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防爆電器 > 塵爆屬於哪個防爆等級

塵爆屬於哪個防爆等級

發布時間:2022-09-26 18:37:11

❶ 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造成沙塵暴的原因是什麼

這幾天沙塵暴把北方部分地區的天空變成黃色的,在持續一段時間後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沙塵暴藍色預警,似乎這種天氣還得持續下去。那麼為什麼會有沙塵暴呢?

什麼是沙塵暴?

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他細顆粒物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是一種災害性天氣現象。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❷ PM2.5等級怎麼劃分

根據PM2.5檢測網的空氣質量新標准,24小時平均值標准值分布如下:

空氣質量等級24小時PM2.5平均值標准值。

優:0~35μg/m³

良:35~75μg/m³

輕度污染:75~115μg/m³

中度污染:115~150μg/m³

重度污染:150~250μg/m³

嚴重污染大於:250μg/m³及以上

(2)塵爆屬於哪個防爆等級擴展閱讀

PM2.5生成來源

顆粒物的成分很復雜,主要取決於其來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為源兩種,但危害較大的是後者。在學術界的分為一次氣溶膠(Primary aerosol)和二次氣溶膠(Secondary aerosol)兩種。

1、自然源

自然源包括土壤揚塵(含有氧化物礦物和其他成分)海鹽(顆粒物的第二大來源,其組成與海水的成分類似)、植物花粉、孢子、細菌等。自然界中的災害事件,如火山爆發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塵暴事件都會將大量細顆粒物輸送到大氣層中。

2、人為源

人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動源。固定源包括各種燃料燃燒源,如發電、冶金、石油、化學、紡織印染等各種工業過程、供熱、烹調過程中燃煤與燃氣或燃油排放的煙塵。流動源主要是各類交通工具在運行過程中使用燃料時向大氣中排放的尾氣。

❸ 有關沙塵暴的所有信息

沙塵暴
沙塵來源及其路徑

從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國境內共發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塵天氣,其中有33次起源於蒙古國中南部戈壁地區,換句話說,就是每年肆虐我國的沙塵,約有六成來自境外。這是7月2日,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李黃向媒體公布的研究結果。他說,2002年春季,我國北方共出現了12次沙塵天氣過程。具有出現時段集中、發生強度大、影響范圍廣等3個特點。影響我國的沙塵天氣源地,可分為境外和境內兩種。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塵天氣起源於蒙古國南部地區,在途經我國北方時得到沙塵物質的補充而加強;境內沙源僅為三分之一左右。發生在中亞 (哈薩克)的沙塵天氣,不可能影響我國西北地區東部乃至華北地區。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境內的沙塵天氣高發區,但一般不會影響到西北地區東部和華北地區。我國的沙塵天氣路徑可分為西北路徑、偏西路徑和偏北路徑:西北1路路徑,沙塵天氣一般起源於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響我國西北、華北;西北2路路徑,沙塵天氣起源於蒙古國南部或內蒙古中西部,主要影響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北部、東北大部;偏西路徑,沙塵天氣起源於蒙古國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區、內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區,主要影響我國西北、華北;偏北路徑,沙塵天氣一般起源於蒙古國烏蘭巴托以南的廣大地區,主要影響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和東北南部。

近年我國的大風沙塵天氣

經統計,60年代特大沙塵暴在我國發生過8次,70年代發生過13次,80年代發生過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發生過20多次,並且波及的范圍愈來愈廣,造成的損失愈來愈重。現將90年代以來我國出現的幾次主要大風和沙塵暴天氣的有關情況介紹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現大風天氣。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肅、寧夏、內蒙古相繼遭大風和沙塵暴襲擊。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場特大沙塵暴襲擊了新疆東部、甘肅河西、寧夏大部、內蒙古西部地區,造成嚴重損失。1994年:4月6日開始,從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西部颳起大風,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塵隨風而起,飄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黃土持續數日。1995年:11月7日,山東40多個縣(市)遭受暴風襲擊,35人死亡,121人失蹤,320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0億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來最嚴重的強沙塵暴襲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風驟起,天地閉合,沙塵彌漫,樹木轟然倒下,人們呼吸困難,遭受破壞最嚴重的酒泉地區直接經濟損失達兩億多元。1998年:4月5日,內蒙古的中西部、寧夏的西南部、甘肅的河西走廊一帶遭受了強沙塵暴的襲擊,影響范圍很廣,波及北京、濟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東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間風力達12級的大風襲擊,部分地區同時伴有沙塵。這次特大風災造成大量財產損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蹤、256人受傷。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區突遭狂風襲擊,阿拉山口、塔城等風口地區風力達9至10級,瞬間風速達每秒32米,其他地區風力普遍達到6至7級。狂風颳倒大樹,部分地段電力線路被刮斷。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區接連兩天發生持續大風及沙塵暴天氣。這次沙塵暴的范圍從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地區一直到東部的通遼市南部,瞬時風速為每秒16米。伊克昭盟達拉特旗風力最高達到10級。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內蒙古自治區出現大面積沙塵暴天氣,部分沙塵被大風攜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揚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塵暴又一次襲擊北京城,局部地區瞬時風力達到8至9級。正在安翔里小區一座兩層樓樓頂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風刮下,兩人當場死亡。一些廣告牌被大風颳倒,砸傷行人,砸壞車輛。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紀90年代以來范圍最大、強度最強、影響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沙塵天氣過程襲擊了我國北方14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影響人口達1.3億。

