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機械為什麼不行
中國機械的加工精度比發達國家差,因為我國的機械製造業尤其是數控機床落後於發達國家。國家對此又不重視。
材料科學上中國隊材料科學的研究投資太少,科研部門已經成為外國人的代理商。
2. 數控機床的百科
關於數控機床的網路
引導語:對於數控機床,你們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就讓我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關於數控機床的網路介紹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哦!
1、數控機床的介紹
重型數控機床主要用於大型、特大型精密零件加工,是為國防軍工、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火電、水電、核電、風力發電)、交通運輸(鐵路、汽車)、冶金、工程機械等主要工業支柱產業物指以及國家工程項目服務。
目前,中國自主開發研製的重型機床和超重型機床產品基本滿足了一些國家工程需要,並多次創造出極限規格的世界之最。
如中國已經製造出加工直徑25m的超重型數控立式銑車床,鏜桿直徑320mm的落地式銑鏜床,加工寬度為10m以上的數控龍門鏜銑床,回轉直徑在5000mm以上的數控重型卧式車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技術水平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型機床系列產品。
2、數控機床的競爭力
面對其他品種機床市場在金融危機下的快速下跌,重型機床市場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這個誘因使許多機床廠家紛紛轉向市場較好的大重型機床市場。原因就是在重型機床領域,國際競爭力相對並不激烈,使國內重型機床企業在一些產品市場順利實現了替代進口。
(1)重型龍門加工中心發展趨勢是高功率、大扭矩、高復合型以及復雜孔面加工能力。
在世界范圍內看,代表重型龍門加工中心最高水平胡螞侍的是德國瓦德里希·科堡公司的產品,北一機床採用的就是德國瓦德里希·科堡的技術。希斯(SCHIESS)與科堡機床相比較,無論在功率、扭矩、規格上基本相當,但希斯公司的機床主軸轉速高,精度保持性好,在技術上屬於高水平。與國內外其他產品相比較,國外重切削能力較強,加工精度高,並且具有很多技術優勢,比如橫梁加工仿形技術,Z軸滑枕長度補償技術,龍門框架X軸移動雙電動機,三電動機甚至四電動機同步技術等。
(2)落地銑鏜床國內的生產廠家主要有:昆明機床廠、齊齊哈爾二機床廠、濟南第二機床廠、武漢重型機械廠等。國外的落地銑鏜床生產廠家主要有:義大利的PAMA公司、德國希斯、義大利的INNSEBERARDI公司、捷克的SKODA公司等。
(3)數控龍門移動式和台式車銑加工中心國外主要生產商有德國科堡、義大利皮特卡納奇、美國吉根、德國沙爾曼公司等,這些公司都具有多年生產重大型機床的經驗。
國內開發研究尚屬初期階段,技術還不夠成熟。目前,國內的機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承載能力低、精度不高、低負荷等缺點。
(4)重型數控車床數控單柱移動立式銑車床是武重為加工三峽工程水輪機的`關鍵設備,代表了中國超重型機床的生產能力和水平,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超重型機床供應國之一。也為設計、製造更多的銑車復合機床系列打下了基礎。
此外,齊重數控設計製造的數控重型卧式車床是為哈爾濱電機廠提供的三峽工程配套設備,加工直徑4.3m,加工長度18m,最大承重250t,機床可實現工件自動測量,機內對刀。在加工三峽機組水輪機轉子時,一次裝夾重達200t的工件,完成對工件的全部加工。該機床的研製成功,標志著重型卧式車床製造能力邁上新台階。
3、重型數控機床的優點
近兩年,中國重型數控機床發展最快,如重型數控龍門鏜銑床,重型落地鏜銑床,重型立、卧式車床等的年產量和市場消費量已居世界第一。
重型機床發展之快速是我國電力、船舶、石化和礦山等重型設備製造大量需求直接拉動的反映。一批新產品如數控雙龍門鏜銑床、龍門車銑復合加工機床、動梁可交換工作台可換銑頭五面體龍門加工中心等研製成功;關鍵技術,如靜壓導軌和靜壓軸承技術、同步控制和運動補償技術、五軸聯動技術、大功率雙擺角銑頭和重型回轉工作台的技術攻關相繼突破,標志著中國重型機床發展達到新的高度。
