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曾碾壓德國日本,如今紛紛破產倒閉,擺在中國機床面前的三大難題
在機床行業的發展歷程中,中國的18家知名機床企業,曾一度領先德國和日本。然而,近年來這些企業卻紛紛陷入困境,沈陽機床連年虧損,大連機床最終破產。中國機床行業曾經的輝煌為何難以持續?
首先,我國機床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基礎薄弱,技術短板亟待彌補。機床,作為製造機器的機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小型螺絲釘到大型的航空母艦,都離不開機床。在「一五」計劃期間,我國通過蘇聯的援助開始了機床的研發,並在此過程中孕育了18家優秀的本土機床企業。到了1980年,我國機床數量已達到283萬台,成績顯著。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的十年,是我國機床行業的「黃金時期」。國內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機床需求的激增,18家龍頭企業也藉此機會崛起,其中的沈陽、大連、昆明和秦川機床企業被譽為「四大金剛」。2008年,我國機床數量超過700萬台,遠超美國和日本,成為全球首位。
然而,從2011年開始,我國機床行業遭遇重大挑戰。高端機床市場受到國外品牌的強烈沖擊,行業整體下滑。此前的並購多數以失敗告終,許多企業要麼被民營企業收購,要麼破產倒閉。其中,沈陽機床曾在2012年以180億的銷售額位居全球首位,但到了2019年,連續7年虧損59億,不得不宣布破產重組。
其次,核心技術缺失導致我國在高端機床市場久攻不下,難以與國外品牌競爭。盡管我國機床產值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高端機床市場仍被日本、德國等傳統機床企業控制。我國高端數控機床國產化自給率不足10%,大量依賴進口。
最後,我國機床企業雖規模龐大,但競爭力不足。以2020年的數據為例,日本高端機床訂單量約為562億人民幣,而中國一家企業就占據了33%的訂單。國產機床的出口單價僅為幾百美元,遠低於進口機床的幾萬美元。長期以來,國內機床行業一直受到發達國家的壓制,高端市場難以突破。
機床尤其是高端機床,是製造業的基礎裝備,關乎國家戰略安全。隨著我國向高端製造業的轉型,機床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國產機床需要在補短板和鑄長板兩方面發力,但時間緊迫。如何克服這些挑戰,實現機床行業的再次崛起,值得我們深思。
⑵ 為何中國的機床如此落後,軍工發展卻如此迅速
我們中國人只要下決心想弄的東西就沒有整不成的!原子彈復不復雜?我們不也照樣整出來了嗎!還有一點就是以我們一國之力想樣樣都跟世界水平看齊那是不可能的!一國之力畢竟有限,美國先進但也不是樣樣先進,但美國有個好處是中國不能比的,就是美國能買著世界先進的東西,我們不行,一些生產先進設備的國家故意封鎖我們,這使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比美國大!沒辦法!我們只能自己干,這是我們的悲哀!誰讓滿世界都怕中國強大呢!
對於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國家應該扶持,然後多管齊下,每年對企業進行審計,對領導和員工進行評級加級效工資,如果企業連續三年虧損,狠查腐敗,主要負責人降級撤換,無能力員工辭退,用高工資在全世界招機床精英!
潛心研發,工匠精神,提高待遇,能者就上,庸人下課,拒絕內招,堵住後門!希望中國機床迎來春天,被人卡脖子會很被動的,機床!製造業之母,沒有好機床設備一切都是空話!製造出來,還要虛心聽聽客戶心聲,優點,缺點,不斷完善才能走的更遠。
關鍵是好東西永遠不會便宜,但國人普遍的想法是既然多花錢,為什麼不買進口的?所以,國產高精度機床由於市場太小,反而出現虧損,很多企業也就不願意花錢去搞,變成了一個死循環。
⑶ 數控機床行業的發展空間如何
加工中心是最常見的數控機床,品牌眾多,價格差別也相當的大。到底差異在哪裡呢?且聽老金評說。老金孤陋寡聞,請沒有被提到的加工中心廠家釋懷,此文也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見請盡管拍磚。
世界上第一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國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製成功的。它在數控卧式鏜銑床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換刀裝置。北京機床研究所1975年試制出中國第一台卧式加工中心JCS-013 ,1978年試制出中國第一台立式加工中心JCS-018。也有說法是JCS-013實際上是北京第二機床廠製造的。當年,中國和世界的技術距離是17年。
如今,中國目前的加工中心技術應用基本和世界同步,在精度和穩定性方面和世界一流水平有比較大的差距。為什麼同樣一台850立式加工中心(X向行程為800mm,Y向行程為500),國外和國產有很大的價格差距,為什麼國產品牌之間也有相當的價差?
