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製冷設備 > 旋耕機空調不製冷什麼原因

旋耕機空調不製冷什麼原因

發布時間:2024-07-20 04:32:26

『壹』 種苗庫的資料

第一章總論

「科技興農,種子先行」,良種是農業的核心競爭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支持保障有力的種業體系,對建設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至關重要。按照中央1號文件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加強適應市場農業發展需要的物質基礎建設,加快建設符合現代種業發展需要的支撐和保障體系,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種子產業、市場宏觀調控管理的有效載體和提升我省種業發展水平的內在要求。
農作物種子工程重點是加強和完善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稻、麥、棉、油等農作物良種繁育區,農作物品種綜合區試站,農作物新品種展示中心,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等5大項目建設。規劃突出強化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揮調控、服務作用的領域和內容,重點加強各農區種植業優勢產業優質種源保障體系建設,優先支持種子產業公益性服務能力建設。規劃堅持新建與改建並重,更新與提高並進,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發揮政府投入的最大效益。
通過規劃的實施,農作物良種生產供應能力、新品種創新與應用、救災備荒能力明顯提高,種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能力進一步強化,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二章現狀分析

一、基礎現狀
「九五」以來,全省投資建設30個省級擴繁基地(原良種場),現有1個國家級原良種場,4個國家級區域試驗站,1個省級種子質量檢測中心,4個市級檢測分中心,2個國家級救災備荒(低溫)種子儲備庫,擁有各種作物品種資源約5.6萬份。通過種子工程的實施,種子產業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裝備得到加強,作物新品種選育審定速度明顯加快,優質良種擴繁能力明顯提升。
全省主要農作物種子年生產量約3億公斤,其中每年育成並通過審定常規水稻新品種10個以上,生產種子1億公斤左右,基本滿足全省作物大面積生產用種。常年開展水稻、小麥、大麥、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甘薯、西瓜、辣椒等作物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60多組,參試新品種500個左右,試驗點400多個;承擔國家水稻、小麥、棉花、玉米、油菜等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任務20多項,組織省級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每年展示作物品種數在80個左右;近幾年海南南繁基地,每年加代、擴繁主要農作物小材料54000餘份,鑒定雜交種子純度樣品5000餘份。
全省良種覆蓋率年平均達到85%以上,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份額達40%以上,良種選育、擴繁與應用為我省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勢農產品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存在的問題
我省是全國種子生產大省、用種大省和銷售大省,良種的推廣應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應看到,我省種業公益性服務能力與發展現代農業要求相比,還存在著建設滯後、功能不強、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1、品種區域試驗體系基礎薄弱。隨著農業推廣、科研體系的改革,絕大部分縣級農科所改為農業試驗站或撤銷,原良種場也紛紛改制,許多試驗改由育種單位承擔,這樣一方面加重了育種單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誰的品種誰試驗,影響試驗結果的公正性,現有的非育種承試單位試驗田標准較低,配套設施和設備缺乏或陳舊,直接影響新品種試驗的正常進行。
2、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基地建設有待加強。新品種展示示範工作是品種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品種區試審定工作的延續。但是由於多數展示示範承擔單位分散而且不固定,缺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得不到改善,致使展示示範工作代表性不強,輻射面不廣,對新品種的考察觀摩等宣傳活動難以有效開展,新品種展示示範對優良新品種推廣的促進作用難以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當前迫切需要選擇一批相對固定、代表性強、基礎條件較好的展示示範基地,加大建設資金投入,促進新品種展示示範工作的深入開展。
3、良種繁育水平和擴繁能力急待提高。種子生產基地規模小而分散,不能發揮規模優勢,不利於主導品種的形成,阻礙了優勢品種推廣步伐,直接影響我省優勢農產品產業化發展速度。南繁南鑒基地沒有固定生產用地,農田基礎設施和生產試驗條件嚴重滯後,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日益繁重的南繁南鑒工作任務的需要。
4、防災救災應急能力較差。我省農業生產常年受災面積4000萬畝左右,成災面積2000萬畝左右,由於受災需改補種的農田約為250萬畝,需救災種源1000萬公斤左右。目前我省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量只有100萬公斤,僅是正常年份救災用種需求量的10%,救災備荒應急能力明顯不足,遇到大災年份,矛盾尤為突出。
