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武士刀的製作過程
日本武士刀的製作過程
日本武士刀向來以鋒利著稱,甚至可以一下切斷一支重機槍的槍管而毫發無損,這是大家基本都清楚的事情。
俗話說,一個好的將領,從小兵開始,到將軍,可能手中有千萬人的血,剛好符合唐代曹松的一句詩: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同樣的,一把頂級的武士刀,在製作的過程中,花費的精力也是非常之大的,損壞在爐子里的鋼材也是非常多的,這也剛好符合我們今天的主題,一將功成萬骨枯,任何一個頂級的物品,或者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背後,付出的往往是非常之大的,而這些基本也都不為人所知。
今天,就帶大家看下武士刀鍛造背後的故事。有關寶劍製作的技術,至今仍由相關的技師保持著傳統的工藝。二戰結束後不久,寶劍的製作被禁止,昭和二十八年才有了製作的許可,得到文化廳原文化財產保護委員會的認可,才可製作刀寶劍,從此刀寶劍製作技術逐步提高,現在,宮入昭平和月山貞一兩位刀匠已被指定為「國寶」重要的無形文化財產保持者。
寶劍的製作從前朝推崇天皇御制的詩歌中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的寶劍製作技術超過日本武士刀,進入平安時代後,日本武士刀的製作技術逐步完善,成為舉世無雙的寶刀,進入鐮倉時代,刀劍製作技術有了進一步提高,根據製作技法的不同而分為幾個不同的流派,被稱作當今五大流派的山城流、大和流、備前流、相州流、美濃流就是從此時開始的。此外,與刀工同樣重要的研磨師、刀鞘師、白銀師等人數雖少,但仍將傳統製作工藝繼承下來,彌足珍貴。
第一:鍛造
日本武士道刀的製作即鍛造各個流派互不相同,這里介紹一下最基本的鍛造方法:
材料——日本刀的原材料是把鐵礦砂熔化而製成的玉鋼。所以自古以來,優質鐵礦砂的出產地多出名技師。例如,以中國山脈為中心山北的伯考有名匠安綱,山西的備前有以。
鐵皮的製作——要做一把69厘米長的刀要先准備約4.5公斤的玉鋼。將其中的一部份熔化打制在長方形,並與鐵制的「挺」相粘合。其餘部份投入爐中打制。放入水中,繼而平均分成小塊,然後放在「積熔挺」上推放,重又放入爐中熔煉,接著再取出輕輕敲打成一張厚板,然後將其加熱,打平,把鋼鑿放在中間二折,這種作法反復十回至二十回,可以把鋼中間的夾雜物質排出,從而將碳含量降至腺重量的五分之一,約95克左右,這期間,熔煉的時候要塗上草木灰,灑上泥水,這將有助於防止鋼的表面脫碳,並加速癒合摺痕,經由這種鍛造、刀身可以產生出各種紋路折翻鍛造。
心鐵的製作——心鐵的製作與皮鐵略有不同,將柔軟的皰丁鐵加入玉負釧,進行數次折翻鍛造,使其碳含量降至0.25%,重量降至原重量三份之一。這就成為心鐵。心鐵與皮鐵相比略軟。
組合鍛造——皮鐵和心鐵煉成後,就可以製作日本武士刀了,在中間放入心鐵,外層用皮鐵包住,這種作法是最基本的作法,還有包括甲伏鍛造,捲起鍛造、本三枚鍛造、四面堵鍛造等多種方法,這里以經常被採用的甲伏鍛造為例來說明。
素延——甲伏鍛造是將煉成的心鐵放入中間,此鐵包在外側。捲起鍛造是上面放上心鐵,下面放上皮鐵,中間用硼砂粘合,通過敲打皮鐵包住心鐵鍛造。將其投入火中,一邊加熱一邊將其打制延展,這稱「素延」。
火造——將經過「素延」後的雛形刀進一步加熱打平,並將刀刃處打薄,刀背立起,刀身略彎,這樣大致上的刀形狀就出來了,這就是「火造」。
粗略的後處理——將「火造」後的刀放入特製的器皿中,對其形狀進行初步的後處理。
粘土處理——刀的形狀出來後,就要用粘土加松炭和水均勻攪拌後塗在刀身全體刀刃部份,土塗得薄一些,然後令其乾燥,這樣可使紋形狀顯現出來,並使刀刃更加堅固而且鋒利。
鍛燒——粘土處理結束後,要使鍛造場地的光線暗下來,將刀放入爐中,平均加熱,根據刀身燒紅的程度來判斷而將刀投入水槽中。
此環節是整個制刀過程中最耗費心神的環節,一旦失敗前面所有的努力均告失敗。當然,這也是刀工集中精力施展他的手藝的時候,刀身在爐中加熱的時候,要密切關注使粘土不被火燒掉。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失敗,失敗的刀條將不能使用。
調整彎度——鍛造結束後,工匠要觀察刀身的彎度來決定是否調整,如果彎度過大就修正它,使之變小,反之,如果彎度不足,就修正它,使之增大,這一環節稱為彎度調整。
最後處理——鍛造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對刀進行粗略的研磨,在這個環節要檢查刀身的姿態是否有疵點等,然後配上刀匣,用銼刀進行後處理並打眼,最後工匠用鋼鑿把自已的名字刻上,之後這把刀就離開刀工的手,交由白銀師作刀鐔,鞘師作刀鞘,研磨師進行研磨,從而充分展現日本刀的魅力。好刀一定要磨,不磨不快,可是刀具的研磨學問太大了,特別是日本武士刀,有的日本武士刀在其整個使用壽命中只能研磨有限的幾次,否則就會徹底損毀。
第二:研磨
寶劍的研磨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其鋒利,時至今日,研磨已與過去有所不同,更多的是為增加刀寶劍的美感而研磨,為此需要高超的技術。打磨是最後一個過程,一把好刀的打磨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其刀身的摧打和熱處理工藝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研磨是見證著前面的所以工藝。在這道工藝中,也有著三分之一的失敗率。
粗磨——用粗磨石磨合倒伏的刀刃,這在過去是用海上磨石,現在則用合成的金剛磨石,將刀斜放在磨石上,在背面從刀把向刀尖,在表面則折回來,從刀尖磨向刀把,這個結束後,用大村磨石按照刀背、刀背梭、地刃的順序邊除斑點邊研磨,到此為止是針對新刀採取的磨法。從後面的階段開始普通的銹刀也和新也採取同樣的做法。