什麼是沙塵暴?
沙塵暴 (sand 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塵暴 (ststorm) 兩者兼有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物質吹起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 1km 的嚴重風沙天氣現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它細粒物質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

沙塵天氣概念、規定和標准

一、沙塵天氣概念:
沙塵天氣分為浮塵、揚沙、沙塵暴和強沙塵暴四類。
浮塵:塵土、細沙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里的天氣現象;
揚沙: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內的天氣現象;
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大量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的天氣現象;
強沙塵暴:大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天氣現象。

二、沙塵天氣過程分類
沙塵天氣過程分為四類:浮塵天氣過程、揚沙天氣過程、沙塵暴天氣過程和強沙塵暴天氣過程。
浮塵天氣過程:在同一次天氣過程中,我國天氣預報區域內5個或5個以上國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觀測時次出現了浮塵天氣;
揚沙天氣過程:在同一次天氣過程中,我國天氣預報區域內5個或5個以上國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觀測時次出現了揚沙天氣;
沙塵暴天氣過程:在同一次天氣過程中,我國天氣預報區域內3個或3個以上國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觀測時次出現了沙塵暴天氣;
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在同一次天氣過程中,我國天氣預報區域內3個或3個以上國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觀測時次出現了強沙塵暴天氣。

三、沙塵天氣預報警報發布標准:
1、決策服務
預計未來24小時內將有沙塵天氣過程發生時,在內部公報、專報及決策服務材料中發布沙塵天氣預報。
2、公眾預報

國家級標准:
預計未來24小時內將有沙塵天氣過程發生,且影響范圍較大或影響到京津地區時,向社會公眾發布沙塵暴警報。;
預計未來24小時內將有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天氣過程發生,並將造成嚴重影響時,向社會公眾發布沙塵暴警報。

省級標准:
由各省(區、市)氣象局參照國家級標准確定。

說明:
1、省級沙塵天氣預報警報發布標准報中國氣象局備案。
2、沙塵天氣預報、警報應包括發生沙塵天氣的區域、時段、強度、可能造成的影響及對策。
3、中央氣象台向公眾發布沙塵天氣預報警報前應及時通過有效方式向有關省氣象台通報,省級氣象台向公眾發布沙塵天氣預報警報前應及時通過有效方式向中央氣象台及有關氣象台站通報。

沙塵暴天氣成因及物理機制

沙塵暴天氣成因
有利於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於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並卷揚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乾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氣候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雲團或颮線是有利於沙塵暴發展並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於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

沙塵暴形成的物理機制
在極有利的大尺度環境、高空乾冷急流和強垂直風速、風向切變及熱力不穩定層結條件下,引起鋒區附近中小尺度系統生成、發展,加劇了鋒區前後的氣壓、溫度梯度,形成了鋒區前後的巨大壓溫梯度。在動量下傳和梯度偏差風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層風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塵,形成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天氣。

沙塵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強風:攜帶細沙粉塵的強風摧毀建築物及公用設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風沙流的方式造成農田、渠道、村舍、鐵路、草場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對交通運輸造成嚴重威脅。
⑶ 土壤風蝕:每次沙塵暴的沙塵源和影響區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風蝕危害,風蝕深度可達1~10厘米。據估計,我國每年由沙塵暴產生的土壤細粒物質流失高達106~107 噸,其中絕大部分粒徑在10微米以下,對源區農田和草場的土地生產力造成嚴重破壞。
⑷ 大氣污染:在沙塵暴源地和影響區,大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TSP)增加,大氣污染加劇。以1993年「5.5」特強沙塵暴為例,甘肅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氣的TSP濃度達到1016 mg/m3,室內為80 mg/m3,超過國家標準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區受沙塵暴的影響,空氣污染指數達到4級以上的有10天,同時影響到我國東部許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內的18個城市的日污染指數超過4級。

