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無線路由器可以接入哪些設備
工業路由器它也是路由器啊,只要是可以連接網路的設備都可以接入的。它的區別只是在於穩定性更強,抗雷防電涌防潮,接入上限更多等等。針對在不同的區域選擇相應的設備。
㈡ 無線路由器能同時讓多少個WIFI設備上網
具體要看無線路由器的功能。
普通家庭用的無線路由器通常不建議超過10個設備同時連接使用。
企業級無線設備的話通常可以使用200個以內的設備同時連接使用的。
㈢ 一台無線路由器最多能連接多少用戶或電腦手機
無論是手機還是平板電腦等設備,如果要連接路由器上網,都必須獲得一個路由器的本地專IP地址。要知道的是,屬路由器的IP地址通常有255個。
一般來說,一個路由器後台管理地址只需要用到一個,也就是說其餘剩下的254個,都是分配給設備的IP地址。一個用戶使用就會少一個。
根據工廠設置,一個路由器確實可以分配給用戶多達200個左右的IP地址,但這只是理論上的數據,一般的路由器不能同時滿足這么多用戶的性能。
㈣ 一個路由器最多能連接多少個設備
正常家用的差不多在10個,家用的無線是比較輕量級的設備。
現在好多的寬頻營運商都限定客戶端數量了,所以就是無線路由器可以帶這么多寬頻也限制了。
理論上是可以很多,但每個無線路由器的背板帶寬是固定的,用戶多了那麼共同分享這個帶寬的話每個人分得的就會少了,加上用戶多的話,數據量會很大,這樣中央單元的處理就會飽和,形成網路延時。就如同路上車太多,會堵車一樣的道理。
這個用專業名詞就是帶機量,帶機量通常分為最大帶機量和並發帶機量。最大指連上就算,並發指連上並有數據訪問。考量設備帶機量,通常參考並發帶機量會更有意義一些。當然一些比較齪的晶元連最大帶機量都很少。
對於單台設備的無線帶機量通常有3個瓶頸:
第一個瓶頸是內存,比如內存低到會影響到STA結構分配的程度,這會影響帶機量,但在32M左右,已經就不是瓶頸了。
第二個瓶頸是無線晶元,主要指晶元的RF和buffer,這兩個因素決定了晶元的吞吐能力,這個級別的瓶頸可能在於20和40的區別。通常來講,QCA(AR)系列晶元在這方面最強,BCM次之,MTK還OK,RTL呵呵。當然僅指接觸過的早年的RTL8188系列,可能最近長進了吧。
第三個瓶頸是無線通信原理,無線通信採用沖突避免機制(CSMA/CA),同一個信道,同一時刻只能有一個客戶端通信,因此不可能無限高的並發。這個瓶頸通常在30~40左右。超過這個限後,可能表現出來就是各種卡。
從上述原理來看,單AP很難做到有很高的無線帶機能力。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有的AP可以做到200+的無線帶機,這種通常都是採用陣列天線,利用多個無線晶元,本質上還是多個AP,集成的AC+AP方案。還有360也號稱可以帶200+,採用AR9344晶元,這個只有呵呵了。
至於TP,通常家用設備做極限測試是用12~15個終端,也就沒有動力去做很大的帶機量了。畢竟TP的核心價值是省成本,將縮水進行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