基礎研磨——這一階段是用磨石除去刀身的斑點,從這一階段開始,逐步由粗磨石轉向使用細磨石,細磨石作為較柔軟的磨石,主要用於研磨刀刃部份。而對刀身的研磨則往往採用較硬的磨石。
一般都是從靠近身體的地方向刀尖處研磨,與之相對應的磨石一般從刀尖處往回磨,基礎研磨十分重要,如果沒有充分研磨就進入下道工序,就無法真正體現日本武士刀的特點,所以高水平的研磨師往往認為基礎研磨比潤色更重要。
打磨——這是針對刀背和刀背上的棱的方法,用一種被稱作「打磨棒」的鋼鐵制細棒來打磨,打磨時用絹布包上,蘸上油進行打磨,這樣刀背和刀背上的棱更加有光澤,也更能提下性出它的美感。
研磨刀尖——首先研磨刀尖的兩側,先用研磨刀尖的磨石橫擦刀尖。然後在特殊的工作台上鋪上五六張紙,在這上面再用長五公分寬二公分的研磨刀尖的磨石研磨,至此研磨工藝告一段落。
第三:白鞘的製作
取材——採用油脂較少、硬度適中的朴木為原料。首先用鋸鋸成比刀身略大,厚約四公分的木板,然後將其豎著分為兩半。
制鞘——將分為兩半的鞘材的內面放上刀身,然後用柔軟的鉛筆將刀的形狀在鞘材上描畫下來,再照著主這線來用角鑿刻出刀背,用圓鑿刻出刀身,然後用小妯橫向削掉疵點,這一點非常重要,這道工序要按照正面,反面的順序來進行,直到確認可以很順暢地把刀插入刀鞘後才能開始做刀鐔。
粘合——上道工序結束後就要用粘膠來把兩片刀鞘粘在一起,要將飯漿糊仔細市制後塗在刀鞘上,注意不要把漿子露在刀鞘裡面,之後用繩子將刀鞘緊緊地捆好。
後處理——漿糊乾燥之後,就可以進行後處理,即用刨子把刀鞘刨光,使其形狀完美,然後用小刀在刀鞘口和刀柄處修理,使其可以緊密結合,後打上目釘孔,再接著用各種刨子進行細致入微的切削。
一把頂級的武士刀,在鍛打的過程中,有著三分之一的失敗率,在熱處理的時候有三分之一的失敗率,最後的失敗率在研磨上,如果這幾個細節處理的不好,那麼,可能這把刀就會完全報廢,製作工藝難度越大,分到各個部位的失敗率也會相對越大,所以,工匠們可能費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出一把刀,並且這個只是普通的手工刀的時間,鍛造時候會隨著製作難度的不同而加大,可能這才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收藏傳統刀劍的原因。
B. 什麼木材適合機械加工
主要有:水曲柳、東北榆、柳桉、樟木、椴木、樺木、色木、柚木、山毛櫸、櫻桃木、紫檀、柏木、紅豆杉、紅松、柞木、黃菠蘿、核桃楸、木荷、花梨木、紅木、苦楝、香椿、酸棗等。為了准確識別樹種,恰如其分地用材,必須充分了解一些常用木材的性能特徵。
水曲柳:其樹質略硬、紋理直、結構粗、花紋美麗、耐腐、耐水性較好,易加工但不易乾燥,韌性大,膠接、油漆、著色性能均好,具有良好的裝飾性能,是目前傢具、室內裝飾用得較多的木材。
柳桉:其材質輕重適中,紋理直或斜而交錯,結構略粗,易於加工,膠接性能良好。乾燥過程中稍有翹曲和開裂現象。
楊木:我國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質細軟,性穩,價廉易得。常做為榆木傢具的附料和大漆傢具的胎骨在古傢具上使用。這是所說的楊木亦稱「小葉楊」,常有段子般的光澤,故亦稱「緞楊」,不是本世紀中才引進的那種蘇聯楊、大葉楊、胡楊等。楊木常有「騷味」,,比樺木輕軟。樺木則有微香,常有極細褐黑色的水浸線。這是二者的差別。
核桃楸:其木材有光澤,紋理直或斜,結構略粗,乾燥速度慢,但不易翹曲,木材韌性好,易加工,切削麵光滑。彎曲、油漆、膠接性能良好,釘著力強。
黃菠蘿:其木材有光澤,紋理直,結構粗,年輪明顯均勻,材質松軟、易乾燥,加工性能良好,材色花紋均很美觀,油漆和膠接性能良好,釘著力中等,不易劈裂;耐腐性好,是高級傢具、膠合板用材。
柞木:其木材比重大,質地堅硬、收縮大、強度高。結構緻密,不易鋸解,切削麵光滑,易開裂、翹曲變形,不易乾燥。耐濕、耐磨損,不易膠接,著色性能良好。目前裝飾木地板用得較多。
香樟:其木材具有香氣,能防腐、防蟲。材質略輕,不易變形,加工容易,切面光滑,有光澤,耐久性能好,膠接性能好。油漆後色澤美麗。
白樺:其材質略重而硬,結構細致、力學強度大、富有彈性。乾燥過程中易發生翹曲及乾裂,膠接性能好,切削麵光滑。耐腐性較差,油漆性能良好。
樺木:產東北華北,木質細膩淡白微黃,纖維抗剪力差,易「齊茬斷」。其根部及節結處多花紋。古人常用其做門芯等裝飾。其樹皮柔韌美麗。蒲人對此極有感情,常鑲嵌刀鞘弓背等處。唯其木多汁,成材後多變形,故絕少見全部用樺木製成的桌椅
杉木:其材質輕軟,易乾燥,收縮小,不翹裂,耐久性能好、易加工,切面較粗、強度中強、易劈裂,膠接性能好,是南方各省傢具、裝修用得最為普遍的中檔木材。
榆木:花紋美麗,結構粗,加工性、塗飾、膠合性好,乾燥性差,易開裂翹曲。
櫸木:材質堅硬,紋理直,結構細、耐磨有光澤乾燥時不易變形,加工、塗飾、膠合性較好。
樟木:在我國江南各省都有,而台灣福建盛產。樹徑較大,材幅寬,花紋美,尤其是有著濃烈的香味,可使諸蟲遠避。我國的樟木箱名揚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頂箱櫃等諸品種。唯桌椅幾案類北京居多。舊木器行內將樟木依形態分為數種,如紅樟、虎皮樟、黃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核桃木:山西呂梁、太行二山盛產核桃。核桃木為晉做傢具的上乘用材該木經水磨燙蠟後。會有硬木般的光澤,其質細膩無性,易於雕刻,色澤灰淡柔和。其製品明清都有,大都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其木質特點只有細密似針尖狀棕眼並有淺黃細絲般的年輪。重量與榆木等。
