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器材知識 > 如何加強現場設備管理

如何加強現場設備管理

發布時間:2021-01-20 21:03:19

A. 如何加強現場設備的潤滑管理

(一)潤滑油、脂的質量管理
潤滑油脂的品種和牌號非常多,經常會發生牌號混淆不清的情況,因此要學會正確鑒別潤滑脂品種和潤滑油的質量,對於加強現場設備潤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潤滑油的品種和牌號,都要經過化驗分析才能判明其品種和牌號。有些常用的潤滑脂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以及外觀顏色,大致判斷出脂的種類和質量變化情況。
1. 潤滑脂的種類簡易鑒別方法
(1)外觀及顏色可以作為初步的判斷基礎。鈣基脂、鋰基脂均呈奶油狀,鈉基脂呈纖維狀。
(2)各種脂肪酸皂基脂,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油脂氣味和香味。各種烴基脂則沒有這種香味,它們通常有礦物油味和蠟味。
(3)鑒定一種潤滑脂是鈉基脂還是鈣基脂,用手指取少量脂樣,蘸一點水,稍加捻壓,如果它迅速乳化,則為鈉基脂,不能乳化則是鈣基脂。要鑒別一種長纖維的潤滑脂是鈣鈉基脂還是鋇基脂,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因為鋇基脂也是抗水性強的脂。鈣鈉基脂也能乳化,但它只是稍微乳化,不完全乳化。
(4)用燒杯裝一些潤滑脂,然後加熱升溫,以溫度計測量溫度的變化。當溫度達到90~100℃時,如果是鈣基脂,則會溶化,皂油分離,即在油中飄浮著皂團。如果是鈉基脂或鈣鈉基脂,100℃時不能溶化,時間延長一些,鈣鈉基脂也會發生油皂分離現象。如果是烴基脂(凡士林),在60~70℃就會完全溶化,而溶化後呈均勻的液體。
2. 潤滑油的質量簡易鑒別方法
潤滑油的潤滑質量是否良好,必須經過化驗分析各項技術指標是否符合標准,才能得出正確結論。但是通過以下簡易方法也可大體上判斷潤滑油的質量變化情況。
(1)外觀檢查 新的礦物油都有熒光反應。所謂熒光反應,即是用玻璃瓶盛裝潤滑油,在室外陽光下,油的表面一層略帶有藍色的反光。凡是用過的舊油,其熒光反應消失。質量良好的油,從玻璃試管中憑肉眼觀察,應當是澄清的,輕質油則應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不應當有混濁現象。油中更不得有懸浮的物粒,在玻璃瓶的底部不應有沉澱的雜質。
(2)氣味 用過的潤滑油如果老化程度很嚴重,則往往有酸性刺激味。這要與極壓齒輪油區別分開。極壓齒輪油中含有硫、磷、氯等化學元素,也有一定的臭味,但是沒有刺激性的臭味。
(3)水分 試管或燒杯中裝入潤滑油,在酒精燈上加熱,如果發現有叭叭的響聲,則表示油內含有水分。
(4)機械雜質 取油樣100mL,用l00目的銅絲網將油過濾。如果油樣粘度太大,可適當加入一些汽油稀釋,再過濾。檢查過濾網上的雜質,可大致判斷油中含有雜質的狀況。若有鐵末、砂粒等雜質,都可以檢查出來。
3. 潤滑脂在保管和使用中的質量變化及判別
潤滑脂在工作部件中由於受到外部環境(如空氣、水、粉塵或其他有害氣體等)的影響,及工作部件相對運動產生機械力(如沖壓、剪斷等)的作用,將發生兩個方面的變化,一化學變化:潤滑脂組分(基礎油、稠化劑)因受光、熱和空氣的作用,可能發生氧化變質,基礎油遭受氧化後生成微量的有機酸、醛、酮及內酯等組分,稠化劑中脂肪酸、有機的金屬鹽有可能發生分解而形成微量的有機酸等,因此,產生酸性物質(潤滑脂酸值增大)導致被潤滑的部件腐蝕,及至銹蝕,並失去潤滑、防護作用。二物理變化 由於機械作用使潤滑脂結構變差乃至破壞,潤滑脂稠度下降,潤滑效能變差;或是由於機械潤滑部件密封條件不好,導致潤滑脂中混入灰塵、雜質和水分而使潤滑脂質量變差。潤滑脂是否變質,需要通過化驗分析來判斷。在沒有化驗設備和化驗員的時候,可以由有經驗的人員來檢查和初步判斷。
(1)顏色變黑,表示氧化變質。如果僅僅表面一層變色,可以將表面一層颳去,仍可照常使用。最好檢查一下酸鹼度的變化,即用酚酞指示劑滴在少量潤滑脂上,混合均勻,用手指捻一下,如呈紅色,則說明潤滑脂保持鹼性;如果不變色,則說明脂已變成酸性。一般來說,變為酸性的潤滑脂不能在貴重儀器上使用,以免產生腐蝕,但可以降低標准使用,用在不怕腐蝕的較為粗糙設備上。
(2)表面形成膠膜亦屬於氧化現象,尤其是用乾性植物油製成的潤滑脂,容易產生這種現象,處理辦法同上。