黑風的危害
黑風的危害主要有兩個字,一是風二是沙。
大風的危害也有兩:一是風力破壞,二是刮蝕地皮。
先說風力破壞。大風破壞建築物,吹倒或拔起樹木電桿,撕毀農民塑料溫室大棚和農田地膜等等。此外,由於西北地區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經濟作物出苗,生長子葉或真葉期和果樹開花期,此時最不耐風吹沙打。輕則葉片蒙塵,使光合作用減弱,且影響呼吸,降低作物的產量;重則苗死花落,那就更談不上成熟結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風,使西北地區8.5萬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萬株防護林和用材林折斷或連根拔起。此外,大風颳倒電桿造成停水停電,影響工農業生產。1993年5月5日黑風造成的停電停水,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經濟損失8300萬元。
大風作用於乾旱地區疏鬆的土壤時會將表土颳去一層,叫做風蝕。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風平均風蝕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畝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風颳走。其實大風不僅颳走土壤中細小的黏土和有機質,而且還把帶來的沙子積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為降低。此外大風夾沙粒還會把建築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層,叫做磨蝕,也是一種災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說過,狹管,迎風和隆起等地形下,因為風速大,風沙危害主要是風蝕,而在背風凹窪等風速較小的地形下,風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風中發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處達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損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風中共死亡85人,傷264人,失蹤31人。此外,死亡和丟失大牲畜12萬頭,農作物受災560萬畝,沙埋乾旱地區的生命線水渠總長2000多公里,蘭新鐵路停運31小時。總經濟損失超過5.4億元。

沙塵暴天氣的危害
沙塵暴天氣是我國西北地區和華北北部地區出現的強災害性天氣,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電受阻或中斷、火災、人蓄傷亡等,污染自然環境,破壞作物生長,給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失和極大的危害。沙塵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1、生態環境惡化
出現沙塵暴天氣時狂風裹的沙石、浮塵到處彌漫,凡是經過地區空氣渾濁,嗆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數增加。如1993年5月5日發生在金昌市的強沙塵暴天氣,監測到的室外空氣含塵量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內為80毫米/立方厘米,超過國家規定的生活區內空氣含塵量標準的40倍。

2、生產生活受影響
沙塵暴天氣攜帶的大量沙塵蔽日遮光,天氣陰沉,造成太陽輻射減少,幾小時到十幾個小時惡劣的能見度,容易使人心情沉悶,工作學習效率降低。輕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腸胃疾病,嚴重時將導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颳走農田沃土、種子和幼苗。沙塵暴還會使地表層土壤風蝕、沙漠化加劇,覆蓋在植物葉面上厚厚的沙塵,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減產。

3、生命財產損失
1993年5月5日,發生在甘肅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銀等地市的強沙塵暴天氣,受災農田253.55萬畝,損失樹木4.28萬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36億元,死亡50人,重傷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強沙塵暴天氣,據不完全統計僅金昌、威武兩地市直接經濟損失達1534萬元。

4、交通安全(飛機、汽車等交通事故)
沙塵暴天氣經常影響交通安全,造成飛機不能正常起飛或降落,使汽車、火車車廂玻璃破損、停運或脫軌。

沙塵暴緣起土壤風蝕

據新華社蘭州電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專家的努力下,一項為探討沙塵物質的啟動、傳輸機理而專門設立的沙塵暴風洞模擬實驗近日用品順利完成。
通過實驗,專家們發現,土壤風蝕是沙塵暴發生發展的首要環節。風是土壤最直接的動力,其中氣流性質、風速大小、土壤風蝕過程中風力作用的相關條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響土壤風蝕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項實驗還證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塵暴的有效方法之一。專家認為植物通常以3種形式來影響風蝕: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風動量,減少氣流與沙塵之間的傳遞;阻止土壤、沙塵等的運動。
此外,通過實驗研究人員得出一條結論:沙塵暴發生不僅是特定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而且與人類活動有對應關系。人為過度放牧、濫伐森林植被,工礦交通建設尤其是人為過度墾荒破壞地面植被,擾動地面結構,形成大面積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塵暴的形成和發育。

沙塵暴的治理和預防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盡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4.人們對自然資源進行長期掠奪式開發,因而造成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而環境的惡化又為沙塵暴提供了豐富的沙塵物質來源。
5.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6.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四道防線阻擊沙塵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邊地區建立以植樹造林為主的生態屏障;
第二,在內蒙古渾善達克中西部地區建起以退耕還林為中心的生態恢復保護帶;
第三,在河套和黃沙地區建起以黃灌帶和毛烏素沙地為中心的鄂爾多斯生態屏障;
第四,盡快與蒙古國建立長期合作防治沙塵暴的計劃框架,設置到蒙古國的保護屏障。