楸木:民間稱不結果之核桃木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無華,色暗質松軟少光澤,但其收縮性小,正可做門芯桌面芯等用。常與高麗木、核桃木搭配使用。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輕,色深,質松,棕眼大而分散,
楠木:是一種高檔木材,其色淺橙黃略灰,紋理淡雅文靜,質地溫潤柔和,無收縮性,遇雨有陣陣幽香。南方諸省均產,唯四川產為最好。明代宮廷曾大量伐用。現北京故宮及京城上乘古建多為楠木構築。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書樓,金漆寶座,室內裝修等多為楠木製作。如文淵閣、樂壽堂、太和殿、長陵等重要建築都有楠木裝修及傢具,並常與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識之,常以拜物心理視之,覺得質不堅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棄之。行內人視其質地有如下稱呼:金絲楠、豆瓣楠、香楠、龍膽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間,常稱紅木黃梨等硬木為「南木」,原意應為自南方的木材。乍聽起來卻極易與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楓木:重量適中,結構細,加工容易,切削麵光滑,塗飾、膠合性較好,乾燥時有翹曲現象。
樟木:重量適中,結構細,有香氣,乾燥時不易變形,加工、塗飾、膠合性較好。
柳木:材質適中,結構略粗,加工容易,膠接與塗飾性能良好。乾燥時稍有開裂和翹曲。以柳木製作的膠合板稱為菲律賓板。
花梨木:材質堅硬,紋理余,結構中等,耐腐配,不易乾燥,切削麵光滑,塗飾、膠合性較好。
紫檀(紅木):材質堅硬,紋理余,結構粗,耐久性強,有光澤,切削麵光滑。
人造板,常用的有三合板、五合板、纖維板、刨花板、空心板等。因各種人造板的組合結構不同,可克服木材的脹縮、翹曲、開裂等缺點,故在傢具中使用,具有很多的優越性。
紅松:材質輕軟,強度適中,乾燥性好,耐水、耐腐,加工、塗飾、著色、膠結性好。
白松:材質輕軟,富有彈性,結構細致均勻,乾燥性好,耐水、耐腐,加工、塗飾、著色膠結性好。白松比紅松強度高。
柏木: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葯,柏子可以安神補心。柏木色黃、質細、氣馥、耐水,多節疤,故民間多用其做「柏木筲」。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取其耐腐。
泡桐:材質甚輕軟,結構粗,切水電面不光滑,乾燥性好,不翹裂。.
椴木:材質略輕軟,結構略細,有絲絹光澤,不易開裂,加工、塗飾、著色、膠結性好。不耐腐、乾燥時稍有翹曲。
核桃楸木其木材有光澤,紋理直或斜,結構略粗,乾燥速度慢,但不易翹曲,木材韌性好,易加工,切削麵光滑。彎曲、油漆、膠接性能良好,釘著力強。
黑胡桃木(學名:Juglans regia,L‧)
外觀黑胡桃心材茶褐色,有時具黑或紫色條紋。黑胡桃木之顏色視所生長地區而有不同。所以稱為黑胡桃之原因,並非指其木材為黑色,而系由於其果實外殼為黑色之故,實際上木材為淡灰褐色至濃深紫褐色。故黑胡桃木常略稱為胡桃木。性質黑胡桃木之木理變化萬千,形成各種不同花紋, 為人所喜愛。其木質重而硬,耐沖撞磨擦;耐腐朽,容易乾燥,少變形;易施工,易於膠合。木質堅硬適於製造近代式傢具之雕刻部份,又其收縮率甚小故能耐多變化之氣候,而無虞發生裂縫。可施以任何塗裝方法,其它木材均不及黑胡桃木能吸收油質塗裝,此即為其多用於製造近代式傢具之另一原因。用途.最適於製造傢具及室內裝修。施以傳統式塗裝之黑胡桃木,只須以中性肥皂及水洗滌,以蠟擦亮即可保持本來外觀;施以油質塗裝者,可每年塗抹煮沸之亞麻仁油二次。
柚木(學名:Tectona glandis,L‧)
柚木顏色自蜜色至褐色,久而轉濃,材質堅致耐久,心材頗似櫸材,而色稍濃。膨脹收縮為所有木材中最少之一。 能抵抗海陸動物之侵蝕,且不致腐蝕鐵類,因收縮率小,故不易漏水。因柚木具高度耐腐性,在各種氣候下不易變形,易於施工等多種優點。故適於製造船鑒,而作船隻甲板。現已成為著名於世界之高級木材。 斯堪的那維亞及東方型式傢具多使用柚木製造。
黑心木蓮
M.fordiana (hensl) oliv,常綠喬木,高可達25米,枝下高15米,胸徑80厘米左右,最大可達140厘米。主產於緬甸西北部海拔800-18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樹齡120年以上。在雲南木材市場的常用商品名稱中有黑心蓮、黑心木蓮、黑心楠之稱。因其加工成品近似柚木,故在上海、廣州、北京一帶木材市場中被冠名為"金絲柚"。
木材材造:
木材散孔,心材金黃色至灰黃褐色,與邊材區別明顯,邊材淺黃白色,生產輪略明顯,輪間呈淺色細線。管孔略多,甚小至略小,放大鏡下明顯;大小一致,分布頗均勻,散生,侵填體內未見。軸面薄壁組織量少,肉眼下略見輪界狀。木射線數目中等,極細至略細,放大鏡下可見至明晰,此管孔小,徑切面上有極細微的射線斑紋。
木材性質:
木材光澤強,無特殊氣味和滋味,木材耐腐,抗蟲蛀;紋理直,結構甚細,均勻。硬度及強度中等(氣干密度0.5kg/cm3),乾燥速度中等,干縮小,不變形,切削容易,切面光滑,油漆後的光亮性良好,效果接近柚木。
木材明清時期為宮廷建築首選用材,現為優質傢具用材,適宜做膠合板,室內裝修如門、窗、地板、工藝美術用品、雕刻等。
澳大利亞紅桉木材材性:有油脂,具光澤,紋理交錯;重量重,強度高;干縮小(1mm),材質穩定。加工容易,刨面光滑;膠接、油漆及釘釘性能好,耐腐,乾燥。氣干密度1.13g/cm3,比東南亞紅柳桉優越得多,板面顏色赤紅,有澳大利亞紅木之稱.
