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性中的效益性怎樣計算
「六性」是什麼?六性是對軍品提出的6項可測量的具體的通用質量特性指標,
即: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安全性、保障性、環境適應性。
1、 可靠性
「可靠性」就是不容易壞!產品怎麼才能不容易壞呢?有三個方法:
⑴、產品的每個組成部分性能都特別好;
⑵、產品的組成部分壞一兩個對產品的功能沒有大的影響;
⑶、產品的每個組成部分都沒有使全力,餘量很大。
2、 維修性
維修性是要解決壞了怎麼辦的問題。有時系統或特種產品價格非常昂貴,不能壞了就扔,因此設計時應考慮系統的可分解性,能將系統有效的分解到最小可承受損失的組成部分,對於壞了的部分進行替換維修。
設計時可考慮採取模塊化設計、積木式結構,並留出檢修、拆卸窗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設計維修性試驗,驗證維修性設計的正確性。
3、 測試性
系統運行期間,我們要及時掌握系統的運行狀況,以便一旦出現問題,可以採取必要措施,避免重大損失。
因此在設計時,設計師應將系統的關鍵環節、關鍵參數、關鍵設備的數據引出來,並在特定的設備上顯示。
設計時,可採取設計顯示控制面板(終端)、調試窗口等方法在系統運行時監控系統狀態,排故時收集故障信息。
還應該設計系統的自檢測功能或設計專用的測試儀,在系統正常工作前進行測試確認。測試一般按照單機、分系統、全系統逐級測試,該測試安排效率較低,現在也有直接進行全系統測試,若有問題,再進行逐級分解測試。不管何種方法,都應該設計相關的測試設備,明確測試方法。
4、 安全性
安全性是個設計的底線,系統運行期間不能造成重大的人員、設備、環境、經濟事故。安全性的考慮同可靠性的考慮相反,可靠性一般採用並聯設計,即任一條件滿足,都可使系統工作,安全性則是需要再增加一些約束,當所有約束條件都滿足,才能使系統工作。
此外,安全性設計還應考慮給系統脫敏,採用屏蔽、濾波、隔離等措施,減少干擾、隨機信號對系統核心關鍵部位和功能的影響。
5、 保障性
保障性是要解決系統壞了,現場可以修、能夠及時修的問題。這就要在設計時考慮提供培訓資料、維修手冊、現場維修備件、附件、維修工具、保養維護設備、模擬訓練設備等。
6、 環境適應性
產品要皮實、抗造,在不同顧客使用的各種環境下,都能夠正常工作。提高系統的環境適應性要求,可以通過下面的幾種方法實現:
⑴、加強環境指標設計,如運用不同溫度等級的元器件、原材料;進行「三防」處理;密封處理、屏蔽設計等;
⑵、設計不同的環境試驗、在系統出廠前按照試驗大綱的要求進行充分的試驗,確保系統在各要求的環境條件下都進行了驗證,或抽取了典型代表產品進行了試驗驗證。
⑶、對環境試驗暴露的問題,採取措施進行了強化設計。具體設計可以採用「抗」和「保」的措施,「抗」是提高系統自身的能力,「保」是為系統增加一些保護措施,如設計加溫、降溫、防水、防磁…等外殼,將系統保護起來。
Ⅱ 農開資金效益審計應關注重點深查難點
國家每年安排大量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世界銀行貸款,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這些資金在加快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筆者在審計調查中發現,由於這些專項資金大部分是無償的,因而就像「唐僧肉」,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和資金報賬以後的各個環節,常常出現部分資金被改變用途、挪作他用,專項資金「轉向」了,沒有完全用在農業發展上,農業專項資金不幸出現了「農轉非」。再加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零星分散、面廣量大,涉及方方面面,這就給效益審計帶來很多困難,因此,在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效益審計時,必須在全面審計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深查難點。本文圍繞農業綜合開發效益審計的六個重點(六性)和四個難點作一粗淺探討。
一是項目計劃可行性。在效益審計准備階段,首先要調查了解縣級農發辦事機構是否依據本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並結合當地農業開發後備資源情況,編制了本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五年總體規劃;是否建立了項目庫,所審項目是否在項目庫范圍,查看項目申報是否是臨時動議的。其次要調查了解申報的項目在進項目庫之前是否符合程序,查看是否以「農民要辦」為前提,是否徵求了大多數農民的意見,農民是否自願籌資投勞並真的出具了相關證明材料。項目庫是否實行動態管理,入庫材料是否上報上級農業開發機構;所審項目是否是通過競爭立項辦法從項目庫中選擇的。根據上述內容的落實情況,就可以分析、推斷效益審計所審項目立項的可行性程度。
