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聲胃鏡檢查怎麼做
超聲內鏡為一兼內視鏡及超聲波於一體的儀器。超聲內鏡除了能對消化道黏膜表面進行觀察,其附於內視鏡頭的超聲波儀器,還能深入病人體內,靠近病源進行檢查,故能做出准確的診斷。在超聲內鏡指導下,醫生能進行細針穿刺抽取細胞組織化驗以明確病因,及進行各類注射治療。經多年研究,超聲內鏡檢查現已廣泛用於食道、胃、胰腺、膽囊、肝臟、十二指腸、大腸及肺部之疾病,於癌症分期上的成效尤為顯著。病人患有消化道癌症、黏膜下腫瘤、胰腺炎、胰腺腫瘤、膽管閉塞、肺癌及異常縱隔淋巴結等情況均可接受超聲內鏡檢查。
檢查前准備
一、病人須於超聲內鏡檢查前6小時禁食,並隨帶干毛巾一塊。
二、病人如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血小板減少、懷孕或服用抗凝葯物等,須告訴醫護人員並聽從其指示。病人也應主動提供現所服用的葯物及任何過敏反應資料。
三、門診病人不宜親自駕駛前來,亦應避免在檢查前酗酒,服用不當量的鎮靜葯物。年老、行動不便的病人宜由家人陪伴前來檢查。
四、高血壓患者檢查當天照常可以口服降壓葯,待血壓穩定後行超聲內鏡檢查。
五、病人必須攜帶近期的內鏡報告以供操作醫生參考。
六、做超聲內鏡的病人應按預約的號碼前後有秩序地進行檢查,避免喧鬧,持紅卡者、急診病人、70歲以上的老人、病房病人及本院職工優先安排檢查。
檢查過程
一、超聲胃鏡檢查前要口服麻醉消泡劑,麻醉葯物一般可以持續2小時,以減少胃內分泌物,使胃圖像更加清晰,並使超聲胃鏡能順利地通過咽部。有過敏史的病人請向醫生聲明。
二、檢查時,病人應處於左側卧位,盡量放鬆身體。松開緊身的衣服、領帶和褲帶,取下隨帶的眼鏡、假牙,使病人能處於較舒適的環境下接受超聲胃鏡檢查。
三、做超聲胃鏡時,要遵從醫生的指導輕松地吞咽,超聲胃鏡通過口咽部進入胃內後要平靜地進行腹式呼吸,不要屏氣。這樣一般只需30分鍾左右就能檢查完畢。復雜的病情而需要特別治療者,所需時間將會延長。在個別情況下,醫生會根據病人的需要而給予注射鎮靜葯物,視病人的情況而定。
檢查後注意事項:
在檢查後病人應待麻醉葯或鎮靜劑葯力減退後方可進食。如病人接受鎮靜劑注射,則整天不可操作重型機器或駕駛,以防發生意外。病人應主動拿取檢查報告及詢問復診日期。如對檢查結果,用葯等有疑問者請於工作時間內向內鏡中心醫護人員咨詢。如出現嚴重事故,如胃腸出血、劇烈腹痛等,則應到本院或就近急診室求診。
可能出現的並發症:
檢查期間病人多感到惡心及上腹部不適。喉部之麻醉亦會引起一個多小時的吞咽困難。較嚴重的並發症包括腸道穿孔、出血、心臟驟停、肺部感染等。各種並發症的發生之機會是隨著病人不同之情況,檢驗及治療方法而有所差異。病人應主動詢問主診醫生以了解祥情。如出現嚴重的並發症,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補救。有心、肺、腦、腎等嚴重疾病的患者如發生並發症可能導致病人死亡。
2. 超聲波療法需要去醫院做嗎
如果你有家用超聲波理療儀也可以在家做的,我家人有心臟病,家裡常備著一款叫守衛者的超聲波理療儀,日常20分鍾,輔助效果不錯,如果你不屬於必須住院的情況,在家自我理療的話,推薦守衛者超聲波理療儀。它以每秒80萬次的頻率對血管和血液進行「細胞按摩」、引發細胞的分子共振。不但能修復心肌細胞,而且血栓和血液垃圾相互摩擦成微粉狀,隨代謝排出體外;血管壁則得到軟化、恢復彈性。
3. 肛腸科的常用檢查有哪些
肛腸疾病一般要做肛門局部視診、肛管直腸指診、肛門鏡檢查。
根據需要,有的病例還要進一步做大便常規、大便隱血、內鏡(包括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電子結腸鏡、超聲波結腸鏡)、病理、排便造影、直腸腔內B 超、肛管直腸內壓測定、直腸感覺功能測定、盆底肌電圖等檢查。
(1)肛門直腸指診。肛門直腸指診是醫生將食指伸進患者肛門內,以檢查和了解患者肛門直腸疾病的方法。該方法簡便易行,效率很高。
通過指診,醫生可以了解患者肛管直腸是否狹窄、有無瘺管、有無腫瘤生長、有無壓痛以及肛管直腸周圍組織器官的情況等多種信息。