(3)析油表示膠體安定性已經破壞。輕微析油時,可將表面油除去,其餘大部分仍可使用,但盡量不要用在高溫高負荷部位。嚴重析油的產品不能使用。
(4)由於吸收水分或漏入雨水,油脂易產生表面乳化現象。若將乳化變質部分完全除去,剩餘部分仍可使用。乳化嚴重時,剩餘部分可能含水超過標准。這可以從顏色上來判斷,含水越多,潤滑脂顏色越淺,光澤越暗而且不透明。
(5)潤滑脂變稀的原因之一是貯存溫度過高造成的,需立即轉移到涼爽的環境中存放,使其恢復原有的稠度。如果不是溫度過高,或不能恢復稠度,其另一原因則是酸鹼度有變化(用酚酞指示劑檢查)。
(6)潤滑脂變硬原因之一是長期冷凍造成的。這樣可把它放在稍高的室溫條件下(例如30~40℃)存放一段時間,使其恢復原狀。這種情況不能採用過高溫度加熱。有些脂的硬化,原因是脂本身的特性,例如合成鈣基脂在冬季有硬化趨勢。只要不影響使用,則不必作上述保溫處理,只需適當地攪拌均勻。
(7)在使用中如何判斷軸承潤滑脂失效 軸承潤滑脂性能要求的指標很多,主要是膠體安定性(分油量)、機械安定性 (10萬次剪斷試驗,延長工作錐入度值) 和氧化安定性,這3個指標綜合結果,即是軸承壽命。
在軸承中運轉的潤滑脂遭受機械力的破壞使稠化劑的纖維變碎裂、變短、降低了維系潤滑脂結構的能力,即稠度變低,如果稠度變化很大會產生從工作表面流失的現象;同時在運轉工作時潤滑脂將受到溫度升高的影響,基礎油會產生蒸發而減少或部分基礎油由於脂的膠體破壞分油損失都會使脂的含油量減少,也有產生氧化變質的可能。
因此,對軸承潤滑脂來說,若工作後脂內基礎油含量低於60%~70%時 (即基礎油由於蒸發或分油而損失30%~40%) 將降低甚至喪失潤滑能力導致軸承損壞,造成停車事故。同時脂的稠度下降和氧化而變質更將影響運轉中的軸承工作。
(二)潤滑油、脂在設備使用中的管理
潤滑油、脂在使用過程中,難免要不斷老化變質,甚至完全報廢。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加強對油品的質量管理和監測,則可防止油品的異常變質,降低老化速度,延長使用壽命,使設備達到最佳潤滑,從而使生產裝置做到長周期運行。
1.潤滑油在設備使用中的質量管理
(1)潤滑油老化變質的原因:
① 水和空氣能使油品氧化,在使用過程中受溫度、壓力的影響使氧化速度加快,油品被氧化後,產生有機酸和沉澱物。活性金屬的存在,能加速氧化。
② 潤滑油中添加劑的消耗、分解,使油品質量下降。使用溫度和混入介質(如水、燃料油、乳化液等)能促使添加劑消耗,分解速度加快。混入水、雜質等有害成分,是油品變質的直接原因』,不僅分解添加劑,還能破壞潤滑狀況,引起磨損等。
③ 不適當的混油,也能使油品變質。
④ 電場也能加速油品老化。
(2)潤滑油質量管理:
①控制油溫。為了防止油溫過高,應把油溫控制在工作溫度的最低點。有潤滑油冷卻器的系統,應經常注意調節冷卻水,沒有冷卻器的系統,也應注意油箱的散熱。
②防止水、氣、塵雜等有害物質混入潤滑系統。潤滑系統應切實做到防止水、氣、塵雜等有害物質的漏入。應設法禁止漏入乳化液、燃料油、塵雜等。如果油中已混人空氣和水,應注意及時排放。塵雜混入,應注意及時過濾。
(3)加強潤滑管理,採取防劣化措施。潤滑油的管理,要有專人負責。未經主管工程師批准或未經混用試驗,不得隨便混油。潤滑系統要保持清潔密閉。油箱內壁不能塗油漆,也不能用鉛、銅或紅鉛等油溶性物質做密封材料。換新油時,油箱、管線及潤滑部位一定要沖洗干凈,防止舊油中殘留下來的變質組分污染新油。潤滑系統要配備凈油設備。油品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質量跟蹤,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
2. 潤滑脂在設備使用中的管理
(1)潤滑脂類型及使用溫度范圍:不同類型基礎油製成的潤滑脂使用溫度范圍如下:
基礎油類別 使用溫度范圍/℃
石油潤滑油 -60~150
雙 酯 -60~150
新戊基多元醇酯 -50~180
硅 油 -70~150(200,250)
聚烯烴油 -70~250
氟油氟醚 -40~200(250,350)
(2)潤滑脂在軸承中的填充量多少為適宜: 潤滑脂的填充量對軸承運轉和潤滑脂的消耗量影響很大。軸承中填充過量的潤滑脂會使軸承摩擦轉矩增大,引起軸承溫升過高,並導致潤滑脂的漏失;反之,填充量不足或過少可能會發生軸承干摩擦而損壞軸承。
潤滑脂填充量與軸承溫升示意圖如圖3—1所示。
填充過量的脂還會造成多餘的潤滑脂從潤滑部件漏失,給機械運轉帶來不良的影響。潤滑脂的適宜填充量有多種不同的經驗公式計算。
一般講,對密封軸承,潤滑脂的填充量以軸承內部空腔的1/3~2/3為宜。當軸承中填滿潤滑脂時溫度升高。

