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復疊製冷機組設計方面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復疊製冷機組設計需要解決多方面問題。在低溫級製冷劑選擇上,要確保其能在極低溫度下仍有良好的熱力性能,滿足製冷需求,且化學性質穩定,與系統材料兼容性好,避免腐蝕等問題。
高溫級與低溫級的匹配至關重要。兩者的製冷量需合理搭配,以實現高效的復疊製冷效果。若匹配不當,可能導致系統效率低下,無法達到預期的低溫目標。
熱交換效率問題也不容忽視。復疊製冷機組中有多個換熱器,如蒸發冷凝器等,要優化其結構和設計,提高熱量傳遞效率,減少能量損失,提升機組整體性能。
系統的壓力控制是關鍵。復疊製冷機組運行時,高低溫級會產生不同壓力,需精確控制各級壓力,防止壓力過高引發安全隱患,或壓力過低影響製冷效果。
此外,潤滑油的選擇和管理也有挑戰。在低溫環境下,潤滑油的黏度等性能會改變,需選用合適的潤滑油,並保證其能正常循環,為壓縮機等部件提供良好潤滑,確保設備穩定運行。同時,還要考慮機組的整體緊湊性、可維護性等,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㈡ 製冷機房設計及設備布置的原則是什麼
製冷機房設計需遵循就近原則,確保高效運行。壓縮式製冷裝置如R22、R134a等,可布置於民用建築、生產廠房及輔助建築物內或地下室,但需確保與樓梯間、走廊、建築物出入口保持一定距離。氨壓縮式製冷裝置則應單獨布置於隔斷開的房間或獨立建築物內,避免影響上下層空間。在高層民用建築中,製冷機房通常設於地下層,確保有足夠的預留孔洞以供設備進出、安裝。直燃吸收式機房需符合防火、燃氣設計規范要求。對於採用氨製冷的冷庫和工業建築,應採用水-空氣間接供冷方式,氨製冷機房內的管路設計應遵循《冷庫設計規范》。大型製冷機房應與輔助設備間、水泵間分開,配置值班室、中央控制室、維修間及衛生間等,確保通風設施良好,特別是地下層機房。控制室、維修間應設空調裝置。製冷機房高度需根據設備情況確定,通常壓縮式製冷不低於3.6米,氨壓縮式製冷不低於4.8米,凈高指地面至屋頂或樓板的距離。設置集中採暖的製冷機房室內溫度不低於16°C。製冷機房內需配備電話及事故照明,照度不宜小於100L,並在測量儀表集中處設置局部照明。需設置給水排水設施,滿足水系統沖洗、排污需求。設備布置及管道連接需符合製冷工藝流程,便於安裝、操作與維修。製冷機突出部分與配電櫃間的距離和主要通道寬度應保持在1.5米以上。製冷機與其他設備、牆壁間的凈距應在1.2米以上,非主要通道的寬度至少1米,並根據設備種類及規格確定檢修用通道寬度。卧式殼管式蒸發器、冷水機組布置時需考慮清洗或更換管束的便利性。製冷機與上方管道、煙管或電纜橋架的凈距至少1米,確保運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