雖然目前已有了CT、直腸腔內B 超、核磁共振等多種檢查方法,但都不能代替肛門指診的作用。臨床有不少病例,特別是肛管直腸惡性腫瘤,都是因為未做肛門指診而造成漏診的。因此,肛門直腸指診對診斷肛門直腸疾病十分重要,應作為肛腸科的一種常規檢查。
(2)大便檢查。正常糞便由食物殘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細菌和水分組成。糞便檢查主要用於了解消化道有無炎症、出血、寄生蟲感染、惡性腫瘤等情況。根據糞便的性狀、組成,了解消化情況,藉以間接地判斷胃腸、胰腺、肝膽的功能狀況。
(3)大便隱血試驗。許多疾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不同的疾病其出血量也不同。當出血量很少,以致在肉眼和顯微鏡下都不能發現時,就需要做大便隱血試驗(又稱糞潛血試驗)來明確有無消化道出血。這一方法簡便易行,患者只需留少量大便送去化驗即可。
結果以陰性(-)、陽性(+ ~ ++++)表示。陰性表示無出血,陽性為有出血,加號(+)越多表明出血量越大。這種方法很靈敏,每日出血量5ml 時即可出現陽性反應。但是,如果在試驗前吃過肉類、含鐵葯物、綠葉蔬菜等都可能造成假陽性,鼻腔少量出血咽下後也可以引起大便隱血試驗陽性,在分析時應注意。現在有人應用免疫法檢測大便中的人血紅蛋白,可以排除動物血、鐵劑和綠葉蔬菜的影響,有的還可以鑒別出血來自上消化道還是下消化道。大便隱血試驗是臨床上最基本的檢查方法之一,常可為一些病變的發現提供重要線索。但有些患者對此項檢查不夠重視,因此而延誤疾病的及時診斷。因為多次測定可以使檢查結果更為可靠,而且大便隱血持續陽性與偶爾一次陽性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證實消化道有出血後,還要結合患者的症狀、體征和其他化驗檢查進一步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引起大便隱血的疾病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活動期、胃癌、結腸癌、腸結核、鉤蟲病、慢性結腸炎、結直腸潰瘍、直腸癌等。
大便隱血試驗持續陽性時應想到惡性病變的可能性。為了防止出現假陽性,在檢查前3 天內最好不要吃動物肉類和肝臟,以及含鐵較多的食物和葯物,女性最好避開月經期。必要時可連續檢查多次。
(4)癌胚抗原檢查。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產生抗原糖蛋白,與胚胎的腸、胰腺和肝有相似抗原,故名為癌胚抗原,簡稱為CEA。
患結腸癌、直腸癌以及肝膽病、胰腺炎、腸炎等良性疾病時血漿CEA 升高,患胃腸道外惡性病變(如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時CEA 也升高。CEA 含量與惡性細胞的活動性有關,小型腫瘤不能產生足夠量的CEA,故有時CEA 並不升高。CEA 雖然不是結腸癌、直腸癌的特殊和敏感標志,對手術前判斷癌腫的范圍和預後的價值有限,對手術方法、分期等的指導意義也不大,但對判斷切除是否完全和是否復發有一定價值。一般在出現復發症狀前3 個月CEA 開始升高,遠處轉移時升高較快,肝轉移時尤其明顯,局部復發時敏感性最差。
結腸癌、直腸癌根治切除後CEA 持續上升,表明出現早期復發,大部分已有播散,少數是早期復發,可通過切除治癒。另外,化療後CEA 繼續升高時應停止化療或改用其他療法。
(5)肛門鏡檢查。指診後進行的肛門鏡檢查和指診一樣,也是進行痔瘡檢查不可缺少的一項。肛門肌肉呈筒狀,不受意識控制的內括約肌通常以一定的張力禁閉肛門,而外括約肌是由意識控制的可松可緊的肌肉。肛門鏡是金屬儀器分筒狀和兩片貝狀兩種。醫院里主要使用兩片貝狀的,在閉合狀態下插入肛門,然後一握握柄,前部即張開。使用這種儀器可以觀察肛門由深到淺的任何部位。插入肛門鏡進行觀察,取出肛門鏡,再插入這樣反復進行兩三次就可以360°地觀察肛門內部情況。
肛門鏡的粗度比成人手指還要細,而且沒有關節,加之是用金屬做的,表面非常光滑,往肛門里插的時候絲毫沒有阻力。同時,還塗上指診用的起麻醉作用的潤滑油,就更加光滑了。
用肛門鏡檢查可以檢查如下幾種肛門疾病。