國內外典型的立式加工中心廠家分為7類,以最常規的廠家標准配置三軸850立式加工中心為例(僅針對主力機型,各廠家配置會有所不同),來談談這7類產品的特點。通過排隊和對比,做出一個對國內機床所佔位置的正確分析。
每支梯隊的區分讓老金大傷腦筋,本文所提到的廠家均為經受多年市場考驗得以生存的企業,其產品售價基本得到市場認可,產品售價基本能體現他們的產品配置和實際價值。最終決定以大致售價作為依據,這種劃分實際上並不很科學,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第1梯隊---超一流選手:潛心走自己的路,讓歷史去評價吧
第1梯隊中的瑞士米克朗、瑞士寶美、瑞士斯特拉格、瑞士利吉特、瑞士威力銘、德國哈默、德國奧美特、德國巨浪等品牌,屬於加工中心領域的超一流選手,售價大於150萬。
無論從外觀內在,還是設計水平及創新性,抑或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幾乎無可挑剔。精工細作,精益求精,機床加工精度極高,產量很低。因價格實在太貴,使用成本實在太高,用戶往往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購。
第1梯隊的加工中心品牌形象高高在上,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矣,猶如機床中的超級跑車。曲高和寡,采購和使用成本的高昂直接導致市場應用率非常之低。售價雖高,利潤不一定高,品質雖好,經營不一定好,光鮮之後的轉身可能是心酸的淚水。瑞士米克朗已經被瑞士阿奇夏米爾集團收購、瑞士寶美被瑞士斯特拉格收購…不由聯想起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布加迪威龍,叱吒車壇的背後是4度轉手的悲慘。
機床的品質由床身材料優劣、機械加工水平、零部件質量、裝配質量以及生產管控等環節來確保,機床裝配質量始終靠人工保證,不象汽車、家電等產品可以實現自動化裝配。裝配技工水平有高有低,機床批量生產又有苛刻的交貨時間限制,正因為如此,大批量生產的機床很難保證很高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銷量排名前十名的機床廠商無法進入第1梯隊的原因。
第2梯隊---壓陣高手:家大業大名氣大,坐鎮工廠好幫手
第2梯隊中的德國DMG、德國斯賓納、德國斯塔瑪、日本森精機、日本大偎、日本馬扎克、日本牧野、日本豐田工機、美國MAG、美國哈挺喬堡、義大利菲迪亞、西班牙達諾巴特等多位選手的大名幾乎耳熟能詳,是世界一流機械生產企業的主力機床,售價定位80-150萬。
這些選手均常年位居世界機床銷售額榜單的前列。普遍中小批量生產,管控到位,品質很好僅用於生產高利潤的產品。價格相對第1梯隊來說比較接地氣。
第2梯隊廠家推廣力度大、市場佔有率高、專門解決高難機械加工問題,鼎鼎大名幾乎超過第1梯隊。對於有一定規模的機械加工企業,如果沒有幾台第2梯隊選手坐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產品是一流的。有些企業的機床絕大多數是中低端的,也會買個一兩台第2梯隊機床來充門面,專供接單和客戶參觀之用。這和奧迪車雖說不是頂級豪華車卻可以成為公務車首選的道理是一樣的。
第1、2梯隊在產品品質、科技創新方面大幅領先。目前,天然或者人造大理石床身技術、床身恆溫技術、直線電機驅動、滾珠絲桿中心冷卻、重心驅動、超快速換刀機構、高速電主軸等先進技術,均率先應用在第1、2梯隊的產品中。
