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40度運動粘度越大越好
液體在流動時,在其分子間產生內摩擦的性質,稱為液體的粘性,粘性的大小用粘度表示,粘度又分為動力粘度與運動粘度。
40度運動粘度就是指液體在溫度為40度時的運動粘度。
冷啟動產生的磨損,佔到汽車總磨損量的 90%。40 ℃運動粘度就是常溫冷車啟動時的機油粘度,簡單地說這個值越小越好,越小越容易達到發動機暖機工況,對發動機的磨損小。
你買到的機油,40 ℃運動粘度超低,更能在冷啟動著車的時候保護愛車。3 周年旗艦機油 5W30(158 元)在 40 ℃的時候,運動粘度達到63.62mm2/s,某大牌機油 c 產品 -5W30(售價 488 元)是68.2mm2/s。
粘度指數越高越好,在相同的溫度下,粘度指數高的機油有更佳的流動性,發動機的工況更好。
② 為什麼溫度越低液體反而粘度越低
先弄清楚什麼是粘度。粘度是粘性力的度量,(粘性力簡稱粘性)。粘性力就是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間的抵抗力。分子間的分子結合力與分子間距有關,間距大,分子結合力小,溫度高分子間距會增大,分子間距增大 粘性力會減小。也就是說溫度增加粘性是減小的,溫度降低,粘性是增加。見圖
粘度與溫度的關系圖
從圖中看到,隨著溫度升高,粘度是下降的。隨著溫度降低,粘度是增加的。與你所說相反。
這從日常生活可以知道。冬天,溫度低,豬油凝固,粘度高。想攪拌需要用大的力,因為粘度高,抵抗力增加。夏天溫度高,豬油融化,變稀,粘度低,很容易攪拌。因為抵抗力小,就是粘度低。
③ 為什麼製冷劑不足,還會導致蒸汽壓力過低,不是應該更加高嗎
空調製冷劑不足將會導致以下情況發生:
1、製冷效果差,這是製冷劑不足最直觀的表現;
2、室內機有結冰的現象,且空調吹出的風聲很大;
3、室外機的小銅管(也就是高壓管)會出現結霜的情況。
空調中製冷劑不足的常見的現象特徵:
1,蒸發器表面結霜;2,壓縮機工作電流過小,3,毛細管出口壓力過小;
檢查製冷劑不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查看視液鏡在壓縮機運轉時是否有氣泡,如有氣泡則說明製冷劑不足。
運行原理
空調在作製冷運行時,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被壓縮機吸入後加壓變成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
製冷劑罐子,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經過冷凝器(一般空調是風冷,即室外機的散熱銅管)在室外換熱器中放熱,變成中溫高壓的液體(熱量通過室外循環空氣帶走),中溫高壓的液體再經過毛細管膨脹降壓後變為低溫低壓的液體,低溫低壓的液體製冷劑經過蒸發器(室內機銅管)吸熱蒸發後變為低溫低壓的氣體(室內空氣經過換熱器表面被冷卻降溫,達到使室內溫度下降的目的),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再被壓縮機吸入,如此循環。
總的來說,空調製冷劑在空調系統內就是一個壓縮--冷凝--膨脹--蒸發的一個循環。
空調加製冷劑方法/步驟:
1、先將表閥與空調、製冷劑罐連接。
2、空調合電開機,並打開製冷劑罐閥門。
3、打開表閥兩通閥的閥門。
4、這時候開始加製冷劑,觀察表的壓力逐漸上升。
5、表針上升到0.5~0.6MPa時,說明加註製冷劑量合適,這時可以關掉製冷劑罐的閥門和表閥的閥門。加註製冷劑大約需要30分鍾左右。
6、如果製冷劑加註量不足,會出現氣閥的閥門全部結霜,這時需要補加。
7、如果製冷劑加註量太多,會出現氣閥和液閥全部結霜,這時需要泄放製冷劑。
注意事項:
空調加製冷劑必須在空調製冷或除濕狀態下進行。
主要特點
(1)不破壞臭氧層。其分子式中含氯元素,故其臭氧層破壞潛能值(ODP)為0.055。全球變暖潛能值(GWP)為0.35。
(2)毒性極低。容許濃度和R22同樣,都是1000ppm。
(3)不可燃。空氣中的可燃極性為0。
(4)化學和熱穩定性高
(5)水分溶解性與R22幾乎相同。
(6)是混合製冷劑,由兩種製冷劑組成
(7)不與礦物油或烷基苯油相溶。(與POE[酯潤滑油]、PVE[醚潤滑油]相溶)
④ 製冷劑為什麼要凝固點低,臨界溫度高,比熱容小,黏度和相對密度要小
首先要知道製冷劑是用來做什麼的:
在製冷循環中,我們使用製冷劑的氣液兩態的轉換來進行熱量的傳遞,比如在蒸發段,我們讓液態的製冷液氣化,該過程吸收熱量,把空氣中的熱量帶走(該過程空氣降溫,製冷劑升溫),再讓製冷劑經過壓縮機壓縮,變成高溫高壓氣體,來到冷凝器,使用風冷或水冷通過熱交換降低製冷劑的溫度(該過程空氣或水升溫,製冷劑降溫,氣態往液態轉換)。
