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條船上的必備救生設備是什麼
定義編輯
船舶救生設備是為救助落水人員或當船舶遇險時撤離乘員而在船上設置的專用設備及其附件的總稱。
2組成編輯
它包括救助艇、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個人救生設備、救生拋繩器、通訊、煙火信號及艇筏的登乘、降落裝置。
3一般要求編輯
1.緊急時即刻可用,停泊、航行時,設備為可用狀態;
2.在-30℃到65℃空氣溫度范圍存放而不致損壞;
3.浸沒在海水中,在-1℃到30℃海水溫度范圍內可用;
4.能防腐爛、耐腐蝕,並不受海水、原油和黴菌侵襲的過度影響;
5.暴露在陽光下,應能抗老化變質;
6.有助於探測的部位具有鮮明易見的顏色;
7.有利於探測的位置張貼逆向反光材料;
8.清晰地標記批準的資料,包括批準的主管機關及任何操作限制;
9.主管機關應確定容易老化變質的救生設備的使用期限。
4救生設備的配置編輯
根據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1983年修正案,對從事非短程國際航行的客船、魚類加工船等應配備:在每舷的總容量應為不少於船上人員總數的50%的救生艇,主管機關可准許以相等總容量的救生筏來代替救生艇,但每舷應配備足夠容納不少於船上人員總數37.5%的救生艇;500總噸及以上的客船應在每舷至少配備1艘救助艇。
對貨船:除以上要求外,每船應至少配備1艘救助艇。若救生艇符合救助艇要求,允許將此艇作為救助艇。對長度85米以下的貨船,每舷配備的救生筏,其總容量為船上人員總數的100%。如果這類救生筏不能迅速地轉移到任何一舷降落下水,則應配備附加救生筏,使每舷可用的總容量能容納船上人員總數的150%。
救生衣的配備數量:船上人員每人配備一件,駕駛室和機艙各值班人員每人增設一件。客船上還應附加配備船上總人數5%的救生衣。
救生圈的配備:是按船舶種類及船體長度配置——不能說按船舶結構配備。
救生浮具的配備:主要在I類航區航行的客船上配置,按船員和旅客總數的3%配置。
根據1974年國際公約83年修正案的新規定,在遠洋船舶所配備的救生筏(即甲型筏),其紅降落傘火箭應增加為4支,並另增配橙黃煙霧2支。
所有海船均應備有供救生艇、筏用的手提無線電台,平時保存於駕駛室或電台內,在棄船救生時,按部署表規定由專人攜帶進艇、筏內。
國際航行的客船,如船上總人數超過199人但不足1500人,至少要有一艘機動救生艇設置無線電台,該電台裝於艇內的專門艙室內,備有專用電池電源,而且艇的發動機應有供電池再充電的發電機。
救生艇手提電台:是一種手搖供電的小型無線電台,裝於玻璃纖維制的容器內,外殼塗以橙黃色,能自15m高處投入水中不致損壞且能浮於水面,總重量不超過23公斤。
船用拋繩設備每船應具有拋射火箭及拋射葯筒各4支。
5主要類型編輯
1.救生載具:系指救生艇、救生筏、救助艇及救生浮具等;
2.個人救生設備:系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服、抗暴露服及保溫用具等;
3. 視覺信號:系指火箭降落傘信號、手持火焰信號及漂浮煙霧信號等;
4.存放、登乘、降落與回收設備:系指各類降落設備(包括吊艇架與艇絞車)、救生筏架、登乘梯及海上撤離裝置等;
5.拋繩設備:系指拋繩器和拋繩槍等;
6. 通用應急報警系統與有線廣播系統;
7. 無線救生設備:系指雙向甚高頻無線電話設備、雷達應答器以及救生筏艇應急無線電示位標等。
2. 船舶救生設備的主要類型
1.救生載具:系指救生艇、救生筏、救助艇及救生浮具等;
2.個人救生設備:系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服、抗暴露服及保溫用具等;