北京第一機床廠開始製造國內單機產值最大(8700萬元/台)的超重型數控龍門鏜銑床,目前一批世界之最的超重型機床陸續投褲吵入研製,將引導我國進入世界重型機床製造強國之列。
武漢重型機床集團製成XKD型超重型數控雙龍門鏜銑床,並投入自用。該機床為雙龍門移動式,4銑頭,龍門寬度6.8m,加工長度57m.雙龍門移動式4銑頭結構屬於國內首創。
齊重數控裝備有限公司試製成功BVDM315×5MC型立式銑鑽中心,該機床採用雙柱龍門框架結構,雙刀架雙24刀庫,中心主軸出水功能,轉速達到5000r/min,靜壓導軌回轉工作台C軸功能,工作台直徑3150mm,定位精度5″,最大加工直徑3150mm,工件重20t,該機床用於大型風電軸承加工,填補國內空白。
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公司試製成功XK2127型五軸數控動梁龍門鏜銑床。該機床採用長跨距重載滾珠絲杠及輔助裝置,全自動附件交換裝置,主軸浮動夾刀裝置,橫梁液壓比例平衡等新技術,工作台8000mm×3000mm,主軸轉速5~2000r/min,伺服電動機功率24kW,可實現多軸控制,五軸聯動。
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製成功GMC2060u橋式龍門五軸加工中心。機床在X向雙向驅動的同步控制及調整技術、五坐標聯動誤差補償技術、機床總體結構和拓撲優化有所突破,在高速、高精度和高剛度方面有所進展。該機床在軍工業廣泛應用。
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製成VX32~60動梁可交換工作台可換頭五面體龍門加工中心,採用滾動直線導軌、電主軸和數控雙擺角銑頭。機床在關鍵技術設計製造上有新突破。
4、全世界精度最高磨床
我國全世界第一個製造出亞納米級精度機床,主要是這一段:成為繼美、德之後第三個掌握高精度光學零件製造加工技術的國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同時具有磁流變和離子束拋光裝備研發能力的國家。
中國精度全世界上最高的大型數控卷板機,這玩意雖然不是機床,但技術與機床相通的地方極多,而且屬於戰略級的超級機器,其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潛艇的製造工藝,美日所有潛艇使用的卷板機都是瑞典和瑞士的,主要是瑞典的,而世界上能把卷板機做到極致的國家,就是中國和瑞典倆國家,而包括卷板機在內的擁有全部完整極限製造領域,戰略級超級機器體系的國家,全世界上,獨我國一家,別無分店!
秦川機床集團公司2008年開發出VTM260型龍門式銑車復合加工中心,機床具有七軸五聯動功能,復合化程度較高,可一次裝夾實現車、銑鏜、鑽、攻螺紋和車螺紋等功能。
5、國內外產品的差距
盡管中國重型機床行業在最近幾年來有了長足進步,取得可喜的發展。但在高檔重型數控機床還是依靠進口,其中德國和義大利的產品代表著世界先進水平。
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在結構上的差別並不大,採用的新技術也相差無幾,但在先進技術應用和製造工藝水平上與世界先進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新產品開發能力和製造周期還滿足不了國內用戶需要,零部件製造精度和整機精度保持性、可靠性尚需很大提高,尤其是在與重型機床配套的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如刀庫、機械手和兩坐標銑頭等部件,還需要境外廠家配套滿足。
內重型機床製造企業的製造能力很強,但大而不精,其主要原因還是加工設備落後,數控化率很低,尤其是缺乏高精水平的加工設備。同時,國內企業普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因為重型機床單件小批量的市場需求特點,決定了對技術創新的要求更高。國內重型數控機床產品與發達國家著名企業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產品水平的差距主要體現在:
(1)主軸轉速國外先進水平已發展到最高達3000~4000r/min,而國內主要徘徊在800~1500r/min.
(2)快速進給國外先進水平達20000~30000mm/min,而國內主要在6000~10000mm/min.
(3)精度國外先進水平定位精度0.015/1000mm,重復定位精度0.003~0.007mm;國內產品定位精度0.025/1000mm,重復定位精度0.01~0.015mm.