木材用途:紅木傢具、地板、木皮,木線條,樓梯,室內裝飾,工藝品,音響,鋼琴製造等.
澳大利亞藍桉和塔斯馬尼亞像木都屬於硬雜木,也是像木的一種。
心材灰黃,淺褐色,從邊材到心材漸變,管也肉眼可見,氣干密度0.65-0.8g/cm3,紋理清晰,穩定性好
美國闊葉木
美國橡木
東部各地區廣泛分布。橡木是東部闊葉木林樹種之中,品種數目最多的樹木。紅橡樹的數目比白橡樹更多。紅橡樹有許多品種,其中大約有八種是商用樹木。
紅橡木的白木質為白色至淺棕色,心材粉紅棕色。紅橡木的外觀通常與白橡木相似,但是因木髓射線較細,可見圖形較少。紅橡木絕大部份為直紋,紋理粗糙。紅橡樹因秋天時樹葉變紅而得其名稱。
紅橡木的機械加工性能良好其釘子及螺釘固定性能良好;染色及拋光後能獲得良好表面;乾燥緩慢且易開裂及翹曲;收縮率大,性能易變化。
紅橡木堅硬沉重,具有中等抗彎曲強度及剛性,斷裂強度高,具有極好的抗蒸汽彎曲性能。南方紅橡生長比北方紅橡迅速,且木質較硬及較重。
是最廣泛使用的木材品種。
出口: 板材及薄木片供應充足,但數量不及白橡木。紅橡木通常按產地分類,並分別以北方紅橡及南方紅橡出售。
美國白楊
木質為白色,摻入淺棕色的心材,白木質與心材之間顏色相差不大。這種木材紋理精細均勻,直木紋。
鑽釘時不容易開裂,機械加工容易,切割表面略有絨毛而 糊不清,車削、鏜及砂磨性能良好。能吸收油漆及染料,產生良好的飾面,但是表面模糊的部位需要護理。收縮率低至中,尺寸穩定性良好。白楊是一種真正的白楊木,其特性及性質與揚木及歐洲白楊類似。 白楊重量輕、質地軟,具有較低的抗彎曲強度及剛性和中等的抗震力。
供應有限,厚材稀少。
因市場需求量小,出口量有限。
傢具部件(抽屜側邊)、門、模製部件、畫框、室內細木工製品、玩具、廚具、火柴 (美國)、重要的專業用途包括桑拿浴室板條(因其傳熱性能差)及筷子。
美國椴木
其它名稱:菩提木、美洲白木、美洲椴木的白木質部份通常頗大,呈奶白色,逐漸並入淡至棕紅色的心材,有時會有較深的條紋。這種木材具有精細均勻紋理及模糊的直紋。
椴木機械加工性良好,容易用手工工具加工,因此是一種上乘的雕刻材料。釘子、螺釘及膠水固定性能尚好。經砂磨、染色及拋光能獲得良好的平滑表面。乾燥尚算快速,且變形小、老化程度低。乾燥時收縮率頗大,但尺寸穩定性良好。
椴木重量輕,質地軟,強度比較低,屬於抗蒸汽彎曲能力不良的一類木材。
適合雕刻品、車製品、傢具、圖案製作、模製品、室內細木工製品、樂器。重要的專業用途為軟百葉簾。
美國3毛櫸
美國櫸木的白木質呈紅色調白色,心材則為淺棕紅至深棕紅色。與歐洲櫸木比較,美國櫸木顏色略為偏深,且一致性略差。這種木材通常為直紋,紋理緊密均勻。
美國櫸木易用大多數手工及機械工具加工,具有良好的釘子及膠水固定性能,可經染色及拋光獲得良好表面。乾燥尚算快速,但極易出現翹曲、開裂及表面裂紋。收縮率大,性能變化適中。
美國櫸木屬沉重、堅硬、強度大、抗震能力強、極適合進行蒸汽彎曲的一類木材。
美國: 幾乎限於低級產品。
出口: 極有限,因需求少,且歐洲櫸木供應充足。
適合傢具、門、地板、室內細木工製品、鑲面板、刷子柄及車製品。因其無味無嗅,極適合製成食品容器。
美國櫻桃木
其它名稱:美洲黑櫻
美國東部各個地區,主要商業林分布於賓夕凡尼亞州、弗吉尼亞州、西弗吉尼亞州及紐約州。
櫻桃木的心材顏色由艷紅色至棕紅色,日曬後顏色變深。相反,其白木質呈奶白色。櫻桃木具有細致均勻直紋,紋理平滑,天生含有棕色樹心斑點和細小的樹膠窩。
櫻桃木機械加工容易,釘子及膠水固定性能良好,砂磨、染色及拋光後產生極佳的平滑表面。櫻桃木乾燥尚算快速,乾燥時收縮量頗大,但是烘乾後尺寸穩定。
櫻桃木密度中等,具有良好的木材彎曲性能,較低的剛性,中等的強度及抗震動能力。
櫻桃木屬心材具抗腐力木材。其白木質會受常見傢具甲蟲蛀食,心材具中等的抗防腐處理劑滲透力。
適合傢具及箱櫃製造、高級細木工製品、廚櫃、模製品、鑲板、地板、門、船舶內部裝飾、樂器、車製品及雕刻品。
C. 菜刀哪個好 六大菜刀品牌盤點
國外的菜刀,首推德國、日本的刀。但也比較貴,國產刀足以應付商用、家用的各種使用需求。
經過筆者用悉敬刀15年的經驗,結合網路上的各種帖子,綜合盤點如下:(先說國產的,再說國外的,支持國貨沒錯~)
六大菜刀品牌:
一、國貨性價比之光,重慶大足龍水刀,重慶鄧家刀,百年老品牌,源自1898年,特點:手工鍛打。
「爐火熊熊叮當響,家家戶戶打刀忙」。公元882年開始,巴蜀大地一場持續20多年的「三川之戰」,催生了龍水冷兵器製造勃興,成就了大足鍛打刀具爐火純青,故有「大足刀具大唐來」之說。其技藝在父傳子、師帶徒的傳承中生生不息。
另一方面,從兩蜀到兩宋,大足石刻鼎盛時期,僧侶雲集,鑿石用鐵器很多,也推動卜態了龍水鐵器的興盛。北塔宋刻第60號龕造像記:「大足縣玉溪井住鐵匠劉傑,施鐵索一條重三十斤,並勸化另一『鐵作戶』施捨鐵索三條。」表明大足石刻所用鐵具,一部分是來自鐵匠們的捐贈。
承襲自千年「龍水小五金鍛打技藝」的「鄧家刀」鍛打技藝始於光緒型陸源二十四年(1898年),在歷經百年的「父傳子」中延續,至今已達六代人。2007年成立重慶鄧氏廚具製造有限公司,保留鍛打技藝的精髓,結合現代化工藝技術。
其刀具有背厚、膛空、口薄、鋒利、省力、易磨的特點。性價比是真的高。
二、十八子作。
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兩陽,在陽江地區製作兵器,清《馮代族譜》載:「......馮大將軍生平所用八十二斤峨眉宣錦大刀納於家中」。馮大將軍即冼夫人的孫子馮盎,曾任宋康令,公元646年葬於陽江北山。這「峨眉宣錦大刀」即陽江俗稱的「大殺刀」。其後,制刀工藝傳至民間,生產各種民用刀。清初,陽江縣城形成了大規模的制刀坊,其生產地點即如今的江城區打鐵巷。這個時候的代表作是何傳利鐵匠製作的「文武刀」,當時國內著名酒樓都在何傳利作坊制菜刀。城郊那洛村村民開始製造小刀。二十世紀30年代,縣城昌記是生產和銷售小刀的專業店,同一時期,梁季芙創制獨具一格的「季芙小刀」同這種小刀鋒利、耐用、美觀,可刮鬍須,此在全國小刀評比中獲獎,並送世界博覽會參展。從此,陽江小刀聞名海內外。建國前,陽江從事小刀生產的有300多人。
