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的勞動人民是怎樣把一塊塊青磚運上山
在古代,勞動人民為了將建築材料運至山嶺之上,採用了多種方法。首先,他們依靠人力搬運,包括背負、肩挑、筐挑和杠子抬等方法,將大量的城磚、石灰、石塊等材料搬運至山嶺。此外,他們還採用了傳遞的方法,將人排成長隊,從山腳下或已修好的一部分城牆上排到山脊上,依次將城磚和小石塊一塊塊傳遞上去,將石灰一筐筐、一挑挑傳遞上去。這種傳遞運輸的優點是減少來回跑路,特別是在山路狹窄的情況下,可以減少來回的人互相碰撞,提高運輸的效率。
其次,他們利用了簡單的機具進行運輸,如手推小車,這在比較平緩的山坡上更為常見。在修築關城和堡子等平地建築時,推車被更多地利用。在運送上千斤的大石上山時,他們還採用了滾木和撬棍,並在山上安置絞盤將巨大石塊絞上山脊。在跨過深溝狹谷運送磚瓦和石灰時,他們還採用了「飛筐走索」的方法,即將磚瓦石灰裝在筐內,從兩岸拉固的繩索上滑溜過去,大大節約了勞力。
此外,他們還利用動物進行運輸。在八達嶺高山之上修築長城時,他們曾利用善於爬山的動物,如山羊和毛驢,將石灰裝在筐內跨在毛驢背上,將毛驢趕上山去。在山羊角上繫上城磚,將山羊哄上山去代替人力運輸。總之,他們想盡了一切辦法,利用一切條件來修築長城。
然而,大量的運輸和修築工作仍然依靠笨重的人力來完成。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層層壓迫下,為了修築長城,不知喪失了多少勞動人民的生命。一千多年來,不少詩人用詩詞歌謠等形式,揭示了勞動人民對奴役築城的憤怨。這些詩詞歌謠所反映的正是勞動人民反抗控訴的一個方面。
長城上的一磚一瓦一土一石都浸透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同時,從長城這一雄偉工程來看,它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建築工程的高度成就,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