沙塵暴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沙塵暴的危害雖然甚多,但整個沙塵暴的過程卻也是自然生態系所不能或缺的部份,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夾帶來的大量鐵質已證明是南極海浮游生物重要的營養來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減緩溫室效應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響層級並非全為負面。或許在另一層面來說,沙塵暴也許也是地球為了應對環境變遷的一種癥候,就像我們感冒了會發生咳嗽是為了排除氣管中的廢物一樣。為研究沙暴提供塔斯曼海養分以及其它諸多效應等,澳洲曾匯集了許多氣候學者。他們發現澳洲沙暴的紅色石英沉積物也可在紐西蘭找到,並且反而肥沃了紐西蘭的土地;因此澳洲沙塵暴所造成的養分損失卻可造成紐西蘭土地的養分收獲。而像是夏威夷當地肥沃的土壤沉積物根據分析資料也可證明有許多的養料成分也是來自遙遠的歐亞大陸內部。正因為兩地相隔萬里,普通的風無法把內陸的塵埃吹到這么遙遠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塵暴,把細小卻包含養分的塵土攜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種一般把它們撒下來。除了夏威夷群島,科學家還發現,地球上最大的綠肺―亞馬孫盆地的雨林也得益於沙塵暴,它的一個重要的養分來源也是空中的沙塵。沙塵暴能把盤石變得蔥蔥鬱郁的秘密在於,沙塵氣溶膠含有鐵離子等有助於植物生長的成分。此外由於沙塵暴多誕生在乾燥高鹽鹼的土地上,沙塵暴所挾帶的一些土粒當中也經常帶有一些鹼性的物質,所以往往可以減緩沙塵暴附近沉降區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王自發先生曾說:「沙塵暴的確降低了酸雨的酸性。沙塵及其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國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8-2.5,韓國增加05.-0.8,日本增加0.2-0.5。如果沒有沙塵的作用,那麼很多北方地區的酸雨危害要嚴重得多。」也因此,沙塵暴雖然危害甚大,卻也是地球自然生態當中的一個必經的過程,因為自人類有史以來,便有沙塵暴的出現了。只是我們應該更積極的找尋異常沙塵暴頻率發生的機制,以真正解決異常氣候變遷所對於環境的危害性。

❹ 平原的沙塵暴一般是在幾級

國家標准《沙塵暴天氣等級》:沙塵天氣的等級主要依據沙塵天氣當時的地面水平能見度劃分,依次分為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五個等級。
浮塵:當天氣條件為無風或平均風速≤3.0米4秒時,塵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的天氣現象。
揚沙: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在1千米—10千米以內的天氣現象。
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的天氣現象。
強沙塵暴:大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非常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500米的天氣現象。
特強沙塵暴:狂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50米的天氣現象。
沙塵暴多發地區
沙塵暴天氣多發生在內陸沙漠地區,源地主要有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亞也是沙塵暴天氣的源地之一。1933一1937年由於嚴重乾旱,在北美中西部就產生過著名的碗狀沙塵暴。
亞洲沙塵暴活動中心主要在約旦沙漠、巴格達與海灣北部沿岸之間的下美索不達米亞、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濱,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帶。前蘇聯的中亞地區哈薩克、烏茲別克及土庫曼都是沙塵暴頻繁影響區,但其中心在裏海與鹹海之間沙質平原及阿姆河一帶。
一、中國
在中國,有兩大沙塵暴多發區
第一個多發區在西北地區,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邊地區,吐魯番-哈密盆地經河西走廊、寧夏平原至陝北一線和內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爾多斯高原。
第二個多發區在華北,赤峰、張家口一帶,直接影響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國沙塵暴日益嚴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開發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有關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華北地區土地大量開墾,草原過度放牧,人為破壞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鬆土地,為沙塵暴的發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塵源,一遇大風便形成影響社會、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塵暴。
二、世界
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塵暴多發區,它們分別是:北美、大洋洲、中亞以及中東地區。
北美洲的沙漠主要分布於美國西部和墨西哥的北部。在與沙漠接壤的荒漠乾旱區,沙塵暴時有發生,甚至在大平原上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黑風暴。北美洲沙塵暴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利用不當、持續乾旱等。20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西部大平原發生了一場特大的沙塵暴,被稱為黑風暴,在這場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沙塵暴中,大平原損失了3億噸的肥沃土壤。浩劫之後,眾多城鎮成為了荒無人煙的空城。許多人被迫向加利福尼亞遷移,引發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移民潮。澳大利亞是個乾旱國家,陸地面積的74.8%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澳大利亞的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區沙塵暴最為頻繁,每年平均有五次之多。由於許多地方氣候乾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層缺乏植被的覆蓋,導致了土地的逐漸沙化,一旦颳起大風,沙塵暴就會發生。亞洲中部的荒漠區也在不斷擴大,中亞五國是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總面積有近400萬平方公里。由於人口的快速增加,人為過量灌溉用水,亂砍濫伐森林,超載放牧,草場退化,沙漠化十分嚴重。中亞地區鹽土面積非常遼闊,達到15萬平方公里,所以造成了沙塵暴和鹽塵暴的混合發生。中東地區的沙塵暴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地區,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由於連年旱災以及過量放牧和開墾,造成草場退化,田地荒蕪,沙漠化土地蔓延,沙塵暴加劇,人們的生活環境急劇惡化。頻繁的沙塵暴還殃及其他地區,有的沙塵被風帶過大西洋到達了南美洲亞馬遜地區,還有沙塵被吹到了歐洲。

