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防爆等級
1、T1為:t<450℃。
2、T2為:200℃≤ t <300 ℃。
3、T3為:專135℃≤t<200 ℃。
4、T4為:100℃<t ≤135℃。
5、T5為:85℃<t ≤100℃。
6、T6為:t<85℃。
(1)潤滑油防爆等級劃分擴展閱讀
防爆等級分屬類:
Ⅰ類:煤礦井下電氣設備;
Ⅱ類:除煤礦、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Ⅱ類又可分為ⅡA、ⅡB、ⅡC類,標志ⅡB的設備可適用於ⅡA設備的使用條件;ⅡC可適用於ⅡA、ⅡB的使用條件。
Ⅲ類:除煤礦以外的爆炸性粉塵環境電氣設備。
ⅢA類:可燃性飛絮;ⅢB類:非導電性粉塵;ⅢC類: 導電性粉塵。
Ⅱ 防爆等級怎麼分
Ⅰ類:煤礦井下電抄氣設備;
Ⅱ類:除煤礦、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Ⅱ類又可分為ⅡA、ⅡB、ⅡC類,標志ⅡB的設備可適用於ⅡA設備的使用條件;ⅡC可適用於ⅡA、ⅡB的使用條件。
說明:ⅡC標志是較高的防爆等級,但並不表示該設備性能最好。
最高表面溫度:電氣設備在規定范圍內的最不利運行條件下工作時,可能引起周圍爆炸性環境點燃的電氣設備任何部件所達到的最高溫度。最高表面溫度應低於可燃溫度。
點燃源: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電氣儀表,各種磨擦的電火花、機械磨損火花、靜電火花、高溫等不可避免,尤其當儀表、電氣發生故障時。
客觀上很多工業現場滿足爆炸條件。當爆炸性物質與氧氣的混合濃度處於爆炸極限范圍內時,若存在爆炸源,將會發生爆炸。因此採取防爆就顯得很必要了。
易爆物質:很多生產場所都會產生某些可燃性物質。煤礦井下約有三分之二的場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質;化學工業中,約有80%以上的生產車間區域存在爆炸性物質。
Ⅲ 防爆產品的等級怎麼定義區分的
防爆電氣產品分類:
煤礦用為
I
一般為隔爆型「d」,本版安型「i」產品較多
氣體權防爆
類型較多如:隔爆型「d」(dIIA、dIIB、dIIC)增安型「e」、
本質安全型"i"、
正壓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澆封型「m」。
粉塵防爆
III
粉塵型「DIP」
Ⅳ 防爆等級中T4,T6誰的等級高
T6等級最高
t就是溫度級別,環境中氣體爆炸溫度臨界值,比如說環境中可燃氣體版爆炸溫度為150℃,那麼權你只能選T4 T5 T6的防爆產品,他們表面溫度不會超過150℃ T6不會超過85攝氏度,是最好的,最安全的,所以說T6可以代替其他的產品。
(4)潤滑油防爆等級劃分擴展閱讀:
防爆等級定義
防爆電氣設備分為兩類:I類為煤礦井下用電氣設備;II為除礦井以外的場所使用的電氣設備,依照最大試驗安全間隙(MESG)或最小點燃電流(MICR)來區分,II類電器設備又分為:IIA、IIB、IIC 三個類別。
以上四個類別主要是根據不同工況下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國和歐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將爆炸性氣體分此四個危險等級。
其次,根據爆炸性氣體混合物按引燃溫度的差異,組別又分為T1、T2、T3、T4、T5、T6六種,引燃溫度用t(℃)表示。
Ⅳ 防爆等級分為幾個等級
防爆等級分為三類:
Ⅰ類:煤礦井下電氣設備;
Ⅱ類:除煤礦、井下之外的所有其他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Ⅱ類又可分為ⅡA、ⅡB、ⅡC類,標志ⅡB的設備可適用於ⅡA設備的使用條件;ⅡC可適用於ⅡA、ⅡB的使用條件。
Ⅲ類:除煤礦以外的爆炸性粉塵環境電氣設備。
ⅢA類:可燃性飛絮;ⅢB類:非導電性粉塵;ⅢC類: 導電性粉塵。
爆炸必備條件
點燃源: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電氣儀表,各種磨擦的電火花、機械磨損火花、靜電火花、高溫等不可避免,尤其當儀表、電氣發生故障時。
客觀上很多工業現場滿足爆炸條件,當爆炸性物質與氧氣的混合濃度處於爆炸極限范圍內時,若存在爆炸源,將會發生爆炸。因此採取防爆就顯得很必要了。
易爆物質:很多生產場所都會產生某些可燃性物質,煤礦井下約有三分之二的場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質。
Ⅵ 潤滑油的級別怎麼劃分
潤滑油的級別劃分:
按粘度劃分
10W-40就是它的SAE標准粘度值,這個粘度值首先表示這個機油是多級機油,W代表WINTER冬天,W前面的數字代表低溫時的流動性能,數值越小低溫時的啟動性能越好。W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高溫時的穩定性能(即變稀的可能性),數值越大說明機油高溫的穩定性能越好。