①痔瘡的程度。用肛門鏡最容易診斷的疾病是內痔。可以清楚地觀察內痔核的大小、是否出血、能不能脫出肛外,發展程度如何。
最重要的是可以檢查是否能脫出,因為通過把肛門鏡插入肛門後猛地抽出,使痔核拉長,可以檢查痔核的脫出程度。
②肛裂程度。肛門鏡在肛裂的確診上也是不可缺少的,可診斷肛裂部位、深度、周邊是否有病變、有沒有肛門息肉、發展到什麼程度。
(6)直腸鏡檢查。用肛門鏡檢查只能觀察到肛門和直腸下部。
如果更深處有病變,懷疑不是肛門疾病時,要使用直腸鏡進行檢查。
直腸鏡和肛門鏡一樣是筒狀金屬儀器。插入直腸鏡時,一般採用臀部抬高的膝胸位。這樣使用直腸鏡可以檢查到距肛門15 ~ 20cm 深處的部位,就是說可以檢查直腸和大腸的末端。如果出現突然便秘、便秘腹瀉交替進行、持續性便血等症狀,就要懷疑是否有直腸息肉、潰瘍性腸炎、癌症等其他疾病。這時除進行指診和肛門鏡檢查外,還要使用直腸鏡仔細檢查直腸黏膜。如果用直腸鏡什麼也沒檢查出來,那就說明直腸到大腸的末端沒有其他疾患。
(7)通過排便用力程度進行診斷。通過問診、望診、觸診、指診、肛門鏡、直腸鏡這一連串的檢查,完完全全地掌握痔瘡的狀態。這是第一次檢查的內容,有時還需觀察排便時的情形,即「排便檢查」。
這種檢查在廁所或者診室進行,讓患者取排便姿勢用力,檢查肛門的脫出物。比如,患者向醫生述說肛門有脫出物,並不一定就是痔瘡。
從肛門里脫出的東西除了內痔核和外痔核外,還有由痔核引起的肛門外翻、脫肛、肛門息肉或直腸脫出。女性子宮脫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些對外行人來說,觀察到了也無法判斷。因此,用肛門鏡等檢查手段沒發現痔核的時候,採取「排便檢查」,也是必要的診斷方法。
4. 超聲檢查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診斷方式,做超聲檢查時塗的黏黏的東西是什麼
超聲檢查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疾病診斷方式,在做超聲檢查之前,醫生會先在檢查者的身上塗上一種發亮的黏黏的東西,這個東西是什麼?對身體有害嗎?
只不過,這種聲波頻率特別高,高到人耳無法感知的程度。每次超聲檢查的時間往往只有2-15分鍾,整個孕期正常的B超檢查是5次,所以是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的。不過在胚胎發育的敏感階段,孕婦少做B超。
5. 做B超時,為什麼在肚子上塗上一層粘糊糊的液體
因為沒了它,B超看不清楚。那黏糊糊的液體叫耦合劑,沒了它,B超還真做不了。
B超檢查的本質是超聲波檢查。人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范圍是20赫茲~2萬赫茲,大於2萬赫茲,超出人聽力范圍的聲波,就是超聲波。
2、減少摩擦,避免檢查時出現不適
頻繁的移動設備其實會對我們的皮膚造成磨損,會讓我們出現明顯的不適。
而這種黏糊糊的液體,就能起到潤滑的效果,不僅能夠讓設備在我們的皮膚上移動的更為順暢,同時也能避免設備直接在我們的皮膚上摩擦,讓我們出現明顯的不適感,從而影響了檢查的結果,也能幫助我們完成B超的檢查。
除此之外還有保濕作用。超聲科醫生每天手上都會沾到耦合劑,長時間不擦去也沒事,有時還開玩笑說它是護手霜呢。
6. 做超聲波的時候會在身上塗抹一些液體,這個液體是什麼起到什麼作用
這種液體是醫用耦合劑,主要是起到潤滑和有助於聲波傳導,增強顯像的作用。每次去做B超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醫生會在我們的肚子上起一些冰冰涼,黏糊糊的液體。然後醫生用超聲波儀器探頭對我們的身體進行檢查,檢查完之後,醫生直接讓我們拿紙巾把那個液體擦掉就可以了。
做這個B超檢查的時候,就要用上耦合劑。孕婦懷孕之後,經常要做B超進行檢查,看胎兒的情況,很多孕婦擔心這些液體塗在肚子上對孩子會有影響,其實大可以放心。 耦合劑其實是一種水溶性的液體,對身體沒有害處,如果有害處醫生也不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