圖3—1潤滑脂填充量與軸承溫升的示意圖
1—填充適量;2—填充過量;3—加脂不足或脂不良

(3) 潤滑脂在使用中補充和更換的有關規定:潤滑脂在使用中會發生氧化變質,基礎油減少,有時因混入外界雜質更加劣化而失去潤滑作用,或在工作過程中逐漸消耗。因此,必須定期補充和更換潤滑脂,以滿足部件的潤滑要求。
軸承再潤滑的周期依軸承大小、相對運動速度、負荷、操作溫度以及軸承的密封效果等因素而異。各軸承製造廠大都以dn值為計算標准。為方便起見,也有列出再潤滑周期表的。
對於單列滾球軸承,在中等徑向負荷和溫度65℃以下,每天工作8小時的再潤滑周期示於表3—1。
從表3—1可以看出,速度越大,再潤滑周期越短。
表3—1再潤滑周期

Dn

再潤滑周期/月

50000

36

100000

18

200000

6

300000

6

400000

1

(4)不同類型潤滑脂在使用中,補充和更換周期隨溫度的變化以石油潤滑油為基礎的不同類型脂為例,由於稠化劑的不同,所制備的潤滑脂的使用溫度亦不同,如鋰基脂和復合鈣基脂,它們的軸承清洗和補充脂的周期也有差異,如表3—2和表3—3。

表3—2鋰基脂補充更換和軸承清洗周期

運動溫度/℃

補充更換周期/月

軸承清洗周期/月

120

1

1

109

1.5

2~3

94

3

6~9

77

12

12~24

表3—3復合鈣基脂(極壓)補充更換和軸承清洗周期

運轉溫度/℃

軸承清洗周期/月

補充、更換周期/月

排脂良好

排出脂不良

150

6

4

350(h)

120

9

6

500(h)