❺ 沙塵暴的成因及危害

沙塵暴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中國氣象影視信息網 2006-4-24 9:17:51

一、什麼是沙塵暴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二者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渾濁,水平能見度低於1千米的天氣現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它細粒物質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對沙塵暴強度等級的劃分一般採用風速和能見度兩個指標。目前將沙塵暴強度劃分為四個等級:即4級≤風速≤6級,500米≤能見度≤1000米,稱為弱沙塵暴;6級≤風速≤8級,200米≤能見度≤500米,稱為中等強度沙塵暴;風速≥9級,50米≤能見度≤200米,稱為強沙塵暴;當其達到最大強度(瞬時最大風速≥25米/秒,能見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時,稱為特強沙塵暴(或黑風暴,俗稱�「黑風」)。�

二、沙塵暴的時空分布

世界有四大沙塵暴多發區,分別位於中亞、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亞。我國的沙塵暴區屬於中亞沙塵暴的一部分,主要發生在北方地區。總的特點是西北多於東北地區,平原或盆地多於山區,沙漠及邊緣多於其它地區。且主要集中在兩大區域:一是位於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另一個是從巴丹吉林沙漠東部,南至甘肅河西走廊,經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至庫布齊沙地和毛烏素沙地。另外在北疆克拉瑪依地區、南疆的和田地區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區是三個局地性沙塵暴區。據研究表明,早在白堊紀末(距今7000萬年),就有風沙塵出現。據地方誌記載公元351年甘肅武威一帶就有強沙塵暴發生,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員與牧畜傷亡。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沙塵暴顯示出周期性變化,它與地質時期氣候變化和地面沙塵物質的多少有關,遇氣候暖濕時期,地面植被生長茂密,生態環境條件好,沙塵暴發生頻率低;反之在冷干氣候時期,則沙塵暴發生頻率高。在我國西北地區的沙塵暴近半個世紀以來的變化特點是:20世紀50年代沙塵暴發生的日數最多;60年代前期略有降低,60年代後期降至最低;之後70年代稍有增加,80年代又處於逐漸減小的趨勢,90年代又有明顯的增加。我國沙塵暴的季節和月份變化特點是:春季最多,約佔全年總數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區為冬季)最少;按月份來看,4月發生頻率最高,3月和5月次之,9月(新疆為12月或1月)最低,另外沙塵暴也有明顯的日變化特徵,主要發生在午後和傍晚。

三、沙塵暴是怎樣形成的

有關研究指出沙塵暴的形成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塵物質,它是形成沙塵暴的物質基礎;二是大風,這是沙塵暴形成的動力基礎,也是沙塵暴能夠長距離輸送的動力保證;三是不穩定的空氣狀態,這是重要的局地熱力條件,沙塵暴多發生於午後傍晚說明了局地熱力條件的重要性;四是乾旱的氣候環境,沙塵暴多發生於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後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沙塵暴是很好的證據。春季沙漠的邊緣地區,由於長期乾旱,而且地表少有植被覆蓋,當有大風來臨的時候地表的沙塵很容易被吹起且被輸移,但由於沙子粒徑較大,不易形成懸移(懸浮移動,是小顆粒物質保證長距離輸移的必要條件),因此不能長距離輸移,這也是距沙塵較遠的地區只有降塵而少見揚沙的主要原因。如果風持續的時間很長,形成懸移的浮塵能夠被輸送到很遠的地方,所經過的地區就會出現沙塵暴;當風速減弱到一定程度後,浮塵就會降落,該地就會出現降塵天氣。如果此時降水,就會形成所謂的「泥雨」。