三、農作物種子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良種在農業生產發展中起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加快建設我省種植業良種體系,是科技興農、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質量建設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需要。農業進入新階段,種子對農業發展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把種子產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發展。
1、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良種是推動農業發展最活躍的生產要素,是農業最重要的科技載體,通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生產的農產品不僅能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益,而且可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一靠科技、二靠良種,抓住了這兩項核心要素,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改進品質、提高產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2、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需要。糧食安全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是農業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增加總產。隨著經濟的發展,耕地減少和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肥料、農葯的利用也受到農產品質量和環境要求的約束。在這一形勢下,要確保我省糧食安全,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突破口就是良種。
3、農業部門履行公益性服務的需要。種質資源保護、作物品種區試和新品種展示、種子質量監督管理、農作物良種繁育、救災備荒種子儲備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能。目前,我省種業行政服務體系功能與能力還不適應現代種業發展的需要。通過種子工程建設,整合資源,完善和充實現有公益性服務體系,可以為種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第三章建設目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農業的理念推進良種體系的建設,始終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根據江蘇實際和種業發展特點,重點建設種質資源保護、作物品種區試和新品種展示、種子質量監督管理、農作物良種繁育、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等五大基礎設施項目,改建和擴建原有的基礎設施條件,增強良種生產和供應能力,滿足省內外市場需求,為把我省種業做大做強和確保農業用種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建設原則
1、全面規劃、重點實施的原則。根據全省六大生態農區,統籌落實良種體系建設項目布局,按照填平補齊、缺什麼建什麼的要求,落實建設重點、建設內容和建設地點,不鋪新攤子。
2、分步實施、注重實效的原則。根據項目建設的實際需要和可能,確定分期投資規模,有重點的分步實施建設,保證各項目盡快投入使用。
3、優中選優、功能全面的原則。項目堅持優中選優、招標確定,選擇基礎條件好、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管理機制新的種子科研、生產及原良種場等單位作為建設單位,保證項目建成後,達到功能全面、服務面廣、組織管理有力、輻射帶動力大。
4、政府主導、地方配套的原則。樹立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理念,在遵循市場機制的前提下,項目建設資金以政府投入為主,地方配套為輔,形成良性投入機制。
三、建設目標
立足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長遠目標,兼顧盡快提高糧食產量的當前需求,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單產、總產同步提高,豐富產品多樣化。按照整體規劃、夯實基礎、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思路,重點提高、完善現有基礎條件,提升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研發和品種更新能力,形成由「新品種選育-技術創新-擴繁-監督檢測-技術綜合配套」等環節組成的良種繁育、展示、示範、推廣體系。
到2010年,基本建成支撐保障我省種業發展的種植業良種體系。具體目標是:
——稻、麥、棉、油等農作物良種繁育區(省南繁中心)建設。在種質資源創新、開發的基礎上,分作物建立區域性的原原種(原種)繁殖區,形成由「新品種選育-三圃田-南繁加代鑒定-擴繁技術創新配套」等環節組成的原原種(原種)繁育區,生產的原原種(原種)可滿足全省原良種擴繁需要。
——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建設。通過建設現代化水平的種質資源保護庫、DNA保存庫和種質資源繁育區、引種隔離區,引進開發和創新利用一批新的種質資源,在農作物優質、專用、多抗品種選育,轉基因技術應用,特色農作物品種選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主要農作物品種綜合區域試驗站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區域布局、科學試驗、綜合評價」的要求,在全省六大農區選建14個品種綜合區試站,形成區域布局合理,能承擔國家和省級下達的稻麥棉油和蔬菜八大作物區域試驗任務。
——農作物新品種展示中心建設。在依法審定(認定)的基礎上,通過新品種展示、示範,按照縣級「一主兩輔」、鄉級「一鄉(鎮)一品」的目標進行區域性的新品種推介發布,因地制宜推廣一批優質、高產、高(多)抗新品種。
——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建設。針對我省農業生產常年受災、自然災害影響大,以及受災後需要改補種的實際情況,加大投入力度,分區域改擴建現有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增加每年的種子儲備數量,基本滿足我省農業在災害發生後的改補種需要,減輕災害損失。