陽江十八子刀具,是指廣東省陽江市的一家制刀企業——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刀具。該企業成立於1983年,創始人姓李,名良輝,十、八、子取自拆分後的「李」字,其商標名稱為「十八子作」。陽江十八子主要產品有小刀、懷剪、民用剪及餐具,遠銷海內外。陽江十八子刀具歷史悠久,馳名中外。陽江制刀歷史可溯至1400多年前。
三、張小泉
百年企業張小泉創建於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至今已有350年歷史。是中國手工業的傳統名牌,其傳統鍛造技藝被國務院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內刀剪行業的龍頭企業。張小泉刀的關鍵技術是鑲鋼鍛造,它以鑲鋼均勻、打磨精細、設計精美、雕刻新穎、經久耐用、質優價廉而聞名於世。但目前該企業強於營銷,產品生產主要為貼*牌,慎入。
四、王麻子
王麻子始創於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數百年來,其刀剪產品以刃口鋒利、經久耐用而享譽民間。1956年,在公私合營的背景下,北京王麻子剪刀廠設立,成為昌平區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此後很長一段時期內,王麻子的刀剪依然是百姓家中的搶手貨,最紅火時,一個月可以賣出7萬把菜刀、40萬把剪子。1985年,王麻子剪刀廠還被當時的國家內貿部批准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2006年,北京櫟昌王麻子工貿有限公司基本完成對下屬生產廠的調整,蓄勢待發,加快發展。
2020年,王麻子作為「出口免驗企業」,累計生產超50億把刀具,產品暢銷全球48國。王麻子在傳承非遺鍛造工藝的同時,融入了當代領先的制刀技術。未來,王麻子將繼續傳承百年文化以弘國粹,再創百年廚刀專家輝煌,譜寫時代新篇章。 傳統工藝結合領先技術,鑄就王麻子,再續百年廚刀輝煌。同年12月,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授予王麻子品牌「中國廚刀專家」榮譽稱號。2022年,王麻子成為中國集成廚電峰會獨家禮品供應商。
五、日本京瓷
京瓷是一個品牌,隸屬於京瓷株式會社,成立於1959年4月1日,公司總部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區竹田鳥羽殿町6番地,企業創建者兼名譽會長是稻盛和夫 。現任代表取締役會長(董事會主席)是山口悟郎,現任代表取締役社長(董事長兼總經理)是谷本秀夫。
京瓷旗下主要產品有:陶瓷刀具、陶瓷文具、珠寶首飾、手機、精密陶瓷零部件、半導體零部件、太陽能發電系統等。 京瓷集團在全球的業務領域還涉及原料、零件、設備、機器,以及服務、網路等各個領域。
京瓷的刀具因為鋒利精美而聞名。京瓷刀具採用陶瓷為製作主體,陶瓷用於切削刀具的時間比硬質合金早,但由於其脆性,發展很慢。但自上世紀70年代以後,還是得到了比較快的發展。陶瓷刀具材料主要有兩大系,即氧化鋁系和氮化硅系。陶瓷作為刀具,具有成本低、硬度高、耐高溫性能好等優點,有很好的前景。陶瓷刀具比起不銹鋼刀具要衛生環保許多。
六、雙立人
雙立人(ZWILLING)品牌是Peter Henckels(彼得·亨克斯先生)以雙子座作為最初的構想,在德國美麗的萊茵河畔小鎮索林根創立的品牌。同時也揭開了這一人類現存最古老商標之一不老傳說的序幕。他的後代約翰·阿布雷漢姆·亨克斯將公司名稱改成Zwilling J.A.Henckels。 雙立人擁有超過2000種的不銹鋼刀剪餐具、鍋具、廚房炊具和個人護理用品,開創了摩登廚房理念,讓烹飪成為一種享受,帶給人們看得見的完美品質和生活情趣。
綜上,筆者建議選擇專門生產刀具的企業生產的刀比較好的。專注,帶來的結果會比較好。
D. 機床的常見類型
古代滑輪、弓形桿的「弓車床」
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已經發明了將木材繞著它的中心軸旋轉時用刀具進行車削的技術。起初,人們是用兩根立木作為支架,架起要車削的木材,利用樹枝的彈力把繩索卷到木材上,靠手拉或腳踏拉動繩子轉動木材,並手持刀具而進行切削。
這種古老的方法逐漸演化,發展成了在滑輪上繞二三圈繩子,繩子架在彎成弓形的彈性桿上,來回推拉弓使加工物體旋轉從而進行車削,這便是「弓車床」。
中世紀曲軸、飛輪傳動的「腳踏車床」
到了中世紀,有人設計出了用腳踏板旋轉曲軸並帶動飛輪,再傳動到主軸使其旋轉的「腳踏車床」。16世紀中葉,法國有一個叫貝松的設計師設計了一種用螺絲杠使刀具滑動的車螺絲用的車床,可惜的是,這種車床並沒有推廣使用。
十八世紀誕生了床頭箱、卡盤
時間到了18世紀,又有人設計了一種用腳踏板和連桿旋轉曲軸,可以把轉動動能貯存在飛輪上的車床上,並從直接旋轉工件發展到了旋轉床頭箱,床頭箱是一個用於夾持工件的卡盤。
英國人莫茲利發明了刀架車床(1797年)
在發明車床的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名叫莫茲利的英國人,因為他於1797年發明了劃時代的刀架車床,這種車床帶有精密的導螺桿和可互換的齒輪。
各種專用車床的誕生為了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1845年,美國的菲奇發明轉塔車床。1848年,美國又出現回輪車床。1873年,美國的斯潘塞製成一台單軸自動車床,不久他又製成三軸自動車床。20世紀初出現了由單獨電機驅動的帶有齒輪變速箱的車床。由於高速工具鋼的發明和電動機的應用,車床不斷完善,終於達到了高速度和高精度的現代水平。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軍火、汽車和其他機械工業的需要,各種高效自動車床和專門化車床迅速發展。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產率,1940年代末,帶液壓仿形裝置的車床得到推廣,與此同時,多刀車床也得到發展。1950年代中,發展了帶穿孔卡、插銷板和撥碼盤等的程序控制車床。數控技術於1960年代開始用於車床,1970年代後得到迅速發展。