第1、2梯隊幾乎是瑞士人、德國人、日本人的天下,他們的嚴謹和這三個國家始終如一重視技能培訓的傳統是他們能製造出優秀機床的根基。10年內,中國企業進入第1、2梯隊的機會很渺茫。
第3梯隊---攻堅好手:不埋怨不放棄,解決問題是要點
中日合資北一大偎、中日合資小巨人馬扎克、美國哈挺喬堡、美國哈斯、韓國斗山、韓國現代、韓國三星、台灣永進、台灣東台、台灣台中精機、台灣快捷、台灣高峰等品牌,是國內一線機械生產企業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售價在45-80萬之間。
生產一流產品的企業雖然也使用第1、2梯隊的機床,但由於采購成本太高,實際大批量使用的還是以第3梯隊的機床為主。這些機床結實耐用、可靠穩定,關鍵時刻不掉鏈子,是確保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的好幫手。
第3梯隊大多是國外及台灣機床企業在國內的合資品牌或者在國內生產,在機床的生態環境中扮演了狼的角色,對推動國內機床業的技術、管理及營銷水平,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第4梯隊---實戰主力:實力不俗鬥志揚,忙頭苦幹望前程
北一、北京機電院、南通科技、新瑞、紐威、日發、海天、大金、台灣麗馳、台灣大僑、台灣大立、台灣友佳、台灣麗偉、台灣艾格瑪、台灣綺發等品牌,是一、二線機械生產企業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價格在32-45萬左右。
第4梯隊的機床市場保有量不亞於第3梯隊,雖說在穩定性和精度保持性方面略遜於第3梯隊,因為價格更加平易近人,同樣成為了高水平機械加工企業中的主力機型。
這支梯隊的企業由國內優秀企業和一些台灣企業大陸工廠組成,稍稍努把力就有可能對第3梯隊造成威脅,特別是幾家民營國產機床企業起點高、進步快,很有希望在幾年之後躋身於第3梯隊。
第5梯隊---萬金油:不挑食不挑活,什麼都干什麼都做
沈陽、寶雞、雲南、大連、長征、漢川、寧江、凱達、聯強(新浙)、青海一機、魯南、杭機、寶佳、皖南、捷甬達、永華、迪萊姆、大天、嘉泰、隆盛等品牌的加工中心,在任何一個角落裡的機械加工企業里都有可能看到。售價大致25-32萬。部分品牌也會推出一些偷工減料的特價機型,不推薦使用。
這個價位區間的850立加在國內的市場銷售數量最大,最能被普通機械用戶所接受,屈指數數品牌有一兩百家之多,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什麼臟活、累活、沒人乾的活都是這些機床在做,工作環境相應比較惡劣,恆溫恆濕環境的優越環境與他們無關。
這支梯隊至少有一半的廠家採用組裝光機的方式生產立加,產品同質化嚴重,進入門檻比較低。如果工廠規模相當、管理合理,不同品牌品質之間的差異很小。
選擇這支梯隊的機床需要用戶具備比較強的應用能力,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床部件和選配件,用對、用好機床可以生產出讓人刮目相看的產品。
國產機床幾大巨頭完全有能力造出第3、4梯隊的立加,卻對自己放鬆要求,自甘平淡混跡在第5梯隊打價格戰,拿著國家的巨額補貼去做與中小企業爭利的事情,叫人說什麼才好呢?幾大巨頭頻繁的並購國外機床企業沒有給自身產品和市場帶來實質性的提升,卻得到了「國外機床品牌摧毀者」的外號,問題出在哪?