107

2~3

1.5

94

6~9

3

77

12~24

12

(三)潤滑油的更換、混用、代用原則
潤滑油使用一段時間後,由於本身的氧化以及使用過程中,外來因素的影響,會逐漸變質以至要報廢更換,適時更換潤滑油,對維護設備,節約油料都是很有意義的。
1、潤滑油的換油期
(1)對於企業的主要和關鍵設備應根據在用潤滑油的檢驗分析情況確定換油期。目前,確定潤滑油的換油期比較科學可靠的方法,就是對使用中的潤滑油進行定期檢驗分析,按規定要求抽取在用油樣品檢測其粘度、閃點、機械雜質、水分、酸值和腐蝕等理化指標,根據檢驗結果對照油品報廢指標,來評定油品質量並確定是否換油。具體檢驗分析時,有幾點注意事項:①油樣要有代表性。要在油品經過長時間循環,潤滑系統處於熱運轉狀況取樣,在補充新油以前取樣。② 采樣工具和裝油容器要清潔。③要掌握新油的各項技術數據及潤滑油補加數量等,以便對比並作出判斷。
(2)對於一般機械設備(油箱容量比較少)可以採用目測診斷換油法確定換油期。(參考簡易鑒別法)目測診斷換油法是將在用油樣,同品種同牌號的標准新油分別盛裝在玻璃試管內,通過目視測定油樣的色澤、氣味、手感以及有無機械雜質等對比檢查憑經驗鑒別是否需要換油。
2、潤滑油的混用原則
(1)一般情況下,應當盡量避免混用,因為設備用了混合油,如果出了毛病,要找原因就更困難了。另外,不同潤滑油混合使用也就難以對油品質量進行確切的考查。
(2)在下列情況下,油品可以混用:① 同類產品質量基本相近,或高質量油混入低質量油仍按低質量油用於原使用的機器設備。② 需要調整油品的粘度等理化性能,採用同一種油品不同牌號相互混用。③ 不同類的油,如果知道兩種對混的油品都是不加添加劑的,或其中一個是不加添加劑,或兩油都加添加劑但相互不起反應的,一般也可以混用,只是混後對質量高的油品來說質量會有所降低。
(3)對於不了解性能的油品,如果確實需要混用,要求在混用前作混用試驗(如採取擬混用的兩種油以1:1混合加溫攪拌均勻),觀察混合油有無異味或沉澱等異常現象,如果發現異味或沉澱生成,則不能混用。有條件的單位,最好測定混用前後潤滑油的主要理化性能。
(4)對混用油的設備在運轉中要加強巡檢,隨時觀察油品的色澤、油溫等使用情況,發現異常及時更換新油,以免設備磨損造成設備事故。
3.不同類型的潤滑脂混合使用的原則
(1)如果基礎油類型相同 (如都是石油潤滑油或其他同一種基礎油) 的脂,不同皂基或稠化劑製成的脂,一般不宜簡單地混用。
(2)對某些類型的脂,如鈣基脂與鈉基脂,或鋰基脂與復合鋰基脂等,可以相互混合使用,一般不會導致性能變化太大,也不影響使用。
(3)極壓型潤滑脂,因含有各種活性組分,相互混用時,會發生添加劑相互干繞,致使脂的膠體安定性或機械安定性變差,影響其使用性能。在不同類型脂互相混合之前,應作混合後脂的性能測定,確認無明顯影響時再使用。
4. 潤滑油代用的一般原則及注意事項
(1)國產潤滑油代替國外潤滑油的原則 在化工生產裝置成套的由國外引進,其中有很多機械傳動設備,隨之帶來的潤滑油僅能滿足試車時的用量,此後,除個別潤滑油、脂的品種外,絕大部分用國產油代替。這是毫無疑義的,由於這些機械轉動設備來自多個國家,潤滑油品種和牌號繁雜,技術指標各不相同,這就給選擇國產代用油品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在選取國產潤滑油代替進口油品時,要取進口潤滑油油樣全面剖析其組成和內在質量,進行各項理化指標分析及性能試驗,根據油樣的各項分析指標,盡量了解和掌握基礎油種類,生產工藝及添加劑情況,選取國內相應的名牌企業生產的油品。國外潤滑油、脂各項質量指標與國內油品相差大的,要經研究單位對國外油品進行全面分析,根據油樣的各項分析指標進行研製和開發,更好的滿足機械設備潤滑要求,達到各另部件最佳潤滑狀態,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和利用率,使生產裝置安全穩定運行,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效益。
(2)進口設備潤滑油代用途徑 一是選取現成的國內成品油作為代用油;二是兩種牌號的油品質量指標相差很大,國內沒有相應的牌號所選擇,需調合(包括加入添加劑)製成的油品作為代用油。如果以原用油為基準,選取的代用油,無疑是它和原用油的質量及使用性能越接近越好。關鍵是我們所指的「接近」,絕不是僅僅粘度等幾個理化指標的相近,更重要的是指生產工藝,添加劑,使用性能等方面的接近。