3. 視覺信號:系指火箭降落傘信號、手持火焰信號及漂浮煙霧信號等;
4.存放、登乘、降落與回收設備:系指各類降落設備(包括吊艇架與艇絞車)、救生筏架、登乘梯及海上撤離裝置等;
5.拋繩設備:系指拋繩器和拋繩槍等;
6. 通用應急報警系統與有線廣播系統;
7. 無線救生設備:系指雙向甚高頻無線電話設備、雷達應答器以及救生筏艇應急無線電示位標等。
3. 應急救生裝備包括哪些
應急救生裝備包括漂浮裝置、海上救生服(抗浸服)、配套服裝、通訊及信號裝置、備用葯品及營具。
應急救生漂浮裝置
漂浮裝置的用途是在水上支撐人體,使之能按要求的方式游去。
拯救濺落時脫離飛船而被迫在水上漂浮的宇航員有相當的難度。統計數據表明,對落水者來說,最致命之處莫過於冷卻。水之導熱率為空氣導熱率的25倍。直接接觸水時,人體散發的熱量迅速地傳給環境介質。在10℃的水中穿著濕工作服的人,其保持工作能力的時間為1小時。若水溫為4℃,則安全時間為10~20分鍾;而水溫在0℃上下時,則幾分鍾後就可能喪失意識。各國的研究人員依據實驗數據認為,主動運動可在一定時間內補償機體熱耗損。但應想到,這會把人弄得精疲力盡。
人在水中的姿態(人體於垂直、水平或傾斜狀態漂浮)也很重要。體位垂直時,身體下部比上部承受更大水壓,致血液循環惡化,導致機體更快地過冷。令人體處於水平狀態則會使裝置結構更為復雜。現有漂浮裝置均系使人體保持傾斜姿態——傾角約45°。
充氣式浮漂(腋下救生器):整套裝置由二個浮漂,固定帶及吊救繩索組成。
浮漂不工作時置封包內,占體積較小。應急使用時牽拉封包繩,封包一打開,浮漂即可充氣。可用二氧化碳氣瓶自動充氣;也可用嘴吹氣,帶單向活門(吹氣嘴)的橡膠吹氣管即為此而設。
氣瓶牽拉起動(充氣)拉繩時,頂桿壓在撞針桿上,撞針刺穿封口薄膜,為氣體打開通向浮漂內部的通路。瓶內裝二氧化碳約28克,浮漂充滿時間為20~30秒。
浮漂用桔紅色雙面塗膠布製造。兩個浮漂提供的正浮力約34千克。其工作壓力為10千帕(0.1千克力/厘米2)。系統總重量為1.5千克。
充氣式救生船:用於濺落時拯救宇航員,以塗膠綢料製成,充以二氧化碳氣或空氣。氣瓶放在船體上的專用袋子里,其容積為0.4升。
為了便於容納落水者及增加穩定性,船尾直徑較船頭大,同時也寬敞一些。
左舷備有手風箱,必要時可用它補氣。風箱借橡膠管裝在船體上,不能取下來。
為了使救生船穩定,船尾下面粘有壓艙水袋。船體外廓為1890毫米×960毫米×255毫米,質量3.5千克,載重100千克。船體充滿時間為3分鍾;工作壓力不大於15.5千帕(0.15千克力/厘米2)。
海上救生服
海上救生服用於拯救遭遇事故而被迫離機漂浮的乘員。
海上救生服應保證在海浪(4~6級)中能保持方便而穩定的仰卧體姿,同時頭部略微露出海面。其正浮力不低於25~35千克。
救生服衣料在海水及±50℃范圍內變溫的作用下應保持穩定性。救生服通常在腕部及頸部密封。由於密封不嚴而進入衣內的水量不得超過0.8~1.2升。
衣內只要存在不大的余壓即可提高其熱防護性能。用吹氣嘴周期性地補氣可使余壓值達1~1.5千帕(100~1.50毫米水柱)。
漂浮者身上衣服的表面溫度很快就與環境溫度拉平。故水溫為O℃,皮溫為32℃的情況下,溫差將為32℃。
前蘇聯宇航員採用的海上救生服,其基本組成部分為:防水衣體(連身式工作服)、軟帽、密封手套、漂浮氣領、毛皮襪。
防水衣體由雙層塗膠綢料製成。褲管上連有橡膠鞋,頸部密封藉助橡膠簾實現。衣上有穿脫衣襟,借掩襟密封。軟帽用3毫米厚的海綿橡膠製造。可脫式三指密封手套系塗膠針織品製成。
漂浮氣領(枕頭及浮漂兩個),粘在衣體上。充滿時約可提供浮力300牛;衣體損壞時浮力不少於100牛。衣體入水後,水壓將其中空氣擠入氣領,使之充滿空氣。必要時可用吹氣嘴補氣。