從沙塵暴形成過程所需的四個條件看,黃土高原、廣袤的沙漠及由人為因素的破壞正處於荒漠化過程中的土地,北方春季末耕種的土地及處於施工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如高速公路等)為沙塵暴的發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源;而春季北方地區的乾旱,又使沙塵暴發生的可能性增強;大風的產生是一種復雜的大氣現象,主要是冷鋒活動或經緯向環流調整作用的結果。由此可見沙塵暴的產生是多種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結果,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破壞導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劇,對沙塵暴發生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近幾年全球乾旱(其原因目前尚未知)等異常天氣現象也對沙塵暴的發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說人類活動對沙塵暴的產生只起到一定作用,並不能說沙塵暴就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四、沙塵暴的危害

沙塵暴,尤其是特強沙塵暴是一種危害極大的災害性天氣。當其形成之後,會以排山倒海之勢滾滾向前移動,攜帶沙礫的強勁氣流所經之處,通過沙埋、狂風襲擊、降溫霜凍和污染大氣等方式,使大片農田受到沙埋或被颳走活沃土,或者農作物受霜凍之害;致使有的農作物絕收,有的大幅度減產;它能加劇土地沙漠化,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對交通和供電線路等基礎設施產生重要影響,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我國受到沙塵暴的危害嚴重,特別是西北地區的工礦、交通、新興城鎮及其它水利、電力、煤田和油氣井等設施,均受風沙危害或威脅,一旦出現沙風暴或黑風暴,受害尤為嚴重。 1993年5月5日 一次特強沙塵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6億元。此次特強沙塵暴的影響范圍總面積約110萬平方千米,涉及西北四省區的18個地市的72個縣旗,1200多萬人。據統計,在此次浩劫中,共死亡85人,失蹤31人,傷264人。死亡和丟失大小牲畜幾十萬只頭,受災農田和果林與幼林等均達幾十萬公頃,數以百計的塑料大棚被毀,草場、牧場和鹽場的基礎設施、供電線路、公路和鐵路等破壞都十分嚴重。此外,沙塵暴對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的破壞,大大加快了該地區的土地荒漠化的進程,其間接損失是無法估算的。另外降塵會對城市的大氣造成污染,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

五、對於沙塵暴我們要做些什麼

1.建立沙塵暴的預報體系

沙塵暴的治理任務艱巨而繁重,許多問題未徹底明白(如每次沙塵暴物質源的准確地點),且人類駕馭自然的能力極其有限,所以沙塵暴的治理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而且沙塵暴特別是黑風暴來臨時來勢兇猛,狂風呼嘯,沙塵滾滾,遮天蔽日,有很大的恐怖感,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生命財產損失。因此目前建立准確的沙塵暴預報系統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在沙塵暴來臨前進行比較准確的預報,提前做好防災工作,如加強少年兒童的保護,避開危房以防牆壁倒塌致傷,保護牲畜,及時切斷電源防止火災等,可將損失減小至最低限度。

2.加強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

環境的破壞對沙塵暴的產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加強環境的治理對於減輕或減少沙塵暴顯得尤為重要。與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相結合,從2000年起,國家將在西部地區新建「十大工程」,其中之一是中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和生態建設。這對遏制沙塵暴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科學研究尋找比較准確的物質來源,對沙塵暴的源頭進行重點治理,顯得尤為重要。

❻ 揚塵和沙塵暴的區別

1、定義不一樣。揚塵是通過風力人為帶動或其他帶動方式,使地面上的塵土飛揚,進入大氣的開放性污染源。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的總稱,也是荒漠化的標志。

2、水平能見度不一樣。揚塵能見度在1~10公里以內;沙塵暴水平能見度小於1公里。

3、主要危害不一樣。揚塵主要危害是空氣污濁、影響環境。沙塵暴主要危害是污染環境、影響生產生活。

沙塵暴形態特徵

1.風沙牆聳立

大陸強沙塵暴多從西北方向或西方推移過來,也有少數從東方推移過來。幾乎所有的沙塵暴來臨時,我們都可以看到風刮來的方向上有黑色的風沙牆快速地移動著,越來越近。遠看風沙牆高聳如山,極像一道城牆,是沙塵暴到來的前鋒。

2.漫天昏黑

強沙塵暴發生時由於颳起8級以上大風,風力非常大,能將石頭和沙土捲起。隨著飛到空中的沙塵越來越多,濃密的沙塵鋪天蓋地,遮住了陽光,使人在一段時間內看不見任何東西,就像在夜晚一樣。

3.翻滾沖騰

刮黑風時,靠近地面的空氣很不穩定,下面受熱的空氣向上升,周圍的空氣流過來補充,以至於空氣攜帶大量沙塵上下翻滾不息,形成無數大小不一的沙塵團在空中交匯沖騰。

4.流光溢彩

風沙牆的上層常顯黃至紅色,中層呈灰黑色,下層為黑色。上層發黃發紅是由於上層的沙塵稀薄,顆粒細,陽光幾乎能穿過沙塵射下來之故。而下層沙塵濃度大,顆粒粗,陽光幾乎全被沙塵吸收或散射,所以發黑。風沙牆移過之地,天色時亮時暗,不斷變化。這是光線穿過厚薄不一、濃稀也不一致的沙塵帶時所造成的。