二是資金配套完整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包括中央財政資金、省市縣配套財政資金、農村集體和農戶自籌資金、銀行貸款以及其它資金。這些資金統一納入國家批準的項目計劃。審計時主要查看中央財政資金、省市縣各級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是否及時、足額下達並進入農業綜合開發專戶,有無滯留在專戶之外,有無平衡地方財政預算,有無將無償資金改為有償資金使用等。要通過審計調查,看自籌資金是否真的落實。對有償資金要查看手續是否真實有效,是否真的使用了,有無怕收不回而即放即收、履行一下手續。收取的佔用費是否合規,是否按規定使用等。通過資金配套完整性的審計和審計調查,真實反映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配套情況,防止因縣級無錢配套而套取上級項目資金,使項目投資和效益出現打折,從而真實地反映項目計劃的完成情況。
三是資金管理規范性。如何保證農發資金發揮效益,資金管理是審計的重點之一。審計時,我們首先要審查農發資金是否實行了「三專」,即:「專帳核算、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其次看是否堅持以資金定項目、按項目管資金。財政部門是否做到項目資金及時進入專戶,保證項目工程如期實施。項目主管部門是否根據資金安排情況,嚴格控制項目建設內容和規模,實事求是編報項目,確保工程數量和質量。三是看財政部門是否實行縣級報帳制,確保資金安全。工程完工後是否及時辦理報帳手續、及時撥付施工單位,保證項目的正常施工進度。四是重點查看報帳手續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審核發票所填內容是否真實,工程項目建設內容是否與發票相符,有無通過虛假報表、虛開發票、虛列支出、虛增工程量等方式虛報冒領財政資金。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審查,確保資金使用合規、合法,努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延伸審計施工單位,查看資金支出流向,以防止被擠占、挪用或截留。
四是計劃執行嚴肅性。縣級農業開發和財政部門,在接到省市年度項目計劃批復後,應在一個月內將計劃批復到項目實施單位,不得無故延遲,以免影響項目工期和實施效果。項目計劃一經下達,任何人不得隨意變更,如確需調整、變更或終止的,應按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規定的許可權報批。審計部門在審計時,要根據上一級項目計劃批復中的定點定位、規格大小、投資定額等,逐一核對本級批復,查看有無更改。在實地、實物審計時,要一一對照,如有變更,要查看有無報批手續,核對審批許可權。縣級審批許可權在10萬元以下,市級在50萬元以下。審計時要注意審批的時間,不得「先斬後奏」,不得化整為零,更不準「斬而不奏」。由於審計時工程基本完工,為了防止以擅自更改的工程迎接驗收、審計而把原有定點定位表更換下來,一定要將審計時主管部門提供的批復與上一級批復逐項核對。
五是工程質量標准性。工程審計首先要審查是否按項目計劃實施,有無更改建設地點、建設內容、建設單位及建設投資額度等;其次是要查看是否實行項目公示制、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第三要要圍繞建設周期,突出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和程序操作的規范性。一個好的內控制度不一定產生好的效果,但是一個壞的內控制度一定會產生壞的效果。要通過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管制度,提高建設項目質量。如對建設過程的主要環節詳細查證;對施工項目的招投標,相關設備及主要原材料集中招標采購的方式進行認證;對完工項目進行抽樣剖析,作出恰當評價等。第四要查證帳面與實物是否一致,注意有無以舊頂新「拉郎配」,是否存在以次充好糊弄過關;第五要查證工程是否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工程建設監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行監理制,監理人員有無相應的資質,監理是否真實有效,是否監理到位,通過實地檢查、分析、比較,可以對工程質量的標准性作出比較恰當的評價。
