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如圖實驗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與水接觸時才能和過氧化鈉反應」.(1)過氧化鈉與二氧
(1)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方程式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反應物的總能量大於生成物的總能量, 故答案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大於; (2)鹽酸和碳酸鈣反應時可能會帶出一部分氯化氫,為了使實驗更准確應該可用稀硫酸和小蘇打反應制二氧化碳,故答案為:bc; (3)根據實驗目的可以知道,先通入乾燥的二氧化碳,來判斷乾燥的二氧化碳是否能夠和過氧化鈉反應,所以打開的止水夾為K 2 ,故答案為:K 2 (4)(3)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當二氧化碳通過過氧化鈉時,不可能全部反應,所以應該除去二氧化碳,再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是否產生了氧氣, 故答案為:除去未充分反應的CO 2 ; ②根據查閱資料部分可以知道,水也能夠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氧氣,所以不能判斷是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發生了反應,故答案為:水與Na 2 O 2 反應生成氧氣; (5)Ⅲ中固體若有碳酸鈉,鹽酸可以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故答案為:加入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
⑵ 某同學想要用綠色植物來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放在陽光下.請
(1)光合作用的探究實驗通常包括暗處理、對照實驗、脫色、漂洗、滴碘、觀察幾個內步驟,以免影響實驗容效果.進行實驗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使植物葉片中所含的澱粉運走耗盡.
(2)二氧化碳能被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特性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在實驗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檢測二氧化碳是否存在.故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A瓶內裝入石灰水;(3)葉綠素能夠溶解在酒精中,使葉片由綠色變為黃白色,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再向葉片上滴加碘液,取出葉片用清水漂洗,再向葉片上滴加碘液,葉片會不會變藍,因為沒有澱粉生成,原因是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為:(1)黑暗(2)石灰水(3)葉綠素;黃白;不會
⑶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A裝置中發生的化
(1)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鹽酸(主要成分HCl),二者接觸即可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
(2)由於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用E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應從a管導入,當集氣瓶內充滿二氧化碳時,多餘的二氧化碳就從b導管冒出,二氧化碳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答案為:將燃著的木條放在b處,如果熄滅,證明已滿;
(3)A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碳酸,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O+CO2═H2CO3;二氧化碳可以和石灰水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碳酸鈣;由於鹽酸能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後形成鹽酸,碳酸鈣能溶於鹽酸;故答案為:H2O+CO2═H2CO3 氯化氫氣體;
(4)由於二氧化碳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隔絕了氧氣,所以底部蠟燭先熄滅;故答案為:二氧化碳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隔絕了氧氣;
(5)A裝置的特點是固體和液體反應且不需加熱,所以是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水和氧氣,故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 .
⑷ 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利用塑料瓶(質軟)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CO2和NaOH確實發生了反應.請你根
(1)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塑料瓶變癟,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原因是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版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氣權體,使瓶內氣壓減小,塑料瓶就變癟了; (2)二氧化碳不僅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二氧化碳還能溶於水後,也能使瓶內壓強減少,外界大氣壓作用把塑料瓶壓癟.要驗證二氧化碳肯定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要檢驗瓶內的生成物是否是碳酸鹽,可用鹽酸檢驗; 故答案為:(1)塑料瓶變癟,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原因是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氣壓減小,塑料瓶就變癟了; (2)依據:CO2能溶於水;設計實驗:向滴加過氫氧化鈉溶液的塑料瓶中加入適量稀鹽酸,若有氣泡生成,則說明二者肯定發生了反應.
⑸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A、E裝置連
(1)c用燃著的木條靠近E瓶b導管口,木條火焰熄滅 (2)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版反應生成碳酸;權 (3)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4)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⑹ 某校科學興趣小組探究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是否有氧氣生成,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B中盛有飽和碳酸氫
(1)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 (2)從B中出來版的氣體含有水蒸權氣,水蒸氣能夠與過氧化鈉反應產生氧氣,對檢驗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應是否有氧氣生成造成干擾,所以C中可裝濃硫酸乾燥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濃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氣; (3)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 故答案為:2Na2O2+2CO2═2Na2CO3+O2; (4)排水法收集氧氣,導氣管應短進長出; 故答案為:E中導氣管應短進長出.
⑺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A、E裝置連接
(1)將A、E裝置連接時,由於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應將A裝置的導管a與E裝置的導管c相連接; 檢驗E裝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方法是:把燃燒的木條放在b導管口,如果燃燒的木條熄滅,說明已經收集滿. 故填:c;把燃燒的木條放在b導管口,如果燃燒的木條熄滅,說明已經收集滿. (2)將A、B裝置連接時,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因此觀察到的現象是石蕊試液變紅色,可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是:水能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 給試管加熱後,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現象是石蕊試液由紅色變成紫色,化學方程式為:H2CO3 △ | .
⑻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其性質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A、B裝置連接
(1)將A、B裝置抄連接,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因為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變紅色,故答案為: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澱和水,可以用於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故答案為:Ca(OH)2+CO2═CaCO3↓+H2O (3)將瓶中的氣體沿D裝置燒杯左側內壁緩慢倒入,觀察到的現象是: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這些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故答案為: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故答案為:(1)溶液由紫色變為紅色,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2)Ca(OH)2+CO2═CaCO3↓+H2O. (3)燃著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⑼ 氫氧化鈉能和二氧化碳反應,但沒有明顯的現象.為了驗證二者是否反應.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版Na2CO3+H2O (2)打開分液權漏斗,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燒瓶中,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使燒瓶內氣壓減小,外界空氣進入小氣球,使氣球脹大. (3)由於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與鹽酸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現象,因此可取反應後溶液少量於試管,加入適量稀鹽酸,若產生氣泡,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故答案為:(1)2NaOH+CO2═Na2CO3+H2O; (2)氣球逐漸脹大; (3)取少量反應後溶液於試管,加入適量稀鹽酸,若產生氣泡,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與二氧化碳實驗裝置設計相關的資料
|
|
| |
|