第四章建設布局與主要內容

一、建設布局
圍繞良種體系總體規劃,重點建設好五大項目:
(一)稻、麥、棉、油等農作物良種繁育區建設項目。略
(二)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建設項目。略
(三)主要農作物品種綜合區域試驗站建設項目。略
(四)新品種展示中心建設項目。略
(五)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建設項目。略
二、建設內容
(一)稻、麥、棉、油等農作物良種繁育區建設項目
1、省南繁中心建設項目
在省南繁中心原南繁基地基礎上長期租用並建設高標准南繁南鑒用地200畝,其中新品種選育和親本材料繁殖加代田80畝,雜交種純度鑒定田80畝,原原(原)種繁殖田40畝。同時分別對三亞市荔枝溝和陵水縣基地2個輔助點的部分設施進行維護修繕,主要建設內容:
田間工程:農田土壤培肥改良,建田間機耕道路1200米、水泥田埂5000米、支渠2000米、鋼絲防護網4000米、灌溉站1座、過路涵洞1座及電力配套設施。
土建工程:建800m2科研辦公樓1幢、網室200m2、掛藏室200m2、農機具及種子倉庫200m2、水泥曬場2000m2及庭院綠化等。
農業機械:購置拖拉機2台、風篩清選機1台、聯合收割機1台、手扶插秧機2台、農用運輸車和客貨兩用車各1輛。
儀器設備:購置體視顯微鏡3台、0.01g、0.001g電子天平各2台,電動數粒儀1台、電熱鼓風乾燥箱1台、分樣器1台、智能種子發芽箱1台、電動篩選器1台,及其它檢驗輔助設備。
其他:電話、傳真、電腦及外設各2台套。
項目建成後,可滿足全省育種、科研單位50000份以上主要農作物小材料加代、擴繁,以及5000份以上種子純度樣品鑒定的需要,具有擴繁一定數量水稻、玉米、棉花等農作物親本種子的能力。
2、原原(原)種繁育區建設項目
每個原原(原)種繁育區建設原原種繁殖田100畝,原種繁殖田400畝。
土建工程:建設檢驗室、掛藏室、考種室、低溫與常溫種子倉庫、加工車間各1間,建築面積300m2、網室200m2、水泥曬場2000m2等。
田間工程:建設高標准三圃田、平整田間道路、修建排灌系統(井、渠、泵等)、圍欄等田間基礎設施建設。
儀器設備:購置烘乾機1台、種子清選機2台、自動定量包裝機1台、聯合收割機1台、插秧機2台、拖拉機和農用運輸車各1輛,配齊智能種子發芽室1套、水分測定儀1台、電子天平2台等檢驗儀器設備。
項目建成後,每個繁育區可繁殖原原種2.5萬公斤,原種20萬公斤,進一步擴繁後可滿足20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繁殖田擴繁需要。
(二)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建設項目
1、農作物種質資源(基因)庫建設項目
建設農作物種質資源(基因)庫,庫體面積平方米,其中中長期保存超低溫庫面積100平方米,短期保存低溫庫面積250平方米,附屬設施工作間100平方米,水泥場地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
土建工程:主要包括低溫庫350m2、操作間、辦公室、值勤人員生活用房100m2、水泥場200m2、圍牆、供水和排水系統、配電房及雙支電路等配套設施。
儀器設備:冷凍儀器設備、降濕設備和現代化控制管理設備。
日常辦公設備:電腦4台,電話5台,傳真機1台。
項目建成後,具備保存各類農作物品種資源10萬份的能力。
2、種質資源繁殖區建設項目
每個種質資源繁殖保護區改造農田100畝,建設倉庫及操作間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
田間工程:包括平整農田100畝,建設隔離設施、水泥路渠、噴灌網室等。
土建工程:建設鑒定掛藏室、種子貯藏庫、辦公生活用房、農機具倉庫、泵房共200m2、水泥曬場1000m2。
農業機械設備:購置旋耕機1台、播種機1台、收割機1台,插秧機1台、小區脫粒機1台、中型水泵1台,農用運輸車1輛。
儀器設備:包括電腦及外設1套、鑒定考種設備、傳真機、稱量設備、數碼攝相機等各1台。
其它工具:包括與試驗有關的普通農用工具、曬儲工具、計算器、辦公設備等。
項目建成後,每一隔離繁殖保護區可年繁殖更新資源500-1000份。
3、引種隔離區建設項目
每個引種隔離區農田30畝,四周建圍牆,新建倉庫及操作間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同種質資源繁殖區,增購顯微鏡、體視解剖鏡及系列病蟲檢測儀器設備。
項目建成後,可滿足我省種子(種苗)企業引種隔離檢查的需要,為引進種源在生產上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三)農作物品種綜合區試站建設項目
每個區試站建設100畝高標准試驗田,建設相關配套設施,主要建設內容為:
田間工程:平整農田100畝,隔離網2200平方米,田間水泥道路4000平方米,灌水渠1500米,排水渠1000米,噴灌設施5畝,連體塑料大棚4畝。
土建工程:考種掛藏室100平方米,貯藏庫150平方米,泵房20平方米,水泥曬場1000平方米,辦公、數據分析、臨時生活用房200平方米,農機具倉庫100平方米。
農業機械設備:中型拖拉機1台套,小型拖拉機1台套,小型收割機2台,小區脫粒機2台,小型插秧機2台,小型精選機2台,小型軋花機1台,中型水泵2台,農用運輸車1輛。
考種分析、數據處理等儀器設備:微型計算機及附屬設施3台套,發芽箱2台、烘箱2台、冰箱2台,傳真機1台、0.01克電子天平3台,0.001克電子天平2台,磅稱1台,5公斤電子計量稱2台,數粒儀2台,數碼攝相機1台套。
其它工具:計算器5台,匾子、袋子等曬儲工具若干,普通農用工具若干,辦公設備5套。
每個區試站建成後可承擔20組國家和省下達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任務。
(四)農作物新品種展示中心建設項目
每個展示中心建設展示示範田300畝,其中展示功能區60畝,示範功能區240畝。主要建設內容為:
土建工程:建設水泥曬場面積1000m2,高標准庫房10間,其中掛藏室3間、考種室2間、各類小品種倉庫2間、基地生產資料庫房1間、基地工作人員辦公用房2間,建築總面積300m2,農機具庫房3間,建築總面積180m2。
田間工程:對300畝展示示範田進行平整和土壤改良,配套完善田間溝、渠、涵等灌排系統,建設田間道路3000米,建設隔離防護網。
農業機械:農機具:收割機1台、東風50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1台套、手扶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2台套、手扶插秧機2台套、植保彌霧機3台套、小品種脫粒機械2台套。
儀器設備:乾燥箱2台、電子秤(3-5公斤)2台、電子天平(0.001g)2台。
其他設備:檔案櫃2套、台式電腦及相關外設2套、空調設備2套、照相設備1台。
項目建成後,每個展示區每年可以展示水稻、小麥、棉花、玉米、油菜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100個以上,較大面積示範新品種5-10個,進行1-2項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病蟲害適時防治技術、合理施肥技術等品種配套生產技術的試驗和組裝示範。
(五)救災備荒種子貯備庫建設項目
分別在鹽城、徐州改擴建1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修繕出新現有庫體,新建1000平方米的庫體、新建1000平方米的水泥曬場和購置、更新相關機械設備。
新建庫體:採用彩鋼板拼裝,面積1000平方米,其中常溫庫、低溫庫各500平方米,庫體為彩鋼板拼裝。
出新現有庫體:對現有庫體進行牆面、地面和相關設施維修出新。
土建:水泥曬場1000平方米,電器及附屬用房200平方米、圍牆600米。
機械設備:包括製冷除濕設備4台,製冷機組、輸送機各2台、叉車4輛、電控設備和消毒設備。項目建成後,可儲備種子200萬公斤。
項目建成後,共可增加儲備能力400萬公斤左右,基本可以滿足我省正常年份救災應急種子儲備的需要。