第6梯隊---經濟實惠型:能用就是不浪費,夠用就是好選擇
海滕、百事特、一鳴、大森、鼎亞、海特、力創、鼎泰、中博等小品牌機普遍選用低端品牌數控系統,大約銷售價格18-25萬。部分企業為組裝光機的生產模式。
第6梯隊的機床由於企業相對規模較小,品質規范化管理方面差於第5梯隊。同時為了降低成本,零部件選購方面也會選用一些廉價品牌,對穩定性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嚴格的出廠烤機和出廠檢驗是降低機床出廠故障率的好方法。
對於產品精度要求不高、采購預算比較緊張的中小企業來說,第6梯隊的加工中心是不錯的選擇。西門子808D的出現也讓這個梯隊的立加多了數控系統的選擇。
第7梯隊---省錢首選:認真細致選對人,創業起步好幫手
第7梯隊為代裝游擊隊組裝的加工中心,付出代價小於18萬。
做法是用戶自行購買光機、數控系統、絲桿、刀庫等部件,然後代裝游擊隊負責到現場組裝,品質水平和場地條件、代裝游擊隊的工作情緒直接相關,品管等QC流程是沒有的。服務質量不用動腦也能知道。
這個檔次的加工中心一般用的是台灣新代、寶元或者是國產的凱恩帝、廣州數控系統,三菱M70和FANUC 0I-MATE MD也很常見。絲桿導軌用的品牌也不差,其他部件則是抱著能省則省的態度去采購。
如果你和代裝游擊隊的私交很好,而且該代裝技師的水平很高,自己又懂點機械和電氣維修,那麼恭喜你已經大大降低了機床的采購和使用成本。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兩項,那麼你付出的使用代價可能會比采購第6甚至第5梯隊更高。
囊中羞澀的創業者用此方式購買立加的比例較高,購買時請注意兩項,一是要反復調研,深入了解機床光機、零部件的品質以及機床驗收方法,二是要調查代裝游擊隊的口碑。
總結語:
7支梯隊的立加廠家組成了一個菱形,菱形上頂點代表第1梯隊,從上往下隊伍不斷壯大,菱形左右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第5梯隊也就是生產廠家最密集的梯隊,再往下隊伍開始縮容,菱形最下方的點代表第7梯隊。
1-3梯隊是清一色的外資企業,第4梯隊由國產和台企組成,第5-7梯隊是國產的天下。國外不是沒有5-7梯隊的產品,該區間國產立加的強勢讓他們無法擠入國內市場,這是中國人應該值得驕傲的。
國產立加突破到第3梯隊不是難事,再往上就難度重重,望在座的諸君努力進取造出世界一流的機床,讓老金能活著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⑷ 中國造不出的五種東西是什麼
1. 在數碼相機領域,中國尚未能生產出高端電子感光元件,這其中包括數碼單反相機所用的CCD和CMOS。日本廠家幾乎壟斷了這一技術的生產,而德國和日本也主導著高端鏡頭的加工技術。由於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可度不高,中國在高端數碼單反相機領域的發展受到限制。
2. 在計算機處理器(CPU)領域,中國面臨著外國技術的壟斷,這限制了國內CPU產業的發展空間。在Windows和Intel主導的生態系統下,新的CPU架構難以生存。此外,高端CPU的設計和加工工藝復雜,逆向工程難度大,即便逆向成功,也難以掌握其背後的技術規律。
3. 高端醫療器械,如CT掃描儀、中高檔監視儀、精密檢驗儀器等,對機械、數學、物理和精密加工技術有極高的要求。中國長期以來缺乏能夠整合跨產品線科技維度和跨學科人才維度的平台,未能吸引全球頂尖醫學影像領域人才。這導致國內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始終難以突破。
4. 在汽車工業領域,中國的汽車產業鏈尚未完善,許多核心零部件仍然依賴進口。盡管汽車發動機的原理簡單,中國在材料科學、加工工藝和裝配工藝等方面與外國存在明顯差距。這種復雜的製造工藝也成為中國汽車發動機發展的瓶頸。
5. 工業製造領域,尤其是數控機床,中國目前主要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在加工精度和配套智能編程系統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高端數控機床主要依賴進口,數據顯示,中國大約80%的高端數控機床需求依賴於國外供應。有時,外國廠家甚至會要求對機床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狀態進行監控,以防其被用於軍事裝備生產。這使得依賴高端數控機床生產的一系列產品成為中國工業發展的一個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