四沖程機油
四沖程機油的粘度等級分類適用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的分類,及SAE分類
SAE潤滑油粘度分類的冬季用油牌號分別為:0W、5W、10W、15W、20W、25W,符號W代表冬季,W前的數字越小,其低溫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
SAE潤滑油粘度分類的夏季用油牌號分別為:20、30、40、50,數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越高;
SAE潤滑油粘度分類的冬夏通用油牌號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數字越小(適用最低氣溫越低),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越大),適用的氣溫范圍越大。
Ⅶ 汽車潤滑油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及合成基礎油兩大類。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5%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調配的產品。
1、按粘度劃分
10W-40就是它的SAE標准粘度值,這個粘度值首先表示這個機油是多級機油,W代表WINTER冬天,W前面的數字代表低溫時的流動性能,數值越小低溫時的啟動性能越好。
W後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高溫時的穩定性能(即變稀的可能性),數值越大說明機油高溫的穩定性能越好。
四沖程機油:
四沖程機油的粘度等級分類適用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的分類,及SAE分類
SAE潤滑油粘度分類的冬季用油牌號分別為:0W、5W、10W、15W、20W、25W,符號W代表冬季,W前的數字越小,其低溫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
SAE潤滑油粘度分類的夏季用油牌號分別為:20、30、40、50,數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越高;
SAE潤滑油粘度分類的冬夏通用油牌號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
代表冬用部分的數字越小(適用最低氣溫越低),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越大),適用的氣溫范圍越大。
二沖程機油:
二沖程機油的粘度等級分類適用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的分類,及SAE分類
二沖程汽油機油有二個粘度級別,即SAE20和SAE30,一般情況下選用SAE30,如果是分離潤滑,寒區使用或超輕負荷二沖程發動機則使用SAE20
粘度級的選擇:
SAE粘度代號:
2、燃料經濟型等級劃分
由於歐洲在發動機設計、車輛行駛條件及政府對節能和環境保護等政策方面,與美國有顯著差別,因此這種差別也反映在歐洲汽車製造商對發動機油性能的關注重點及程度也不相同。
歐洲汽車工業十分注意節能,把汽車燃料經濟性放在首位,兼顧動力性和排放性能。
ACEA歐洲潤滑油分類標准,最新的2007版的分類為3個系類。分別為:
A/B系列:汽油和輕負荷柴油發動機油
C系類:適應催化劑型發動機油
E系列:重負荷柴油發動機油
其中A/B系列包括:A1/B1;A3/B3;A3/B4;A5/B5。
C系列包括:C1;C2;C3;C4。
E系列包括:E2;E4;E6;E7。
3、質量等級選擇
發動機潤滑油質量等級又稱為使用性能等級,是正確選用潤滑油的重要依據。
(1)柴油機油
柴油機潤滑油質量等級的選擇有兩個主要依據。一是根據汽車發動機的機械負荷和熱負荷的總和,以強化系數來表示;再就是根據發動機工況苛刻程度。
對於1990年以後生產的高速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四沖程柴油發動機應使用CF-4以上級別的柴油發動機油。
對於98年以後出現的高速四沖程柴油發動機,為適應發動機技術改進和排放法規的要求,應使用CH-4以上級別的柴油機油,CH-4級別可以替代CF-4,CD。
在2002年以後生產的高速四沖程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重負荷柴油發動機,因為有廢氣再循環裝置的存在和配方法規的要求及尾氣後處理技術的要求,應使用CI-4以上級別的柴油機油,可替代CH-4、CF-4和CD。