通過這個過程,在蒸發段我們能得到降溫的空氣,這是製冷所需要的冷空氣,也就是我們一般吹的冷風,當然也有用水代替空氣的,這一般用在中央空調的大型空調機組,家用型一般都是風冷。在冷凝段我們能得到升溫的空氣或者水,這是制暖或制熱水。當然,我們一般的家用空調室直接把熱空氣排風到室外。
再來看您的問題:
凝固點低,是為了讓製冷劑在冷凝段降溫時不會凝固,畢竟我們只需要製冷制的氣液兩態,固態根本無法流動嘛。
臨界溫度高,是指物質由氣態轉化為液態的最高溫度,在此溫度以上,再大壓力也無法使氣體液化。我們使用壓縮機來使氣體製冷劑液化,如果臨界溫度不高,壓縮機就無法靠加壓的方式轉化氣態製冷劑為液態。
比熱容,比熱容小的話,吸收單位熱量溫度變化就越大。這樣製冷劑的溫度變化越大,便於冷凝中的熱交換,畢竟溫差越大,熱交換就越快。
黏度,可以理解為液體流動時內部的阻力,我們需要整個過程都順暢流動,比如需要粘度小。
相對密度小也可以理解為方便這個循環系統的順暢流動,畢竟壓縮機是整個循環系統的動力源,你可能能想像裡面灌滿水和灌滿水銀的區別!
以上是我個人理解,畢竟我也才剛進這個行業,第一次答題,忘採納!
⑤ 製冷系統如果製冷劑加註不足有哪些現象
視液鏡會看到有連續不斷緩慢的氣泡流動
⑥ 既然製冷劑的沸點很低,為什麼能使溫度大幅度下降
在熱力學方面的要求 熱力學的要求包括製冷劑的蒸發溫度、冷凝壓力、單位容積製冷量、臨界溫度、凝固溫度、冷凝溫度等.製冷劑的蒸發溫度(沸點)是一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在大氣壓力下,溫度越低,製冷的溫度越低,同時能使蒸發壓力高於大氣壓力,避免空氣進入製冷系統.此外,要求製冷劑在常溫下的冷凝壓力和冷凝溫度應盡量低,而臨界溫度應盡量高.臨界溫度的高低確定了製冷劑在常溫或普通低溫范圍內能否液化.凝固溫度是製冷劑使用范圍的下限,冷凝溫度越低,製冷劑的適用范圍就越大.對於大型活塞式壓縮機,製冷劑的單位容積製冷量要求應盡量大,這樣可以縮小壓縮機尺寸和減小製冷工質的循環量.而對於小型或微型壓縮機,單位容積製冷量可小一些.(2)在物理與化學方面的要求 在物理化學方面的要求包括製冷劑的黏度、導熱系數以及溶解性、吸水性、化學穩定性等.一般要求製冷劑的黏度應盡量小、導熱系數應相當高,以減少管道流動阻力、提高換熱設備的傳熱強度,從而提高換熱設備的效率,減少傳熱面積.此外,製冷劑應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化學穩定性.其中,化學穩定性是指不燃燒、不爆炸和使用中不分解、不變質,同時製冷劑本身或與油、水等相混時,對金屬不應有顯著的腐蝕作用、對密封材料的溶脹作用應盡量小.製冷劑的溶解性是指其與油的互溶性質,該性質應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①如果製冷劑與潤滑油能任意互溶,其優點是能為機體潤滑創造良好條件,且在蒸發器和冷凝器的換熱面上不易形成油膜阻礙傳熱;其缺點是從壓縮機帶出的油量過多,將使蒸發器中的蒸發溫度升高.②部分或微溶於油的製冷劑,其優點是從壓縮機帶出的油量少,故蒸發器中蒸發溫度較穩定;其缺點是在蒸發器和冷凝器換熱面上形成很難清除的油膜,影響了傳熱.(3)在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由於製冷劑在運行中可能泄漏,故要求製冷劑對人身健康無損害、無毒性和無刺激作用.2、製冷劑的分類方法有哪些?製冷劑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1)按化學成分分類 製冷劑按化學分可分為無機化合物製冷劑、氟利昂、飽和碳氫化合物製冷劑、不飽和碳氫化合物製冷劑和共沸混合物製冷劑等.(2)按冷凝壓力分類 製冷劑按冷凝壓力可分為高溫(低壓)製冷劑、中溫(中壓)製冷劑和低溫(高壓)製冷劑三種.3、常用的製冷劑有哪些特性?在壓縮式製冷劑中廣泛使用的製冷劑是氨、氟利昂和烴類,下面具體介紹一下氨和氟利昂的特性.(1)氨的特性 氨是中溫製冷劑之一,其蒸發溫度為-33.4℃、臨界溫度為132℃、使用范圍是+5~-70℃.純氨對鋼鐵無腐蝕作用,且對潤滑油無不良影響,但有水分時會降低冷凍油的潤滑作用.氨的蒸汽無色,但有強烈的刺激臭味.氨對人體有較大的毒性,當氨液飛濺到皮膚上時會引起凍傷.氨在常溫下不易燃燒,但加熱至350℃時,則分解為氮和氫氣,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混合後會發生爆炸.
