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Cu+8HNO
3 ====3Cu(NO
3 )
2 +2NO↑+4H
2 O 2NO+O
2 ====2NO
2 (2)銅復與硝酸制反應為放熱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放出的熱量使溶液的溫度升高,反應加快
(3)先向試管a中加入10 mL 6 mol·L
-1 稀硝酸,然後將試管傾斜,將銅片放在試管內壁上方不致滑下,塞上插有導管的塞子,再將試管慢慢直立
(4)將反應物稍微加熱、加入相對較濃的硝酸、用銅粉代替銅片等(任寫2種,其他合理答案同樣給分)
❺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實驗結果與預測的現象不一致的是()
A、硝酸具有揮抄發性,揮襲發出的硝酸進入澱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將KI氧化為I 2 ,I 2 遇澱粉變藍色,故A錯誤; B、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HCl進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在酸性條件下不變色,故B正確; C、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氨氣,溶於氯化鋁溶液,一水合氨與氯化鋁反應生成氫氧化鋁白色沉澱,故C正確; D、飽和氯水揮發出氯氣,氯氣與濕潤紅紙條接觸,氯氣水反應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濕潤紅紙條褪色,故D正確. 故選:A. |
❻ 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能得出相應實驗結論是()選項①②③實驗結論A稀硫酸Na2SAgNO3與AgCl
A.圖中裝置和試劑不發生沉澱的轉化,對AgNO3與AgCl的濁液中,Qc(Ag2S)>Ksp(Ag2S),則生成內Ag2S,可發生容沉澱的生成,則不能比較溶度積,故A錯誤;
B.濃硫酸具有脫水性使蔗糖變黑,然後C與濃硫酸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硫,體現其強氧化性,最後二氧化硫與溴水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其褪色,故B正確;
C.鹽酸與亞硫酸鈉生成二氧化硫,與Ba(NO3)2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澱,但SO2與可溶性鋇鹽不一定生成白色沉澱,如與氯化鋇不反應,故C錯誤;
D.濃硝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但濃硝酸易揮發,硝酸、碳酸均可與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沉澱,則不能比較碳酸與硅酸的酸性,應排除硝酸的干擾,故D錯誤;
故選B.
❼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下列實驗. (1)在檢查裝置氣密性後,向試管a中加入10 mL 6 mol/L的稀HN
(1)銅片逐漸溶解;溶液變藍;開始產生無色氣體,隨後變成紅棕色 (2)該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故反應速率加快 ;反應一段時間後HNO 3 濃度降低,故反應速率又逐漸減小 (3)AB |
❽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下列對實驗現象的解釋不合理的是() ①中試劑 ①中現象 解 釋
A.將SO2通入Ba(NO3)來2溶液,有白色沉澱自生成,白色沉澱為硫酸鋇,不溶於硝酸,故A錯誤;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故B正確;
C.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亞硫酸電離出氫離子而使其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故C正確;
D.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酸性高錳酸鉀被還原,所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則二氧化硫體現還原性,故D正確;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