第五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六章建設進度

本項目規劃建設期為2006年-2010年,每年每個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七章保障措施

1、加強對農作物種子工程建設的組織領導。農作物種子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內容涉及多部門、多學科、多產業,為保證工程建設五大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成立由分管廳領導為組長,廳計財處、省農技推廣中心、省種子站等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良種體系建設項目方案審查、組織實施、監督管理、考核驗收等重大事項的組織協調。地方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歸屬地的項目實施協調和監管工作,項目建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對項目申報、實施、質量、資金管理及建成後運行負責,層層落實領導責任制。工程建設成立項目實施辦公室,掛靠省種子站,具體負責各項目的組織實施、檢查督促、協調管理和各環節有效配合和銜接,加強全省科研、教學、推廣等單位的緊密合作,項目實施過程中,重點加強項目建設的領導和指導,精心組織,嚴格按建設方案分年度組織實施。
2、加大對農作物良種體系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根據國家的產業發展政策,緊密結合種子工程、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省農業三項工程和以及國家、省良種補貼政策的實施,加大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投入,扶持新品種開發和優勢品種的推廣應用,引導科研育種單位與種子企業緊密合作。制定農作物良種體系建設配套規章和扶持措施,穩定投入機制,廣辟投入渠道,確保產業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同時,要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作物、重點企業的政策支持,引導市場和社會資本向優勢項目區聚集,充分發揮各項目的示範帶動作用。
3、加強對工程項目的規范管理。在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統一指導下,嚴格執行建設程序,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履行報批手續,建立項目決策咨詢評估制度,規范審批程序,把好前期工作質量關。健全項目建設管理制度,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及竣工驗收制等管理制度,使項目建設走上制度化管理軌道。招標投標活動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最大限度體現公平、公開、公正和擇優、誠信原則,禁止地方、部門或個人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干預正常招標投標活動。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規定,按照項目合同及實施方案,確保配套資金落實到位,規范項目建設資金管理,保障資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加大對項目的執法和監督力度,重點加強項目建設監管、財務監管以及其他關鍵環節和關鍵程序的檢查,建立項目建設的績效獎懲機制,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
4、創新項目監督和運行管理機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加強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組織開展項目程序、建設進度、工程質量、投投標及合同,以及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專項監督檢查。要創新項目運行機制,以國家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和有形設施為基礎,吸引農村集體、服務組織和農戶在機具、資金和土地入股等形式上的投資,通過明晰產權,強化利益聯結,探索適應市場機制要求的項目建設及運行管理的新機制,確保投資效益的長期發揮。項目建成後,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管理,建立規范的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制訂內部管理規章制度,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合理的勞動人事、利益分配、員工培訓、績效考核制度等,整合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科學進行生產經營決策,使國家資金投入發揮最大的效益。

『貳』 《種子工程建設規劃(2006-2010年)》

第一章總論

「科技興農,種子先行」,良種是農業的核心競爭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支持保障有力的種業體系,對建設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至關重要。按照中央1號文件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加強適應市場農業發展需要的物質基礎建設,加快建設符合現代種業發展需要的支撐和保障體系,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種子產業、市場宏觀調控管理的有效載體和提升我省種業發展水平的內在要求。
農作物種子工程重點是加強和完善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稻、麥、棉、油等農作物良種繁育區,農作物品種綜合區試站,農作物新品種展示中心,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等5大項目建設。規劃突出強化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發揮調控、服務作用的領域和內容,重點加強各農區種植業優勢產業優質種源保障體系建設,優先支持種子產業公益性服務能力建設。規劃堅持新建與改建並重,更新與提高並進,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發揮政府投入的最大效益。
通過規劃的實施,農作物良種生產供應能力、新品種創新與應用、救災備荒能力明顯提高,種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能力進一步強化,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第二章現狀分析