海上救生服質量約為3千克(防水衣體及信號設備2.5千克,三指密封手套0.4千克;鞋墊0.1千克);腕套及橡膠簾12小時允許進水總量不得超過1升。
蘇制海上救生服穿在現有成套裝備(襯衣、飛行服、保溫服)的外面。裝備的熱阻約為0.4米2開/瓦(2.6克裸)。
全壓服可當海上救生服使用。全壓服衣體是氣密而不透水的,全壓服上的附件均有防水措施。
服裝配套
製造出在-50~+50℃溫度范圍內能保證人類最起碼生存條件的萬能服裝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宇航員是用配套服裝裝備起來的,其中包括:襯衣、飛行服、保溫服和帽子、海上救生服、毛皮襪、絲襪和針織手套。
襯衣和飛行服供座艙內溫度在20℃下的正常飛行條件下使用。溫度降低時可穿上保溫服,保溫服平時存放在攜帶型用品箱里。應急條件下,為防備寒風雨雪的侵襲可將海上救生服罩在飛行服和保溫服外邊。
極端的低溫下必須利用手邊的一切手段禦寒(降落傘傘衣、用雪做的掩蔽部、篝火等等)。
通訊及信號設備
通訊設備為無線電台和伸縮天線,用來與營救飛機聯系和發出遇難信號。電台由兩部分組成——收發報機和電源,二者以電纜相連。電台以單一的固定頻率與飛機上電台聯系。飛機在1千米高度飛行時,覆蓋范圍不少於15千米。整套設備總質量在3.5~4千克。
信號設備包括:光信號鏡、哨子、熒光染色劑(用於海水和積雪染色)。
宿營裝具
宿營裝具含固體燃料、防風火柴、罐頭起子、防蚊頭網、海水淡化劑、太陽能蒸餾器、帶套水瓶、漁具、手槍和子彈、燈具、備用葯品和鋼鋸。
時下已知,海水淡化劑的作用原理是某些物質(沸石、離子型樹脂)具有吸附海水中鹽類(3~4克/升至35克/升)的能力,因為海水中的鹽類對人的機體有破壞作用,所以要淡化它。1片海水淡化劑可淡化4升海水。
4. 海上救生工具有哪些
海上救生設備主要有: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筏、拋繩設備、緊急撤離系統、自亮浮燈、救生煙幕發射器,以及其他救生浮具等。
根據《國際海上人生安全公約》對救生設備有明確要求,各國均照此頒布有船舶救生設備規范。在上述公約的1983年修正案中,對救生設備方面又有了許多新的要求,主要有:
(1)對國際航行的客船,要求配置能自動扶正的部分封閉救生艇或全封閉救生艇;
(2)對運載易燃貨物的油船,化學品質船等,要求配備能防火至少8mm的耐火救生艇;
(3)對2萬噸以上的大型貨船,要求其救生艇能在船舶以5kn航速航行時降落下水;
(4)要求救生衣能保溫。救生衣數量是按照乘客的數量而配備,保證每人一件。同時在值班處所配備足夠數量的救生衣,另在甲板易見處配備相當於乘客總數5%的救生衣,而且額外配備乘客總數10%的兒童救生衣;
(5)保溫救生衣按每艇3套的數量配置於救生艇內;
(6)要求救生圈配備自亮燈和自發煙霧信號。救生圈按船舶的結構和船長,在船兩舷、首尾配備相應數量的救生圈,同時其中有一半的救生圈配有自亮浮燈,至少有兩個救生圈配有自帶煙霧信號;
(7)救生艇:國際航線的客輪,全船救生艇按定員總數的75%配備。國內航線的客輪,全船救生艇按定員總數的40%配備;
(8)救生筏:依乘客的數量來確定救生筏的數量;
(9)救生浮具:在乙類航線的客船另配備乘客總數3%的救生浮具;
(10)拋繩設備:4套拋繩設備放於駕駛台。
(11)緊急撤離系統:置於船舶兩舷,便於旅客及時撤離大船。
另外,救生設備及信號種類:手持救生信號(發光時間>60秒)、降落傘式救生信號(發射高度>300米,發紅光、發光時間>60秒)、漂浮式煙霧信號(橙色煙霧,持續時間>3分鍾)、救生圈自發煙霧組合(發橙煙,發煙時間>15分鍾)、手持式拋繩器(拋射距離>230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