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空調客車運用故障的分析與處理
鐵路客車運行速度的增加,對車輛的氣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調系統是車內通風的基本方式,直接影響客室內的空氣質量,包括客室內空氣中的CO2含量、有害氣體濃度及細菌含量等。在客車這種人群密度高、聚集時間長的密閉空間,空氣質量對人們的健康影響很大,甚至成為疾病的傳播途徑之一。並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乘車的舒適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因而空調系統作用是否良好成為衡量列車舒適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
(一)、客車空調裝置組成
客車空調裝置通常由通風系統、空氣冷卻系統、加熱系統、加濕系統及電氣控制系統五大部分組成。空調客車的空氣調節是將一定量的新鮮空氣和車內的再循環空氣混合,經過處理,以一定的速度送入車內,並將車內一定量的污濁空氣排出車外,將車內空氣的溫度、濕度、潔凈度和流動速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客車空調裝置對空氣的處理主要包括對空氣的除塵、冷卻、加熱、加濕、減濕等。
客車空調裝置按供電方式不同可分為本車供電式和集中供電式。按安裝方式不同可分為集中式和單元式。
本設計將以裝有集中供電單元式空調機組的YW25G型空調客車為例,全面分析空調裝置的故障查找、處理過程。該型空調車裝用的空調機組是KLD40機組,空調控制櫃是KLC40C-1T1型。
(二)、基本工作原理
通風:在通風機的作用下,將經過處理的空氣輸送分配到客室並形成合理的氣流組織,同時排出室內多餘的污濁空氣,使室內空氣參數滿足舒適和衛生要求。通風系統主要由通風機組、空氣過濾器、送風道、送風口、回風口、廢氣排風機等組成。
降溫:車內的循環空氣及由新風道引入的新鮮空氣,由機組的通風機吸入,在蒸發器前混合,通過蒸發器得到冷卻,並由機組前端部出風口送入車頂通風道各格柵,向車內吹出冷風。在製冷系統連續工作下使車內溫度逐漸降低,並由溫度調節器自動調節車內空氣溫度。
制暖:由新風口引入的新鮮空氣及車內循環空氣,被機組的通風機吸入在電加熱器前混合,通過電加熱器加熱。被加熱的空氣,由通過機送入車內風道各格柵,向車內送熱風,使車內溫度徐徐上升,並由溫度調節器自動調節車內空氣溫度,保持車內一定的舒適溫度。
加濕:目前,我國在一般車輛的空調裝置中不設加濕系統,僅在某些高級公務車及特殊要求車輛上才設此系統。因此本設計對該系統不預論述。
電氣控制:它是客車空調系統的控制中心,它按客車空調要求准確地控制著空調系統的正常工作,完成通風、製冷、制暖的手動或自動運行,使室內的空氣參數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並同時具有短路、過電壓、欠電壓、失電壓、風機過載、壓縮機、制暖保護功能。
(三)、主要技術參數
車內溫度:夏季24~28℃;冬季18~20℃。
平均相對濕度:夏季40~65%;冬季40~60%,最小30%。
客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容積濃度:不大於0.15%。
客室內每立方米空氣的灰塵量:不超過1mg。
製冷量:KLD29機組:29.1KW;KLD40機組:40.7KW。
制暖量:KLD29機組:6KW;KLD40機組:9KW。
製冷量:R22
功率:KLD29機組:14KW;KLD40機組:18KW。
(四)、正常運行的特點
空調機組運行後,應定期檢查工作狀況是否正常,如有異常現象應停機處理。單元式空調機組採用全封閉式壓縮機,一般不設壓力表,無法直接掌握系統的工作壓力。因此機組的工作狀態,主要根據客室降溫、通風情況、電器控制櫃的工作狀態、儀表和指示燈顯示情況等進行分析、判斷。
1、通風工況:
(1)各送風口送風均勻,風量適中,送風口及回風口無水滴出。
(2)通風機應無異常振動和噪音。
2、製冷工況:
(1)通風機、冷凝風機、壓縮機應按電氣聯鎖關系順序起動。各台壓縮機按時間繼電器的調定時間延時起動。啟動時,壓縮機電機及各風機電機應沒有異常振動和摩擦聲響,工作後運轉應平穩,無特別噪音。
(2)當客室回風溫度為24~32℃時,空調機組製冷工作電流為:KLD29機組雙機工作時,不低於20~22A,單機工作,不低於13~15A;KLD40機組雙機工作時,不低於29~31A,單機工作,不低於20~22A。
機組工作電流是反映機組工作狀況的重要參數。一般啟動時,電流增大很多,投入正常運行後,很快降到正常值。若機組電流低於上述值,系統可能有製冷劑泄漏;若偏高太多,則可能有機械或電氣方面的故障。
(3)機組運行後,客室各出風口應有冷風吹出,在外溫不大於35℃時,客室溫度能自動控制在調定范圍內(一般為22~28℃)。當雙機工作時,回風口和送風口的溫差應大於10℃。
3、加熱工況:
(1)通風機、電預熱器能按聯鎖關系順序工作。
(2)各室出風口應有暖風吹出,室內溫度能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一般為16~19.5℃)。當兩組預熱器工作時,回風口與送風口的溫差應為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