一、基礎現狀
「九五」以來,全省投資建設30個省級擴繁基地(原良種場),現有1個國家級原良種場,4個國家級區域試驗站,1個省級種子質量檢測中心,4個市級檢測分中心,2個國家級救災備荒(低溫)種子儲備庫,擁有各種作物品種資源約5.6萬份。通過種子工程的實施,種子產業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裝備得到加強,作物新品種選育審定速度明顯加快,優質良種擴繁能力明顯提升。
全省主要農作物種子年生產量約3億公斤,其中每年育成並通過審定常規水稻新品種10個以上,生產種子1億公斤左右,基本滿足全省作物大面積生產用種。常年開展水稻、小麥、大麥、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甘薯、西瓜、辣椒等作物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60多組,參試新品種500個左右,試驗點400多個;承擔國家水稻、小麥、棉花、玉米、油菜等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任務20多項,組織省級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每年展示作物品種數在80個左右;近幾年海南南繁基地,每年加代、擴繁主要農作物小材料54000餘份,鑒定雜交種子純度樣品5000餘份。
全省良種覆蓋率年平均達到85%以上,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份額達40%以上,良種選育、擴繁與應用為我省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勢農產品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存在的問題
我省是全國種子生產大省、用種大省和銷售大省,良種的推廣應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應看到,我省種業公益性服務能力與發展現代農業要求相比,還存在著建設滯後、功能不強、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1、品種區域試驗體系基礎薄弱。隨著農業推廣、科研體系的改革,絕大部分縣級農科所改為農業試驗站或撤銷,原良種場也紛紛改制,許多試驗改由育種單位承擔,這樣一方面加重了育種單位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誰的品種誰試驗,影響試驗結果的公正性,現有的非育種承試單位試驗田標准較低,配套設施和設備缺乏或陳舊,直接影響新品種試驗的正常進行。
2、作物新品種展示示範基地建設有待加強。新品種展示示範工作是品種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品種區試審定工作的延續。但是由於多數展示示範承擔單位分散而且不固定,缺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得不到改善,致使展示示範工作代表性不強,輻射面不廣,對新品種的考察觀摩等宣傳活動難以有效開展,新品種展示示範對優良新品種推廣的促進作用難以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當前迫切需要選擇一批相對固定、代表性強、基礎條件較好的展示示範基地,加大建設資金投入,促進新品種展示示範工作的深入開展。
3、良種繁育水平和擴繁能力急待提高。種子生產基地規模小而分散,不能發揮規模優勢,不利於主導品種的形成,阻礙了優勢品種推廣步伐,直接影響我省優勢農產品產業化發展速度。南繁南鑒基地沒有固定生產用地,農田基礎設施和生產試驗條件嚴重滯後,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日益繁重的南繁南鑒工作任務的需要。
4、防災救災應急能力較差。我省農業生產常年受災面積4000萬畝左右,成災面積2000萬畝左右,由於受災需改補種的農田約為250萬畝,需救災種源1000萬公斤左右。目前我省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量只有100萬公斤,僅是正常年份救災用種需求量的10%,救災備荒應急能力明顯不足,遇到大災年份,矛盾尤為突出。
三、農作物種子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良種在農業生產發展中起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加快建設我省種植業良種體系,是科技興農、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質量建設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需要。農業進入新階段,種子對農業發展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把種子產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發展。
1、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良種是推動農業發展最活躍的生產要素,是農業最重要的科技載體,通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生產的農產品不僅能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益,而且可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一靠科技、二靠良種,抓住了這兩項核心要素,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改進品質、提高產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2、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需要。糧食安全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是農業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增加總產。隨著經濟的發展,耕地減少和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肥料、農葯的利用也受到農產品質量和環境要求的約束。在這一形勢下,要確保我省糧食安全,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突破口就是良種。
3、農業部門履行公益性服務的需要。種質資源保護、作物品種區試和新品種展示、種子質量監督管理、農作物良種繁育、救災備荒種子儲備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能。目前,我省種業行政服務體系功能與能力還不適應現代種業發展的需要。通過種子工程建設,整合資源,完善和充實現有公益性服務體系,可以為種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第三章建設目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農業的理念推進良種體系的建設,始終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根據江蘇實際和種業發展特點,重點建設種質資源保護、作物品種區試和新品種展示、種子質量監督管理、農作物良種繁育、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等五大基礎設施項目,改建和擴建原有的基礎設施條件,增強良種生產和供應能力,滿足省內外市場需求,為把我省種業做大做強和確保農業用種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建設原則
1、全面規劃、重點實施的原則。根據全省六大生態農區,統籌落實良種體系建設項目布局,按照填平補齊、缺什麼建什麼的要求,落實建設重點、建設內容和建設地點,不鋪新攤子。
2、分步實施、注重實效的原則。根據項目建設的實際需要和可能,確定分期投資規模,有重點的分步實施建設,保證各項目盡快投入使用。
3、優中選優、功能全面的原則。項目堅持優中選優、招標確定,選擇基礎條件好、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管理機制新的種子科研、生產及原良種場等單位作為建設單位,保證項目建成後,達到功能全面、服務面廣、組織管理有力、輻射帶動力大。
4、政府主導、地方配套的原則。樹立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理念,在遵循市場機制的前提下,項目建設資金以政府投入為主,地方配套為輔,形成良性投入機制。
三、建設目標
立足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長遠目標,兼顧盡快提高糧食產量的當前需求,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單產、總產同步提高,豐富產品多樣化。按照整體規劃、夯實基礎、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思路,重點提高、完善現有基礎條件,提升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研發和品種更新能力,形成由「新品種選育-技術創新-擴繁-監督檢測-技術綜合配套」等環節組成的良種繁育、展示、示範、推廣體系。
到2010年,基本建成支撐保障我省種業發展的種植業良種體系。具體目標是:
——稻、麥、棉、油等農作物良種繁育區(省南繁中心)建設。在種質資源創新、開發的基礎上,分作物建立區域性的原原種(原種)繁殖區,形成由「新品種選育-三圃田-南繁加代鑒定-擴繁技術創新配套」等環節組成的原原種(原種)繁育區,生產的原原種(原種)可滿足全省原良種擴繁需要。
——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建設。通過建設現代化水平的種質資源保護庫、DNA保存庫和種質資源繁育區、引種隔離區,引進開發和創新利用一批新的種質資源,在農作物優質、專用、多抗品種選育,轉基因技術應用,特色農作物品種選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主要農作物品種綜合區域試驗站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區域布局、科學試驗、綜合評價」的要求,在全省六大農區選建14個品種綜合區試站,形成區域布局合理,能承擔國家和省級下達的稻麥棉油和蔬菜八大作物區域試驗任務。
——農作物新品種展示中心建設。在依法審定(認定)的基礎上,通過新品種展示、示範,按照縣級「一主兩輔」、鄉級「一鄉(鎮)一品」的目標進行區域性的新品種推介發布,因地制宜推廣一批優質、高產、高(多)抗新品種。
——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建設。針對我省農業生產常年受災、自然災害影響大,以及受災後需要改補種的實際情況,加大投入力度,分區域改擴建現有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增加每年的種子儲備數量,基本滿足我省農業在災害發生後的改補種需要,減輕災害損失。

