性損耗。
2、機器設備屬於動產類資產,具有可移動性。這使得機器設備與其他固定資產(如房屋建築物)相區別。與房地產比較,機器設備評估值高低與其所處地域不具有直接關系。
3、機器設備屬於有形資產,但同時要考慮附著於機器設備中的無形資產,它往往具有較高的技術成分或科技含量,隱含著一定的無形資產價值。比如一台數控機床的價值遠遠高於一台普通機床的價值,這是因為數控機床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因此,機器設備評估要充分考慮其技術性,技術性含量越高,其價值就越大。
4、機器設備更新換代比較快,對於政策規定的高能耗、低效能、污染大的機器設備,盡管實體成新程度高,但仍應按低值甚至按報廢處理。
5、機器設備往往會存在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功能性貶值是因為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原有的機器設備的功能顯得落後,從而產生功能性貶值,而經濟性貶值形成的原因則是因為環境的變化使得機器設備開工嚴重不足或造成停產,產生了經濟性貶值。
6、價值量分別按不同規則改變。在機器設備的磨損過程中,有形磨損意味著隨著機器設備的使用時間增長價值逐漸降低,損耗到一定程度可完全喪失使用價值和價值。無形磨損則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使機器設備貶值。對機器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是從內涵方面擴大再生產,它在提高機器設備效能的同時使資產升值。因此,在機器設備的有效使用期內,其價值和實用價值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7、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而不是用於出售。這是機器設備與流動資產最大的區別。
8、價值補償與實物更新周期不一致。現行管理制度下,機器設備的價值補償是通過分期(逐年逐月)計提折舊來實現的;而機器設備的逐步更新是通過對原有設備的更新改造,或當設備結束使用壽命時予以報廢,對於維修及時或經過大修理的機器設備可適當高估;反之則低估。
9、涉及專業面廣,工程技術性強。機器設備種類繁多,工程技術性強,這就為評估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評估時應結合機器設備的日常管理和技術特點綜合分析判斷,合理確定其評估價值。
機器設備的分類:
(一)按其在再生產中的作用分類
1、生產工藝類設備。生產工藝類設備是生產加工類企業的主力設備。它直接改變產品原材料的物理狀況或化學性能,使其成為半成品或產成品。例如,機械加工設備中的車、銑、鍛、鏜、刨、磨、拉床等;紡織機械中的梳棉、粗紡、細紡、織布等機床;化工設備中的各種換熱器、蒸發器、結晶器、結晶罐、洗滌器等。
2、輔助生產設備。輔助生產設備是保護生產工藝設備完成生產任務的二線設備。例如,空氣壓縮機、蒸汽鍋爐、水泵、變壓器等供風、供熱、供水、供電設備;車輛、船舶、裝卸機、吊車等交通運輸裝卸設備。
3、服務設備。服務設備是指例如通訊設備、計算機、測試用儀器、儀表等。
(二)按其適用范圍分類
1、通用設備。通用設備是指沒有專門用途,產品或加工對象不確定,具有綜合加工能力的設備。例如普通車床、萬能銑床、磨床等。
2、專用設備。專用設備是指專門對一種或一類產品具有生產、加工能力的設備。例如紡織、造紙、焊接、通訊等設備。
3、非標准設備。非標准設備是指國家不予定型的自製設備。
(三)按國家固定資產分類標准分類
國家技術監督局於1994年1月24日頒布了《固定資產分類與代碼}(GB/T14885—94)。根據該標准可將機器設備分為以下六種:
1、通用設備。
2、專用設備。
3、交通運輸設備。
4、電氣設備。
5、電子產品及通信設備。
6、儀器儀表、計量標准器具及量具、衡器。
(四)按現行會計制度規定分類
1、生產用機器設備。生產用機器設備是指直接生產經營服務的機器設備,包括生產工藝設備、輔助生產設備、動力能源設備等。
2、非生產用機器設備。非生產用機器設備是指在企業所屬的福利部門、教育部門等非生產部門使用的設備。
3、租出機器設備。租出機器設備是指企業出租給其他單位使用的機器設備。
4、未使用機器設備。未使用機器設備是指企業尚未投入使用的新設備、庫存的正常周轉用設備、正在修理改造尚未投入使用的機器設備等。
5、不需用機器設備。不需用機器設備是指已不適合本單位使用的待處理機器設備。
6、融資租人機器設備。融資租人機器設備是指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使用的機器設備。為了資產評估工作的順利進行,作為一個過硬的資產評估人員,應該了解機器設備分類的有關知識,以便能夠針對不同對象的所屬類別,迅速收集、查詢有關資料和信息。
Ⅶ 檢測設備與生產設備,計量器具在質量體系裡如何定義區分
從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開始,對生產設備、檢測設備和計量器具進行了重新定位。
一、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生產設備,也就是改版後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組織〉組織(3.3.1)運行所必需的一組設施、設備和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標准中,6.1 基礎設施中規定:組織應確定、提供並維護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礎設施。適用時,基礎設施包括:a) 建築物、工作場所和相關的設施;b) 過程設備(硬體和軟體);
c) 支持性服務(如運輸或通訊)。
從上可以看出基礎設施包括了為生產和服務所需的所有設施,取消了以前把生產設備單獨提出來的說法,其目的是因為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在不斷發展,很多生產設備上帶有檢測系統,包含了檢測設備在內。
二、基礎設施的管理方法
主要是涉及三個方面:1、定期保養;2、損壞維修;3、定期確定過程能力是否能夠滿足。
三、關於檢測設備和計量器具
質量管理體系標准中,7.6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為產品符合確定的要求提供證據。
本標准將原來的計量器具歸納為「監視和測量裝置」的范圍,那麼,什麼是監視裝置?什麼是測量裝置?
用最通俗的話說,直接檢測產品的檢測設備、量具、儀器都是監視裝置,這種裝置大家都能夠理解。不與產品接觸,間接地對過程進行控制的是測量裝置,換句話說,就是對生產過程設備進行連續監控的儀表等,如:壓力表、溫度表、流量表等,這些都是裝在設備上的,有些在購買設備時就有了。
四、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管理方法
為確保結果有效,必要時,測量設備應:a) 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准,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當不存在上述標准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的依據;b) 進行調整或必要時再調整;c) 得到識別,以確定其校準狀態;d) 防止可能使測量結果失效的調整;e) 在搬運、維護和貯存期間防止損壞或失效;此外,當發現設備不符合要求時,組織應對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記錄。組織應對該設備和任何受影響的產品採取適當的措施。校準和驗證結果的記錄應予保持(見4.2.4)。當計算機軟體用於規定要求的監視和測量時,應確認其滿足預期用途的能力。確認應在初次使用前進行,必要時再確認。 由此可見,他們的定位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