(2)汽油機油
根據發動機工況的苛刻程度和進口汽車進排氣系統中的附加裝置及生產年代來選用相應使用性能等級(質量等級)的汽油機油。一般來講,高質量等級可代替低的質量等級的油,但絕不能用低質量級別的油去代替高質量級別的油,否則會導致發動機故障甚至損壞。
許多新車在一般駕駛情況下,如果用合成機油,基本上可以每1萬公里更換一次機油,有些甚至可以拖上2萬公里。汽車維修專業人士認為,「一般駕駛」指的是經常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很少停停走走。
但如果常在城市駕車,走到哪裡都有紅綠燈,動不動就塞車,而且每一趟的路程大多數又不超過十幾公里,這種駕駛屬於「耗損性駕駛」。
(7)潤滑油防爆等級劃分擴展閱讀:
選油方法:
外觀清澈含硫量低(小於1.0%)、含殘碳量低(小於1.0%重量)、水及沉積物少(小於0.1%體積)、含灰份少(0.03%重量以下)。
市場上常見劣質柴油的特徵:外觀渾濁、達不到規定的標號、達不到規定的低熱值、含硫量較高、含雜質多、含水分高、殘碳量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機油
Ⅷ 潤滑油庫防火防爆等級是甲類還是丙類
潤滑油一般閃點都在200℃以上,按照GB50160-2008表3.0.2,潤滑油庫火災危險性是丙類。
Ⅸ 潤滑油如何分類分級
潤滑油的分類 :潤滑油分為工業潤滑油和車用潤滑油兩大類。其中車用潤滑油油包括發動機油,水箱及冷卻系統用油,自動波箱油,齒輪油(手動波箱用),剎車及離合系統用油,潤滑脂等。
有關潤滑油的構成以及合成油與礦物油概念 :
潤滑油是由基礎油和添加劑組成的。對於發動機油,基礎油通常約佔90%,剩下是添加劑。基礎油質量對於潤滑油性能至關重要,它提供了潤滑油最基礎的潤滑,冷卻,抗氧化,抗腐蝕等性能。但為了提高潤滑油的性能,在潤滑油中還包含了提高其綜合性能的添加劑。發動機油的添加劑主要有:抗氧化添加劑,防銹添加劑,防腐蝕添加劑,抗泡添加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降凝劑,清潔添加劑,分散劑,抗磨損添加劑等。上述添加劑並不是多加就好,多項性能需要綜合平衡。因此,潤滑油才需要進行台架試驗以通過其在發動機內的綜合表現確定或評定配方的性能優劣。因為含量占絕大部分,因此,基礎油的性能對成品潤滑油的性能至關重要。依據習慣,把通過物理蒸餾方法從石油中提煉出的基礎油稱為礦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氫基礎油也應稱為礦物油),合成油,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化學合成獲得的基礎油(其成份多數並不直接存在於石油中)。合成油與礦物油沒有準確的定義,這是俗稱的說法。API(美國石油協會)對基礎油共分五類,通常對第三類和第四類基礎油稱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為:PAO類,XHVI類,酯類。此外VHVI類基礎油性能介於合成油和礦物油之間,雖有人稱其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溫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較PAO,XHVI和酯類有較大差距。PAO和XHVI是最廣泛用作發動機油的基礎油,其中,XHVI是殼牌專利技術的合成型基礎油,美孚的合成機油主要以PAO為原料,嘉實多的合成油多以酯類為基礎油。XHVI與PAO性能相近,但酯類發動機潤滑油在抗氧化性上性能與前兩種有一定差距。
現在我國工業緊跟西方新技術,很多使用美國、日本、歐洲的油品,因此逐漸開始引用這些國家的標准(如美國SAE、日本JIS、歐共體CCMC、德國DIN等),我國現行潤滑油標准(SY、SH、GB)也逐步向這些標准靠攏,尤其是參照美國SAE標准。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必然趨勢,各國潤滑油行業採用標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國也不例外,首先分類與ISO(國標標准化組織)一致:共十三大類,主要的幾大類油品如內燃機油、齒輪油、液壓油等均採用了國標最新的標准分類,就標准而去,我國的水平與國標同步。
但在實際應用中, 我國的潤滑油與發達國家水平差距明顯,潤滑油中耗量最大的內燃機油,我們普遍使用SD、SE級,而發達國家已用到SG、SH級,相差了2、3個等級(按字母順序排列);我國現在能生產SE、SF,甚至SH級的內燃機油,但關鍵原料:內燃機復合添加劑,還是基本依賴進口;這就是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