第四章建設布局與主要內容

一、建設布局
圍繞良種體系總體規劃,重點建設好五大項目:
(一)稻、麥、棉、油等農作物良種繁育區建設項目。略
(二)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建設項目。略
(三)主要農作物品種綜合區域試驗站建設項目。略
(四)新品種展示中心建設項目。略
(五)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建設項目。略
二、建設內容
(一)稻、麥、棉、油等農作物良種繁育區建設項目
1、省南繁中心建設項目
在省南繁中心原南繁基地基礎上長期租用並建設高標准南繁南鑒用地200畝,其中新品種選育和親本材料繁殖加代田80畝,雜交種純度鑒定田80畝,原原(原)種繁殖田40畝。同時分別對三亞市荔枝溝和陵水縣基地2個輔助點的部分設施進行維護修繕,主要建設內容:
田間工程:農田土壤培肥改良,建田間機耕道路1200米、水泥田埂5000米、支渠2000米、鋼絲防護網4000米、灌溉站1座、過路涵洞1座及電力配套設施。
土建工程:建800m2科研辦公樓1幢、網室200m2、掛藏室200m2、農機具及種子倉庫200m2、水泥曬場2000m2及庭院綠化等。
農業機械:購置拖拉機2台、風篩清選機1台、聯合收割機1台、手扶插秧機2台、農用運輸車和客貨兩用車各1輛。
儀器設備:購置體視顯微鏡3台、0.01g、0.001g電子天平各2台,電動數粒儀1台、電熱鼓風乾燥箱1台、分樣器1台、智能種子發芽箱1台、電動篩選器1台,及其它檢驗輔助設備。
其他:電話、傳真、電腦及外設各2台套。
項目建成後,可滿足全省育種、科研單位50000份以上主要農作物小材料加代、擴繁,以及5000份以上種子純度樣品鑒定的需要,具有擴繁一定數量水稻、玉米、棉花等農作物親本種子的能力。
2、原原(原)種繁育區建設項目
每個原原(原)種繁育區建設原原種繁殖田100畝,原種繁殖田400畝。
土建工程:建設檢驗室、掛藏室、考種室、低溫與常溫種子倉庫、加工車間各1間,建築面積300m2、網室200m2、水泥曬場2000m2等。
田間工程:建設高標准三圃田、平整田間道路、修建排灌系統(井、渠、泵等)、圍欄等田間基礎設施建設。
儀器設備:購置烘乾機1台、種子清選機2台、自動定量包裝機1台、聯合收割機1台、插秧機2台、拖拉機和農用運輸車各1輛,配齊智能種子發芽室1套、水分測定儀1台、電子天平2台等檢驗儀器設備。
項目建成後,每個繁育區可繁殖原原種2.5萬公斤,原種20萬公斤,進一步擴繁後可滿足20萬畝主要農作物良種繁殖田擴繁需要。
(二)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建設項目
1、農作物種質資源(基因)庫建設項目
建設農作物種質資源(基因)庫,庫體面積平方米,其中中長期保存超低溫庫面積100平方米,短期保存低溫庫面積250平方米,附屬設施工作間100平方米,水泥場地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
土建工程:主要包括低溫庫350m2、操作間、辦公室、值勤人員生活用房100m2、水泥場200m2、圍牆、供水和排水系統、配電房及雙支電路等配套設施。
儀器設備:冷凍儀器設備、降濕設備和現代化控制管理設備。
日常辦公設備:電腦4台,電話5台,傳真機1台。
項目建成後,具備保存各類農作物品種資源10萬份的能力。
2、種質資源繁殖區建設項目
每個種質資源繁殖保護區改造農田100畝,建設倉庫及操作間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
田間工程:包括平整農田100畝,建設隔離設施、水泥路渠、噴灌網室等。
土建工程:建設鑒定掛藏室、種子貯藏庫、辦公生活用房、農機具倉庫、泵房共200m2、水泥曬場1000m2。
農業機械設備:購置旋耕機1台、播種機1台、收割機1台,插秧機1台、小區脫粒機1台、中型水泵1台,農用運輸車1輛。
儀器設備:包括電腦及外設1套、鑒定考種設備、傳真機、稱量設備、數碼攝相機等各1台。