⑦ 製冷劑R600a的運動粘度
KRD
系列冷凍機油最適用於以碳氫工質(R600a)為製冷劑的全封閉式製冷壓縮機。
1GS冷凍油
項目KRD8
KRD10
KRD12
KRD15
試驗方法
運動粘度(40℃),mm2/s
7.493
9.320
12.12
14.92
GB/T265
http://www.refrigerationoil.cn/KRD.htm
DRA/B
系列冷凍機油適用於以氨(R717)、氟氯烴類(如
R12)為製冷劑的半封閉式普通製冷壓縮機或製冷機組。
項目
DRA/A46
DRA/A68
DRA/B46
DRA/B68
DRA/B100
試驗方法
運動粘度(40℃),mm2/s
48.77
67.08
48.22
65.32
102.3
GB/T265
http://www.refrigerationoil.cn/DRA.htm
⑧ 製冷劑原理
利用一種在常溫常壓下沸點很低的化學物質做為工作介質,在一個工作系統內進行吸熱和放熱的物理變化,且在一個相對的空間對空氣進行冷卻。
當膨脹閥打開/關閉時,冷凝器的液位會發生改變,若儲液器中沒有「額外」的製冷劑,膨脹閥前端的液體量就可能不足,致使膨脹閥無法正常工作,造成整個系統變得不穩定。
(8)液體製冷劑的運動粘度為什麼很低擴展閱讀:
製冷的工作過程:壓縮機將吸入低壓端的氣態製冷劑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態製冷劑,通過高壓端排出至冷凝器進行散熱,形成液態的製冷劑。
然後通過乾燥過濾器送至膨脹節流閥後成液態的霧狀進入蒸發器,經過蒸發器蒸發,變成氣態並大量吸收熱量,又進入壓縮機內。如此反復循環而起到製冷的效果。
高壓管路:壓縮機出口→冷凝器→乾燥器→膨脹閥出口處。
低壓管路:膨脹閥出口處→蒸發器→壓縮機進口。
⑨ 為什麼製冷劑的臨界溫度越高愈好,凝固點越低越好
凝固點低,是為了讓製冷劑在冷凝段降溫時不會凝固,畢竟我們只需要製冷制的氣液兩態,固態根本無法流動嘛。
臨界溫度高,是指物質由氣態轉化為液態的最高溫度,在此溫度以上,再大壓力也無法使氣體液化。我們使用壓縮機來使氣體製冷劑液化,如果臨界溫度不高,壓縮機就無法靠加壓的方式轉化氣態製冷劑為液態。
比熱容,比熱容小的話,吸收單位熱量溫度變化就越大。這樣製冷劑的溫度變化越大,便於冷凝中的熱交換,畢竟溫差越大,熱交換就越快。
黏度,可以理解為液體流動時內部的阻力,我們需要整個過程都順暢流動,比如需要粘度小。
相對密度小也可以理解為方便這個循環系統的順暢流動,畢竟壓縮機是整個循環系統的動力源。
希望採納。
杭州西克製冷設備有限公司
⑩ 製冷劑為什麼都要選擇低沸點的的物質
原因如下:
因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時會吸收很大的熱量(汽化熱),低沸點的物質這種特性在較低的溫度下就可以利用,而高沸點的物質需要在很高的溫度下才能利用這種特性,有很大的局限性。
製冷劑的工作原理就是先壓縮使之從氣態變為液態並產生很高的熱量,然後把高溫液態的製冷劑通過散熱裝置(風扇或水冷)冷卻到接近常溫,再使接近常溫的冷卻劑進入低壓環境中汽化,這個汽化過程就要吸收大量的熱,起到冷卻作用。
對製冷劑的要求:
在常溫常壓下液態很容易蒸發,即沸點比較低,這樣在液態蒸發成氣態時能吸收大量的熱量;加氣態加壓後容易液化,這時能放出大量的熱量。這樣就達到了熱量轉移的目的,實現製冷或制熱。
液態空氣、氮、氧等,沸點過低,液體保存困難,極易蒸發成氣體;由氣態轉變成液體極困難。所以沸點過低的氣體不能用來做製冷劑。
氟里昂-12,沸點-29.8℃;氟里昂-11,沸點-23.8℃;氨(R717、NH3)是中溫製冷劑之一,其蒸發溫度為-33.4℃。這些都是常溫很容易蒸發的氣體,加壓後又容易變成液體,是應用最早、最廣的製冷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