六是項目效益綜合性。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一般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為主,因此決定了它不是立竿見影的「短、平、快」項目,它的效益具有長期性的特點。效益審計評價時應該把項目效益的長期性與每年使用效益的短期性結合起來、把投資後的經濟效益與帶動農民增收的社會效益結合起來、把當前效益與造福後代的環保效益結合起來。有時一個項目的完成不一定效益明顯,它的效益的發揮可能要與其它措施配套才能顯現,因此,要正確處理好長期效益與短期效益、隱性效益與顯性效益的矛盾。如土地治理項目是以小型農田水利、道路整治、田間林網、農機配備、科技推廣等為主的,它的經濟效益將長期發揮作用,而多種經營項目一般見效要快得多;另外,農業產業化項目大多是龍頭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強,不論企業自身效益如何,它帶動農民增收的效益是很明顯的。所以,項目的效益如何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進行合理評價。
以上是審計時應該把握的六個重點環節,由於上級項目管理部門對項目管理、驗收越來越嚴格,如果不深查細究,一般都會出現大的違法違紀不多、小的違規操作不少、基本都能過關的現象。但是,若從效益審計的准確評價角度講,對一些相對隱性的難點必須深查細究,避免出現以下情況。
一是工程招標「瞞天過海」。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土建工程實施招投標制以來,對於規范農業綜合開發投資管理機制,確保項目建設質量,提高項目的科學管理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多年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土建工程,大多由項目所在鄉鎮單位中標後承建,招標的范圍不夠廣泛。雖然招投標的程序看起來比較規范,但實際常常出現 「三保一」、「四保一」 等串標現象。一方面項目鄉鎮由於利益的驅使,常以種種借口排斥外來投標者,給業主施加壓力。如農民籌資投勞難完成、農民田間地頭開溝挖渠難協調、只要本鄉鎮中標這些問題就好解決等等,有的甚至明言,本鎮以外的中了標我也叫他沒法干。於是容易出現各鄉鎮之間互相幫忙,相互陪標,各得其所。甚至有的乾脆一家做幾家標,保證自家中標,其他家蓋章、出面,煞有介事,天衣無縫。這樣,你干你的工程、我干我的工程,沒有工程乾的吃「喜面」,皆大歡喜。而從招投標過程來看,一切程序不少,開標時,有紀檢、審計、甚至公證部門參加,手續完備,程序合法,中標的歡喜,未中的不憂。達到了「領導滿意、業主滿意、投標者滿意、陪標者也滿意」,實際上有關監督部門只看到開標過程的合法,並不知道開標前的形成過程。於是,公開、公平、公正只剩下了「公開」。針對上述可能出現的問題,審計部門在年初確定農發項目效益審計時,就要提前做好准備,在工程招投標前就要介入,做好審計調查。對標底要嚴格保密,對泄密者要追究責任。對相互串標等舞弊行為,一經發現,全部取消投標資格,對今後投標也要作出限制。
二是工程監理「虛掛羊頭」。工程監理活動主要體現在工程建設的施工階段。監理審計的目的是促進監理單位充分履行職責、發揮其在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以及控制投資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審計工程監理時,不能只看監理手續是否齊備,檔案是否完整合規,因為要想通過驗收,這些必須達標。效益審計時要用審計人的獨特眼光,審查監理是否真實可靠,監理人員是否監理到位,查看是否有一明一暗雙合同。因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面廣量大,具有體量小和分散的特點,監理人員少則難以顧及,大多還是水利站工程員自己監理,這樣在監理費的分配上就很可能另有說法,監理的作用就會打折。審計時要通過審計調查,發現隱情,防止業主與監理機構在監理費分成上做交易。在監理方式上還要防止水利站自干自監、業主找有資質的監理人員簽辦手續的現象發生。另一方面,也不能只重工程質量監理、輕投資控制監理。在審計項目監理合同時,應增加要求監理單位強化投資控制的相應條款。通過對監理的審計,既可保證工程質量,又可預防在監理費上的舞弊行為。
三是籌資投勞「無中生有」。項目工程中農民自籌資金的落實一直是個難題。項目計劃中農民需要用於完成工程配套的土方任務所需的投工投勞在經濟薄弱地區往往成為一句空話,這也是項目鄉鎮竭力不讓外鄉人中標的原因之一。如果本鄉鎮中標,就可以憑借行政干預,把籌資投勞直接轉嫁到施工方,使施工方加大了成本。中標方雖然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但實際上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少掙錢總比不掙錢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施工質量。因此,在效益審計時,要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農民籌資投勞管理規定(試行)》中「自願互利、注重實效、控制標准、嚴格規范」和「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嚴格區分加重農民負擔與農民自願籌資投勞改善自己生產生活條件的政策界線。鄉鎮政府在向縣級農發辦事機構提出項目立項申請前,必須經村民委員會採取民主方式徵求農民自願籌資投勞的意見,並出具相關證明。審計部門要想弄清楚情況,必須深入村莊農戶,實際調查了解。