其它工具:包括與試驗有關的普通農用工具、曬儲工具、計算器、辦公設備等。
項目建成後,每一隔離繁殖保護區可年繁殖更新資源500-1000份。
3、引種隔離區建設項目
每個引種隔離區農田30畝,四周建圍牆,新建倉庫及操作間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同種質資源繁殖區,增購顯微鏡、體視解剖鏡及系列病蟲檢測儀器設備。
項目建成後,可滿足我省種子(種苗)企業引種隔離檢查的需要,為引進種源在生產上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三)農作物品種綜合區試站建設項目
每個區試站建設100畝高標准試驗田,建設相關配套設施,主要建設內容為:
田間工程:平整農田100畝,隔離網2200平方米,田間水泥道路4000平方米,灌水渠1500米,排水渠1000米,噴灌設施5畝,連體塑料大棚4畝。
土建工程:考種掛藏室100平方米,貯藏庫150平方米,泵房20平方米,水泥曬場1000平方米,辦公、數據分析、臨時生活用房200平方米,農機具倉庫100平方米。
農業機械設備:中型拖拉機1台套,小型拖拉機1台套,小型收割機2台,小區脫粒機2台,小型插秧機2台,小型精選機2台,小型軋花機1台,中型水泵2台,農用運輸車1輛。
考種分析、數據處理等儀器設備:微型計算機及附屬設施3台套,發芽箱2台、烘箱2台、冰箱2台,傳真機1台、0.01克電子天平3台,0.001克電子天平2台,磅稱1台,5公斤電子計量稱2台,數粒儀2台,數碼攝相機1台套。
其它工具:計算器5台,匾子、袋子等曬儲工具若干,普通農用工具若干,辦公設備5套。
每個區試站建成後可承擔20組國家和省下達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任務。
(四)農作物新品種展示中心建設項目
每個展示中心建設展示示範田300畝,其中展示功能區60畝,示範功能區240畝。主要建設內容為:
土建工程:建設水泥曬場面積1000m2,高標准庫房10間,其中掛藏室3間、考種室2間、各類小品種倉庫2間、基地生產資料庫房1間、基地工作人員辦公用房2間,建築總面積300m2,農機具庫房3間,建築總面積180m2。
田間工程:對300畝展示示範田進行平整和土壤改良,配套完善田間溝、渠、涵等灌排系統,建設田間道路3000米,建設隔離防護網。
農業機械:農機具:收割機1台、東風50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1台套、手扶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2台套、手扶插秧機2台套、植保彌霧機3台套、小品種脫粒機械2台套。
儀器設備:乾燥箱2台、電子秤(3-5公斤)2台、電子天平(0.001g)2台。
其他設備:檔案櫃2套、台式電腦及相關外設2套、空調設備2套、照相設備1台。
項目建成後,每個展示區每年可以展示水稻、小麥、棉花、玉米、油菜等主要農作物新品種100個以上,較大面積示範新品種5-10個,進行1-2項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病蟲害適時防治技術、合理施肥技術等品種配套生產技術的試驗和組裝示範。
(五)救災備荒種子貯備庫建設項目
分別在鹽城、徐州改擴建1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修繕出新現有庫體,新建1000平方米的庫體、新建1000平方米的水泥曬場和購置、更新相關機械設備。
新建庫體:採用彩鋼板拼裝,面積1000平方米,其中常溫庫、低溫庫各500平方米,庫體為彩鋼板拼裝。
出新現有庫體:對現有庫體進行牆面、地面和相關設施維修出新。
土建:水泥曬場1000平方米,電器及附屬用房200平方米、圍牆600米。
機械設備:包括製冷除濕設備4台,製冷機組、輸送機各2台、叉車4輛、電控設備和消毒設備。項目建成後,可儲備種子200萬公斤。
項目建成後,共可增加儲備能力400萬公斤左右,基本可以滿足我省正常年份救災應急種子儲備的需要。