(3)潤滑油代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選取的代用油,首先要看潤滑油基礎油的組成和煉制工藝,在此基礎上再考慮理化指標,盡量用同類油品或性能相近、添加劑類型相似的油品。
② 一般情況,採用粘度稍高一點的潤滑油代替粘度較小的潤滑油為好,但粘度不應超過規定用油粘度的±25%。對精密機械、液壓設備用油,選用較小粘度的潤滑油代替較大粘度的潤滑油為好,但必須保證不泄漏。
③ 凡是工作溫度變化大的機械,要選用粘度指數較高的油代替。在低溫條件下工作的機械,要用凝點低於使用溫度10℃以下的油來代用,其代用油的質量指標應高於或接近被代用油的質量標准。對於高溫工作的機械,則要考慮代用油的閃點要高一些,氧化安定性也要滿足使用要求。
④ 用高檔油代替低檔油時,要特別注意可能帶來的某些副作用。高檔油中的添加劑在適當的條件下,化學反應活性大,產生了化學腐蝕,反而加速了機件表面的磨損,還要考慮密封件材質的耐腐蝕情況等。
⑤ 使用中要加強監測,隨時掌握油品質量變化情況,油耗量,設備的摩擦、磨損、腐蝕、噪音、溫升、等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
(四)(一)主要設備和關鍵機組在用潤滑油的狀態監測
主要設備和關鍵機組運行狀態的檢測系統,包括常規性的監測和潤滑油潤滑狀態分析監測。常規監測有設備的功率、轉速、溫度、壓力、油耗、震動和噪音的監測,上述常規參數的變化只反映設備工作狀況的綜合情況,而且設備運轉不正常現象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才顯示出來,一般不能指出設備發生故障的確切部位,不能准確指出失效的零件,無法判斷故障初期發生的原因,難以及時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和排除隱患。
機械設備潤滑狀態監測分析技術是設備運行狀態監測的新發展,其特點在於用主動的「失效前行動」(潤滑系統在用油的綜合監測)代替被動的「失效後行動」(故障檢修)。從而能及時發現導致設備可能發生的故障或機器設備運行性能下降的潛在因素。藉助於有針對性校正措施,從而排除造成失效的根源。機械設備潤滑狀態監測是對潤滑系統採用現代化科學儀器進行潤滑油分析,分析的項目包括以下內容:
1.在用潤滑油的紅外光譜分析
目前國內採用紅外光譜儀通過化合物官能團的分析,掌握潤滑油的添加劑降解、氧化物的增長等情況,與常規分析聯用,判斷在用油的潛在能力,通過添加劑技術改善性能指標,並預測油品的使用壽命。
2.在用潤滑油所含磨粒的鐵譜分析
可採用各類分析式鐵譜儀、旋轉式鐵譜儀和直讀式鐵譜儀,通過分析監測磨粒的大小、形狀和數量為設備可能出現的故障、隱患的診斷提供依據。
3.在用潤滑油採用發射光譜分析
目前國內普遍採用美國FAS-2C直讀式光譜儀,40秒就可以分析一個油樣,同時給出20種元素的μmol/L值。通過出現的元素及其含量判斷設備零配件的磨損及其趨勢、反映添加劑和水分變化,Si的含量能夠反映環境污染狀況。
4. 關鍵機組的潤滑油狀態監測
必須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要成立專門的監控小組,有機械設備、維護檢修、潤滑油管理和油品分析等有關人員參加,建立監控過程和設備潤滑情況記錄。條件不具備建立監控組,也可委託有關油品生產研究單位進行。
5. 潤滑油狀態監測的結果分析
潤滑油狀態監測的分析,是狀態監測過程的關鍵一步。對每一組數據,每個現象的分析。要做詳細具體的分析。潤滑油的產品類型和生產廠家,設備的生產廠家,不同的工況條件,其結果是不一樣的,必須參照新油的指標和生產廠推薦的判別指標進行分析。對金屬磨粒,更應認真地分析,是油品引起磨損還是設備本身的材料問題,零部件的裝配問題,操作條件問題。總之,只有做到認真、明確地判斷結果,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才能達到狀態監測的目的。
機械設備潤滑狀態監測是對在用潤滑油綜合分析,系統而全面地檢測設備潤滑油的潤滑狀況,以及各個關鍵運動零部件的狀況,可以綜合主要摩擦副的磨損過程及其發展趨勢。實踐已經證明,潤滑油分析監測可以及時發現失效先兆,有效防止故障發生,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做到預知性維修,從而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B. 如何提升設備現場管理