車床的分類車床依用途和功能區分為多種類型。
普通車床的加工對象廣,主軸轉速和進給量的調整范圍大,能加工工件的內外表面、端面和內外螺紋。這種車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產效率低,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和修配車間。
轉塔車床和回轉車床具有能裝多把刀具的轉塔刀架或回輪刀架,能在工件的一次裝夾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種工序,適用於成批生產。
自動車床能按一定程序自動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動上下料,重復加工一批同樣的工件,適用於大批、大量生產。
多刀半自動車床有單軸、多軸、卧式和立式之分。單軸卧式的布局形式與普通車床相似,但兩組刀架分別裝在主軸的前後或上下,用於加工盤、環和軸類工件,其生產率比普通車床提高3~5倍。
仿形車床能仿照樣板或樣件的形狀尺寸,自動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環,適用於形狀較復雜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產,生產率比普通車床高10~15倍。有多刀架、多軸、卡盤式、立式等類型。
立式車床的主軸垂直於水平面,工件裝夾在水平的回轉工作台上,刀架在橫梁或立柱上移動。適用於加工較大、較重、難於在普通車床上安裝的工件,一般分為單柱和雙柱兩大類。
鏟齒車床在車削的同時,刀架周期地作徑嚮往復運動,用於鏟車銑刀、滾刀等的成形齒面。通常帶有鏟磨附件,由單獨電動機驅動的小砂輪鏟磨齒面。
專門車床是用於加工某類工件的特定表面的車床,如曲軸車床、凸輪軸車床、車輪車床、車軸車床、軋輥車床和鋼錠車床等。
聯合車床主要用於車削加工,但附加一些特殊部件和附件後,還可進行鏜、銑、鑽、插、磨等加工,具有「一機多能」的特點,適用於工程車、船舶或移動修理站上的修配工作。 工場手工業雖然是相對落後的,但是它卻訓練和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技工,他們盡管不是專門製造機器的行家裡手,但他們卻能製造各種各樣的手工器具,例如刀、鋸、針、鑽、錐、磨以及軸類、套類、齒輪類、床架類等等,其實機器就是由這些零部件組裝而成的。
最早的鏜床設計者——達·芬奇。鏜床被稱為「機械之母」。說起鏜床,還先得說說達·芬奇。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可能就是最早用於金屬加工的鏜床的設計者。他設計的鏜床是以水力或腳踏板作為動力,鏜削的工具緊貼著工件旋轉,工件則固定在用起重機帶動的移動台上。1540年,另一位畫家畫了一幅《火工術》的畫,也有同樣的鏜床圖。那時的鏜床專門用來對中空鑄件進行精加工。
為大炮炮筒加工而誕生的第一台鏜床(威爾金森,1775年)。到了17世紀,由於軍事上的需要,大炮製造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如何製造出大炮的炮筒成了人們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鏜床是1775年由威爾金森發明的。其實,確切地說,威爾金森的鏜床是一種能夠精密地加工大炮的鑽孔機,它是一種空心圓筒形鏜桿,兩端都安裝在軸承上。
1728年,威爾金森出生在美國,在他20歲時,遷到斯塔福德郡,建造了比爾斯頓的第一座煉鐵爐。因此,人稱威爾金森為「斯塔福德郡的鐵匠大師」。1775年,47歲的威爾金森在他父親的工廠里經過不斷努力,終於製造出了這種能以罕見的精度鑽大炮炮筒的新機器。有意思的是,1808年威爾金森去世以後,他就葬在自己設計的鑄鐵棺內。
鏜床為瓦特的蒸汽機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說沒有蒸汽機的話,當時就不可能出現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而蒸汽機自身的發展和應用,除了必要的社會機遇之外,技術上的一些前提條件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為製造蒸汽機的零部件,遠不像木匠削木頭那麼容易,要把金屬製成一些特殊形狀,而且加工的精度要求又高,沒有相應的技術設備是做不到的。比如說,製造蒸汽機的汽缸和活塞,活塞製造過程中所要求的外徑的精度,可以從外面邊量尺寸邊進行切削,但要滿足汽缸內徑的精度要求,採用一般加工方法就不容易做到了。
斯密頓是十八世紀最優秀的機械技師。斯密頓設計的水車、風車設備達43件之多。在製作蒸汽機時,斯密頓最感棘手的是加工汽缸。要想將一個大型的汽缸內圓加工成圓形,是相當困難的。為此,斯密頓在卡倫鐵工廠製作了一台切削汽缸內圓用的特殊機床。用水車作動力驅動的這種鏜床,在其長軸的前端安裝上刀具,這種刀具可以在汽缸內轉動,以此就可以加工其內圓。由於刀具安裝在長軸的前端,就會出現軸的撓度等問題,所以,要想加工出真正圓形的汽缸是十分困難的。為此,斯密頓不得不多次改變汽缸的位置進行加工。
對於這個難題,威爾金森於1774年發明的鏜床起了很大的作用。這種鏜床利用水輪使材料圓筒旋轉,並使其對准中心固定的刀具推進,由於刀具與材料之間有相對運動,材料就被鏜出精確度很高的圓柱形孔洞。當時、用鏜床做出直徑為72英寸的汽缸,誤差不超過六便士硬幣的厚度。用現代技術衡量,這是個很大的誤差,但在當時的條件下,能達到這個水平,已經是很不簡單了。
