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固定資產更新平均年成本的問題
我覺得這是理解上的差異,新設備在計算平均年成本考慮的是設備的現金流出,和舊設版備的現金權流入無關。如果計算平均年成本考慮舊設備的現金流入,那就不是計算年平均成本了,是計算實際投入額,則新設備的平均年成本就不正確。架設:
1、新設備需1000萬元,舊設備變賣200萬元,問你買新設備價值多少錢。
答:新設備價值1000萬元,如果問買新設備實際用了多少錢,答:實際用了1000-200=800萬元
但是與成本有關的就是新設備的價值。
⑵ 如何理解固定資產平均年成本(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的公式
年運行成本抄是根據每襲年的實際成本核算得出,已經與市場掛鉤,而原始投資額與殘值都是計劃擬定的,要通過現值系數、終值系數與市場相聯系,才能得出相對實際的平均年成本。
這樣兩個公式就可以清楚的對比理解了,年金終值系數實際上是現值系數與年利率的結合。
⑶ 年平均利潤計算公式
年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年平均利潤率
平均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平均利潤=預付資本×平均利潤率
平均利潤率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
一是各部門利潤率水平。
二是利潤率不同的各部門的資本量在社會總資本中所佔的比重大小。
不能把平均利潤率看作是各部門利潤率的簡單的和絕對的平均。平均利潤率是一種利潤率平均化的總的趨勢。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平均利潤率是由全社會各個產業部門不同的個別利潤率,在競爭規律作用下,趨向平均化而形成的。
各個產業部門不同的利潤率的形成取決於三個主要因素:
①剩餘價值率;
②資本有機構成;
③資本周轉速度。
(3)設備平均年成本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形成因素
這種高低不等的利潤率必然引起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的劇烈競爭。資本家會把資本從利潤率低的部門(Ⅴ、Ⅳ、Ⅰ)抽走,競相投入利潤率高的部門(Ⅲ、Ⅱ),從而引起資本在部門之間流來流去。
通過這種資本的轉移,會促使市場上商品的供求關系,從而市場價格發生變動。原來利潤率高的部門由於資本流入,投資激增,商品供應大量增加,出現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降。
實現的利潤減少,結果利潤率從原來的高峰跌落下來。相反地,原來利潤率低的部門則由於資本抽走,生產縮減,商品供應量減少,出現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
所實現的利潤增加,結果就從低利潤率回升到高利潤率。資本家只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從其本性來說,就是要不斷地為攫取高額利潤而拚鬥。
而這種搶奪高額利潤的競爭,必然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使供求關系、價格變動、從而資本的流動趨向於一定均衡點,使各個產業部門的不同利潤率趨於平均化。
形成平均利潤率,使各個不同產業部門都能夠大致實現等量資本取得等量利潤的要求。當然,每個資本家都不會只滿足於平均利潤。
因而,對超額利潤的追逐,又會驅使每個資本家去不斷地改進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誰先這樣做,誰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從而有較高的個別利潤率。
但是,他無法阻止別人也這樣做,因而,超額利潤的獲得只是暫時的。對超額利潤的爭奪,會打破已經形成的均勢,重新誘發各個產業部門之間爭奪高利潤率的斗爭,最終導致新的平均利潤率的形成。
⑷ 酒店是否更新設備 通過計算年平均成本 是選擇年成本大的方案還是年成本小的方案
既然是更新設備,應該選擇年成本大的方案,因為灑店要的就是豪華,追求的就是高標准。
⑸ 固定資產平均值使用成本如何人計算,公式是什麼
固定資產有三種折舊法 你說的的看不明白?
1.直線法:
年折舊額=(原值-凈殘值)/使用版年限權
(20-1)/5=3.8
2.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額=(原值-凈殘值)*每一年的折舊率
每年的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
第一年:(20-1)*5/15
第二年:(20-1)*4/15
第三年:(20-1)*3/15
第四年:(20-1)*2/15
第五年:(20-1)*1/15
3.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
也可理解為:
直線法下年折舊率的2倍.
解析:直線法下年折舊率=1/5
所以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率=2*1/5=2/5=40%
針對本題1-3年的折舊額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年初賬面凈值(不包含凈殘值)*年折舊率
倒數後兩年(即第4年和5年)直線法計提折舊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年初賬面凈值(含已提折舊+凈殘值)*年折舊率
第一年:20*2/5=8
第二年:(20-8)*2/5=4.8
第三年:(20-8-4.8)*2/5=2.88
第四年:(20-8-4.8-2.88-1)/2=2.16
⑹ 平均固定成本怎麼算
平均成本是指單位產量的成本,具體地:平均總成本=總成本/總產量。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短期平均成本可分為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用AFC表示。
固定成本定義:
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固定成本的特徵在於它在一定時間范圍和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維持不變,但是,相對於單位業務量而言,單位業務量所分攤(負擔)的固定成本與業務量的增減成反向變動。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固定成本分類:
固定成本通常可區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質量成本體系約束性固定成本:為維持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經營能力而必須開支的成本,如廠房和機器設備的折舊、財產稅、房屋租金、管理人員的工資等。由於這類成本與維持企業的經營能力相關聯,也稱為經營能力成本(capacityCost)。這類成本的數額一經確定,不能輕易加以改變,因而具有相當程度的約束性。酌量性固定成本:企業管理當局在會計年度開始前,根據經營、財力等情況確定的計劃期間的預算額而形成的固定成本,如新產品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由於這類成本的預算數只在預算期內有效,企業領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確定不同預算期的預算數,所以,也稱為自定性固定成本。這類成本的數額不具有約束性,可以斟酌不同的情況加以確定。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平均固定成本怎麼算?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⑺ 設備的經濟壽命的公式N0=√2(P-LN)/λ 是如何通過一階求導出來的,求過程
設備的經濟壽命N0=√2(P-LN)/λ,λ為設備的低劣化值
低劣化值為180,所以N0=[2(10000-1000)/180]^1/2=10年
例如:
隨著版設備使用,年折舊權越來越少,營運成本越來越大,設設備使用x年
(10000-1000)/x=600+180x
5<x<6
x=5時,第五年折舊+運營成本=(10000-1000)/5+600+180*5=3300,
x=6,第六年折舊+運營成本=(10000-1000)/6+600+180*6=3180
所以該設備的經濟壽命為6。
(7)設備平均年成本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年平均使用成本CN=(P-LN)/N+1/N×∑Ct其中CNN年內設備的年平均使用成本,P為設備實際價值,Ct為第t年的設備運行成本,LN為N年末的設備凈殘值。(P-LN)/N為設備的平均年度資產消耗成本,1/N×∑Ct為設備的平均年度運行成本。
由於設備使用時間越長,設備的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越加劇,從而導致設備的維護費用越增加,這種逐年遞增的費用ΔCt稱為設備的低劣化。用低劣化數值表示設備損耗的方法稱低劣化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