四是農林措施「指鹿為馬」。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以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講究的是「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因而除水利措施外,還有農業、林業、科技、農機等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的主要內容有土壤改良、良種和農機補貼、新建農田防護林網和機耕路、農業儀器采購、科技示範和技術培訓等。資金量約佔全部項目的20%以上。其部分內容實施情況常常難以核查。審計這部分時,不能只看手續是否完備,要深入調查取證。如平整、深翻土地以及增施有機肥,只看機械費和肥料購置發票,很難辨別項目實施的真偽;又如虛構科技培訓措施,編造培訓人員名單,甚至將招待費放在科技培訓、示範推廣費中列支,有的編造農機、良種補貼發放名單,這些如不調查核實,很容易被矇混過關;再如機耕路、防護林、農機具和儀器設備等,驗收或審計時「指鹿為馬」現象時有發生,在一些地方已成為套取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的手段之一。對此,審計部門在效益審計時,除了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管理、集中采購、從嚴查處外,還要創新監督手段,改變傳統的事後監督方式,對農業綜合開發非工程措施實行跟蹤審計,及時發現非工程措施實施中的違紀違規行為。對已完成的內容,廣泛調查取證,一但查出虛報冒領,堅決曝光,絕不姑息遷就。
Ⅲ 晶元設計商把設計圖紙交給代工廠,那麼為什麼不能竊取技術呢
現代企業的商業誠信容不得哪怕是一點點的玷污。尤其是跨國大企業很珍惜自己的羽毛。這一點是國內很多中小企業普遍缺乏的。盡管我們在不斷進步,也不斷的和國際標准接軌。但是要達到全面的國際標准,尊重知識產權還要走比較長的路。
不同操作系統比晶元都是耍流氓,蘋果的晶元不集成基帶,所有在同等的面積下可以做出更多的晶體管,而且ios的軟體系統封閉,所以你感覺手機不卡,很多成分是安卓軟體的適配和後台機制的問題。
晶元的製造也是分開工序的,晶圓生產是一個廠家,晶圓切割是一個廠家,晶元基板是一個廠家,封裝又是一個廠家。所以,你掌握了一個環節沒用,還是作不出來晶元。
簡單講就是高通跟蘋果,你敢竊取他們的機密,保證不會有任何國際大廠找你代工,甚至是整個中國的代工廠都會被國際大廠拋棄,同時所有的參與的國產品牌也別想出國了,他們會把你告到破產為止,破壞規則的人不值得同情,這是國際共識。
圖紙拿走?你以為機加工嘛?光刻版是代工廠設計加工的,你說拿走就拿走,求不逗?設計公司模擬工程師出單個晶元的版圖,代工廠負責審核,並出晶元版圖,每層的對位標記也是代工廠負責!代工廠是沒有IP,所以拿走也沒有意義,除非出賣給競爭對手,這個都有保密協議限制,國外至少這塊做的很好,國內的保密協議跟放屁一樣。
明確告訴你,計算機晶元領域,製造設備,比晶元圖紙更困難,每一代晶元大升級是靠設備精密程度來實現的,從幾十nm,到現在的快7nm,能設計晶元的公司多的很,能把晶元生產出來的寥寥無幾,蘋果,都需要找三星,台積電生產晶元,在高級領域是設備的天下,理論容易學,能把理論變成現實的才是高。
Ⅳ gjb9001b-2009 標准修訂的六行要求 六性指的是什麼
產品實現中的六性 解決方案
1、可靠性(reliability)(GJB1405A標准中的2.32):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為了確定和達到產品的可靠性要求而展開的一系列技術和管理活動被稱為可靠性工程。可靠性工程活動涉及到裝備全壽命過程的各個階段,其目標是確保新研製和改型的裝備達到規定的可靠性要求,保持和提高現現役裝備的可靠性水平,以滿足裝備戰備完好性和任務成性要求,降低對保障資源的要求,減少壽命周期費用。不同的裝備可以提出不同的可靠性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可靠性定性要求時為了獲得可靠的產品,對產品設計、工藝、軟體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可靠性定量要求通常可選擇的參數指標有可靠度r (t)、平均故障前時間(mtt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故障率(λ)等。