但是,威爾金森的這項發明沒有申請專利保護,人們紛紛仿造它,安裝它。1802年,瓦特也在書中談到了威爾金森的這項發明,並在他的索霍鐵工廠里進行仿製。以後,瓦特在製造蒸汽機的汽缸和活塞時,也應用了威爾金森這架神奇的機器。原來,對活塞來說,可以在外面一邊量著尺寸,一邊進行切削,但對汽缸就不那麼簡單了,非用鏜床不可。當時,瓦特就是利用水輪使金屬圓筒旋轉,讓中心固定的刀具向前推進,用以切削圓筒內部,結果,直徑75英寸的汽缸,誤差還不到一個硬幣的厚度,這在當對是很先進的了。
工作台升降式鏜床誕生(赫頓,1885年)。在以後的幾十年間,人們對威爾金森的鏜床作了許多改進。1885年,英國的赫頓製造了工作台升降式鏜床,這已成為了現代鏜床的雛型。 銑床系指主要用銑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種表面的機床。通常銑刀旋轉運動為主運動,工件(和)銑刀的移動為進給運動。它可以加工平面、溝槽,也可以加工各種曲面、齒輪等。銑床是用銑刀對工件進行銑削加工的機床。銑床除能銑削平面、溝槽、輪齒、螺紋和花鍵軸外,還能加工比較復雜的型面,效率較刨床高,在機械製造和修理部門得到廣泛應用。
19世紀,英國人為了蒸汽機等工業革命的需要發明了鏜床、刨床,而美國人為了生產大量的武器,則專心致志於銑床的發明。銑床是一種帶有形狀各異銑刀的機器,它可以切削出特殊形狀的工件,如螺旋槽、齒輪形等。
早在1664年,英國科學家胡克就依靠旋轉圓形刀具製造出了一種用於切削的機器,這可算是原始的銑床了,但那時社會對此沒有做出熱情的反響。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普拉特設計了所謂林肯銑床。當然,真正確立銑床在機器製造中地位的,要算美國人惠特尼了。
第一台普通銑床(惠特尼,1818年)。1818年,惠特尼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普通銑床,但是,銑床的專利卻是英國的博德默(帶有送刀裝置的龍門刨床的發明者)於1839年捷足先「得」的。由於銑床造價太高,所以當時問津者不多。
第一台萬能銑床(布朗,1862年)。銑床沉默一段時間後,又在美國活躍起來。相比之下,惠特尼和普拉特還只能說是為銑床的發明應用做了奠基性的工作,真正發明能適用於工廠各種操作的銑床的功績應該歸屬美國工程師約瑟夫·布朗。
1862年,美國的布朗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萬能銑床,這種銑床在備有萬有分度盤和綜合銑刀方面是劃時代的創舉。萬能銑床的工作台能在水平方向旋轉一定的角度,並帶有立銑頭等附件。他設計的「萬能銑床」在1867年巴黎博覽會上展出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同時,布朗還設計了一種經過研磨也不會變形的成形銑刀,接著還製造了磨銑刀的研磨機,使銑床達到了現在這樣的水平。 在發明過程中,許多事情往往是相輔相承、環環相扣的:為了製造蒸汽機,需要鏜床相助;蒸汽機發明發後,從工藝要求上又開始呼喚龍門刨床了。可以說,正是蒸汽機的發明,導致了「工作母機」從鏜床、車床向龍門刨床的設計發展。其實,刨床就是一種刨金屬的「刨子」。
加工大平面的龍門刨床(1839年)。由於蒸汽機閥座的平面加工需要,從19世紀初開始,很多技術人員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理查德·羅伯特、理查德·普拉特、詹姆斯·福克斯以及約瑟夫·克萊門特等。他們從1814年開始,在25年的時間內各自獨立地製造出了龍門刨床。這種龍門刨床是把加工物件固定在往返平台上,刨刀切削加工物的一面。但是,這種刨床還沒有送刀裝置,正處在從「工具」向「機械」的轉化過程之中。到了1839年,英國一個名叫博默德的人終於設計出了具有送刀裝置的龍門刨床。
加工小平面的牛頭刨床。另一位英國人內史密斯從1831年起的40年內發明製造了加工小平面的牛頭刨床,它可以把加工物體固定在床身上,而刀具作往返運動。
此後,由於工具的改進、電動機的出現,龍門刨床一方面朝高速切割、高精度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朝大型化方向發展。 磨削是人類自古以來就知道的一種古老技術,舊石器時代,磨製石器用的就是這種技術。以後,隨著金屬器具的使用,促進了研磨技術的發展。但是,設計出名副其實的磨削機械還是近代的事情,即使在19世紀初期,人們依然是通過旋轉天然磨石,讓它接觸加工物體進行磨削加工的。
第一台磨床(1864年)。1864年,美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磨床,這是在車床的溜板刀架上裝上砂輪,並且使它具有自動傳送的一種裝置。過了12年以後,美國的布朗發明了接近現代磨床的萬能磨床。
人造磨石——砂輪的誕生(1892年)。人造磨石的需求也隨之興起。如何研製出比天然磨石更耐磨的磨石呢?1892年,美國人艾奇遜試製成功了用焦炭和砂製成的碳化硅,這是一種現稱為C磨料的人造磨石;兩年以後,以氧化鋁為主要成份的A磨料又試製成功,這樣,磨床便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以後,由於軸承、導軌部分的進一步改進,磨床的精度越來越高,並且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出現了內圓磨床、平面磨床、滾磨床、齒輪磨床、萬能磨床等等。 古代鑽床——「弓轆轤」。鑽孔技術有著久遠的歷史。考古學家現已發現,公元前 4000年,人類就發明了打孔用的裝置。古人在兩根立柱上架個橫梁,再從橫樑上向下懸掛一個能夠旋轉的錐子,然後用弓弦纏繞帶動錐子旋轉,這樣就能在木頭石塊上打孔了。不久,人們還設計出了稱為「轆轤」的打孔用具,它也是利用有彈性的弓弦,使得錐子旋轉。
第一台鑽床(惠特沃斯,1862年)。到了1850年前後,德國人馬蒂格諾尼最早製成了用於金屬打孔的麻花鑽。1862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國際博覽會上,英國人惠特沃斯展出了由動力驅動的鑄鐵櫃架的鑽床,這便成了近代鑽床的雛形。