❼ 什麼是沙塵暴它有什麼危害人們是怎麼防治它的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二者的總稱,是指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捲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渾濁,水平能見度低於1千米的天氣現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塵暴則是大風把大量塵埃及其它細粒物質捲入高空所形成的風暴。對沙塵暴強度等級的劃分一般採用風速和能見度兩個指標。目前將沙塵暴強度劃分為四個等級:即4級≤風速≤6級,500米≤能見度≤1000米,稱為弱沙塵暴;6級≤風速≤8級,200米≤能見度≤500米,稱為中等強度沙塵暴;風速≥9級,50米≤能見度≤200米,稱為強沙塵暴;當其達到最大強度(瞬時最大風速≥25米/秒,能見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時,稱為特強沙塵暴(或黑風暴,俗稱�「黑風」)。�

沙塵暴的危害,其危害方式大體可歸納為4種:沙埋、風蝕、大風襲擊和污染大氣環境。
由於風沙作用,整個地球每年散發到空中的塵土達每平方公里2~200噸。據觀測,中亞地區的塵埃能夠被西風氣流搬運到l萬公里以外的夏威夷群島。這些塵埃中含有許多有毒礦物質,對人體、牲畜、農作物、林木等產生危害,並可引起人們的眼病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1993年5月5日午後,西北地區出現了一次強沙塵暴天氣,首先起金昌西北方出現了一堵風沙牆,l0分鍾後,市區狂風大作、沙塵翻滾、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還不時發出沉悶的雷鳴聲,天地間一時顯現出極為恐怖的景象。這種狀態在金昌市持續了近3個小時,並向東席捲了甘肅省武威、白銀、內蒙古阿拉善盟及寧夏銀川中部等地區,肆虐了方圓500公里的范圍,前後持續5個小時,死傷、失蹤人數幾百人,直接經濟損失達5.4億元,而且還引起了很多環境問題。

1.宏觀措施

①廣泛深入地開展環保意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認識水平。關心、愛護環境,自覺地參與改造和建設環境,形成全社會的風尚。
②完善法律法規,強化執法監督,依法保護環境,促進荒漠化防治。
③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過速增長,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④發展荒漠化地區的各類科教事業。培養基層的科技技術力量,盡快完善農村科技市場,搞好科技服務,提高荒漠化地區群眾的文化技術素質。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資機制和符合現階段國情的經營機制。
⑥建立先進的荒漠化動態監測與預報系統,搞好決策,搞好信息管理與服務。
⑦在荒漠化地區開展持久的綠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過程逆轉,逐步改善農業生態系統的基礎功能。
⑧加強防治荒漠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爭取資金與外援。
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市場要求合理配置農、林、牧、副各業比例,積極發展養殖業、加工業,分流農村剩餘勞動力,減輕人口對土地的壓力。
⑩優化農牧區能源結構,大力倡導和鼓勵人民群眾利用非常規能源,如風能、光能,以減輕對林、草地等資源的破壞。