(4)其他機床的可靠性、精度的穩定性、復合多功能、柔性化、智能化方面不如國外廠家,外觀質量也有差距。
國內廠家盡管技術略遜於國外先進水平,但在製造能力和價位上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超重型機床已達到當代國際先進水平。我們相信,中國重型機床製造隨著科技進步與艱苦奮斗的努力,一定會逐步縮小差距。
;3. 我國的高端機床製造技術與德國日本究竟有著怎樣的差別
如果說製造業是國家的基礎和命脈,那機床則是製造業的重中之重。沒有機床,就沒有電掣風馳的高鐵;沒有機床,就沒有鷹擊長空的戰斗機;沒有機床,就沒有飄洋遠行的航母。
這十八家企業默默支撐著我國當時整個裝備製造業乃至工業的發展,到1965年底,這些企業累計掌握的高精度精密機床品種達26種。
到了改革開放以後,先進的技術和機床流入中國,受外來技術的沖擊,原本落後的機床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十八家企業經歷了破產、兼並、重組,外資企業在中國建廠,民營機床企業也正式進入市場。
事實上,雖然這些機床產業發達的國家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但是真正的核心技術卻一直禁止出口到中國。比如用於加工哈勃太空望遠鏡鏡面的超精密機床,1990年已經製造出來,而這種機床對於加工航空發動機葉面卓卓有餘,然而20年後的今天,中國企業還在苦苦探索。
再比如控制器,控制器是數控機床的核心,相當於電腦的CPU,是製造數控機床的關鍵技術。然而目前,以日本FANUC和德國SIEMENS為首的控制器巨頭的產品壟斷市場80%以上,高端產品不僅壟斷,而且限制中國進口。日本人稱「沒有日本的機床,中國的汽車產業將寸步難行。中國對日本的依賴只會越來越加強而不會越來越削弱。這就意味著「日本越來越有能力控制中國」。這些話雖然有些狂妄,但中國在工業產生領域的弱項卻是事實。
這些國家還有一些慣用套路,在中國還生產不出五軸機床的時候,只在中國賣三軸機床,當中國研發出五軸機床的時候,他們的五軸機床立刻在中國傾銷。這樣一來既禁止了高端機床技術進入中國,又阻礙了中國機床企業的發展。
二、
可以說,中國機床企業一直在夾縫中生存。不僅高端機床和技術被限制進口,而且市場也在被外來企業不斷蠶食中。
中國的高端機床市場,一直被日本的FANUC、MAZAK、大隈、牧野,德國的DMG、哈默,美國的哈斯這樣的國際一線機械生產企業憑借著頂級的技術和一流的品質牢牢把控;而在中低端市場,台灣地區的麗馳、友嘉、東台、台中精機等又成為大陸企業最強的對手。
大量的國產企業因為缺少技術只能淪為最低端機床的生產商,機床價格低廉、品質規范化管理方面差、故障率高,甚至有一些企業只是代裝組裝機床,用戶自行購買光機、數控系統、絲桿、刀庫等部件。
而這些問題的出現正是因為雖然我們的機床產業發展迅速,但是在核心技術上仍然受制於人,只能憑借著相對低廉的價格來吸引用戶。比如數控系統,我國高端機床的數控系統大部分來自於日本FANUC、德國西門子、德國海德漢等企業。雖然我國也有華中數控、廣州數控等企業研發國產數控系統,但實用性、可靠性、兼容性以及穩定性等方面始終有所差距。
而在基礎材料科學、工藝、設計上的差距,則使國產機床的絲杠、導軌、伺服電機、力矩電機、電主軸、編碼器,這些主要功能部件大部分還主要依賴於國外產品。以絲杠為例,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產國,但是在基礎材料科學上的差距,國內根本生產不出製作優秀絲杠的鋼材。
「高端機床製造技術,我們與德國、日本的差距有15到20年。」一位知名國產機床企業的負責人曾說道,「和國外設備比,國產機床在穩定性、可靠性、效率等方面差距明顯。國外機床可以24小時不停機,國產設備不行;國外機床1秒可以加工1個零件,國產設備可能要1.5秒。雖然近幾年國內企業也開始做高端機床的集成,但核心技術如數控系統主要還掌握在德國、日本等少數企業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