2、安全性(safety) (GJB1405A標准中的2.34):不導致人員傷亡、危害健康及環境,不給設備或損失能力。如果我們吧危及安全的時間是為特殊的故障,安全性就可理解為可靠性的特例。
1988年,我國發布了國家軍用標准GJB450 《裝備研製與生產的可靠性通用大綱》。 2004年改版為GJB450A 《裝備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450A立足於裝備的全壽命過程管理,提出了可靠性工作的五個系列共32個工作項目,並對這些項目在全壽命過程不同階段的應用給出提示。
3、維修性(maintainability)(GJB1405A標准中的2.33):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維修時,保持或回復到規定狀態的能力。維修工作與故障的檢測、產品的測試緊密相關,所以把及時並准確地確定產品的狀態,並隔離其內部故障的能力成為測試性。
4、測試性(testability)(GJB2547 《裝備測試性大綱》標准中的3.1):產品能及時、准確地確定其狀態(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並隔離其內部故障的一種設計特性。測試性已發展為一項專門的工程技術,有事我們一般地說維修性時也包含測試性。不同的裝備可以提出不同的維修性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維修性定性要求是為了使產品能方便快捷地保持和回復其功能,對產品設計、工藝、軟體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維修性定量要求可以選擇以下適當的參數和指標提出,如,平均修復時間(mttr)、平均預防性維修時間、維修停機時間率、、維修工時率、恢復功能用的任務時間(mttrf)。在測試性方面,主要有故障檢測率(fdr)、guzhanggelilv (fir)虛警率(far)。
1987年發布的國家軍用標准GJB368 《裝備維修性通用規范》以及後來改版的GJB368B 《裝備維修性通用要求》,提出裝備維修性要求的原則和開展維修性涉及與分析、維修性驗證和管理工作的五個系列共22個工作項目。該標准已被廣泛引用與研製任務書、合同、工作說明的等文件。
5、保障性(supportability)(GJB1405A標准中的2.35):裝備的設計特性和計劃的保障資源滿足婆娘更是戰備和戰時使用要求的能力。保障性也是產品的一種質量特性,為確定和達到產品保障性要求而開展的一系列技術和管理活動就是綜合保障工作,或稱保障性工程。
「好保障」、「保障好」六個字是綜合保障問題的簡單概括。
1999年,總裝備部發布了國家軍用標准GJB3872 《裝備綜合保障通用要求》,該標准系統地闡明了裝備綜合保障各項工作的目的、要求和應注意的事項,對裝備使用部門和單位提出保障性要求,對裝備研製單位開展綜合保障工作以及編制有關技術和合同未年檢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此外開展綜合保障工作還需要參考GJB1371 《裝備保障性分析》、GJG3837 《裝備保障分析記錄》、GJB1378 《裝備預防性維修大綱的指定要求和方法》、GJB2961 《修理級別分析》等標准。
裝備保障性要求同樣可分為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保障性定性要求在設計特性方面,就是要把裝備自身設計得易於保障的那些定性的要求,與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設計中的某些定性要求有密切關系。保障性定性要求在保障資源方面,就是從產品研製開始就要同步考慮和安排提供適宜的保障資源的那些定性要求。如:人力與人員、供應保障、保障設備、技術資料、訓練保障、保障設施、包裝、裝卸、貯存和運輸保障、計算機資源等。
保障性的定量要求通常以與戰備完好性相關的指標提出,例如:使用可用度(ao)、能執行任務率(mcr)、出動架次率(sgr)、再次出動准備時間。裝備保障資源方面的定量要求包括:保障設備利用率、保障設備滿足率、備件利用率、備件滿足率、人員培訓率等。
6、環境適應性(environmental worthiness)(GJB4239 《裝備環境工程通用要求》標准中的3.2):裝備(產品)在其壽命期預計可能遇到的各種環境的作用下能實現其所有預定功能和性能和(或)不被破壞的能力。是裝備(產品)的重要質量特性之一。可靠地實現產品規定任務的前提下,產品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包括產品能承受的若干環境參數的變化范圍。環境適應性是武器裝備的重要質量特性,應根據裝備環境工程的要求,把環境試驗貫穿於武器裝備的設計、研製、生產和采購的各個階段,通過環境試驗,充分暴露武器裝備在設計、研製及材料選用等方面存在的環境適應性問題,及時改進研製質量,提高裝備的環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