2.技術措施

(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復天然植被
實行一定的保護措施(設置圍欄),建立必要的保護組織(護林站),嚴禁人畜破壞,給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時間,逐步恢復天然植被。封育同時可以加以人工補植補種和管理,加速生態逆轉。
②飛機播種造林種草固沙
飛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點,尤其對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偏遠荒沙、荒山地區恢復植被意義更大。飛播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有:預測氣候,選擇立地條件,確定適宜的播區,確定適宜的播量,種子處理技術,防治鳥獸病蟲害,封禁保護等。
③通過植物播種、扦插、植苗造林種草固定流沙
直播造林固沙:在草原流沙上播種,保證幼苗達到一定密度(15~20株/m2),一定高度(15~20cm),一定面積(>1000m2),就可以把風蝕變為沙埋的植物群體,使沙丘固定。直播成功的植物種主要是花棒、楊柴兩個沙生先鋒植物。可撒播,也可條播或穴播。
植苗造林固沙:在乾旱草原流動沙地採用適當深植和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沙地固定。如定邊長茂灘林場秋天在沙丘上用溝植法密栽油蒿成活形成沙障。
插扦造林固沙:陝西、寧夏流沙區用沙柳插扦直接固定沙丘。榆林群眾用簇式栽植法,形成疏中有密的格局,既抗風蝕又解決水分不足問題。簇行距0.5m×1.5m,每簇4~5個插條。
④建立風沙區防護林體系
乾旱區綠洲防護體系:一是綠洲外圍的封育灌草固沙帶,二是骨幹防沙林帶,三是綠洲內部農田林網及其他有關林種。現實情況要比典型介紹復雜得多,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沙地農田防護林:半濕潤地區降雨較多,條件較好,可以喬木為主,主帶距350m左右。半乾旱地區東部條件稍好,西部為旱作邊緣,條件很差,沙化最嚴重。沙質草原一般不風蝕,但大面積開墾旱作,風蝕發展,極需林帶保護。東部樹木尚能生長,高可達10m,主帶距200~300m;西部廣大旱作區除條件較好地段可造喬木林,其他地區以耐旱灌木為主,主帶距僅50m左右。乾旱地區風沙危害多,採用小網格窄林帶。北疆主帶距170~250m,副帶距1000m;南疆風沙大,用250m×500m網格;風沙前沿用(120m~150m)×500m的網格,可選樹種也多,以喬木為主。
⑤沙區牧場防護林
護牧林營造技術:樹種選擇要注意其飼用價值,東部以喬為主,西部以灌為主。主帶距取決於風沙危害程度。不嚴重者可以25h為最大防護距離,嚴重者主帶距可為15h,病幼母畜放牧地可為10h。副帶距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400~800m,割草地不設副帶。灌木帶主帶距50m左右,林帶寬主帶10~20m,副帶7~10m。考慮草原地廣林少,乾旱多風,為形成森林環境,林帶可寬些,東部林帶6~8行,喬木4~6行,每邊一行疏透。呈疏透結構,或無灌木的透風結構,生物圍欄要呈緊密結構。造林密度取決於水分條件,條件好可密些,否則稀些。

(2)工程措施
沙障固沙:用枝條、柴草、秸稈、礫石、黏土、板條、塑料板及類似材料在沙面設置各種形式的障礙物,以控制風沙流方向、速度、結構,達到固沙、阻沙、攔沙、防風、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無法替代的。
根據防沙原理和設置方法不同,沙障可分為平鋪沙障和直立式沙障兩類。平鋪式沙障是固沙型沙障,利用柴草秸稈、卵石、黏土等全面或帶狀平鋪沙表層,隔絕風與沙表層的接觸,造成風雖過而沙不起的效果。原地固定流沙,保護植物生長,但對風沙流中的沙粒阻截作用不大。這種措施在東部地區作用較大,在西部地區影響水地水分,但有利於沙土改良。立式沙障為積沙型沙障,風沙流遇上任何立式沙障,風速都會下降,風挾帶的沙粒就會沉積一部分在沙障前後,從而減少輸沙量。多行配置立式沙障可起到固定障間沙表層和攔截運行中沙粒的作用。由於絕大部分運動沙粒在近地表30cm內,多數又在10cm高度內,因此不需要設置過高沙障就可以固沙和控制風沙流,防止沙害。
化學固沙措施:將稀釋了的有一定膠結構的化學物質,噴灑於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滲,化學物則滯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層間隙中,形成一層堅硬的保護殼,以增強沙表層抗風蝕能力,達到固沙目的。目前已研究出幾十種化學固沙材料,但由於成本高,未普及推廣。
風力治沙:是以輸出為主的治沙措施,減小粗糙度,使風力加強,風沙流呈不飽和狀態,造成拉沙和地表風蝕的效果。
農業措施:一是發展水利,擴大灌溉面積,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風蝕旱農作業措施,帶狀耕作、伏耕壓青、種高稈作物等。

閱讀全文

與塵爆屬於哪個防爆等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攬勝運動版儀表盤公里數怎麼看 瀏覽:777
綠佳電動車儀表盤蓋子如何取下 瀏覽:675
實驗的一般幾個裝置 瀏覽:904
ipad如何查看設備型號 瀏覽:184
裝置藝術怎麼設計 瀏覽:1
空調製冷電量多少 瀏覽:840
法拉利開閥門什麼意思 瀏覽:634
世達塑料工具箱價格 瀏覽:259
原生支持什麼設備 瀏覽:58
電動工具是否配地線 瀏覽:879
超聲波還有什麼用途百度網盤 瀏覽:408
如何遠程連接路由器下是設備 瀏覽:143
塔吊噴淋設備多少錢 瀏覽:608
關窗關門關煤氣閥門出遠門 瀏覽:805
海爾熱水器進水閥門怎麼關 瀏覽:675
obs是測什麼的儀器 瀏覽:267
s6方向助力泵軸承怎麼換 瀏覽:279
3c工具箱禁用失敗 瀏覽:136
大型設備上崗證DSA是什麼 瀏覽:314
米勒實驗裝置沸水模擬什麼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