第五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第六章建設進度

本項目規劃建設期為2006年-2010年,每年每個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七章保障措施

1、加強對農作物種子工程建設的組織領導。農作物種子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內容涉及多部門、多學科、多產業,為保證工程建設五大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成立由分管廳領導為組長,廳計財處、省農技推廣中心、省種子站等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良種體系建設項目方案審查、組織實施、監督管理、考核驗收等重大事項的組織協調。地方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歸屬地的項目實施協調和監管工作,項目建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對項目申報、實施、質量、資金管理及建成後運行負責,層層落實領導責任制。工程建設成立項目實施辦公室,掛靠省種子站,具體負責各項目的組織實施、檢查督促、協調管理和各環節有效配合和銜接,加強全省科研、教學、推廣等單位的緊密合作,項目實施過程中,重點加強項目建設的領導和指導,精心組織,嚴格按建設方案分年度組織實施。
2、加大對農作物良種體系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根據國家的產業發展政策,緊密結合種子工程、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省農業三項工程和以及國家、省良種補貼政策的實施,加大種子生產基地建設投入,扶持新品種開發和優勢品種的推廣應用,引導科研育種單位與種子企業緊密合作。制定農作物良種體系建設配套規章和扶持措施,穩定投入機制,廣辟投入渠道,確保產業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同時,要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作物、重點企業的政策支持,引導市場和社會資本向優勢項目區聚集,充分發揮各項目的示範帶動作用。
3、加強對工程項目的規范管理。在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統一指導下,嚴格執行建設程序,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履行報批手續,建立項目決策咨詢評估制度,規范審批程序,把好前期工作質量關。健全項目建設管理制度,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及竣工驗收制等管理制度,使項目建設走上制度化管理軌道。招標投標活動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最大限度體現公平、公開、公正和擇優、誠信原則,禁止地方、部門或個人以任何名義、任何形式干預正常招標投標活動。嚴格執行國家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規定,按照項目合同及實施方案,確保配套資金落實到位,規范項目建設資金管理,保障資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加大對項目的執法和監督力度,重點加強項目建設監管、財務監管以及其他關鍵環節和關鍵程序的檢查,建立項目建設的績效獎懲機制,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
4、創新項目監督和運行管理機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加強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組織開展項目程序、建設進度、工程質量、投投標及合同,以及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專項監督檢查。要創新項目運行機制,以國家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和有形設施為基礎,吸引農村集體、服務組織和農戶在機具、資金和土地入股等形式上的投資,通過明晰產權,強化利益聯結,探索適應市場機制要求的項目建設及運行管理的新機制,確保投資效益的長期發揮。項目建成後,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管理,建立規范的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制訂內部管理規章制度,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合理的勞動人事、利益分配、員工培訓、績效考核制度等,整合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科學進行生產經營決策,使國家資金投入發揮最大的效益。

閱讀全文

與旋耕機空調不製冷什麼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源熱泵用什麼製冷劑比較好 瀏覽:367
製冷為什麼管子熱 瀏覽:42
音樂治療的器材有哪些 瀏覽:780
設備預付款分錄怎麼做 瀏覽:274
思域儀表盤設置123什麼用 瀏覽:976
貨車做了工具箱年審要拆掉嗎 瀏覽:575
氣瓶自動倒水裝置 瀏覽:147
機床基礎圖是什麼 瀏覽:417
超聲波什麼工廠專用 瀏覽:849
自動裝置一般包括空氣制動機 瀏覽:403
二手數控機床設備哪裡的好 瀏覽:996
汽車維修設備需要多少資金 瀏覽:790
機械現在做什麼傳說 瀏覽:400
法國環保機械製造業有哪些公司 瀏覽:306
超聲波音波太大怎麼設置 瀏覽:809
鄭州鴻星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39
外接usb設備是什麼意思 瀏覽:581
機械新舊程度怎麼填寫 瀏覽:607
暖氣回水閥門在哪找 瀏覽:176
武漢檢查胃鏡什麼儀器最先進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