以後,各種鑽床接連出現,有搖臂鑽床、備有自動進刀機構的鑽床、能一次同時打多個孔的多軸鑽床等。由於工具材料和鑽頭的改進,加上採用了電動機,大型的高性能的鑽床終於製造出來了。 是數字控制機床的簡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並將其解碼,從而使機床動作並加工零件的控制單元,數控機床的操作和監控全部在這個數控單元中完成,它是數控機床的大腦。
加工精度高,具有穩定的加工質量;
可進行多坐標的聯動,能加工形狀復雜的零件;
加工零件改變時,一般只需要更改數控程序,可節省生產准備時間;
機床本身的精度高、剛性大,可選擇有利的加工用量,生產率高(一般為普通機床的3~5倍);
機床自動化程度高,可以減輕勞動強度;
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對維修人員的技術要求更高。
數控機床一般由下列幾個部分組成:
主機,是數控機床的主體,包括機床身、立柱、主軸、進給機構等機械部件。它是用於完成各種切削加工的機械部件。
數控裝置,是數控機床的核心,包括硬體(印刷電路板、CRT顯示器、鍵盒、紙帶閱讀機等)以及相應的軟體,用於輸入數字化的零件程序,並完成輸入信息的存儲、數據的變換、插補運算以及實現各種控制功能。
驅動裝置,是數控機床執行機構的驅動部件,包括主軸驅動單元、進給單元、主軸電機及進給電機等。它在數控裝置的控制下通過電氣或電液伺服系統實現主軸和進給驅動。當幾個進給聯動時,可以完成定位、直線、平面曲線和空間曲線的加工。
輔助裝置,指數控機床的一些必要的配套部件,用以保證數控機床的運行,如冷卻、排屑、潤滑、照明、監測等。它包括液壓和氣動裝置、排屑裝置、交換工作台、數控轉台和數控分度頭,還包括刀具及監控檢測裝置等。
編程及其他附屬設備,可用來在機外進行零件的程序編制、存儲等。
數控機床加工流程說明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即計算機輔助設計。2D或3D的工件或立體圖設計
CAM:Computer Aided Making,即計算機輔助製造。使用CAM軟體生成G-Code
CNC:數控機床控制器,讀入G-Code開始加工
數控機床加工程式說明
CNC程式可分為主程序及副程序(子程序),凡是重覆加工的部份,可用副程序編寫,以簡化主程序的設計。
字元(數值資料)→字語→單節→加工程序。
只要打開Windows操作系統里的記事本就可編輯CNC碼,寫好的CNC程式則可用模擬軟體來模擬刀具路徑的正確性。
數控機床基本機能指令說明
所謂機能指令是由位址碼(英文字母)及兩個數字所組成,具有某種意義的動作或功能,可分為七大類,即G機能(准備機能),M機能(輔助機能),T機能(刀具機能),S機能(主軸轉速機能),F機能(進給率機能),N機能(單節編號機能)和H/D機能(刀具補正機能)。
數控機床參考點說明
通常在數控工具機程式編寫時,至少須選用一個參考坐標點來計算工作圖上各點之坐標值,這些參考點我們稱之為零點或原點,常用之參考點有機械原點、回歸參考點、工作原點、程式原點。
機械參考點(Machine reference point):機械參考點或稱為機械原點,它是機械上的一個固定的參考點。
回歸參考點(Reference points):在機器的各軸上都有一回歸參考點,這些回歸參考點的位置,以行程監測裝置極限開關預先精確設定,作為工作台及主軸的回歸點。
工作參考點(Work reference points):工作參考點或稱工作原點,它是工作坐標系統之原點,該點是浮動的,由程式設計者依需要而設定,一般被設定於工作台上(工作上)任一位置。
程式參考點(Program reference points):程式參考點或稱程式原點,它是工作上所有轉折點坐標值之基準點,此點必須在編寫程式時加以選定,所以程式設計者選定時須選擇一個方便的點,以利程式之寫作。
鋼制伸縮式導軌防護罩為高品質的2-3mm厚鋼板冷壓成形而成,根據要求也可以為不銹鋼的。特殊的表面磨光會使其另外升值。我們可以為所有的機床種類提供相應的導軌防護類型(水平、垂直、傾斜、橫向)。 曲軸高效專用機床也有它的加工局限性,只有合理應用合適的加工機床,才能發揮出曲軸加工機床的高效專用性,從而提高工序的加工效率。
1、當曲軸軸頸有沉割槽時,數控內銑機床不能加工;如果曲軸軸頸軸向有沉割槽時,數控高速外銑機床和數控內銑機床均不能加工,但數控車-車拉機床能很方便地加工。
2、當平衡塊側面需要加工時,數控內銑機床應當為首選機床,因為內銑刀盤外圓定位,剛性好,尤其適用於加工大型鍛鋼曲軸;此時不適合用數控車-車拉機床,因為在曲軸的平衡塊側面需要加工的情況下,採用數控車-車拉機床加工,平衡塊側面是斷續切削,且曲軸轉速又很高,在這種工況下,崩刀現象比較嚴重。
3、當曲軸的軸頸無沉割槽,且平衡塊側面不需加工時,原則上幾種機床都能加工。當加工轎車曲軸時,主軸頸採用數控車-車拉機床,連桿頸採用數控高速外銑機床則應成為最佳高效加工選擇;當加工大型鍛鋼曲軸時,則主軸頸和連桿頸均採用數控內銑機床比較合理。
曲軸可以分為體形較大的鍛鋼曲軸和輕量化的轎車曲軸,鍛鋼曲軸軸頸一般無沉割槽,且側面需要加工,餘量較大;轎車曲軸一般軸頸有沉割槽,且側面不需要加工。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加工鍛鋼曲軸採用數控內銑機床,加工轎車曲軸主軸頸採用數控車-車拉機床,連桿頸採用數控高速外銑機床是比較合理的高效加工選擇。 鍛壓機床是金屬和機械冷加工用的設備,他只改變金屬的外形狀。鍛壓機床包括卷板機,剪板機,沖床,壓力機,液壓機,油壓機,折彎機等。
機床附件的種類有很多,包括柔性風琴式防護罩(皮老虎)、刀具刀片、鋼板不銹鋼導軌護罩、伸縮式絲杠護罩、卷簾防護罩、防護裙簾、防塵折布、鋼制拖鏈、工程塑料拖鏈、機床工作燈、機床墊鐵、JR-2型矩形金屬軟管、DGT導管防護套、可調塑料冷卻管、吸塵管、通風管、防爆管、行程槽板、撞塊、排屑機、偏擺儀、平台花崗石平板鑄鐵平板及各種操作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