1、指定專來門的管理人,並規定自其在設備現場管理的職責。
2、制訂有關設備現場管理的標准或規章制度。
3、定期檢查設備現場管理情況,並進行評比。
4、對管理好的進行表揚和獎勵,對管理差的進行批評和處罰,必要時進行分析和採取糾正措施。
5、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設備現場管理人員不合格的要進行培訓或調換人員。
2)要給予設備現場管理人員一定的時間進行維護和保養,整理、整頓、清掃設備現場。
3)不僅要考核設備現場管理人員,還要考核他所在的團隊。
4)處罰不是目的,要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

C. 如何做好設備現場管理工作

為您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目前許多企業都採用了現代設備管理理論與方法—設備綜合管理。設備綜合管理是運用長遠的、全面的、系統的觀點,採取一系列技術的、經濟的、組織的措施,力求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綜合效率最高,從而獲得最佳經濟效益。設備綜合管理的特點:一是全過程管理;二是全員參加管理(從企業領導到生產工人);三是價值管理。全過程管理是基礎,全員參加是手段,價值管理是目的。
搞好設備管理工作,必須根據國家及各部委、總公司所頒布的法規、制度行事。堅持專管與群管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設備管理與生產相結合;設計、製造與使用相結合;設備維護保養與計劃檢修相結合;設備維修與技術改造相結合;設備管理與技術開發及智力開發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與物質獎勵相結合。上述原則具體說明如下。
1.專管與群管相結合
各企業應當按照上級規定,根據本單位生產規模與實際需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設備專門管理系統。建立優化組合的組織機構及專業設備管理隊伍,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公司經理和生產廠長等主要領導幹部要把設備管理工作列入主要議事日程,對設備管理的方針、目標做出決策。要有一名副經理(副廠長)主管設備工作,同時根據需要設置總機動師或分設總機械師和總動力師。總機械師和總動力師在主管經理(廠長)和總工程師領導下,負責設備技術管理工作。車間由一名副主任主管設備,並配備管理設備的專職工程技術人員;工段、班組也有兼職設備員;形成一個設備管理網。並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規程,以使工作有章可循。 在工廠企業中,直接操縱設備、維修設備的是廣大生產工人和檢修工人。他們對設備的性能、工作狀態及存在的問題最熟悉了解。他們是設備的主人,而且他們對自己操縱的設備日常維護負有具體責任。因此,完全應當發揮他們管理設備的積極性。在設備管理工作中要強調人的因素,要充分調動生產工人和維修工人的積極性。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在其制定的《設備技術管理制度(試行)》中,要求設備維護實行專機專責制或包機制。要求做到台台設備、條條管線、個個閥門、塊塊儀表有人負責。操作人員對所用設備要做到「四懂」(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會」(會操作、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搞好設備潤滑,堅持「五定」和「三級過濾」(即定人、定點、定質、定量、定時;「三級過濾」為從領油大桶到崗位儲油桶、崗位儲油桶到油壺、油壺到加油點)。操作工應保持本崗位的設備、管道、儀表盤、油漆、保溫完整,地面清潔。應加強靜密封點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要搞好環境衛生,做到文明生產。1990年4月,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檢查某石化總廠的一個循環水泵房:14台泵,台台完好;14個潤滑點都及時保持潤滑良好;7692個靜密封點,只有一點不明顯的泄漏,泄漏率只有0. 13%。;37盞燈具完好;774塊玻璃,塊塊明亮無缺;工具箱工具擺放整齊,對號人座;備用設備班班盤車,靠背輪上有記號。泵體的顆顆螺絲發亮,閥門的根根絲桿見光。他們真正做到了「屋外與屋內一個樣,高空與地面一個樣,後院與前院一個樣,系統與裝置一個樣」。
2.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
設備綜合管理是廣義的設備管理,即設備的技術和經濟的全面管理,要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設備管理本質上是設備運動過程的管理。設備的運動有兩種形態:一是設備的物質運動形態,包括設備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產、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二是設備的價值運動形態,包括設備的投資、折舊、維修費用支出與核算、更新改造資金的籌措和經濟效果分析等。前一種運動形態的管理稱技術管理,後者稱為經濟管理。它們分別受技術規律和經濟規律的支配。據此,設備管理要最終取得兩個成果:技術成果和經濟成果。即一方面要求經常保持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態,另一方面要求節約設備維修與管理的經費支出。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二者必須緊密結合,以求獲得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低,設備綜合效能最高。
設備從規劃到設計、製造階段,費用是遞增的;安裝階段以後費用開始下降;運轉階段的費用大體保持穩定的水平,而且歷時較長;最後費用再上升,說明設備已到了應進行修理、改造或更新的階段。對使用單位,購置新設備時不僅考慮購置時的購置費(即生產費),還要考慮設備在運轉階段的使用費(或維持費)。
設備綜合管理在經濟管理方面的任務就是採取各種措施,使企業設備消耗的費用最少。它不是只顧設備的某一階段,而是設備的規劃、設計、製造、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全過程的費用最經濟,即設備的壽命周期費用為最經濟。壽命周期費用包括設備的生產費用和使用費用。生產費用是設備構成以前調研、設計、試制、製造、儲存、運輸等付出的費用,一般是產品的售價。使用費用(又叫維持費用)是設備在使用階段付出的費用,包括動能、工資、維修、折舊、保險、培訓等費用。在設計階段不能只顧降低製造成本而忽略設備的可靠性、耐久性、節能性等,要長遠地估計到運行階段的管理和維修費用。在使用階段不能只強調設備的良好技術狀態,而要將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與所獲得的生產成果進行比較,力求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傳統的設備管理多注重於設備的技術管理。在設備管理的考核指標中也突出了考核設備的技術指標,滿足於把設備管好、用好、修好,而對經濟效益不那麼重視。我們運用設備周期費用的概念,就可以克服在設備管理上只看技術成果,不看費用消耗;在設備使用上只重工藝需要,不講合理使用和發揮設備潛力的現象。
為了便於對設備管理工作中的經濟效益做出判斷,應適當增加經濟效益指標。由於企業普遍推行了設備維修費用等項目的考核,因而節省了大量維修費用支出。

