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般納稅人出售舊設備如何開票
一般納稅人出售舊設備開票方式如下:
1、公司出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先開具二手車發票,次月進行納稅申報;
2、銷售舊車,原購進時已抵扣過增值稅,按17%稅率徵收,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銷售額填寫在納稅申報表附表一第1行第1列;
3、按徵收率徵收增值稅,開具普通發票,銷售額填寫在納稅申報表附表一第3列或第5列;
4、減征部分填寫在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主表的「應納稅額減征額」欄。
一般納稅人的開票流程:
1、確定開票內容,包括銷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名稱、數量、單價等信息;
2、選擇適用的稅率,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規定,選擇合適的增值稅稅率進行開票;
3、填寫發票信息,包括購買方的名稱、納稅人識別號等信息,確保發票內容的准確性;
4、使用稅控系統開具發票,通過稅控設備或稅控軟體,按照規定程序開具發票;
5、發票審核,開具發票後,需要對發票進行審核,確保開票的合規性和准確性;
6、發票交付,將開具好的發票交付給購買方,完成開票流程。
綜上所述,一般納稅人出售舊設備時,應首先開具二手車發票並在次月申報增值稅;銷售已抵扣增值稅的舊車按17%稅率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銷售額記錄在申報表附表一第1行第1列;採用徵收率徵收的開具普通發票,銷售額填報在附表一第3或第5列;減征部分則在主表的「應納稅額減征額」欄填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二十二條
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指定的企業印製;其他發票,按照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分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指定企業印製。
未經前款規定的稅務機關指定,不得印製發票。
⑵ 一般納稅人出售舊固定資產如何開具發票
一般納稅人出售舊固定資產如何開具發票
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
1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應開具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2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9年1月1日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並且屬於條例第十條規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按簡易辦法依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應開具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3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9年1月1日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轉讓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怎樣填報?
1如果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轉讓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機器設備),如果該設備是在2009年1月1日以後購進的,因為在當時購進時已抵扣了增值稅進項稅額,所以在轉讓時要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依據17%的稅率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
2如果轉讓的設備是在2009年1月1日以前購進的,因為在購進時沒有抵扣著進項稅額,所以採用以下簡易的方法計算應交增值稅=含稅收入/1.03*2%,要開具普通發票.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轉讓自己使用過的舊設備,要開具普通發票,也採用上述公式計算應交增值稅.
應交增值稅計算方法:
為方便企業填報,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下列方式填報:
(1)一般納稅人企業,在實際操作中也可以根據"增值稅納稅申報表"計算該指標,計算公式為: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免抵退貨物應退稅額).同時注意,計算該指標時應包括即征即退貨物及勞務對應項目.
(2)執行簡易徵收辦法的一般納稅人企業,可根據"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中"簡易徵收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填報該指標.
(3)符合財稅部門規定的對某些產品實行稅額減征的一般納稅人企業,在根據"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填報該指標時還應扣除"應納稅額減征額".
(4)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可根據"增值稅納稅申報表"中"本期實際應納稅額"填報.
一般納稅人出售舊固定資產如何開具發票?一般納稅人出售舊固定資產開具的發票是增值稅普通發票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取決於該固定資產的購入時間是多會,詳情請大家通過小編的分享來掌握,感謝大家,本文就結束了,再見.
⑶ 出售了正在生產經營用的舊設備怎樣做會計分錄
企業在出售正在使用的舊設備時,需要進行以下會計分錄:
首先,設備轉入清理過程: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接著,收到出售款項時:
借:銀行存款1170 貸:固定資產清理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售稅額)170
若設備清理凈收益,則結轉凈收益: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營業外收入
若設備清理凈損失,則結轉凈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會計分錄中的金額1170、1000、170均為示例數據,實際操作中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整。
企業在進行此類會計處理時,應當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會計准則和稅法規定,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此外,企業在出售舊設備時,還應當注意及時辦理相關手續,如設備轉讓手續、稅務登記等,以確保交易合法合規。
最後,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清理時,應當關注清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費用,並將其合理地計入成本或費用科目,以便准確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