D. 如何提升企業設備管理水平

在現代化大生產中,設備是企業的生命線,是生產的支柱,有了先進的設備,就基本具備了生產良性發展的物質基礎。但要發揮設備的最大能力,提高設備利用率,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設備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因此,提高企業設備管理水平也是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只有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將先進的設備管理水平與先進的設備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先進設備的應有性能。
近幾年來,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裝備部(簡稱濟鋼裝備部)認清形式,把握機遇,緊緊圍繞「做強做大、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以觀念創新為先導,以制度落實為保證,以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不斷強化設備技術經濟管理意識,積極探索設備管理和采購管理的新模式,為爭創一流水平,進而大幅提高裝備水平,作了一系列探索工作。
1 探索工期管理新模式
濟鋼是特大型鋼鐵聯合生產企業,各工藝環節上的主要設備運行狀態好壞,事關濟鋼的生產平衡和經濟效益大局,其中「四爐四機」的停產檢修,影響最為直接。停產檢修是設備生命周期的客觀要求,是恢復和提高其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但如何保證設備檢修的質量,縮短停機檢修時間,大有潛力可挖。濟鋼裝備部從企業生產經營和市場競爭的需要出發,探索出了設備檢修工期的管理方法,即實行隱性工期和顯性工期管理,爭創設備檢修效益最大化的工期管理新模式。打破從停產檢修開始到恢復生產為止計算檢修工期的傳統工期概念,將檢修工期分為隱性工期和顯性工期,即把從立項開始到停產檢修前這段時間視為隱性工期管理,把傳統概念的檢修工期視為顯性工期管理,用「工期」這一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來強化管理,督促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經過探索,隱性工期管理的要點概括為「六落實」管理法,即「檢修項目落實、檢修費用落實、物資供應落實、施工隊伍落實、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落實、網路計劃落實」。「顯性工期」的施工組織中,實行立體交叉作業,明確工程的主線和主線上的重點,並對重點進行剖析和細化,「變檢修為搶修」,採取「劃整為零」、「套件更換」、「預先裝配」、「大塊拆卸,整體吊裝」、「檢修工序質量確認」等先進施工技術和管理方法,實行24h檢修施工作業現場指揮調度,並根據檢修施工的進度,及時調整計劃和施工力量,做到項目清晰,工序銜接,指揮有力,環環相扣,使得計劃工期大幅度壓縮,檢修質量明顯提高,檢修效益趨向最大化,為高效生產創造條件。近年來,濟鋼「四爐四機」的停產檢修時間和檢修質量,每年都創歷史新高。特別是中板生產線、高爐、燒結機、轉爐、制氧機等的檢修更是如此,使得人們憑經驗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接連創造了設備檢修奇跡。
2 治理設備薄弱環節
一條生產線停產檢修,並不是因為全線設備、備件均出現問題,而是這條生產線上的某個或幾個關鍵設備、備件因壽命周期已到,不再適應生產要求,致使整條生產線停機檢修。這些不適應生產要求的設備、備件,就是生產線的薄弱環節。這些薄弱環節制約生產的穩定高效運行,易造成生產成本上升。為治理這些薄弱環節,推行了項目經理負責制,即把每個薄弱環節作為一個項目來管理,定人員、定責任、定措施、定時間。自2002年以來,制定了設備薄弱環節治理實施細則,督促各生產廠加大工作力度,根據生產和設備檢修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同時,通過管理創新,帶動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生產廠家進行技術創新。以濟鋼中板廠為例,1999年以前,每年停產檢修兩次,檢修時間要2O多天。2003年是在已連續生產2O個月後才停產檢修,檢修時間僅為86h。
3 創新采購管理體系
近幾年,濟鋼裝備部全面開展了加強采購管理、降低采購成本的一系列探索工作,如以「先用庫存,先內後外,招標訂貨,廠家直供,徵求用戶意見」的五項原則為指導,制定了《定價比質采購管理辦法》,在整個采購工作中,始終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競爭的市場化原則,著力從以下幾方面構築采購管理新體系:(1)實施公開評價,清理整頓采購源頭;(2)強化采購審檢管理,形成制約新機制;(3)強化制度建設,規范訂貨全過程;(4)堅持責、權、利相統一,嚴格責任制考核。
新的采購管理體系把集中的權力分散化,隱蔽的權力公開化,形成了相互監督、互相制約、分工明確、協調有力的高效、透明的采購管理體系統,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整個采購工作由過去幹部職工關注的焦點,變成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點。
同時,研究、探索物資計劃管理和倉儲管理的新途徑,研製開發了計算機輔助管理信息系統,使濟鋼的備件庫存資金佔用由1998年的1.2億元降低到2000年的0.73億元。通過持續改進,2002年備件庫存資金佔用降到0.53億元,連續幾年創全國同類企業最好水平。
4 形成持續創新機制
為把管理創新取得的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在日常生產中發揮作用,以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來落實推廣管理創新成果,建立起持續改進機制,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創造更多經濟效益。濟鋼裝備部與企管部門等合作,充分吸收近幾年的管理創新成果,借鑒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考慮前瞻性、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了《設備管理制度》。這對規范設備管理,推動全公司的制度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規范管理創新工作,還制定了《裝備部管理創新管理辦法》,把管理創新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以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通過採取以上措施,設備壽命大幅提高,既保證了生產的穩定性,又節約了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同時改進了產品質量,生產持續穩定,經濟效益一直攀升。實踐證明,只有不斷創新,努力提高設備管理水平,才能充分發揮設備的性能,才能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創造最佳經濟效益。

E. 淺談如何加強設備管理

強化「人本」管復理。人是所制有管理中最關鍵的要素,要始終把更新員工思想觀念和提高技術素質做為重要工作來抓。
強化制度管理。開展全員設備管理,通過建立一個全系統員工參與的生產維修活動,使設備性能達到最優。
強化維護管理。降低設備事故率與做好設備定期和平時維修保養工作密切相關,隨時改善設備的技術狀況,有利於降低和減少設備故障的發生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強化費用管理。要密切關注設備維修費用支出,設備的折舊、改造、更新的資金籌措、累積、支出,力求實現設備消耗的費用最少,設備的綜合效率最高。

F. 如何提高現場管理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現場管理六要素(5M1E分析法) 現場管理的六個要素即:人、機、料、法、環、測。也就是以下要介紹的5M1E分析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5M1E? a) 人(Man):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 b) 機器(Machine):機器設備、測量儀器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 c) 材料(Materia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 d) 方法(Method):這里包括生產工藝、設備選擇、操作規程等; e) 測量(Measurement):主要指測量時採取的方法是否標准、正確; f) 環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溫度、濕度、照明和清潔條件等; 由於這五個因素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是M和E,所以常簡稱為5M1E。 我們知道工序是產品形成的基本環節,工序質量是保障產品質量的基礎,工序質量對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生產效率有著重要影響。工序標准化作業對工序質量的保證起著關鍵作用,工序標准化在工序質量改進中具有突出地位。工序質量受5M1E即人、機、料、法、環、測六方面因素的影響,工序標准化就是要尋求5M1E的標准化。 那麼我們如何控制這六個因素形成標准化以達到穩定產品質量的目的呢? 1、操作人員因素(人) 主要控制措施: (1) 生產人員符合崗位技能要求,經過相關培訓考核。 (2) 對特殊工序應明確規定特殊工序操作、檢驗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證上崗。 (3) 操作人員能嚴格遵守公司制度和嚴格按工藝文件操作,對工作和質量認真負責。 (4) 檢驗人員能嚴格按工藝規程和檢驗指導書進行檢驗,做好檢驗原始記錄,並按規定報送。 2、機器設備因素(機)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完整的設備管理辦法,包括設備的購置、流轉、維護、保養、檢定等均有明確規定。 (2) 設備管理辦法各項規定均有效實施,有設備台賬、設備技能檔案、維修檢定計劃、有相關記錄,記錄內容完整准確。 (3) 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藝規程要求,能滿足工序能力要求,加工條件若隨時間變化能及時採取調整和補償,保證質量要求。 (4) 生產設備、檢驗設備、工裝工具、計量器具等處於完好狀態和受控狀態。 3、材料因素(料)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明確可行的物料采購、倉儲、運輸、質檢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 (2) 建立進料檢驗、入庫、保管、標識、發放制度,並認真執行,嚴格控制質量。 (3) 轉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須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 (4) 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質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號標識。 (5) 對不合格品有控制辦法,職責分明,能對不合格品有效隔離、標識、記錄和處理。 (6) 生產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質量問題可追溯。 4、工藝方法的因素(法)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工序流程布局科學合理,能保證產品質量滿足要求。 (2) 能區分關鍵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確立工序質量控制點,對工序和控制點能標識清楚。 (3) 有正規有效的生產管理辦法、質量控制辦法和工藝操作文件。 (4) 主要工序都有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操作文件對人員、工裝、設備、操作方法、生產環境、過程參數等提出具體的技術要求。 特殊工序的工藝規程除明確工藝參數外,還應對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試樣的製取、工作介質、設備和環境條件等作出具體的規定。 (5) 工藝文件重要的過程參數和特性值經過工藝評定或工藝驗證;特殊工序主要工藝參數的變更,必須經過充分試驗驗證或專家論證合格後,方可更改文件。 (6) 對每個質量控制點規定檢查要點、檢查方法和接收准則,並規定相關處理辦法。 (7) 規定並執行工藝文件的編制、評定和審批程序,以保證生產現場所使用文件的正確、完整、統一性,工藝文件處於受控狀態,現場能取得現行有效版本的工藝文件。 (8) 各項文件能嚴格執行,記錄資料能及時按要求填報。 5、環境的因素(環) 主要控制措施有: (1) 有生產現場環境衛生方面的管理制度。 (2) 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光線等符合生產技術文件要求。 (3) 生產環境中有相關安全環保設備和措施,職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4) 生產環境保持清潔、整齊、有序,無與生產無關的雜物。可借鑒5S相關要求。 (5) 材料、半成品、用具等均定置整齊存放。 (6) 相關環境記錄能有效填報或取得。 6、測量的因素(測)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確定測量任務及所要求的准確度,選擇使用的、具有所需准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 (2)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準和調整。 (3)規定必要的校準規程。其內容包括設備類型、編號、地點、校驗周期、校驗方法、驗收方法、驗收標准,以及發生問題時應採取的措施。 (4)保存校準記錄。 (5)發現測量和試驗設備未處於校準狀態時,立即評定以前的測量和試驗結果的有效性,並記入有關文件。 工序標准化對5M1E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應將工序標准化工作納入工序質量改進的整體計劃之中。在制定相關標准化要求基礎上,通過工序質量的調查與分析,發現工序標准化各具體要求的執行偏差,進而採取改進措施。通過工序質量改進的持續循環,促進工序標准化的真正實現和持續改進,從而實現工序質量的持續改進。

閱讀全文

與如何加強現場設備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冰箱不製冷一直工作是什麼原因 瀏覽:543
dnf男機械附魔什麼屬性 瀏覽:28
昌平區常見設備哪裡有 瀏覽:367
醫學儀器怎麼檢查出癌症 瀏覽:539
地熱閥門什麼樣是關閉 瀏覽:577
手提電動工具往復鋸大全 瀏覽:121
熱水器閥門管子有沙眼怎麼辦 瀏覽:558
先關煤氣灶還是煤氣閥門 瀏覽:554
流體機械類有哪些好發的Sci 瀏覽:247
儲存冷庫設備哪個好 瀏覽:855
你能說明為什麼要規定電氣設備的額定值 瀏覽:187
能使門自動關閉的裝置叫什麼 瀏覽:468
機械鍵盤怎麼關閉燈光 瀏覽:199
美寶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3
cad機械工程師怎麼關閉 瀏覽:886
玉環飛玉閥門廠 瀏覽:36
總閥門漏氣怎麼辦 瀏覽:810
ps工具箱快捷鍵 瀏覽:589
杭州超聲波設備怎麼樣 瀏覽:296
無線充電裝置設計報告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